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子相梁》说课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惠子相梁》说课课件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80.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12-23 14:36: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惠子相梁
《庄子·秋水》
永城市第六初级中学 苏涛
说教材:
《惠子相梁》是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这篇文章不足200字,却在简短中蕴含着丰富的寓意,可以由此折射出庄子的道家思想的主张。《惠子相梁》表现了庄子和惠子截然不同的生活志趣。故事富有趣味性,情节发展出人意料,人物形象对比鲜明,比喻巧妙贴切。读后引人深思,耐人寻味,给人以有益的启示和深刻的教育。
三维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加他们对传统文化经典的了解,提高文化品位。
知识和能力目标:
 (1).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丰富文言知识。   (2).了解《庄子》及庄子生平、思想。
过程和方法目标:
 以“读”为主线,按“通读——朗诵——诵读”层进推进课堂进程,在教学中“以生为本”,培养学生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1).理解“惠子相梁”中的比喻,把握故事的主旨。 (2).感知惠子和庄子思想、性格、气质上的差异,理解庄子的志趣。
(3)、庄子和惠子之间的关系到底怎么样?
(1).理解故事的寓意。  (2).引导学生鉴赏庄子寓言的艺术特点。
教法、学法
1、教会学生积累。
2、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
学习目标:
了解庄子及《庄子》的思想。了解庄子崇尚自然、淡泊名利的思想。
积累常用文言词语,掌握常见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分析人物形象,感知惠子和庄子思想、性格、气质上的差异,理解庄子的志趣及对后世的影响。
庄子 (约前369-286)

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 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为道家学派的重要人物,世称“老庄”。
庄子思想基本上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主张“无为而治”。
《庄子》
  
《庄子》是庄周及其后学的著作集,为道家经典之一。《庄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文章多采用寓言、故事形式,文笔豪放潇洒 ,想象丰富,气势壮阔。富有浓厚的文学气息和浪漫主义色彩。其经典著作《庄子》在道学和文史上对后 世颇有影响。
1、给下列红字注音
相梁( ) 鹓雏( )( )
醴泉( ) 鸱( ) 吓( )
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红色字词
①惠子相梁( ) ②或谓惠子( )
③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 ④非梧桐不止( )
⑤醴泉( )
Xiàng
yuān
chú

chī

做宰相
有人
国都
栖息
甜美的泉水
惠子在梁国当宰相,庄子去看望他。有人告诉惠子说:“庄子到梁国来,想取代你做宰相。”于是惠子非常害怕,在国都搜捕三天三夜。庄子前去见他,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鹓雏,你知道它吗?鹓雏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的泉水不喝。在这时,一只猫头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鹓雏从它面前飞过,猫头鹰仰头看着它,发出‘吓’的怒斥声。现在你想用你的梁国来‘吓’我?”
参考译文:
华表不闻仙鹤语,梧桐引得凤凰来——杨维桢
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
——诗经
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谚语
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竹六十年一易根,而根必生花,生花必结实,结实必枯死,实落又复生。”
——《山海经》
清代刘凤苞——:一吓字,且拒且护,如见其状,如闻其声

“今子欲以子之梁国吓我邪?”
鹓鶵----自己
鸱----惠子
腐鼠----功名利禄
梧桐、练实、醴泉----高洁的志趣
惠子:
醉心于功名利禄 薄情寡义
庄子:
清高自守 机智幽默
六、积累
《庄子》有许多寓言已演化为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中。下列成语都出自《庄子》:
强聒不舍 栩栩如生 盗亦有道
沉鱼落雁 游刃有余 对牛弹琴
迎刃而解 得心应手 朝三暮四
夜以继日 君子之交淡若水 小巫见大巫
拓展训练:
古代文人中,有许多人受庄子思想的影响,在其作品中表达了淡泊名利的志向,请默写1—2句这样的句子。
作业:
1、抄写并翻译《惠子相梁》
2、选取你熟悉的庄子寓言故事讲给朋友听。
板书设计:
庄子:清高自守 机智幽默
国相 惠子:醉心于功名利禄 薄情寡义
或: 趋炎附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