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宋朝社会生活的大概风貌,了解宋朝社会的文化娱乐活动的情况;了解宋元时期的文学、艺术成就。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了解历史上物质文化生活的条件和特点,有助于更好地认识我们现在的物质文化生活;2.培养学生的审美感,提高学生对文学艺术作品的鉴赏力。
情感与态度目标
通过对过去日常生活的了解,使学生对于历史有更加生动直观的认识,拉近学生与历史之间的距离,加深学生与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的亲和力。通过读宋词和元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优秀文化的情趣。
教学重点
宋朝城市娱乐活动;宋词和元曲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课前布置学生搜集相关人物事件信息。
学生准备:教材;历史图册;双色笔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创设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导入新课:
诗词大会比赛现场的形式导入:
(以诗词大会的形式,介绍苏轼其人,导入本课 )
近年来央视推出了几档重温中国传统文化高品质的的栏目,其中以著名主持人董卿主持的中国诗词大会最为典型,是一档全民参与的重温经典的综艺节目。其中有很多比赛形式,接下来我们也亲临感受一下。左边的学生为一组,右边的同学为一组,请听题。
根据以下选项提供的线索说出一位词人, 。
他是宋元时期多元文化的集大成者
他的诗与黄庭坚合称为“苏黄”、他的词与辛弃疾合称为“苏辛”、他的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
字子瞻,四川眉山人,号称东坡居士苏轼
答案很明显了,他就是宋元时期多元文化的集大成者,苏轼。苏轼不仅在诗上面有很大造诣,同时在诗、词、书、画等多个方面都堪称大家。一个人的成就和他的生平经历以及时代特点是分不开的,是什么导致他的文学形式如此多元繁荣,在宋元时期,还有哪些繁荣的景象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第12课宋元时期的多元文化,走进那个多元的时代。
比赛形式引入,吸引学生注意力,快速进入课堂。
新课学习:
目标导学一: 重现都市繁华
我们主要从以下三个板块来了解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首先我们先进入到第一板块,一览都市繁华。
那什么才算是繁华的大都市呢?
目标导学一: 重现都市繁华
提出问题(你认为在宋元时期哪些都市才算是大都市?)
那么在宋元时期,哪些城市符合这一条件呢?
(北宋的开封、南宋的临安、元朝的大都)
这些城市不仅是当时的政治中心还是经济中心,人口数量都多大上百万。我们就以开封为例,看看开封的多元的繁荣景象。
视频播放(《清明上河图》,分析市民阶层兴起的原因)
古时候不想我们现代有视频功能,但是他们却有高超的画技,北宋时期以市民为主题的画作《清明上河图》就将开封城的繁荣景象展示的淋漓尽致。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们将原本就具有动态美的画卷立体化,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在看的同时找找里面有哪些 繁荣的情景。
整个画面最直观的感受就是络绎不绝的人群,做买卖的商人,各类白工,以及来往的额城市居民,我们将他们称为市民阶级。据统计,北宋开封人口最多的时候达到150万,市民阶级就占很大的比例,那么市民阶级兴起的原因是什么呢?政治的稳定,经济的发展,人们摆脱了以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业生活状态,有多余的闲暇时间,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之下,产生了 多元的文娱活动。(经济发展的好,是政治经济中心、人口众多)
学生活动(瓦子、勾栏的娱乐表演)
有哪些娱乐活动呢?隔着屏幕远远的看自然是不够的,我们不妨到开封的街头走一遭。
我们看到开封的都市堪称繁华,各类娱乐活动 应有尽有十分多元,大家不妨来猜一猜这些分别是什么活动呢?
