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数据在我们身边 全章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十二章 数据在我们身边 全章课件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5.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1-12-23 11:00:54

文档简介

(共17张PPT)
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
(苏科版)
12.2 统计图的选用(2)
普查 学历 大学 高中 初中 小学 其他
第二次(1964年) 416 1319 4680 28330 65255
第三次(1982年) 615 6779 17892 35237 39477
第四次(1990年) 1422 8039 23344 37057 30138
第五次(2000年) 3611 11146 33961 35701 15581
每10万人中受教育程度的人数统计表
数据来源:第五次人口普查
普查 学历 大学 高中 初中 小学 其他
第二次(1964年) 416 1319 4680 28330 65255
第三次(1982年) 615 6779 17892 35237 39477
第四次(1990年) 1422 8039 23344 37057 30138
第五次(2000年) 3611 11146 33961 35701 15581
每10万人中受教育程度的人数统计表
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教育程度人数统计图
数据来源:中国国家统计局
人数
年份
普查 学历 大学 高中 初中 小学 其他
第二次(1964年) 416 1319 4680 28330 65255
第三次(1982年) 615 6779 17892 35237 39477
第四次(1990年) 1422 8039 23344 37057 30138
第五次(2000年) 3611 11146 33961 35701 15581
每10万人中受教育程度的人数统计表
数据来源:第五次人口普查
人数
教育程度
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教育程度人数分布统计图
2000年每10万人中受教育程度人数统计图
2000年每10万人中受教育程度人数分布统计图
问题:
1、你能从哪幅图中看出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人数的变化趋势?
2、2000年每10万人中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数是多少?
3、2000年每10万人中具有初中文化程度人数约占多少?
我们学过哪些统计图?
条形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
扇形统计图:
三种图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能清楚地表现每个项目的具体数目
能清楚地反映事物的变化情况
能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
140页练一练

16
30
30
21
140页练一练
亿元
140页练一练
能力提升题
1、下表分别是28届奥运会金牌榜和中国历届奥运会金牌获得数。你准备采用哪种统计图来反映表中所反映的数据?为什么?
国家 美国 中国 俄罗斯 澳大利亚 日本 其他
金牌数 39 32 28 16 14 172
用扇形统计图或用条形统计图
2、下列问题中选用哪种统计图较恰当?
(1)为了反映某个月股市涨跌变化情况,有关人员抽取该月的数据作统计;
(2)为了解市民对“随地吐痰就要重罚”的态度(赞成、基本赞成、无所谓、反对)某新闻机构对1000位市民做了调查;
(3)某公司为了反映该公司产品销售数量,将全年12个月的销售情况制作成一张统计图;
(4)护士每隔几小时给病人量一次体温,以了解病人的体温变化情况;
(5)某校老师中初级职称占15%,中级职称占50%,高级职称占35%;
(6)某市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大力发展教育事业,近10年来对教育的投入如下(单位:亿元)
1995年0.94 1996年1.50 1997年1.65
1998年2.03 1999年2.10 2000年2.50 2001年3.03
2002年3.19 2003年3.30 2004年3.62
解答 (1)折线统计图
(2)条形统计图或扇形统计图(后者最佳)
(3)条形统计图
(4)折线统计图
(5)扇形统计图
(6)条形统计图或折线统计图
3、如图,是某校七年级(4)班一次数学考试成绩的系统形图,(90-80表示小于90分大于等于80分,其余关推)由图可知:此次共有____人参加考试;人数最多的在_____分数段,若以80分以上为优秀,那么本次考试的优秀率为____。
48
70-80
37.5%
4.某报社为了了解读者对一报纸四个版面的喜欢程度,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要求读者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一个版面,并将结果绘成了如下统计图,请说出你从条形图中读出的信息,并补全扇形统计图.(要求第二版与第三版相邻)
10%
第二版
30%
第一版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小 结:
作业:P143 2、4(共4张PPT)
复式条形图和
复式折线图
例1:下表给出的是中国历年来正式参加奥运会时获得的奖牌的数据.
请先提出问题,然后根据问题选择数据,再选择合适反映数据特征的统计图.
