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
语文
年级/册
六年级(下)
教材版本
部编版
课题名称
4、
藏戏
难点名称
学习《藏戏》一文开头形象概括藏戏特色的写法,照样子介绍一种艺术样式的特色。
难点分析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本文将简练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写相结合的写法,要通过日常的积累和练笔才能将凝固的语言转化为可感的画面,具有一定的难度。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学生对藏戏的这种传统戏剧艺术的独特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了解不够,因此要准确地描述、表达一种艺术特色,比较困难。
难点教学方法
1.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充足的读、思、议的空间,促进学生与文本及学生之间的对话,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学会合作,在合作中引起争辩,在争辩中激活思维。?
2.引导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并能对藏戏这种文化精粹产生兴趣。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不仅有着老舍和沈从文笔下的丰富多彩的节日习俗,还有许多独具特色的地方艺术形式,课件出示的黄梅戏、豫剧、川剧、京剧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在我国青藏高原上生活的藏族也是一个古文化十分发达的民族,他们也独创了一种历史悠久、神秘而独特的艺术形式——藏戏。今天我们就一起去领略深受藏族人民喜爱的藏戏的魅力。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1.了解唐东杰布和藏戏。
唐东杰布
明代著名建筑师,藏戏创始人。藏民历来把他看作是创造藏戏的戏神和修建桥梁的铁木工匠的祖师。由于他勤奋好学,刻苦钻研,最终成为一名有造诣的学者和得道者,被众人誉为唐东杰布(意为“千里平原上的国王”)。
藏戏
是以民间歌舞的形式表现故事内容的综合表演艺术,多伴随节庆、庙会、集市、募捐等民俗活动,其形式和风格带有鲜明的藏民族特点和浓郁的雪域神奇色彩。贴近观众、易于被接受,是藏戏最大的特点和优势,它被称为藏文化的“活化石”。
2.通读课文,读准字音,理解词语。
(1)出示字词,指名认读,注意变色的字的读音。
僧人
脱缰
琼
响彻
青面獠牙
演绎
悠哉
招徕
一鼓一钹
(2)联系上下文或利用工具书理解文中的词语。
预设:本课中好词较多,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有关词语的意思,在语言环境中辨析词语的感彩,体会其表达效果,并采用有效的方法积累词语。
3.快速浏览课文,梳理文章的脉络,给课文划分层次。
预设:引导学生围绕“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藏戏?”这一问题展开讨论,理清文章脉络,概括主要内容。
明确:本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先概括叙述藏戏的特点,接着具体介绍藏戏的形成以及藏戏的面具、舞台、唱腔等特征,最后以藏戏的传承方式总结全文。
◆结构梳理: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开门见山,概括介绍藏戏的主要特点。
第二部分(第4—7自然段):写藏戏形成的过程。
第三部分(第8—17自然段):详细介绍藏戏的特征。
第四部分(第18自然段):介绍藏戏的传承方式。
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1.研读第1—3自然段,初步了解藏戏的主要特点。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画出相关语句,做批注。
(2)教师出示问题供学生思考,学生先分组交流,再派代表在班级汇报。
①藏戏同其他剧种相比,独具魅力的地方是什么?
②这三段话有什么特点?有什么表达效果?
③这三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汇报展示:
①藏戏独具魅力的地方:戴着面具演出;演出时没有舞台;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
②这三段话的特点:用三个反问句构成排比段;表达效果:开篇新颖独特,增强气势,先声夺人,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③这三段话在文中的作用:总起全文,为下文具体描述藏戏面具、舞台、唱腔的特点埋下伏笔。
(3)指名朗读这三段话,学生感知藏戏的主要特点。
2.研读第4—7自然段,了解藏戏的形成过程。
过渡:同学们,你们知道独具魅力的藏戏是怎么形成的吗?下面我们将来读一读藏戏的开山鼻祖唐东杰布的传奇故事。
(1)引导学生体会第4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
明确:总起段,作用是承上启下。前面三个自然段以反问句的形式总括藏戏的三大特点,本段用“还是”转折,接着介绍唐东杰布的传奇故事以及藏戏的形成过程。
(2)了解唐东杰布的传奇故事,说说藏戏的形成过程。
预设:教师引导学生带着“藏戏是怎么形成的?”这个问题自由朗读第5—7自然段,紧扣“传奇”一词来梳理唐东杰布的故事,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藏戏是怎样形成的。
①“传奇”体现在哪些方面?
