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 溶液的浓度
一.选择题(共28小题)
1.ZnSO4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ZnSO4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点A对应的ZnSO4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C.点B对应的ZnSO4溶液升温或降温均能达到饱和
D.40℃时,ZnSO4的溶解度为41g
2.用硫酸铜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对所得溶液的分析正确的是( )
A.三个溶液中溶质溶解度一样
B.②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C.③溶液颜色最深
D.温度不同,无法比较①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3.20℃时,取四份一定质量的饱和硝酸钾溶液分别进行如下实验后,所得结论正确的是( )
A.保持温度不变,减少10g溶剂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B.保持温度不变,加入10g溶质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C.保持温度不变,减少10g溶剂后,溶质的溶解度减小
D.降低至10℃后,溶质的溶解度减小
4.按下列方法配制的溶液,其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是( )
A.称取5.0g氯化钾,溶解在95mL水中,充分搅拌
B.称取5.0g生石灰,放入95mL水中,充分搅拌
C.量取5.0mL浓盐酸,倒入95mL水中,充分搅拌
D.称取5.0g二氧化锰,放入95mL水中,充分搅拌
5.下列关于“10%的硝酸钾溶液”含义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100g水中溶解了10g硝酸钾
B.100g硝酸钾溶液中有10g硝酸钾
C.将10g硝酸钾溶于90g水中所得的溶液
D.将硝酸钾与水按1:9的质量比配制的溶液
6.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20℃时,向一定量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中加入硝酸钾固体 B.将等质量的镁片和铁片投入到足量稀硫酸中 C.用酒精灯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D.向盛有少量二氧化锰的烧杯中不断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A.A B.B C.C D.D
7.下列措施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变大的是( )
A.
B.
C.
D.
8.现有100毫升20%的硫酸溶液,密度为1.14克/毫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20g
B.该溶液中,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6
C.该溶液中,溶质质量:溶剂质量=1:5
D.该溶液中,溶液质量:溶剂质量=5:4
9.保持温度不变,小心蒸发NaCl不饱和溶液(蒸发皿中始终有溶液),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m%)与时间(t)的关系合理的是( )
A. B.
C. D.
10.某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加入50g水后变为10%,稀释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 )
A.50g B.10g C.100g D.40g
11.将50g 20%氯化钾溶液稀释到200g,稀释后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是( )
A.1% B.5% C.10% D.20%
12.某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加入50g水后变为10%,则稀释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 )
A.5g B.10g C.20g D.50g
13.把400g 20%的氯化钠溶液稀释成10%的溶液,可采取的措施是( )
A.蒸发200g 水 B.加入200g 水
C.加入400g 水 D.加入40g 氯化钠
14.下列实验内容中的横、纵坐标表示的量符合下图所示变化趋势的是( )
序号 实验内容 横坐标表示的量 纵坐标表示的量
① 饱和氯化钠溶液的稀释 加入水的体积 溶质质量分数
② 过量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时间 红磷质量
③ 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制氧气 时间 二氧化锰质量
④ 向铜、锌混合物粉末中加入盐酸 盐酸质量 剩余固体质量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②③④
15.向一定质量分数的蔗糖溶液中逐渐加水稀释,下列图象中符合此溶液中溶质质量变化规律的是( )
A. B.
C. D.
16.某温度时,将烧杯中的x gKNO3饱和溶液恒温下蒸发部分溶剂,然后再将烧杯中的物质逐渐升温(假设升温时溶剂没有损失),能够正确表示此过程中KNO3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w)与时间(t)关系的示意图是( )
A. B.
C. D.
17.60℃时,100g硝酸钾的饱和溶液,恒温下蒸发部分溶剂,然后再将溶液逐渐冷却到40℃.能表示此过程溶质质量分数a%与时间t关系的示意图的是( )