历届中国奥运奖牌表
届数 金牌 银牌 铜牌 总数
23 15 8 9 32
24 5 11 12 28
25 16 22 16 54
26 16 22 12 50
27 28 16 15 59
28 32 17 14 63
29 51 21 28 100
历届中国奥运奖牌表
届数 金牌 银牌 铜牌 总数
23 15 8 9 32
24 5 11 12 28
25 16 22 16 54
26 16 22 12 50
27 28 16 15 59
28 32 17 14 63
29 51 21 28 100
历届中国奥运奖牌表
届数 金牌 银牌 铜牌 总数
23 15 8 9 32
24 5 11 12 28
25 16 22 16 54
26 16 22 12 50
27 28 16 15 59
28 32 17 14 63
29 51 21 28 100(共19张PPT)
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
(苏科版)
12.3 频数分布表
为了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学校举办“环保节”,要求每班选出1名“环保小卫士”,选举办法如下:
(1)民主提名候选人,全班同学举手表决,得票数较多的前三名为正式候选人;
(2)在统一发放的白纸(选票)上,各自写上你认为应当选的1名候选人的名字;
(3)将选票投入投票箱;
(4)由全班推选的3名同学分别唱票、监票和记录统计;
(5)根据统计结果,得票最多的同学当选为“环保小卫士”.
为了便于统计,请你设计一个表格,并填入相关内容.
候选人 唱票记录 得票数 得票率
许凯华
陈仕侣
王 洁
10
18
12
0.25
0.45
0.3
正 正
正正T
正正正
什么叫频数
某个对象出现的次数称为频数.
什么叫频率
频数与总次数的比值称为频率.
1.选举“环保小卫士”用的是哪种调查方法
2.每位候选人得票的频数指的是什么
3.每位候选人得票的频率指的是什么
4.你认为,通过选举产生“环保小卫士”与指定某同学为“环保小卫士”这两种方法,
哪种更好
议一议:
频数是统计出的某一对象出现的次数,而频率则是某一对象的频数与总次数的比值.频率更能直接反映出某一对象出现的频繁程度.
判断以下两种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1)某地去年一年中出现了70天阴天,而今年上半年出现了40天阴天,因此去年比今年上半年出现阴天更频繁.
(2)小龙和小燕在各自的班级竞选班长,小龙得39票,小燕得37票,可以断言小龙在班级受欢迎的程度比小燕高.
统计中各对象的频数与总数有什么关系
统计中各对象的频率的和是多少
各统计对象的频数之和等于总数.
各统计对象的频率之和等于1.
候选人 唱票记录 得票数 得票率
王小明
杨丽
方舟
10
18
12
0.25
0.45
0.3
正 正
正正T
正正正
频率与总数的积为频数
例学校要了解学生每天收看电视的时间,以下为抽样调查28名学生所得的数据: (单位:h)
1 2 2 2 3 1 3
2 0 4 1 2 2 4
2 3 1 3 0 3 1
3 1 2 2 4 1 2
用频数分布表表示这些数据:
每天收看电视的时间(h) 划记 频数 频率
0 2 0.07
1 正 7 0.25
2 正 正 10 0.36
3 正 6 0.21
4 3 0.11
解:
1.为了解中学生的身体发育情况,对某中学同年龄的60名同学的身高进行了测量,经统计,身高在148.5~151.5之间的频数为3,则这一组的频率为______.
0.05
2.在频数分布表中,某对象出现的频数为m,频率为p,则该调查中所有现象的总次数为( )
A.mp B. C. D.m+p
B
3.某校七年级部分学生引体向上的成绩分成五组,第一、二、三、四组的频率分别为0.05,0.15,0.25,0.30;第五组的频数是25.回答下列问题:
(1)第五组的频率是多少
(2)参加本次测试的学生总数是多少
课本练一练
1、小刚将一个骰子随意抛了10次。出现的点数分别为6、3、1、2、3、4、3、5、3、4。在这10次中“4”出现的频数是_______,3出现频率是 ,
0.4
2
0.6
5
2、某人调查25个人对某种商品是否满意,结果有15人满意,有5人不满意,有5人不好说,则满意的频率为 ,不满意的频数为 。
3、频率不可能取到的数为( )
A. 0 B. 0.5 C. 1 D. 1.5
D
4、某校七年级共有1000人,为了了解这些学生的视力情况,抽查了20名学生的视力,对所得数据进行整理。若数据在0.95~1.15这一小组的频率为0.3,则可估计该校七年级学生视力在0.95~1.15范围内的人数有( )
A.600 B.300 C.150 D.30
B
4.班主任调查全班44名同学上学途中所花时间,所得数据如下: (单位:min)
(1)在这个统计中,频数最大的是哪个数据
(2)将这些数据分成小于15min,等于15min和大于15min三类,列出频数分布表;
(3)将(2)中的频数分布表用扇形统计图表示.
