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手?指
1.认识“拇、弦”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薄”,会写“拇、
搔”等15个字,会写“拇指、接触”等9个词语。
2.默读课文,能说出五根手指各自的作用。
3.能体会课文语言的风趣,并能摘抄表现出风趣的语句。
4.能由文中的拇指和食指联想到生活中类似的人,懂得团结才有力量的道理。
5.能仿照课文的表达特点,从人的五官中选一个,写一段话。
1.能体会课文语言的风趣。
2.能由文中的拇指和食指联想到生活中类似的人,懂得团结才有力量的道理。
相关课件。
2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拇、弦”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薄”,会写“拇、搔”等15个字,会写“拇指、接触”等9个词语。
2.认识大拇指、食指的特点,了解作者所用的表达方法,体会课文语言的风趣。
3.能由文中的拇指和食指联想到生活中类似的人。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人有两件宝,双手和大脑。”这句话足以说明手对一个人是多么重要,可是我们有没有仔细地观察过自己的五根手指呢?对这样五根平平常常的手指,作家丰子恺写了一篇有趣而意味深长的文章——《手指》。今天,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看看我们的五根手指各有什么特点和作用。(板书课题:手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学生默读全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课文主要写了五根手指各自的姿态、作用和性格特点。
2.指导生字。
(1)相机正音,提示学生注意易读错的字。
(2)学生自主交流写字要注意的地方,教师相机点拨。
3.让学生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找出关键句。
预设:关键句是“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4.引导学生发现:课文内容就是围绕第1自然段的关键句展开的。
三、学习课文第2自然段,了解大拇指的姿态、作用和性格特点
1.让学生朗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大拇指的?
作者是从姿态和作用两个方面介绍大拇指的。
追问:哪几句话是写大拇指的姿态?哪几句话是写大拇指的作用?请试着给第2自然段划分层次。
前两句话是写大拇指的姿态,后面的内容是写大拇指的作用。
2.引导学生交流描写大拇指姿态的句子。
大拇指在五指中,形状实在算不上美。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比人家少一个关节。
(1)让学生读句子,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大拇指的姿态的。
从体形、构造等方面对大拇指进行刻画,写出了大拇指的姿态——形状不美。
(2)追问:你脑海中浮现出的大拇指的形象是怎样的?
憨态可掬、老实敦厚……
3.引导学生交流描写大拇指作用的句子。
但在五指中,却是最肯吃苦的。例如拉胡琴,总由其他四指按弦,却叫他相帮扶住琴身;水要喷出来,叫他死力抵住;血要流出来,叫他拼命按住;重东西要翻倒去,叫他用劲顶住;要读书了,叫他翻书页;要进门了,叫他揿电铃。
(1)让学生读句子,看看作者围绕大拇指“最肯吃苦”列举了哪些事例。
扶住琴身,抵住要喷出来的水,按住要流出来的血,顶住要翻倒的重东西,翻书页,揿电铃。
(2)引导学生关注动词。提问:“死力抵住”“拼命按住”“用劲顶住”这些词语,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预设:这三个词语让我们感受到大拇指用的力气大。
(3)从作者列举的这几个事例中,你体会到了大拇指怎样的性格特点?
体会到大拇指吃苦耐劳的性格特点。
讨巧的事,却轮不上他。例如招呼人,都由其他四指上前点头,他只能呆呆站在一旁;给人搔痒,人舒服后,感谢的是其他四指。
(1)让学生说一说:作者是通过哪些事例把大拇指不会讨巧写具体的?
预设:作者通过“招呼人”和“给人搔痒”两件事把大拇指不会讨巧写具体了。
(2)追问:从这两件事又可以看出大拇指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预设:不好大喜功。
4.让学生再读第2自然段,说一说:作者的语言给你什么感觉?引导学生结合具体语句交流体会。
预设:(1)作者描写大拇指的外形是“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使得原本没有生命的大拇指变得就像生活中能够见到的人一样,让人感到亲切。
(2)“死力抵住”“拼命按住”“用劲顶住”这些词,营造出了场景的急迫、局促之感,大拇指的劳苦形象就生动了起来。
(3)“他只能呆呆站在一旁”这句话把大拇指无奈、失神发愣的样子写得活灵活现。
5.联系生活,展开联想。
(1)提问:大拇指让你联想到了生活中的哪些人?
预设:大拇指让我想到了社会上吃苦耐劳的普通劳动者,如清洁工,他们每天起早贪黑,清扫着街道上的垃圾,为我们带来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
(2)小结:这些劳动者就像大拇指一样吃苦耐劳,默默地为社会作贡献。
细读描写大拇指的段落,让学生通过理解重点语句,了解大拇指的姿态、作用和性格特点,感受作者语言表达的特点,随后进行拓展,联想到生活中类似的人,可谓水到渠成。
四、学习第3自然段,了解食指的姿态、作用和性格特点
1.让学生默读第3自然段,思考:第3自然段与第2自然段在内容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2.全班交流。
(1)这两个自然段都是从姿态、作用两方面具体展开叙述的。
(2)这两个自然段都是先写各自的姿态,再写各自的作用。
3.布置学习任务。
作者是怎样把食指写具体的呢?你觉得有趣在哪呢?先试着画出有关句子,圈一圈关键词,再和同桌交流。
4.组织全班围绕文中语句展开交流。教师相机点拨。
他的姿态可不如其他三指窃窕,都是直直落落的强硬的线条。
(1)引导学生理解“窈窕”的意思。让学生查字典,了解这个词的意思是“(女子)文静而美好”,再结合插图、联系上下文,引导学生理解文中的“窈窕”是指如中指、无名指和小指那般曲线优美、体态秀丽。
(2)学生齐读句子,感受食指的姿态特征。
他的工作虽不如大拇指吃力,却比大拇指复杂。拿笔的时候,全靠他推动笔杆;遇到危险的事,都要他去试探或冒险;秽物、毒物、烈物,他接触的机会最多;刀伤、烫伤、轧伤、咬伤,他消受的机会最多。他具有大拇指所没有的“机敏”,打电话、扳枪机必须请他,打算盘、拧螺丝、解纽扣等,虽有大拇指相助,终是要他主干的。
(1)引导学生交流食指的作用。教师相机归纳。
推动笔杆,遇到危险的事去试探或冒险,接触秽物、毒物、烈物,消受刀伤、烫伤、轧伤、咬伤,打电话,扳枪机,打算盘,拧螺丝,解纽扣。
(2)指导学生理解“秽物”的意思是肮脏的东西。
(3)从作者列举的事例中,可以体会到食指怎样的性格特点?