A. B.
C. D.
18.t℃时,Na2CO3溶解度为Ag,现有饱和Na2CO3溶液 (100+A)g,溶质质量分数为a%; 向该溶液中投入无水碳酸钠Ag,静置后析出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Bg;加水使晶体全部溶解,所得溶液质量分数为a%,则加入水的质量为 ( )
A.(100+A)g B.100g
C.g D.(100﹣A?a%)g
19.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将甲、乙、丙三种物质t2℃时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正确的是( )
A.甲>乙>丙 B.甲=乙=丙 C.甲=乙>丙 D.丙>甲=乙
20.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6g,向100gNaCl饱和溶液中加5克食盐晶体后,溶液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其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
A.25% B.26.5% C.29.5% D.30%
21.经测定Na2SO4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数据如下表:下图是表示随温度变化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曲线,其中能够表示出随温度变化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变化曲线的是( )
温度/℃ 40 60 80 100
溶解度/g 48.8 45.3 43.7 42.5
A. B.
C. D.
22.t℃时,A物质的饱和溶液中A的质量分数为15%,B物质的溶解度是25g,C物质的10g饱和溶液蒸干后可得1.5gC.若取等质量的3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则3种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大小顺序是( )
A.A>C>B B.C>A>B C.B>C=A D.A>B>C
23.现有20℃时的硝酸钾钾饱和溶液200克,下列操作能改变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
A.温度不变加入10克硝酸钾
B.温度不变加10克水
C.温度不变蒸发掉10克水
D.将此饱和溶液升温
24.要将50克质量分数为a%的某溶液变为2a%(溶解度允许值内),可采用的方法有( )
A.把溶剂蒸去一半(恒温)
B.把溶剂蒸去25克(恒温)
C.再加入50克a%的该溶液
D.加入克该溶质固体
25.将100g 98%的浓硫酸注入900g水中,所得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A.9.8% B.10.0% C.10.9% D.11.1%
26.溶解度为S克的某物质的饱和溶液,跟水以1:4的质量比混合后,溶液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 )
A.×100% B.×100%
C.% D.%
27.将50g 98%的浓硫酸溶于450g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A.9.8% B.10.2% C.10.8% D.19.6%
28.今有6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NaNO3溶液,欲将其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一倍,应采用的方法是( )
A.把溶剂蒸发掉一半
B.加入6gNaNO3晶体
C.把溶剂蒸发掉30g
D.加入20%的NaNO3溶液30g
二.多选题(共1小题)
29.向20℃的饱和澄清石灰水(甲溶液)中投入适量的氧化钙粉末,充分反应后,但所得溶液(乙溶液)温度未恢复到2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乙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B.乙溶质质量分数比甲溶液大
C.乙溶液质量比甲溶液小
D.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和甲溶液的相等
三.填空题(共2小题)
30.已知20℃时KNO3的溶解度为31.6g.向100g水中不断加入KNO3,或改变温度,得到相应的溶液①~④:
20℃时100g水①②③④
(1)溶液①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
(2)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填序号).
31.如表是 NaCl、NH4Cl 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 0 20 40 60 80
溶解度/g NaCl 35.7 36.0 36.6 37.3 38.4
NH4Cl 29.4 37.2 45.8 55.2 65.6
(1)以上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是 。
(2)40℃时,将 40.6g NaCl 加入到 100g 水中,充分搅拌使之溶解,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g。
(3)20℃时,NaCl 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精确到小数点后 1 位) 。
四.计算题(共6小题)
32.如图是装有浓硫酸的试剂瓶的标签。请计算:
(1)硫酸中硫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填最简整数比)。
(2)要把100g该浓硫酸稀释为溶质质量分数20%的硫酸,需要水的质量是 g。
33.工业上常用红锌矿(主要含ZnO)和18﹣25%的稀硫酸为原料制取硫酸锌.
(1)硫酸锌中硫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是 .
(2)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配制成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稀硫酸,需要水的质量是 g.
34.若用溶质质量分数为18%的氯化钠溶液配制500g溶质质量分数为0.9%的生理盐水,需要18%的氯化钠溶液多少克?需水多少克?
35.某同学为探究铁合金中铁的质量分数,先后进行了四次实验(杂质不与稀硫酸反应),实验数据如下表:根据该同学的实验,试回答以下问题: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所取合金的质量∕g 10 10 20 30
所加稀硫酸的质量∕g 100 120 80 X
生成氢气的质量∕g 0.2 0.2 0.2 Y
(1)上表第四次实验中合金里的铁恰好与稀硫酸完全反应,则其中X= Y= 。
(2)该铜铁合金中铁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3)所加稀硫酸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结果保留至0.1%)。
36.现有家用食用碱12g(主要成分为Na2CO3,其它成分不与酸反应),向其中加入某未知浓度的稀盐酸100g,恰好完全反应,称得剩余物质的总质量为107.6g,请计算:
(1)该食用碱中Na2CO3的质量
(2)该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7.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在清理实验室时发现一瓶浓盐酸,标签如下.
