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牧场之国
1.认识“毡、犊”等10个生字,会写“仪、眺”等15个字,会写“仪态、端庄”等16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体会文中描写牛、马、羊等动物的语句中的情趣,并摘抄积累。
3.能体会静态描写所表现的荷兰牧场的宁静之美,并能感受课文反复强调“这就是真正的荷兰”的表达效果。
1.能体会文中描写牛、马、羊等动物的语句中的情趣。
2.能体会静态描写所表现的荷兰牧场的宁静之美,并能感受课文反复强调“这就是真正的荷兰”的表达效果。
相关课件。
2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毡、犊”等10个生字,会写“仪、眺”等15个字,会写“仪态、端庄”等16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体会文中描写牛、马、羊等动物的语句中的情趣,并摘抄积累。
3.能结合课文第2~4自然段的内容,说出“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引导学生欣赏荷兰风光。(配乐播放荷兰风光组图)
2.让学生自由读第1自然段,结合图片说一说:荷兰是个怎样的国家?
??预设:荷兰的运河交错,波光粼粼;郁金香高贵典雅,琳琅满目;遍地都是旋转的风车;还有一望无垠的牧场……
??小结:所以课文中称荷兰为“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
3.揭示课题并板书课题。(板书课题:牧场之国)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
指名学生读,教师相机正音,再全班齐读。
2.书写指导。
①指导学生正确书写“眺”字:右部“兆”的笔顺是撇、点、提、竖弯钩、撇、点。
②指导学生正确书写“罐”字:“罐”字右部的笔画较多,要写紧凑一些。
③指导学生正确书写“畜”字:“畜”字上部不能多加“艹”,错写成“蓄”。
3.让学生自由读课文第2~6自然段,思考:课文描写了荷兰牧场的哪几幅画面?
(1)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梳理。
①绿色低地上,牛群在吃草。
②辽阔无垠的原野上,骏马在飞驰。
③绿色的草原上,羊群、猪群、小鸡等动物悠然自得。
④傍晚,人们将牛奶运走,入夜后,牲畜都沉睡了。
(2)教师小结:前三幅画面描绘的是白天的牧场,最后一幅画面描绘的是傍晚到夜间的牧场。
4.让学生找到课文中反复出现的句子,初步思考:为什么文中反复强调这句话?
三、读第2~4自然段,体会“这就是真正的荷兰”的含义
(一)学习第2自然段,体会第一次出现的“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1.让学生默读第2自然段,思考:“这就是真正的荷兰”中的“这”指的是什么?
??预设:“这”指的是牛群在绿色低地上专注吃草的样子。
2.找出描写牛群吃草的句子。
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着什么。牛犊的模样像贵妇人,仪态端庄。老牛好似牛群的家长,无比威严。
(1)思考:课文是怎么写牛群吃草的景象的?
??预设:课文先整体写到了牛群吃草的共同特征——非常专注,再写了一些牛的特殊表现,有“像贵妇人”的牛犊,也有“好似牛群家长”的老牛。
(2)你从这段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预设:“专注”“仿佛正在思考着什么”“像贵妇人”“无比威严”等表达,是将牛群当作人来写,赋予了牛群人的身份、性格,突显了牧场上的情趣。
3.结合牧场的环境,想一想:牛群吃草为什么能“非常专注”?
(1)组织学生交流。
(2)教师归纳:因为没有牧人的吆喝,没有同伴的争食,唯有四周丝绒般的碧绿草原,宁静而舒适,所以牛群才能这么专注地吃草。
4.教师小结:这段话虽然没有直接用“宁静”“舒适”等字眼,却通过奶牛群体和个体的表现,勾勒出一幅充满闲适气息的画面,表现出了荷兰牧场宁静、舒适的特点。
5.让学生带着欣赏之情有感情地朗读。
(二)学习第3自然段,体会第二次出现的“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1.让学生自由读第3自然段,思考:“这就是真正的荷兰”的“这”在这里又指什么?
??预设:“这”在这里指的是骏马在辽阔无垠的原野上飞驰的样子。
追问:牧场上的骏马有什么特点?
