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单元《盐
化肥》测试卷
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下列各组内的物质相互混合后,不能发生反应的是( )
A.
氧化锌和稀硝酸
B.
烧碱溶液和稀硫酸
C.
碳酸钡和稀硝酸
D.
硝酸钾溶液和硫酸镁溶液
2.下列物质与HCl溶液发生的反应不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
A.
Zn
B.
Al2O3
C.
Ba(OH)2
D.
Na2CO3
3.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人类对农产品的需求量增大,化肥对农作物的增产已成为最有力的措施。现有一包化肥,可能是碳酸氢铵、硫酸铵、磷矿粉、氯化钾中的一种,取少量样品,观察到外观为白色固体,加水后能全部溶解;另取少量样品与熟石灰混合研磨,没有刺激性气体放出,这包化肥是( )
A.
碳酸氢铵
B.
氯化钾
C.
硫酸铵
D.
磷矿粉
4.初中化学的很多反应可以表示为甲+乙=丙+丁,其中甲、乙、丙、丁既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化合物。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若甲、乙、丙、丁均是化合物,则该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B.
若甲、乙、丙分别是酸、碱、盐,则丁一定是水
C.
若甲是一氧化碳,乙是金属氧化物,则丙一定是二氧化碳
D.
若甲是锌,丙是氢气,则乙一定是稀硫酸
5.“促进可持续的生活方式”,“践行绿色生活”。下列措施不符合建设“生态漳州”的是( )
A.
不向水中丢垃圾
B.
生活污水任意排放
C.
合理使用农药化肥
D.
严查工厂排放的水是否达标
6.下列化肥中,属于钾肥的是( )
A.
尿素
B.
碳酸氢铵
C.
硫酸钾
D.
过磷酸钙
7.将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混合,能发生化学反应,但无明显现象的是( )
A.
NaCl KNO3
B.
CuSO4 NaOH
C.
AgNO3 HCl
D.
NaOH H2SO4
8.施用钾肥能增强农作物的抗倒伏能力。下列物质可用作钾肥的是( )
A.
NH4HCO3
B.
K2CO3
C.
CO(NH2)2
D.
Ca(H2PO4)2
9.合理使用化肥,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和减少环境污染。下列有关化肥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要大量施用化肥才能够获得高产
B.
氯化铵与熟石灰混合施用,既施了氮肥又改良了酸性土壤
C.
硝酸钾属于盐,是复合肥料
D.
所有化肥都能全部溶于水
10.小明、小刚等4位同学对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进行了探究,以下是他们对探究结果的表述,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同学A
B.
同学B
C.
同学C
D.
同学D
11.下列化学方程式中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
A.
C+O2CO2
B.
2H2O2H2↑+O2↑
C.
3CO+Fe2O32Fe+3CO2
D.
HCl+AgNO3===AgCl↓+HNO3
12.农作物生长需要含较多氮、磷、钾元素的化肥,下列化肥属于含磷复合肥料的是( )
A.
NH4NO3
B.
Ca(H2PO4)2
C.
(NH4)2HPO4
D.
KNO3
13.下列措施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是( )
①研发易降解生物化肥 ②限制生产含磷的洗衣粉 ③田
间焚烧秸秆 ④应用高效洁净的能源 ⑤加快化石燃料的开发与使用
A.
①③⑤
B.
①②④
C.
②③⑤
D.
②④⑤
14.氮肥能促进植物茎、叶生长茂盛,下列化肥中属于氮肥的是( )
A.
CO(NH2)2
B.
K2CO3
C.
NH4H2PO4
D.
Ca3(PO4)2
15.下列实验中无明显现象的是( )
A.
向H2SO4溶液中滴加Ba(OH)2溶液
B.
向Mg(NO3)2溶液中滴加Na2SO4溶液
C.
将浓硫酸加入蒸馏水中并不断搅拌
D.