15 5 5 10 15 20 35 15 15 30 5
5 10 5 10 15 5 10 15 15 15 15
15 5 10 10 15 5 10 15 15 30 15
10 25 20 5 15 15 30 10 5 10 35
15 5 5 10 15 20 35 15 15 30 5
5 10 5 10 15 5 10 15 15 15 15
15 5 10 10 15 5 10 15 15 30 15
10 25 20 5 15 15 30 10 5 10 35
解:在这个统计中,数据5的频数是10,
数据10的频数是10,数据15的频数是16,
数据20的频数是2,数据25的频数是1,
数据30的频数是3,数据35的频数是2,
频数最大的数据是15.
上学途中所花是家时间(min) 划记 频数 频率
小于15 正正正正 20 0.46
等于15
正正正一 16 0.36
大于15 正 8 0.18
5.为了了解某校初三年级男生的身高情况,选取60名男生的身高作为样本,列出频数分布表如下:
求出表中空格里的字母表示的数字.
分组 147.5~155.5 155.5~163.5 163.5~171.5 171.5~179.5
频数 6 21 m n
频率 a b c 0.10
小结与回顾
1.某个对象出现的次数称为频数.
2.出现的频数与总次数的比称为频率.
3.各统计对象的频数之和等于总数.
各统计对象的频率之和等于1.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小 结:
作业:P149 1(共23张PPT)
12.1 普查与抽样调查
下列各项调查如何进行?
人口普查
灯泡的寿命
收视调查
测量身高、体重
你建议如何进行下列各项调查?与同学交流.
人口普查
为了全面了解人口情况,如人口总数、人口分布、家庭人口、人口增长、年龄构成、文化程度等等,世界各国一般要定期进行国家人口普查.人口普查属于全面调查,调查对象包括全国人口.
你建议如何进行下列各项调查?与同学交流.
灯泡的寿命
检查灯泡的寿命时,对灯泡会造成一定的破坏,不能逐一检查.可从中抽取一部分进行调查.
收视调查
通常,收视调查不可能对每个看电视的人都进行调查,常常抽取一部分人进行调查.
你建议如何进行下列各项调查?与同学交流.
测量身高、体重
测量身高、体重采用何种方式,关键是看调查的范围以及调查能否切实可行.
例如,调查全国七年级学生的身高和体重,工作量大,难度大.不宜全面调查.
调查某城市七年级学生的身高和体重,既可全面调查,也可抽取一部分进行调查.
普查与抽样调查的概念:
  1.为一特定目的而对所有考察对象所做的全面调查叫做普查.
  2.为一特定目的而对部分考察对象所做的调查叫做抽样调查(简称抽查).
你建议如何进行下列各项调查?与同学交流.
人口普查
灯泡的寿命
收视调查
测量身高、体重
普查
抽样调查
抽样调查
普查或抽样调查
为了解一批灯泡的寿命,从中抽取了30只灯泡进行检查.
所有考察对象:
部分考察对象:
一个考察对象:
一批灯泡的使用时间.
30个灯泡的使用时间.
每个灯泡的使用时间.
注意:考察对象指事物某一特征的数据!
总体
样本
样本容量
个体
总体
样本
样本容量
个体
总体、个体、样本与样本容量的概念:
所考察的对象的全体.
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
从总体中所抽取的一部分个体.
样本中个体的数目.
注意:只有抽样调查里,才有样本和样本容量.
1.为了了解我市七年级学生的体重,对全市七年级全体学生的体重进行的调查是____,而对部分学生(例如1000名)的体重进行的调查是____.全市七年级学生体重的全体是___,每个七年级学生的体重是___,从中抽测的1000名学生的体重是总体的一个___,
普查
抽样调查
总体
个体
样本
练习:
样本的容量是___ .
1000
样本容量无单位.
2.下列各项调查,是普查还是抽样调查?如果是抽样调查,请指出总体、个体、样本和样本容量.
(1)调查全班每位同学的穿鞋尺码.
解:该调查是普查.
2.下列各项调查,是普查还是抽样调查?如果是抽样调查,请指出总体、个体、样本和样本容量.