??预设:成群的骏马,匹匹膘肥体壮……
2.让学生边读边思考:此时作者想要表达的“真正的荷兰”是怎样的?
??预设:自由、无拘无束……
3.学生齐读第3自然段,读出骏马的自由、无拘无束。
4.引导学生回顾:学习第2、第3自然段时,我们是怎样一步一步解决“真正的荷兰是怎样的”这一问题的?
??预设:先找出“这”在文中指的是什么,再找到这些事物有怎样的特点,思考作者究竟想要表达什么,最后说说作者想要表达的“真正的荷兰”是怎样的。
(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第4自然段,体会第三次出现的“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1.根据前面提炼的方法,让学生独立学习第4自然段。
2.小组交流:作者在这一段中想要表达的“真正的荷兰”是怎样的?
3.全班交流。
??预设:悠然自得、安闲……
4.课文第3自然段说“它们是这个自由王国的主人和公爵”,第4自然段说“安闲地
欣赏着这属于它们自己的王国”,思考:这样的王国属于谁?
(1)组织学生交流。
(2)教师归纳:牧场是动物的王国,它们才是王国中尊贵的主人。这些描写表现出了“真正的荷兰”自由、安闲的特点。
5.让学生带着自己对牧场特点的体会,再次有感情地朗读第2-4自然段。
围绕“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这句话,通过对“‘这’指的是什么”这一问题的探究,了解荷兰牧场上的动物的与众不同之处。在此基础上,通过边读边想象,进一步感受作者笔下荷兰牧场的特点,体会“这就是真正的荷兰”的含义。
◎板书设计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荷兰牧场的宁静之美。
2.能结合课文第5、第6自然段的内容,说出“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这句话的含义,并能感受课文反复强调这句话的表达效果。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
1.上节课,我们游览了荷兰的牧场,感受到牧场之国的牲畜们生活得真悠闲。是什么滋养了这些牲畜呢?
??预设:是草原,是运河。
2.说一说作者眼中“真正的荷兰”是什么样的。
??预设:作者眼中“真正的荷兰”是宁静的、自由的、安闲的。
二、读第5~6自然段,体会第四次出现的“这就是真正的荷兰”的含义
1.让学生自由读第5~6自然段,思考:这里的“这就是真正的荷兰”的“这”指的是什么?
??预设:“这”指的是傍晚到夜间荷兰牧场十分宁静的样子。
2.引导学生思考:傍晚之后,又有哪些景象表现了“真正的荷兰”的特点?
??预设:挤奶人给奶牛挤奶、运奶的车船驶向城市、天地都暗下来后沉睡的牲畜、漆黑的夜晚中发出微弱光芒的灯塔。
3.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作者在这一段话中想要表达的“真正的荷兰”是什么样的?
??预设:是人对动物的尊重,是人与动物和谐相处,以及由此带来的静谧与祥和。
4.让学生再读第5自然段,思考:对比白天的牧场,这一段话的描写让你感受到了荷兰牧场的什么特点?
??预设:感受到了傍晚到夜间的牧场更加静谧与沉寂。
5.让学生带着这些体会,有感情地朗读第5自然段,感受荷兰牧场的宁静之美。
三、总结提升
1.让学生带着对荷兰牧场的印象,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结合全文内容,概括“真正的荷兰”的特点。
(1)指导学生交流。
(2)教师总结:“真正的荷兰”具有宁静、自由、悠闲的特点。
2.引导学生思考:“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这句话在文中一共出现了多少次?难道仅仅是为了表现这几个特点吗?
(1)指导学生交流。
(2)教师小结:这句话两次出现在自然段的结尾,一次出现在全文的结尾,都是作者看到眼前景象后油然而生的赞叹;一次出现在自然段的开头,引出要写的景象,也是赞美之情的延续。反复出现这句话,是作者感情的自然流露,表达出对荷兰牧场上安宁、美好、和谐的生活的赞美,还能加深读者对荷兰牧场的印象。
3.让学生再一次朗读全文,感受这句话每次出现的含义,体会作者想要传递的情感,加深对荷兰牧场的印象。
4.小结:我们跟随作者游览了荷兰的牧场,感受到了“真正的荷兰”的宁静、自由、悠闲。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