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测试
(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班级 学号 姓名 得分
第Ⅰ卷 选择题(16分)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昳丽(yì) 期年(jī) 陛下(bì) 猥自枉屈(wěi)
B.傅说(yuè) 攘除(rǎng) 碣石(jí) 朝服衣冠(cháo)
C.箕畚(běn) 咨诹(zhōu) 挂罥(juàn) 法家拂士(fú)
D.间进(jiān) 踌躇(chú) 始龀(chèn) 望其旗靡(mǐ)
2、下列加点的字词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肉食者鄙(目光短浅)且焉置土石(语气词) 寒暑易节(交换)深入不毛(草木)
B.时时而间进(偶尔) 毕力平险(险峻) 孰视之(同熟) 蹴尔而与之(践踏)
C.悉以咨之(全、都) 以彰其咎(表明) 法家拂士(同弼)苦其心志(使……痛苦)
D.杂然相许(赞同) 小惠未徧(同遍) 汝心之固(的) 再而衰(第二次)
3、下列加点字的字形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2分)
A.公将弛之 开张圣听 裨补阙漏 锦帽貂裘
B.陟罚臧否 门庭若市 水何澹澹 优劣得所
C.劳其筋骨 叩石恳壤 群臣进谏 中道崩除
D.妄自菲薄 猥自枉屈 肉食者鄙 聚室而谋
4、下列加点字词的古今意义全都不一样的是( )(2分)
A.牺牲玉帛 临表涕零 开张圣听 朝服衣冠
B.小大之狱 会天大雨 忠之属也 则久已病矣
C.又何间焉 无论魏晋 再而衰 闻达于诸侯
D.去国怀乡 衣食所安 普颜色不变 无垄断焉
5、下列加点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类的是( )(2分)
A.人恒过 B.公将鼓之 C.所光先帝遗德 D.入则无法家拂士
6、下列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曹刿论战》选自《左传·庄公十年》,《左传》相传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是根据鲁史写的编年体史书。
B.《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战国策》是春秋时期各种史料的汇编,作者是刘向。
C.《出师表》是诸葛亮在出师北伐前面对朝廷内政提出的建议,文章总结了“亲贤臣,远小人”才能使蜀汉兴旺的历史经验。
D.《愚公移山》是古代寓意中的名篇,愚公移山的成功,表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大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也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有决心,有毅力这一道理。
7、 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最可悲的是我们的孩子,他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一位作家写到,她曾带几个孩子到野外去看月亮和海,可是孩子们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不要误了他们喜欢的一个电视节目。
心里惦记着的是及时赶回家去
在这样一种与大自然完全隔绝的生活模式中成长
对月亮和海毫无兴趣
因而也很难唤起他们对大自然的真正兴趣
⑤ 压根儿没有过同大自然亲近的经验和对土地的记忆
A.②①④⑤③ B.②⑤④③① C.①⑤③②④ D.③④②①⑤
第Ⅱ卷 非选择题(134分)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8、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美国作家威尔逊说:“理解无疑是培育一切友情之果的土rǎng( )。”在生活中,理解是gōu( )通心灵的桥liáng( ),是相互信任的基石,是消除隔hé( )的良药。
9、默写(10分)
(1)夫战, 。
(2)入则无法家拂士, 。
(3) , ,风雨不动安如山。
(4)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 , 。
(5) ,西北望,射天狼。
(6)以君之力, , ?且焉置土石。
10、名著阅读(2分)
在鲁迅的《朝花夕拾》十篇文章中,你认为哪一篇文章写得最好?依据是什么?