向灼热的氧化铜中通入一氧化碳气体
二、填空题(共3小题)
16.在研讨酸、碱、盐相互间反应关系时,甲、乙两组同学利用碳酸钠溶液按照以下步骤完成实验(假设每步反应都完全)。
第一步:向碳酸钠溶液中加试剂X,过滤,得白色沉淀;
第二步:向该沉淀中加试剂Y,沉淀全部溶解,生成气体,得无色溶液;
第三步:向该溶液中加试剂Z,过滤,最终得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和硝酸镁溶液。
(1)甲、乙两组同学共进行三次实验,其中所选的试剂均不相同,乙组同学最终得到的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不同于甲组。请将化学式填入下表
(2)请写出甲乙组两次实验中碳酸钠溶液与试剂X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我国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我们可以从海水中提取食盐,并以此为原料制得具有广泛用途的烧碱,其制取的主要工艺流程如图:
(1)利用风吹日晒可以从海水中提取粗盐,风吹日晒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
(2)氯化钠溶解过程中搅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氯化钠饱和溶液在通电条件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已知A、B、C、D、甲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甲为参与大气循环的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反应条件省略)。
(1)若A、B的组成元素相同,则甲为________(填化学式)。
(2)若反应②为复分解反应,则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计算题(共1小题)
19.某纯碱样品中含有少量NaCl,小丽同学取该样品23
g全部溶解于150
g水中,再逐滴加入160
g稀盐酸,反应中产生的气体的质量与盐酸的用量关系如图所示。(提示:相关反应为Na2CO3+2HCl===2NaCl+H2O+CO2↑)
计算当恰好完全反应时:
(1)产生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是________克。
(2)此时所得到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_(写出必要的计算过程,结果保留到0.1%)。
答案解析
1.【答案】D
【解析】A项,氧化锌和稀硝酸,二者反应有水生成,故符合复分解反应条件;B项,烧碱溶液和稀硫酸,二者反应有水生成,故符合复分解反应条件;C项,碳酸钡和稀硝酸,二者反应有二氧化碳和水生成,故符合复分解反应条件;D项,硝酸钾溶液和硫酸镁溶液,二者不反应,因为无沉淀、气体或水生成,故不符合复分解反应条件。故选D。
2.【答案】A
【解析】A项,锌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正确;B项,氧化铝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水,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错误;C项,氢氧化钡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和水,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错误;D项,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错误。故选A。
3.【答案】B
【解析】根据题意,现有一包化肥,可能是碳酸氢铵、硫酸铵、磷矿粉、氯化钾中的一种,取少量样品,观察到外观为白色固体,加水后能全部溶解;另取少量样品与熟石灰混合研磨,没有刺激性气体放出;据此结合磷矿粉是灰白色的,硫酸钾、氯化铵和氯化钾都是白色的晶体;铵态氮肥与碱性物质混合后能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进行分析判断。
4.【答案】B
【解析】A项,若甲、乙、丙、丁均是化合物,则该反应也可能不是复分解反应,如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不属复分解反应,错误;B项,酸与碱的反应属中和反应,生成的是盐和水,正确;C项,若甲是一氧化碳,乙是金属氧化物,则丙可能是金属或二氧化碳,错误;D项,若甲是锌,丙是氢气,则乙可能是盐酸,错误。故选B。
5.【答案】B
【解析】A项,不向水中丢垃圾,能防止水体的污染,正确;B项,生活污水任意排放,会造成水体的污染,错误;C项,合理使用农药化肥,能减少水体的污染,正确;D项,严查工厂排放的水是否达标,能防止水体的污染,正确。故选B。
6.【答案】C
【解析】氮磷钾这三种元素中只含有氮元素的是氮肥。只含有钾元素的是钾肥,只含有磷元素的是磷肥。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的化肥是复合肥。A项,尿素只含有营养元素中的氮元素属于氮肥,错误;B项,碳酸氢铵只含有营养元素中的氮元素属于氮肥,错误;C项,硫酸钾只含有营养元素中的钾元素属于钾肥,正确;D项,过磷酸钙只含有营养元素中的磷元素属于磷肥,错误。所以应选C项。
7.【答案】D
【解析】A项,KNO3、NaCl相互交换成分没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不能发生反应,错误;B项,CuSO4、NaOH相互交换成分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硫酸钠,能发生反应,且现象明显,错误;C项,AgNO3、HCl相互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和硝酸,能发生反应,且现象明显,错误;D项,NaOH、H2SO4相互交换成分生成硫酸钠和水,能发生反应,但无明显现象,正确。
8.【答案】B
【解析】A项,NH4HCO3只含植物需要的营养元素氮元素,属于氮肥;B项,K2CO3只含植物需要的营养元素钾元素,属于钾肥;C项,CO(NH2)2只含植物需要的营养元素氮元素,属于氮肥;D项,Ca(H2PO4)2只含植物需要的营养元素磷元素,属于磷肥。
9.【答案】C