(2)从一批洗衣机中抽取5台,调查这批洗衣机的使用寿命.
解:该调查是抽样调查.
总体:这批洗衣机的使用寿命的全体.
个体:这批洗衣机中每台洗衣机使用寿命.
样本:从中抽取的5台洗衣机的使用寿命.
样本容量:5 .
2.下列各项调查,是普查还是抽样调查?如果是抽样调查,请指出总体、个体、样本和样本容量.
(3)某厂要了解一批炮弹的杀伤半径,从中抽取10发炮弹进行测试,由这10发炮弹的杀伤半径来估计这批炮弹的杀伤半径.
解:该调查是抽样调查.
总体:这批炮弹的杀伤半径的全体.
个体:这批炮弹中每发炮弹的杀伤半径.
样本:从中抽取的10发炮弹的杀伤半径.
样本容量:10.
用样本估计总体
例 请指出下列调查哪些适合做普查,哪些适合做抽样调查?
(1)我国的所有动物园里有多少只老虎.
(2)南京市一个中学生一年的零花钱平均是多少.
(3)我校七年级学生平均每天完成家庭作业的时间是多少.
普查
数据准确而且可操作!
抽样调查
普查没必要,且工作量大
普查或抽样调查
例 请指出下列调查哪些适合做普查,哪些适合做抽样调查?
(4)调查一天内离开南京的人口流量.
(5)了解一批烟花炮竹的质量.
抽样调查
普查难度较大.
抽样调查
普查具有破坏性.
有些调查不适合进行普查,此时,抽样调查是很有必要的!
你能举例说明哪些调查适合做普查,哪些调查适合做抽样调查吗?
你能举例说明哪些调查适合做普查,哪些调查适合做抽样调查吗?
(1)用普查的方式了解全班同学平均每天的睡眠时间.
(2)用抽样调查的方式了解《西游记》在全国小学生中受喜爱的程度.
(3)用抽样调查的方式了解夏季冷饮市场上冰淇淋的质量情况.

你认为普查与抽样调查各有什么优缺点?
议一议:
抽样调查
优 点
缺 点
普查
通过调查总体来收集数据,调查的结果准确。
工作量大,难度大,而且有些调查不宜使用普查
通过调查样本来收集数据,工作量较小,便于进行。
调查结果往往不如普查得到的结果准确。
用样本估计总体
样本的抽取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对总体的估计的准确程度,为了获得较为准确的调查结果,抽样时要注意所选样本的代表性。
例 请指出下列调查的样本是否具有代表性.
(1)在医院调查1000名老年人一年中生病的次数,以了解该地区老年人的健康状况.
(2)选取各班学号为偶数的学生,调查学生对校服式样的意见.
缺乏代表性.
具有代表性.
例 请指出下列调查的样本是否具有代表性.
(3)在大学生中调查我国青年喜欢上网的人数比例.
(2)为了调查盐城市小学生的视力状况,抽取了100名学生进行调查.
缺乏代表性.
缺乏代表性.
练习:
1.你认为下列调查用普查还是抽样调查较合适?并简单说明理由.
(1)检验某厂生产的乒乓球的合格率;
(2)试验某种绿豆的发芽率;
(3)了解青少年对《新闻联播》的收视率;
(4)检查某批飞机零件的合格率;
(5)审查自己某篇作文的错别字;
(6)了解江苏省居民年收入情况.
抽查
抽查
抽查
普查
普查
抽查
练习:
2.在抽样调查时,抽取的样本要有代表性,下列调查时抽取的样本是否合适? 如不合适,你打算如何抽取样本?
(1)为了解全校学生每学期读课外书的数量,随机调查了10个学生每学期读课外书的数量;
该样本所选时间段没有代表性,可选每个整点后10分钟的车流量作为样本.
(2)调查每天在某一路口的汽车流量时;用7﹕ 00 — 8﹕00 的车流量作为样本.
小 结
收集数据
普查
抽样调查
样本估计总体
代表性
概念
总体
样本
个体
样本容量(共14张PPT)
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
(苏科版)
——扇形统计图
12.2 统计图的选用(1)
1. _______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周围的世界, 做出正确的_____和合理的________.
数据
判断
决策
2.收集数据的方法分为_______和______调查.