根据标签计算.
(1)HCl中氢元素和氯元素的质量比为 (结果用最简整数比表示).
(2)这瓶盐酸溶液的质量为 g.
(3)现要配制38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需要溶质质量分数为38%的浓盐酸的质量为 g,需要这种浓盐酸 瓶.
五.解答题(共3小题)
38.化学实验室现有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但在实验室中常需要用较稀的硫酸.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浓硫酸中溶剂的质量分数是 .
(2)要把50g上述浓硫酸稀释为质量分数为10%的硫酸,需要水的质量是多少?(请写出计算过程)
39.现有8%的氯化钠溶液50g,若是其溶质质量分数增达到16%,可采用的方法是:
①需要蒸发多少克水?
②需要加入多少g氯化钠?
③需要加入多少克40%的氯化钠溶液?
40.农业生产上通常用溶质质量分数为10%~20%的食盐溶液来选种.
(1)现要配制120k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食盐溶液,需要取用固体食盐 kg;
(2)用60k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食盐溶液,可稀释成12%的食盐溶液 kg.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28小题)
1.解:A、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0℃﹣70℃,溶解度逐渐增大,大于70℃,溶解度逐渐减小,故A错误;
B、点A在溶解度曲线上,所以点A对应的ZnSO4溶液是饱和溶液,故B错误;
C、通过观察溶解度曲线,升温或降温,溶解度都会减小,所以点B对应的ZnSO4溶液升温或降温均能达到饱和,故C正确;
D、40℃时,ZnSO4的溶质质量分数为41%,所以溶解度应该是大于41g,大约是69.5g,故D错误。
故选:C。
2.解:
A、由于三者所处温度并不完全一样,所以溶解度不会相同。错误;
B、由于①②温度相同,但是①中硫酸铜有剩余,说明饱和,而②中水为40mL但是硫酸铜无剩余,但是此时是否饱和无法下结论,也可以饱和,也可能不饱和。错误;
C、①③溶剂质量相等,但是①中固体有剩余③固体物剩余,所以③中质量分数大;②③都没有固体剩余,但是由于②溶剂多,所以③的质量分数比②大,所以③质量分数最大,颜色也就是最深。正确;
D、①③溶剂质量相等,但是①中固体有剩余③固体物剩余,所以③中质量分数大。能比较。错误;
故选:C。
3.解:A、饱和硝酸钾溶液减少溶剂,会析出晶体,仍为该温度的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故A结论不正确;
B、饱和硝酸钾溶液加入硝酸钾不再溶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故B结论不正确;
C、影响溶解度的因素是溶质、溶剂的性质和温度,与溶剂的多少无关。故C结论不正确;
D、由于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降低至10℃后,溶质的溶解度减小。故D结论正确。
故选:D。
4.解:A.氯化钾能溶解于水,5.0g氯化钾,溶解在95mL.水中计算溶质质量分数为×100%=5%,故正确;
B.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熟石灰,熟石灰微溶于水,故错误;
C.5.0mL浓盐酸是溶液的体积不能得出溶质氯化氢的质量,故不能求得溶质质量分数,故错误;
D.二氧化锰不溶于水,得不到溶液,故错误;
故选:A。
5.解:A、10%的硝酸钾溶液表示的是在100g溶液中含有10g硝酸钾,即90g水中溶解10g硝酸钾,错误;
B、10%的硝酸钾溶液表示100g硝酸钾溶液中有10g硝酸钾,正确;
C、10%的硝酸钾溶液表示90g水中溶解10g硝酸钾,正确;
D、10%的硝酸钾溶液中硝酸钾是10g,水是90g,故是将硝酸钾与水按1:9的质量比配制的溶液,正确;
故选:A。
6.解:A.在一定温度下,向不饱和溶液中加入溶质,会溶解,慢慢溶液达到饱和状态,溶质就不能再继续溶解了,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也就不再增大,故A正确;
B.等质量的铁和镁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生成的氢气质量,是镁产生的多,且镁的活动性大于铁,镁的斜率较大,故B错误;
C.高锰酸钾加热分解为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锰元素的质量不变,故C错误;
D.向盛有少量二氧化锰的烧杯中不断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产生氧气的质量应该不断增大,故D错误。
故选:A。
7.解:A、过程中加水,溶液始终饱和,如果温度不变,溶质的质量分数也不变,错误;
B、溶液中加溶质,如果原溶液不饱和,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大,如果原溶液饱和,温度不变,溶质的质量分数也不变,错误;
C、过程中温度升高,溶质溶解,但是溶剂的质量不变,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大,正确;
D、过程中恒温蒸发溶剂,如果原溶液不饱和,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大,如果原溶液饱和,溶质的质量分数也不变,错误;
故选:C。
8.解:A、由20%的硫酸溶液100mL中含溶质质量=100mL×1.14g/cm3×20%≠20g,故A不正确;
B、20%的硫酸溶液表示,每100g溶液中溶质质量20g,溶质质量:溶液质量=20:100≠1:6,故B不正确;
C、20%的硫酸溶液表示,每100g溶液中溶质质量20g,溶质质量:溶剂质量=20:(100﹣20)=1:4≠1:5,故C不正确;
D、20%的硫酸溶液表示,每100g溶液中溶质质量20g,溶液质量:溶剂质量=100:(100﹣20)=5:4,故D正确;
故选:D。