【解析】化肥中的铵态氮肥是特殊的一类肥料,它们不能和熟石灰混合施用,因为它们混合后会发生化学反应,降低肥效。
10.【答案】D
【解析】纯碱的主要成分为Na2CO3,它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类;因为其水溶液显碱性,用热的纯碱溶液可以洗去油污;纯碱可以与面团中发酵产生的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不但可以将酸除去,而且使食物疏松多孔。纯碱和食盐都易溶于水,用加水溶解的方法无法检验纯碱中是否混入了食盐。故只有D错。
11.【答案】D
【解析】复分解反应必须是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两种化合物,且生成物都是反应物交换成分生成的。A项,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一种,因而不是复分解反应,而是化合反应;B项,反应物是一种生成物是两种,是分解反应;C项,反应物是两种化合物但生成物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因而不是复分解反应,而是氧化还原反应;D项,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两种化合物,并在反应过程中相互交换成分。
12.【答案】C
【解析】复合肥料的特征是含有氮、磷、钾等营养元素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化学肥料,所以选项C是正确的。
13.【答案】B
【解析】①研发易降解的生物农药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符合题意,故①正确;②含磷洗衣粉能污染水体,所以限制生产含磷的洗衣粉,符合题意,故②正确;③田间焚烧秸秆增加二氧化碳、烟的排放,污染环境,不符合题意,故③错误;④应用高效洁净的能源转换技术,可以节约能源,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符合题意,故④正确;⑤大量使用化石燃料会排放出大量的废气、烟尘造成环境污染,不符合题意,故⑤错误。故选B。
14.【答案】A
【解析】A项,CO(NH2)2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B项,K2CO3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C项,NH4H2PO4中含有氮元素和磷元素,属于复合肥;D项,Ca3(PO4)2中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故选A。
15.【答案】B
【解析】A项,向H2SO4溶液中滴加Ba(OH)2溶液,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和水,有白色沉淀产生,有明显现象,错误;B项,向Mg(NO3)2溶液中滴加Na2SO4溶液,交换成分没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没有明显的现象,正确;C项,将浓硫酸加入蒸馏水中并不断搅拌,放出大量的热,温度升高,有明显现象,错误;D项,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向灼热的氧化铜中通入一氧化碳,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会观察到黑色固体逐渐变红,有明显现象,错误。故选B。
16.【答案】①HCl AgNO3 ②Ba(NO3)2 MgSO4 BaSO4 ③MgSO4 H2SO4 Ba(NO3)2 BaSO4
(2)BaCl2+Na2CO3===BaCO3↓+2NaCl MgCl2+Na2CO3===MgCO3↓+2NaCl
【解析】根据能与碳酸根反应会生成的沉淀只能是碳酸盐沉淀,碳酸盐沉淀只能溶于酸,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只有氯化银和硫酸钡。①碳酸钠与X反应生成碳酸镁沉淀,加入的Y应是一种酸,才能溶解沉淀生成气体,加入的Z应当提供银离子。②X只要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能溶于酸的白色沉淀就可以了,最终得到的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只要是氯化银或硫酸钡即可。
17.【答案】促进海水蒸发 促进氯化钠溶解 2NaCl+2H2O2NaOH+H2↑+Cl2↑
【解析】(1)风力越大、温度越高,水蒸发的越快;(2)搅拌可以加快物质的溶解;(3)电解饱和食盐水时,能生成氢氧化钠、氢气和氯气。
18.【答案】(1)O2 (2)Ca(OH)2+Na2CO3===CaCO3↓+2NaOH
【解析】(1)根据A、B、C、D、甲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甲为参与大气循环的物质,所以甲是氧气或二氧化碳,若A、B的组成元素相同,A和甲反应生成B,所以A是一氧化碳,B是二氧化碳,甲是氧气,C可以是氧化铜,氧化铜和一氧化碳加热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所以D是铜,铜和氧气加热生成氧化铜,然后将推出的物质进行验证即可。
(2)根据A、B、C、D、甲是初中化学研究中常见的五种物质,甲为参与大气循环的气体,甲可能是氧气或二氧化碳,反应②为复分解反应,甲可能是二氧化碳,A、C是氢氧化钙或碳酸钠,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A和二氧化碳反应会生成B,所以A是氢氧化钙,B是碳酸钙,C是碳酸钠,D是氢氧化钠,然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带入转化关系中验证即可。
19.【答案】(1)8.8
(2)解:设参加反应的的质量为x,反应生成的NaCl的质量为y
x=21.2
g,y=23.4
g
反应后所得NaCl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答: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NaCl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8.4%。
【解析】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