学生表演(算命、蹴鞠、说书、杂技)
地图分析
在开封的街头出来各类的娱乐活动以外少不了就是购物了,我们将这种娱乐兼商业场所我们称为瓦子,其中专供演出的地方我们称之为勾栏。只要你想听,只要你带足了银两,听个三天三夜都没问题。但是有一个地方就不那么随性了,那就是整个开封城里最繁华的地方大相国寺了。大相国寺每月开放五次,供百姓交易。
学生活动
尤其是在一些重要的节日里,可谓是人山人海。宋元时期有哪些重要的节日呢? 元宵节、春节、端午节,这些节日不仅汉人要过,元朝里很大蒙古族的人也要过,并且将节日里吃羊肉喝奶茶的习俗也融入到汉族文化中形成了多元的民俗文化。这些节日还有有哪些活动呢,我请一位同学上来连一下线。
在开封城走的一遭,用多元和繁华一词来形容最为贴切,在宋元时期,繁华的不止开封,南宋的临安,元朝的大都亦是如此,除了民族与民族之间的融合,国内外也经常进行贸易交流,马可波罗就曾称大都为无与伦比的大都市。
目标导学二: 品味词曲文化
微课学习
我们走马观花似的一览我想还不够,因为宋元时期的繁华和多元还远不止于此,我们不仅要用眼睛看,还要用心去品。品其精华所在。接下来我们进入第二板块,品味宋元文化。
关于宋元文化其精髓所在就在于他的词曲了,同学们对他有哪些了解呢,我们通过一个微课一起来学习一下。
学生介绍词人背景
古有唐诗、宋词、元曲,唐诗我们之前已经了解了,我们来看看宋词和元曲,关于宋词,通过微课你都了解了哪些呢?(词牌、人物。)
宋元时期的文人都各具特色,最为典型的人物有北宋时期的苏轼,介于两宋之际的李清照,以及南宋的辛弃疾。他们的词曲各具风格,是什么样的原因造成他们在文化上的的多元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一个人所呈现出来的风格往往与他个人的经历有关,与他所处的时代背景有关,那么,我想请问同学们,这三位词人的风格与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 有何种联系?
(学生)苏轼,又称苏东坡,北宋时期有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出生在眉山,一个重视教育的家庭氛围当中。他的父亲、哥哥和他被后人评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自己也是很有才学,在二十一岁的时候高中进士,受时人赞叹,后逐渐入朝为官。由于受到王安石变法的影响,遭到贬黜,但是他生性豁达,又喜欢游山玩水,喜好交朋友,因此在我们看到他的诗词往往是具有豁达、豪迈的精神在里面。
非常好,苏轼生性豁达,又十分有才,虽然在政治 上不得志,但是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他转而发展文学,在文学中有很大的成就, 诗、词、书画样样精通,并开创了词的豪放一派,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看婉约派的代表李清照。她的词风和苏轼有所不同,那她的词风和她性格特征和所处的历史背景有哪些联系呢?
(学生)李清照介于两宋之前,大致在北宋时期,她嫁予了第一任丈夫赵明诚,夫妻之间十分和睦,生活富足,她的词风也是比较小清新。但是,由于丈夫加注到政变被抓,北宋经历靖康之变宣告灭亡,她的诗词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变得十分忧愁。
确实如此,李清照经历了北宋的灭亡,一路南迁,可谓是国破家亡,词风也从清新浪漫的少女转变为凄凉忧愁的丧偶之人, 又带有山河破败的的悲愤。
在这种国难当头之际,柔弱的女子尚且悲愤,何况是铁骨铮铮的男子呢?立志收复失地就是他们一生的夙愿,其中,南宋时期的辛弃疾了。
关于辛弃疾,你们有什么了解?