9.解:氯化钠溶液蒸发水分,由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过程,溶剂质量减小,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m%)增大;当氯化钠饱和溶液再蒸发水分时,仍为饱和溶液,质量分数将不变,故A项正确;
故选:A。
10.解:设稀释前溶液的质量为x,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则x×20%=(x+50g)×10%
x=50g。
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则稀释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50g×20%=10g。
故选:B。
11.解: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将50g20%氯化钾熔液稀释到200g,稀释后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是100%=5%。
故选:B。
12.解:设稀释前溶液的质量为x,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则x×20%=(50g+x)×10% x=50g。
稀释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50g×20%=10g。
故选:B。
13.解:把400g 20%的氯化钠溶液稀释成10%的溶液,可采用加水稀释的方法;设要加水的质量为x,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则400g×20%=(400g+x)×10% x=400g。
A、蒸发200g水,溶质的质量分数会增大,故选项采取的措施错误。
B、根据计算分析,应加入400g水,而不是200g水,故选项采取的措施错误。
C、根据计算分析,应加入400g水,故选项采取的措施正确。
D、加入40g氯化钠,溶质的质量分数会增大,故选项采取的措施错误。
故选:C。
14.解:①稀释饱和氯化钠溶液随着加入水的增多,溶质的质量分数是逐渐减小的,故①错误;
②红磷的质量随着燃烧时间越来越少,当氧气燃尽时,红磷的量就不再减少,成一条水平线,故②正确;
③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在反应过程中是一直不变的,故③错误;
④锌和盐酸反应,铜和盐酸不反应,随着盐酸的滴加,固体的质量逐渐减少,当锌反应完时,剩下的铜的质量就成为定值了,故④正确;
故选:C。
15.解: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则向一定质量分数的KNO3溶液中逐渐加水稀释,溶质的质量不变。图象应该成一条水平直线,故D图象与实验操作过程对应一致。
故选:D。
16.解;某温度时,将烧杯中的xgKNO3饱和溶液恒温下蒸发部分溶剂,此时有晶体析出,但整个过程始终是KNO3饱和溶液,所以在这段时间内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BC错误,
然后再将烧杯中的物质逐渐升温,随着温度的升高,KNO3的溶解度逐渐增大,刚析出的晶体逐步溶解,溶质质量分数增大,故D错误,
故选:A。
17.解:
A、图示表明,在开始的恒温蒸发部分溶剂过程中,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再将溶液逐渐冷却到40℃的过程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逐渐减小;与实际过程相符,故A正确;
B、图示表明,整个操作过程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断增大,与实际不符;故B不正确;
C、图示表明,整个操作过程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断减小,与实际不符;故C不正确;
D、图示表明,在开始的恒温蒸发部分溶剂过程中,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但将溶液逐渐冷却到40℃的过程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逐渐增大;与实际过程不相符,故D不正确。
故选:A。
18.解:t℃时,Na2CO3溶解度为Ag,现有饱和Na2CO3溶液 (100+A)g,溶质质量分数为a%; 向该溶液中投入无水碳酸钠Ag,静置后析出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Bg;加水使晶体全部溶解,所得溶液质量分数为a%,说明所得溶液还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所以就相当于计算该温度下溶解Ag无水碳酸钠所需要的水的质量,该温度下,Na2CO3溶解度为Ag,说明100g水该温度下正好饱和;所以加入水的质量为100g。
故选:B。
19.解:由于在t2℃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甲>乙>丙,即在t2℃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乙>丙;由于甲和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因此降温至t1℃时,甲和乙的溶液中都会有晶体析出,溶液都还是饱和溶液,由于在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即它们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而由于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因此降温至t1℃时,它的饱和溶液就会变成不饱和溶液,但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由图可知,丙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还是最小,