普查
抽样
下面是我国第2次到第5次人口普查的结果中每十万人受教育的相关数据为例:
  1964全国第2次人口普查人口总数723070269人,我国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416人;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1319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4680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28330人。
1982年全国第3次人口普查人口总数1031882511人。我国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615人;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6779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17892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352372人。
1990年全国第4次人口普查人口总数1160017381人。我国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1422人;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8039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23344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37057人。
2000年全国第5次人口普查人口总数129533万人。我国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3611人;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11146;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33961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35701人。
根据上面结果,你对我国这五年每10万人受教育程度的情况有了比较清楚的了解了吗
  小小的统计表使长长的文字信息变得一目了然
15 581
35 701
33 961
11 146
3 611
第五次2000年
30 138
37 057
23 344
8 039
1 422
第四次1990年
39 477
35 237
17 892
6 779
615
第三次1982年
65 255
28 330
4 680
1 319
416
第二次1964年
其 他
小 学
初 中
高 中
大 学
受教育
程度


普查
每10万人中受教育程度的人数统计表
统计表是整理数据的方法之一.
你认为这样表示数据是否好一些
如何进一步整理这些数据
原则:更好的反映数据的特征.
小丽将这一列的数据分别制成了下面的两种统计图.(1)请复习统计图的制作; (2)你从中解读出了哪些信息
15 581
35 701
33 961
11 146
3 611
第五次2000年
30 138
37 057
23 344
8 039
1 422
第四次1990年
39 477
35 237
17 892
6 779
615
第三次1982年
65 255
28 330
4 680
1 319
416
第二次1964年
其 他
小 学
初 中
高 中
大 学
受教育
程度


普查
每10万人中受教育程度的人数统计表
1.复习折线统计图的制作;
2.你解读出哪些信息
15 581
35 701
33 961
11 146
3 611
第五次2000年
30 138
37 057
23 344
8 039
1 422
第四次1990年
39 477
35 237
17 892
6 779
615
第三次1982年
65 255
28 330
4 680
1 319
416
第二次1964年
其 他
小 学
初 中
高 中
大 学
受教育
程度


普查
每10万人中受教育程度的人数统计表
1.复习条形统计图的制作;
2.你解读出哪些信息
15 581
35 701
33 961
11 146
3 611
第五次2000年
30 138
37 057
23 344
8 039
1 422
第四次1990年
39 477
35 237
17 892
6 779
615
第三次1982年
65 255
28 330
4 680
1 319
416
第二次1964年
其 他
小 学
初 中
高 中
大 学
受教育
程度


普查
每10万人中受教育程度的人数统计表
小丽又选取了这一行的数据.
作了扇形统计图。
15 581
35 701
33 961
11 146
3 611
第五次2000年
30 138
37 057
23 344
8 039
1 422
第四次1990年
39 477
35 237
17 892
6 779
615
第三次1982年
65 255
28 330
4 680
1 319
416
第二次1964年
其 他
小 学
初 中
高 中
大 学
受教育
程度


普查
每10万人中受教育程度的人数统计表
3.图中的各个扇形分别代表了什么
1.从图中能知道初中或小学受教育的具体人数吗
2.图中所表示的”初中18%”是指什么 如何计算的
4.这些百分比的和是多少 表示什么
5.图中每一个扇形面积的大小与百分比的关系是什么
7.这几个扇形面积的不同大小与这个圆的半径有关还是与圆心角有关
6.这个统计图着重表示的是数据的什么特点
这个统计图,是以整个圆代表统计项目的总体,每个统计项目分别用圆中不同的扇形表示,扇形面积占圆面积的百分之几代表该统计项目占总体的百分之几,这样的统计图称为扇形统计图。
扇形圆心角度数=该部分的百分比×360°
1.在左图中各百分比与相应的扇形的圆心角有什么关系?
2.你能算出各个扇形圆心角的度数吗?计算公式
扇形统计图的优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直观、形象地显示各个量在总量中所占的百分比
受教育程度 人数 占总人数的百分比 各项目对应的扇形圆心角度数
大学 1422
高中 8039
初中 23344
小学 37057
其他 30138
合计 100000
P137 书上完成做一做
(1) 填表
(计算各项目占总体的百分比,并计算扇形圆心角的度数);
P137 书上完成做一做
(2)根据上表中的数据,用量角器在圆中画出各个扇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统计图
数据来源:________________
29°
83°
133°
111°
大学1%
高中8%
初中23%
小学37%
其他31%
清楚标注各项目的名称及百分比;
列出扇形统计图的标题及数据来源.
