(共32张PPT)
第22课
一、大诗人屈原
你了解屈原的事迹吗?
屈原像
屈原诗句选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离骚》
史书的体裁
编年体:按年代顺序来记载历史 。《春秋》《左传》
国别体:按国家分类记载历史。《国语》《战国策》
纪事本末体:以事件为主线按年月顺序叙事。《竹书纪年》
纪传体:以人物活动为中心记载历史。二十四史
二、司马迁与《史记》
你知道司马迁的事迹吗?
二、司马迁与《史记》
明初抄本《史记》
《史记》体裁:
纪传体通史
《史记》的时限:
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
《史记》的体例:
本纪、世家、列传、书、表
《史记》的历史价值
二、司马迁与《史记》
《史记》书影
为后人研究从黄帝到西汉初年的历史提供了大量的翔实的资料。
同时《史记》还反应出司马迁全面的历史观和实事求是的写作态度。
开创了一种史书编写的新体裁——纪传体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司马迁
《史记》的文学价值
《史记》是优秀的文学传记作品,
推动了中国传记文学的发展。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鲁迅对《史记》的评价
学史感悟
司马迁完成《史记》,对你有什么启发?
司马迁采访史迹(想象画)
司马迁写《史记》
记述黄帝到武帝,
编撰使用纪传体,
文笔简洁是范例。
要树立远大的志向,
坚持不懈,
不能一遇挫折就退缩
学以致用
下列哪些历史事件你能够在《史记》中查到?
( )
A、武王伐纣
B、陈胜吴广揭竿而起
C、甘英出使大秦
D、安史之乱
E、秦始皇的暴政
A、B、E
你对佛教有多少了解?
三、佛教的传入
红色箭头为佛教传入中国的路线
三、佛教的传入
1、佛教的发源地:
古印度
2、传入中国的时期:
西汉末年东汉初年
3、佛教的基本教义:
生死轮回、因果报应、忍耐、顺从、
修道行善,来世便可得到幸福
思考:为什么佛教能在中国广泛传播?
三、佛教的传入
谈一谈:佛教的传入对中国社会有那些影响?
中国第一座佛教寺院——白马寺
建筑
建筑
白马寺钟楼
普陀山
峨眉金顶
建筑
万佛寺
雕塑
龙门石窟
雕塑
云冈石窟
说一说你所知道的跟佛教有关的成语或者词语?
有一部电视剧描写了秦汉时期刘邦的夫人,也就是后来我们所说的吕后为了躲避战乱,逃到尼姑庵的故事。想一想到底谁错了?
“那时没有尼姑庵,肯定是你看错了”
“我没看错,是吕后进了门”
四、道教的兴起
四、道教的兴起
1、道教的发源地:
中国,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
3、教主:
老子——太上老君
4、教义:
修身养性、炼制丹药,以求得道成仙,追求今生的成功
道教对社会生活有什么影响?
2、创立时期:
东汉时期
建筑
建筑
科技方面
道教的炼丹发明了火药
生活方面
气功、太极拳
联系现实,如何区分正统宗教和邪教?
邪教的根本点在于具有反世俗生活和反国家反社会反科学。
如“法轮功”,以各种非法方式扰乱社会秩序,害人夺命。
宗教信仰自由,严厉打击邪教
宗教是一种悠久的社会历史现象,
我国宗教倡导信徒融于社会,
造福人群,维护社会和谐,拥护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
屈原
战国时期楚国人
《离骚》《天问》等
司马迁
生活在西汉时期
代表作《史记》
体裁:
纪传体通史
时限:
黄帝到汉武帝时期
宗教
佛教
发源地:
古代印度
传入中国时间:
西汉末年东汉初年
道教
发源地:
中国
创立时间:
东汉时期
代表作:
五、课堂小结
课堂巩固练习
1、创造新的诗歌体裁——楚辞,著有《离骚》、《天问》等优秀诗篇, 被世界和平理事会定为世界文化名人的是 ( ) A.屈原 B.王昭君 C.苏轼 D.杨守敬
2、《史记》是我国汉朝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第一部( ) A 纪传体通史 B 纪传体断代史 C 编年体通史 D 编年体断代史
4、佛教传入我国中原地区的时间是 ( ) A 战国时期 B 秦朝 C 西汉末年 D 东汉末年
5、道教是产生于我国本土的宗教,在民间兴起的时间大约在 ( ) A 秦朝时期 B 西汉时期 C 东汉时期 D 三国时期
3、《史记》记述的内容时限是( )
A、黄帝到汉光武帝 B、秦始皇到唐中宗时期
C、秦始皇到汉武帝时期 D、黄帝到汉武帝时期
A
A
D
C
C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文学、史学与宗教教学设计
郫县华西中学 黄梅
一、教学目标
1、识记与理解
知道屈原的成就,记住《史记》的作者及写作时代,理解《史记》的体例、成就及影响。了解佛教传入中国和道教创立的基本情况。
2、能力与方法
通过指导学生读《佛教传入中国路线图》、中国佛教道教的建筑图等,培养学生读图能力。通过指导学生分析司马迁取得史学研究成功的原因和佛教广泛传播的原因以及佛教道教的社会影响,培养学生的探究、分析、归纳、评价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古代文化的灿烂和丰富多彩,增加民族自豪感。通过学习屈原和他的诗歌,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了解司马迁的创作历程,学习他为追求理想忍辱负重坚忍不拔的精神。通过对佛教道教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区别正统宗教与邪教,有明辨是非的能力。
二、重点、难点及突破方法
重点及突破:史学家司马迁的主要成就;通过教师讲解、引导突破。