故选:C。
20.解:根据题意可知,所得溶液仍为20℃时NaCl的饱和溶液,根据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6g,则该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26.5%
故选:B。
21.解:
由上表分析可知,Na2SO4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则可知随温度变化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变化曲线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故选:C。
22.解:B物质的溶解度是25g,则B物质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C物质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5%,取等质量的3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则B含有的溶质最多,A和C一样多。
故选:C。
23.解:A、若温度不变时,饱和溶液不再继续溶解溶质,所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B、温度不变,加入10克水后,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溶剂质量增加,溶质质量分数变小。
C、温度不变蒸发水,因溶解度不变,所以溶液中会有溶质析出,所以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比值没变,所以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D、将饱和溶液升高温度时,溶液的状态变为不饱和溶液,而溶质和溶剂没变,所以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故选:B。
24.解:50克质量分数为a%的某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50g×a%=0.5ag;则溶剂的质量为50g﹣0.5ag;
(1)若使用蒸发水的方法,设蒸发水的质量为y,则有×100%=2a%,解得y=25g,故A错误,B正确;
(2)若使用增加溶质的方法,设加入溶质的质量为x,则有:×100%=2a%,解得x=,D错误;
若两种同种溶质不同质量分数的溶液混合,混合溶液中溶质质量增加一倍;溶液质量也增加一倍;则混合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C错误。
故选:B。
25.解:设所得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x,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则100g×98%=(900g+100g)×x x=9.8%。
故选:A。
26.解:可设该饱和溶液的质量为ag,则水的质量为4ag,则ag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ag,加水稀释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故选D。
27.解:将50g 98%的浓硫酸溶于450g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9.8%。
故选:A。
28.解:A、把溶剂蒸发掉一半,则溶液的质量=60g﹣60g×(1﹣10%)×=33g,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18.2%;故A不正确;
B、加入6gNaNO3晶体,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18.2%;故B不正确;
C、把溶剂蒸发掉30g,则溶液的质量=60g﹣30g=30g,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20%;即蒸发溶剂质量为原溶液质量一半时,由于溶质质量不变而溶液质量减小一半,因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一倍;故C正确;
D、加入20%的NaNO3溶液30g,则所得混合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13.3%;故D不正确;
故选:C。
二.多选题(共1小题)
29.解:A、乙溶液是20℃的饱和澄清石灰水经减少水且升高温度所得的溶液,结合氢氧化钙溶解度的特点,升温或减少水都不会改变氢氧化钙饱和溶液的饱和状态。因此乙溶液是饱和溶液的说法正确;
B、乙溶液是升温后温度未恢复到20℃的较高温度下的氢氧化钙饱和溶液,而甲溶液为较低温度20℃时的氢氧化钙饱和溶液,根据氢氧化钙溶解度的特点可以得知,温度越高氢氧化钙溶解度越小,运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计算公式: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可得甲溶液的质量分数大于乙溶液。因此乙溶液质量分数大于甲溶液的说法错误;
C、根据A的分析可以得知,乙溶液质量比甲溶液质量小的说法是正确的;
D、根据B的分析,甲溶液的质量分数大于乙溶液。因此两溶液质量分数相等的说法是错误的。
故选:BD。
三.填空题(共2小题)
30.解:(1)20℃时KNO3的溶解度为31.6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31.6g硝酸钾,因为加入了25g,所以不饱和,溶质质量分数:×100%=20%;
(2)再加入6.6g后溶质变为25g+6.6g=31.6g,所以溶液②刚好饱和;再加入硝酸钾20g,溶液仍然饱和,且20g没有溶解;加热后硝酸钾溶解度增大,固体全部溶解,有两种情况,可能刚好饱和,也可能不饱和.