(学生)辛弃疾属于南宋时期的人物,性格豪迈有远大志向,少年时曾经组织起义军参与到抗金的战斗中,但是南宋偏安一隅,国家如何安身立命在朝中有两个主要的派别。而他就与当时在朝中主和的派别政见不和,遭到排挤,政治上的不得志,加上国难当头,辛弃疾最终抱憾病逝了。
表格总结
我们来看,苏轼和辛弃疾同为豪放派的人物,但是却也有所不同,苏轼的豪迈带有一种参透人生的一种浪漫主义情怀在里面,豪迈而浪漫,而辛弃疾的豪迈夹杂着浓厚的家国情怀在其中。无论是苏轼的豪迈浪漫,辛弃疾的家国情怀还是李清照的清新转而忧愤,词人的风格与他所处时代的政治背景分不开的。也正是因为政治环境、生平经历等因素复杂性才造就了宋元文化的多元性。虽然政权在发生变化,但是古代劳动人民那一份豁达乐观,对生活的积极向上的精神却始终没变,也正是这种精神使得元朝时期的文化更为多元,元曲的发展也进入到黄金时期。
学生故事讲述
元曲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其中被称为元曲四大家的人是?(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关汉卿)其中最为有名的就是关汉卿,他的代表作是《窦娥冤》,我请一位同学来给我们讲述以下窦娥冤的故事。
(学生)故事中的窦娥是一位年轻的寡妇,和自己的婆婆相依为命,后来遭到无赖的陷害加之政治的腐败受贿,自己无处伸冤,被处以死刑。但是,他的冤情感到了上天,在她临死前许下的三桩誓言全部灵验,血溅白练,六月飞雪,三年大旱。这就是故事的大概内容了。
谢谢刚才这位同学的精彩讲述。马致远笔下的窦娥蒙受冤屈,但是即便是在政治腐败的情况下,一介女子的窦娥也是不卑不亢、毫不退缩。展现了这一时期的人们可贵的精神品质。
小组合作
除了文学,宋元时期在史学上也有很多大的发展,写就了一部有名的历史学著作,那就是资治通鉴。关于资治通鉴,你都掌握了哪些基本信息呢?
游戏检测
那么通过对这一课的学习,同学们都掌握的如何了呢?我要检测一下大家。(游戏)
点评错误选项。
材料分析
学习本课让我们切身感受到了宋元时期城市和文化的繁荣和多元,那么造成这一繁荣多元局面的原因是什么呢?请同学们根据我们之前所学内容及材料的提示回答。
板块小结
通过对两个板块的学习,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 市井百姓,还是墨客 文人,在他们的身上都有深深的时代烙印,他们用智慧打造着繁荣多元的都市生活, 他们用诗词文章书写着豁达与坚强,他们用时代的声音高唱着属于宋元时期特有的乐观与向上。他们为世人留下的不仅是物质上的繁华,更有精神上的宝藏,共同打造着特有的宋元之美。
目标导学三: 感悟文明之美
视频展示,结合实事
宋元之美,因多元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繁荣,最终形成中华民族的文明之美。不仅过去如此,今天亦是如此,就在刚过去的五月15日,习近平在亚洲文明对话的大会上多次强调文明互鉴的重要性。 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升华总结师生齐读
三、课堂总结
应对共同挑战迈向美好未来,我们既需要政治、经济的发展,也需要文化文明的力量,在先辈们铸就的基础之上,走向世界,走向未来。
提问思考,为第一板块都市问题做过渡。
视频观看,思考市民阶级兴起的原因。
学生活动,直观感受宋元时期都市的繁华。
史料地图分析,培养学生历史基本素养。
学生连线活动,检测学生知识点的落实。
微课学习,深刻了解。
学生介绍词人背景,深入了解。
表格总结,落实重难点。
学生讲述人物故事,体会人物精神
游戏检测,提高学生课堂积极性,落实重难点。
材料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史料的能力。
引经据典,与实事结合,升华主题。
板书设计:
186690240665
课后反思:
发挥教师的指导与引领作用,在教学内容设计中,教师角色展示的精华之一就在于对教学内容的总结升华。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预设情况,善于在学生合作探究问题的基础上提出问题,拓展学生思维,训练学生能力,善于发现学生在学生过程中的生成问题,及时给予引导,引导学生完成学科能力目标;及时依托学习内容进行恰当的情感与态度价值观教育,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