A.挑战困难的精神成为传奇——年轻的唐东杰布面对凶险的自然毫不畏惧,发誓造桥。(体现困难的词语有:掀翻、野马脱缰、激流、咆哮、吞噬。)
B.创造奇迹的过程成为传奇——唐东杰布一无所有→结识七兄妹→组成藏戏班子→劝人行善→建起铁索桥→播撒藏戏种子。
C.留下卓著的成果成为传奇——留下了58座铁索桥,成为藏戏的开山鼻祖。
②学生说说藏戏是怎么形成的。
(3)引导学生体会唐东杰布是一个怎样的人?
预设:学生自由表达。答案要点:一心为民着想,不畏艰难,无私奉献等。
(4)学生把自己的感受带入文中,有感情地读一读。
3.研读第8—17自然段,了解藏戏的特色。
(1)齐读课文,分别找出与第一部分的内容相对应的具体描写。
明确:第8—14自然段写的是藏戏戴着面具演出的特点;第15—16自然段写的是藏戏演出没有舞台的特点;第17自然段写的是藏戏一部戏要演出三五天的特点。
(2)重点句探究。
①传说,唐东杰布在母亲的肚子里待了80年,出生时头发胡子都白了。因此,在藏戏里,他的面具是白色的,前额饰有日月,两颊贴着短发,眉眼嘴角永远带着神秘的笑。
明确:这里插叙唐东杰布出生时的传说,一方面点明在藏戏里他戴白色面具的原因,另一方面引出下文对藏戏面具的介绍。
写法点拨:插叙是在顺叙的基础上进行的,可以帮助文章展开情节,突出人物品质,丰富文章内容。
②藏戏的艺人们席地而唱,不要幕布,不要灯光,不要道具,只要一鼓、一钹为其伴奏。他们别无所求,只要有观众就行。
预设: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这两句话时要重点关注句子中的关联词。第一句话中“不要……不要……不要……只要……”突出表现了藏戏的舞台简朴的特点,说明藏戏是一种大众化的艺术;第二句话中的“……只要……”表明了唐东杰布组成藏戏班子的目的是“劝人行善积德,出钱出力,共同修桥”,所以对演出舞台、道具等没有过多的要求,只要有观众,能起到宣传作用就行。
③面具运用象征、夸张的手法,使戏剧中的人物形象突出、性格鲜明,这是藏戏面具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得以保留的重要根据之一。
预设:这句话具体交代了藏戏面具在长期发展中得以保留的原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
思考:如何理解“面具运用象征、夸张的手法”?
方法点拨:象征的手法是用具体的事物表现某种特殊意义或思想感情。夸张的手法是指为了启发观众的想象力,用夸大的事物来表现。
举例说明:(象征)藏戏中用红色面具代表威严,戴红色面具的是国王。
(夸张)藏戏中用半黑半白的面具形容两面三刀的性格。
④双方随心所欲、优哉游哉,一出戏演他个三五天毫不稀奇。
明确:“双方随心所欲、优哉游哉”既写出了艺人们表演藏戏时有很大的发挥空间,也写出了观众欣赏藏戏时的悠然自得、闲适快乐,这是藏戏独有的形式展现出的魅力,也是藏戏吸引观众的一个原因。
4.研读第18自然段,了解藏戏的传承方式。
(1)了解藏戏的传承方式。(一代一代地师传身授下去。)
(2)小组交流藏戏采用这种方式传承的原因。(学生自由发言,言之有理即可。)
(3)体会这段话在文中的作用。(总结全文。)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1.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换一种说法,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藏戏的艺人们席地而唱,不要幕布,不要灯光,不要道具,只要一鼓、一钹为其伴奏。(用“不要······不要······不要······只要·······”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结
学习了课文,我们体会到藏戏虽然简朴,却有着令人不可抗拒的魅力,被其深深地吸引。我们之所以有这样的感悟,是因为作者在文中将准确的说明和生动的描写相结合,把藏戏这一“活化石”生动地展现在我们眼前。现在让我们一起回顾课文,探究本文在表达方法上的特点。
(1)从内容看,本文侧重介绍藏戏的形成及艺术特色。
(2)从表达顺序看,本文以事物的不同方面为序;中间还插叙了有关唐东杰布的传说。
(3)从表达方法看,本文主要采用反问、排比、象征、夸张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语言丰富多样、生动传神,颇具文学色彩。
2.拓展运用:采用课文的写法写一写自己熟悉的地方戏剧。
要求:表现出该地方戏剧的特点,语言不失生动活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