难点及突破:佛教道教在中国传播的原因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通过教师讲解、引导,再通过结合现实生活与历史原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活动中突破难点。
三、教学手段与策略
本课采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图片展示,结合现实,利用学科渗透法、问题探究法等从不同角度探索问题,达成教学目标。
四、教学过程
导入
通过多媒体展示屈原、司马迁画像和峨眉山、青城山风景图,导入课题。
1、 大诗人屈原
通过提问请学生回答有关屈原的事迹,教师再对屈原生平作总结,通过师生共同赏析屈原诗歌让学生了解屈原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正是他这种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才让中国人民如此爱戴,并让学生回答今天纪念屈原的方式;通过赏析《离骚》诗句,教师明确指出屈原所创作的诗歌形式被称为楚辞,是中国文学史上和世界文学史上的瑰宝,并被世界和平理事会推举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
【设计意图】通过对屈原的爱国事迹和文学作品的介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加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2、 司马迁与《史记》
1、 过渡:介绍史学著作的体裁:编年体、国别体、纪事本末体、纪传体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史学体裁,丰富知识,为介绍《史记》体裁打下基础。
2、 《史记》体裁、时限、体例
指导学生带着“司马迁的生平、生活年代、《史记》的体裁、时限”等问题看书,并请学生完成上述内容。
3、 《史记》的历史价值、文学价值
《史记》的历史价值:开创了纪传体的史学体裁;为后人研究从黄帝到西汉初年的历史提供了大量的翔实的资料。还反应出司马迁全面的历史观和实事求是的写作态度。
文学价值:《史记》是优秀的文学传记作品,推动了中国传记文学的发展。
【设计意图】通过对《史记》史学价值、文学价值的介绍,让学生了解《史记》的历史地位。
4、 学史感悟:司马迁最终完成史记对你有什么启发?
学生讨论回答:忍辱负重、坚忍不拔;树立远大的志向,不能一遇到挫折就退缩放弃。
【设计意图】情感教育,学习司马迁坚忍不拔的优秀品质。
5、 学以致用:下列哪些历史事件能在《史记》中查阅到?
【设计意图】强化重要知识点
3、 佛教的传入
1、 过渡:提问:你知道世界三大宗教是哪三种宗教吗?再引用乐山大佛像,提问:你知道哪些有关佛教的知识(如发源地、创始人、经典、教义)
2、 利用佛教传播路线图,让学生指出佛教的发源地,传播路线:古印度、沿着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3、 传入中国的时间:西汉末年东汉初年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让学生对佛教的传入形成明确的时间和空间概念。
4、 佛教教义:生死轮回、因果报应、忍耐、顺从、修道行善,来世便可得到幸福
提问:为什么佛教能够在中国广泛传播?教师引导学生从教义上分析
统治阶级:麻痹人民,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劳动人民:寻求心理安慰,心理寄托
5、 佛教的影响:利用幻灯片展示图片,让学生明确佛教的传播在建筑,艺术、社会生活中等各方面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6、 小练习:有一部电视剧描写了秦汉时期刘邦的夫人,也就是后来我们所说的吕后为了躲避战乱,逃到尼姑庵的故事。这个电视剧有错误没有?
【设计意图】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度,明确让学生知道,如今的电视剧有不尊重历史史实的现象,强化重要知识点。
4、 道教的兴起
过渡:展示太上老君、玉皇大帝、青城山图
请学生看书回答道教兴起的时期、教主、教义
1、创立的时期:东汉时期 2、教主:老子—太上老君
3、教义:修身养性、炼制丹药,以求得道成仙,追求今生的成功
4:道教对中国社会的影响(通过教师提问,学生讨论回答,并结合课件展示)
建筑:城隍庙、青羊宫等;科技:火药的发明;生活:气功、太极拳、豆腐等
5:历史与现实:联系现实,如何区分认识正统宗教和邪教?
教师引导得出:邪教的根本点在于具有反世俗生活和反国家性。如“法轮功”,以各种非法方式扰乱社会秩序,害人夺命。我们在宗教信仰自由的同时,必须打击邪教,维护社会的安定。
【设计意图】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让学生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形成正确的思想观
5、 课堂小结
就本课总要知识点进行总结,深化思想情感教育
6、 板书设计
战国时期楚国人
屈原 司马迁
宗教:佛教:发源于印度,西汉末年传入中国;道教:发源于中国,东汉时期创立
体裁:纪传体通史
生活在西汉时期
《史记》
代表作:
《离骚》《天问》等
代表作:
时限:黄帝到汉武帝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3 页 (共 3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