1990年我国每十万人受教育人数扇形统计图
第4 次全国人口普查
请小结制作扇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及制作扇形统计图的关键步骤.
制作扇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
(1)填写统计表;
(2)根据统计表的数据,用量角器在圆中画出各个扇形;
(3)在各个扇形上,标明相应名称和百分比;
(4)写出扇形统计图简洁的标题,并注明数据的来源。
制作扇形统计图的关键步骤.
计算各项目占总体的百分比,并计算扇形圆 心角的度数;
1.对于调查得到的数据用统计表可以清楚的加以整理, 还可以通过折线统计图,条形统计图进行整理,以方便反映数据的特征.
2.扇形统计图可以直观、形象的显示数据中各个量占总体的百分比.
3.制作扇形统计图的步骤: 填表; 画扇形; 标份额;写标题和数据来源.
4.制作扇形统计图的关键:
根据百分比计算扇形圆 心角的度数;
扇形圆心角度数=该部分的百分比×360°
作业: P142 1 , 2 , 3 题.(共14张PPT)
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
(苏科版)
12.3 频数分布直方图
你知道七年级学生的身高在什么范围内吗
你知道整体分布情况如何吗
你可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小明抽样测量了七年级50名同学的
身高,结果如下(单位:cm):
150 148 159 156 157 163 156 164 156 159 169 163 170 162 163 164 155 162 153 155 160 165 160 161 166 159 161 157 155 167 162 165 159 147 163 172 156 165 157 164 152 156 153 164 165 162 167 151 161 162 (数据详见书P146)
在这组数据中163厘米的频数是多少?
频率呢?
小明抽样测量了南外七年级50名同学的
身高,结果如下(单位:cm):
150 148 159 156 157 163 156 164 156 159 169 163 170 162 163 164 155 162 153 155 160 165 160 161 166 159 161 157 155 167 162 165 159 147 163 172 156 165 157 164 152 156 153 164 165 162 167 151 161 162(数据详见书P146)
如何制作频数分布表?
小明抽样测量了南外七年级50名同学的
身高,结果如下(单位:cm):
150 148 159 156 157 163 156 164 156 159 169 163 170 162 163 164 155 162 153 155 160 165 160 161 166 159 161 157 155 167 162 165 159 147 163 172 156 165 157 164 152 156 153 164 165 162 167 151 161 162(数据详见书P146)
具体操作: (1)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
确定统计范围;
(2)决定组数与组距;
具体操作: (1)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确定统计范围;
(2)决定组数与组距;
1.数据越多,分组应越多.当数据在100个以内时,通常按照数据的多少分成5~12组.
2.在实际分组中,往往要有一个尝试的过程,最后选择一个比较合适的组数.
3.组距是指每个小组的两个端点之间的距离.实践中通常要求各组的组距相等;
4.为了保持组距相等,往往把最小值减小一点作为最左端的分点,把最大值加大一点作为最右端的分点;
(3)确定分点;
确定分点的方法有多种,通常为了使得每个数据都落在相应的组内,可取比数据多一位小数来分组;
(4)列频数分布表;把数据划记到相应的组中;列表可采用唱票的方法进行频数累计.
(5)画频数分布直方图.注意:各个“条形”之间就应该是连续的,不应该有间隔,当各组的组距相等时,所画的各个条形的宽度也应该是相同的;
2
3
5
1
2
7
13
9
8
思考:(1)通过上面统计图,可知该年级学生身高的整体分布情况如何 (2)在这个问题中,频数分布直方图与其他统计图相比,优势是什么 (3)频率分布直方图与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不同之处
2
3
5
1
2
7
13
9
8
总结:绘制连续型统计量的频率分布直方图的一般步骤有哪些
(1.求差;2.决定组数和组距;3.确定分点;4.列表;5.画图;)
2
3
5
1
2
7
13
9
8
(6)为了更好的刻画数据的总体规律,我们还可以在得到的频数分布直方图“条形”上部的正中取点、连线,得到频数折线图;
2
3
5
1
2
7
13
9
8
练一练 1,2
小结: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的一般步骤:
1.求差;2.决定组数和组距;
3.确定分点;4.列表;5.画图;
作业:习题12.3 2 ,3
想一想:
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频数分布直方图从不同的角度清楚、有效的描述数据,请总结各自的特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小 结:
作业:P149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