故答案为:(1)20%;(2)②③.
31.解:(1)由NaCl、NH4Cl 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表,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是NH4Cl。
(2)40℃时,NaCl的溶解度是36.6g,40℃时,将 40.6g NaCl 加入到 100g 水中,充分搅拌使之溶解,最多能溶解36.6g,则所得溶液的质量为36.6g+100g=136.6g。
(3)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100%,20℃时,NaCl 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26.5%。
故答案为:
(1)NH4Cl;
(2)136.6g;
(3)26.5%。
四.计算题(共6小题)
32.解:(1)硫酸中硫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2:(16×4)=1:2。
(2)设要加水的质量为x,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则100g×98%=(100g+x)×20% x=390g
故答案为:
(1)1:2;
(2)390。
33.解:(1)硫酸锌中硫元素和氧元素间的质量比为:32:(16×4)=1:2;故填:1:2;
(2)设需要加入水的质量为x,
100g×98%=(100g+x)×20%
解得:x=390g
故填:390.
34.解:设需18%的氯化钠溶液的质量为x,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则x×18%=500g×0.9% x=25g
所需水的质量=500g﹣25g=475g.
答:需18%的氯化钠溶液25克,需水475g.
35.解:(1)10g:30g=80g:X,解得X=240g;
10g:30g=0.2g:Y,解得Y=0.6g。
(2)设铁合金中铁的质量分数为x。
Fe+H2SO4=FeSO4+H2↑
56 2
30g×x 0.6g
=,x=56%
(3)设稀硫酸中溶质质量分数为y。
Fe+H2SO4=FeSO4+H2↑
56 98
30g×56% 240g×y
=,y≈12.3%
答:(1)X=240,Y=0.6;
(2)铁合金中铁的质量分数为56%;
(3)稀硫酸中溶质质量分数为12.3%。
36.解:(1)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2g+100g﹣107.6g=4.4g.
(2)设参加反应的碳酸钠的质量为x,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y,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 73 44
x y 4.4g
(1) x=10.6g
(2) y=7.3g
该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7.3%.
答:(1)该食用碱中Na2CO3的质量为10.6g;
(2)该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7.3%.
37.解:(1)HCl中氢元素和氯元素的质量比为1:35.5=2:71,
(2)标签表明,该瓶浓盐酸的体积为500mL,密度为1.19g/cm3,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8%,该瓶浓盐酸的质量=500mL×1.19g/cm3=595g;
(3)设需要溶质质量分数为38%的浓盐酸的质量为x,
3800g×10%=x×38%
x=1000g
体积为:=840.3mL,每瓶浓盐酸的体积为500mL,所以需要2瓶.
故答案为:(1)2:71;(2)595;(3)1000;2.
五.解答题(共3小题)
38.解:(1)上述浓硫酸中溶剂的质量分数是:1﹣98%=2%;
(2)解:设稀释后溶液的质量为 x.
50g×98%=x×10%,
x==490g,
需要水的质量=490g﹣50g=440g,
答:要把50g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稀释成质量分数为10%的硫酸需要水440g.
39.解:(1)只是蒸发水,NaCl的质量没有改变,
所以达到16%后NaCl的质量仍然是:50g×8%=4g,
16%的氯化钠溶液的质量为:4g÷16%=25g,
需要蒸发水的质量为:50g﹣25g=25g.
(2)设需要加入氯化钠的质量为x
解得:x≈4.8g
3.设需要加入40%NaCl溶液的质量为y.
解得:y=16.7g.
答:①需要蒸发25克水;②需要加入4.8g氯化钠;③需要加入16.7克40%的氯化钠溶液.
40.解:(1)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配制120k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食盐溶液,需要取用固体食盐的质量为120kg×20%=24kg.
(2)设稀释成12%的食盐溶液的质量为x,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则60kg×20%=x×12% x=100kg.
故答案为:(1)24;(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