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子相梁》教学设计
永城市第六中学 苏涛
惠子相梁
教材分析:
这则故事选自《庄子 秋水》,讲的是庄子与惠子的故事。表现了庄子和惠子截然不同的生活志趣。故事富有趣味性,情节发展出人意料,人物形象对比鲜明,比喻说理巧妙贴切。文章不长,但学生可效仿的不少。教学本文,目的不在于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庄子》一书的思想,把握其艺术特征,而在于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加他们对传统文化经典的了解。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1).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丰富文言知识。
(2).了解《庄子》及庄子生平、思想。
过程和方法目标:
以“读”为主线,按“通读——朗诵——诵读”层进推进课堂进程,在教学中“以生为本”,培养学生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加他们对传统文化经典的了解,提高文化品位。
教学重点
1.理解“惠子相梁”中的比喻,把握故事的主旨。
2.感知惠子和庄子思想、性格、气质上的差异,理解庄子的志趣。
教学难点
1.理解故事的寓意。
2.引导学生鉴赏庄子寓言的艺术特点。
教学方法
1.比较法 通过学生译文和标准译文的比较过好语言关,通过惠子与庄子的对比过好寓言关和思想关。
2.延伸拓展法 拓宽阅读视野,了解庄子的思想。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
一、导语设计
春秋战国时期,群雄割据,风起云涌;贤哲奔走,百家争鸣,遂有蔚为大观的诸子散文。《沦语》平实质朴,富含哲理;《孟子》文笔雄健,铿锵有力;《荀子》行文气魄雄浑;《老子》清远深邃;《庄子》汪洋恣肆。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庄子,感受先生的大智与幽默。
二.作者简介及《庄子》介绍:
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 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为道家学派的重要人物,世称“老庄”。 思想基本上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主张“无为而治”。
庄子《庄子》是庄周及其后学的著作集,为道家经典之一。《庄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文章多采用寓言、故事形式,文笔汪洋恣肆,想象丰富,气势壮阔。富有浓厚的文学气息和浪漫主义色彩。其经典著作《庄子》在道学和文史上对后 世颇有影响。
三、初读课文:
1、欣赏音频朗读,注意字音、朗读节奏。
2、自读课文,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试译课文。
3、自学情况检查。
1、给下列红字注音
相梁( ) 鹓雏( )( )
醴泉( ) 鸱( ) 吓( )
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红色字词
①惠子相梁( ) ②或谓惠子( )
③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 ④非梧桐不止( )
⑤醴泉( )
4、多媒体显示课文参考译文。要求学生与自己的译文对照,找出错误的地方,并思考译错的原因。
惠子在梁国当宰相,庄子去看望他。有人告诉惠子说:“庄子到梁国来,想取代你做宰相。”于是惠子非常害怕,在国都搜捕三天三夜。庄子前去见他,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鹓雏,你知道它吗?鹓雏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的泉水不喝。在这时,一只猫头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鹓雏从它面前飞过,猫头鹰仰头看着它,发出‘吓’的怒斥声。现在你想用你的梁国来‘吓’我?”
四、赏析课文:
1.这篇课文讲了一个故事,是围绕什么产生的?都写了哪些人?
2. 作为老朋友的惠子是怎么做的?
3. 从上述语句中可以看出惠子非常恐惧,为什么如此恐惧呢?
4. 面对这种情况庄子是怎么样做的呢?
5. 庄子讲的这个故事,有两种鸟,看看鹓鶵是一种什么鸟?
6. 庄子讲鹓鶵故事的用意是什么?
7. 学了这篇文章你会用什么样的词语来评价文中的两个人物?
五、拓展训练:
古代文人中,有许多人受庄子思想的影响,在其作品中表达了淡泊名利的志向,请默写1—2句这样的句子。
六、作业:
1、抄写并翻译《惠子相梁》
2、选取你熟悉的庄子寓言故事讲给朋友听。
板书设计:
庄子:清高自守 机智幽默
国相 惠子:醉心于功名利禄 薄情寡义
或: 趋炎附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