预设:勤奋卖力、勇于探险、不怕牺牲、机敏能干。
(4)指导朗读:“全靠”“都要”“最多”等要加重语气,略显夸张地表现出食指的勤奋卖力。
5.引导学生结合具体语句,说说从哪里感受到了作者语言的风趣。
6.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展开联想:食指让你联想到了生活中的哪些人?
食指让我想到了正直忠诚的警察,他们肩负神圣的使命,心系万家灯火,不畏强暴与危险,用责任与担当维系着社会的稳定与百姓的安宁。
◎板书设计
◎课时目标
1.了解其他三根手指的特点,体会课文语言的风趣,懂得团结才有力量的道理。
2.能仿照课文的表达特点,从人的五官中选一个,写一段话。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回顾交流: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大拇指和食指的姿态、作用和性格特点,谁能简要地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两根手指?
2.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了解中指、无名指和小指的特点。
二、小组合作学习第4-5自然段,了解其他三指的姿态、作用和性格特点
1.课件出示自学要求:
(1)自由读第
4~5
自然段,想一想:这三根手指各有怎样的姿态、作用和性格特点?找到相关语句,并圈画出关键词。
(2)边读边思考:作者是如何把这三根手指的姿态、作用和性格特点写具体、写生动的?
2.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3.全班交流。
(1)让学生概括说说三根手指各自的姿态、作用和性格特点。(教师相机板书)
中指:姿态:曲线优美;作用:扶衬做事;性格特点:养尊处优。
无名指和小指:姿态:体态秀丽,样子可爱;作用:无名指多用于研脂粉、蘸药末、戴戒指、演奏乐器、作兰花状,小指多用于掏耳朵、抹鼻涕、演奏乐器、作兰花状;性格特点:能力薄弱。
(2)让学生结合具体语句,说说作者是如何把这些姿态、作用和性格特点写具体、写出趣味来的。
他居于中央,左右都有屏障。他个子最高,无名指、食指贴身左右,像关公左右的关平、周仓,左膀右臂,片刻不离。
①课件出示资料:关公、关平、周仓三人的图片及简介。
②让学生伸出五指看一看,对比人物的特征,想一想:这样比喻好在哪里?
③学生交流后,教师总结:这样比喻,既写出了中指高高的样子形似高大威武的关公,也表现出三根手指的关系神似关公与他身边两位形影不离的左膀右臂。寥寥几笔,那“曲线优美”“养尊处优”的中指形象就显得格外鲜活,富有趣味。
无名指多用于研脂粉、蘸药末、戴戒指。小指的用处则更渺小,只是掏掏耳朵、抹抹鼻涕而已。他们也有被重用的时候。在丝竹管弦上,他们的能力不让于别人。舞蹈演员的手指不是常作兰花状吗?这两根手指正是这朵“兰花”中最优美的两瓣。除了这等享乐的风光事以外,遇到工作,他们只是其他手指的附庸。
①引导学生理解“附庸”:指无名指和小指遇到工作时就只能依附于其他几根手指。
②让学生朗读句子,体会鲜活、风趣的语言。
教师小结:作者在这里夸张地写了无名指和小指的作用微不足道,联想到实际生活,让我们不由得会心一笑。
三、把握文章主旨
1.让学生齐读第6自然段,说一说:作者对五根手指的态度是什么?
预设:作者虽然觉得五根手指各不相同,但却没有爱憎之分。
2.追问:作者写手指,实际上是想表达什么道理?
作者是想表达人们要团结在一起才会有力量的道理。
3.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自由说说对这个道理的理解和体会。
4.小结:五根手指的外形、作用各不相同,如果他们彼此孤立,便谁也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反之,如果他们团结一致,
成为一个拳头
,那就变得很有力量。不仅手指要团结,人处在一个集体中,也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只有这样,集体的力量才能不断壮大。
四、练习仿写,学会运用
1.除了手指,我们的五官也同样具有不同的特点,请仿照课文把事物当作人或其他事物来写的表达方法,从人的五官中选一个,写一段话。(课件出示人的五官图)
2.指导仿写方法。
(1)引导学生思考交流:我们的眼睛、鼻子、嘴巴、耳朵、舌头这五官各有什么特点和作用?
(2)教师提示学生:如果把选定的五官之一当作人来写,要想好用第几人称来写;如果把选定的五官之一当作其他事物来写,要想清楚它们之间的相似之处。落笔时,要围绕一个中心意思来写,是称赞它还是嘲讽它;举例时,要围绕想表达的意思来写,不要随意举不相关的例子。
3.学生写课后小练笔,教师巡视指导。
4.学生完成练笔后,在班级内召开交流会,分享练笔的成果。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