11、综合性学习与探究(6分)
(1).学校将举办师生共同参与的“知识与我同行”读书竞赛活动,为了体现竞赛的宗旨及意义,请你为本次活动设计一条主题语,并且简要说明你的创意。(2分)
(2).为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扬州市政府在制定的“扬州市民精神”中,倡导全体市民要“重诚信”。请阅读下面几则诚信小故事,从中归纳出“重诚信”的含义。(4分)
(1)春秋时,吴国的季子出使北方,顺道拜访了徐君。徐君很喜欢他的剑,季子虽然心中默许赠送,但因外交礼仪的需要,当时没有答应。等他返回时,徐君已死,季子就把剑挂在其坟前的树上而去。
(2)古代有个叫尾生的人,与一位姑娘相约桥下,姑娘因事未到,正逢潮水上涨,尾生抱住桥下一石柱不肯离去。等姑娘赶到,尾生已被淹死了。
(3)北宋词人晏殊14岁时,参加皇帝亲自主持的考试,看到题目后,对皇帝说:“这个题目10天前我就做过了,请陛下另出一题。”
(4)广东吴先生在没有付钱的情况下,仅通过电话在林海燕的投注站购买彩票,中得大奖518万。林海燕本可以占为己有,还是打电话把中奖消息告知了吴先生。吴先生开始以为她是在催要彩票钱,经多次打电话,吴先生才领走了中奖彩票。
二、阅读理解(54分)
(一)诗歌鉴赏(4分)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2、这首小令用了什么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
13、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是千古名句,请分析其妙处。(2分)
(二)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11分)
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官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而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4、解释下列加线词的意思。(2分)
①蹴尔而与之 ( ) ②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
③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 ④是亦不可以已乎 ( )
15、下列句中加点“之”与“得之则生”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B、吾欲之南海,何如
C、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 D、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①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②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17、上文运用了 论证和 论证的方法,证明了 这一中心论点。(3分)
18、孟子提倡的 “舍生取义”曾经造就了一大批仁人志士,而现在的学校教育则强调我们中小学生要“珍爱生命”,最近教育部新修改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就删掉了“见义勇为,敢于斗争”的字样,对于这些,你是怎样看待这一问题的?(2分)
(三) 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10分)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 ”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关 ”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9、解释下列加加点的字词。(2分)
(1)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 (2)能谤讥于市朝( )
(3)时时而间进( ) (4)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
20、下列与“皆以关于徐公”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不以物喜 B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C固以怪之矣 D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21、翻译下列句子(2分)
(1)我孰与城北徐公关
(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22、邹忌是如何讽谏谏齐王的,讽谏的结果如何?(2分)
23、邹忌的谏言和诸葛亮《出师表》中的进有相似之处, 邹忌的建议是什么?请用《出师表》中的四字词语来回答;邹忌进谏的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2分)
(四)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12分)
(甲文)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文)赵将廉颇之后嗣廉范①,任云中郡守。一日,会匈奴大入塞,故事②虏人③过五千,移文④旁郡。吏欲传檄⑤求救,范不听,自率士卒拒之。虏众盛而范兵不敌。会日暮,令军士各交缚⑥两炬三头热火⑦,营中星列⑧。虏遥望火多,谓汉兵救至,大惊。待旦⑨将退,范乃令军中褥食⑩,晨往赴之。俄而,斩首数百级,虏自相践踏,死者千余人。虏由此不敢复向云中。
『注释』:①廉范:廉颇的后代。 ②故事:按旧例。 ③虏:敌人。 ④移文:发文书。 ⑤传檄:发出紧急公文。 ⑥交缚:交叉缚扎。 ⑦热火:点火。 ⑧星列:象星一样布满。 ⑨待旦:等到天亮。 ⑩褥食:在睡垫上把早饭吃了。
24、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3分)
望其旗靡( ) 会匈奴大入塞( )
俄而,斩首数百级( ) 范兵不敌( )
公将鼓之( ) 范乃令军中褥食( )
25、用“/”划出下边一句话的朗读停顿(1分)
虏 众 盛 而 范 兵 不 敌。
2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⑴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译文:
⑵吏欲传檄求救,范不听,自率士卒拒之。
译文:
27、长勺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作战中,曹刿两次抓住战机,出奇制胜,第一次是在 之时,第二次是在 之时(用原文填空,2分)。乙文中,廉范在众寡不敌的情况下,也表现出高超的指挥才能。廉范在作战中采用的妙招 是 (4分)
28、曹刿、廉范这两位军事家指挥作战时,既能做到 ,又能做到胆大而心细,因此取得战争的胜利。(2分)
(五)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6分)
王冕僧寺夜读
《宋学士文集》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知。
29、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①窃入学舍 ②辄默记
③儿痴如此 ④恬若不见
30.与“依僧寺以居”中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B.必以分人
C.属予作文以记之 D.以刀劈狼首
31、从本文中可以看出,王冕后来之所以成为著名的画家、诗人,其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
(六)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
晏元献公①为童生②时,张文节荐之于朝廷。召至阙下,适值御试进士,便令公就试。公见试题,曰:“臣十日前已作此赋,有赋草尚在,乞别命题。”上极爱其不隐。及为馆职时,天下无事,许臣幕择胜燕(通“宴”)饮。当时侍从文馆士大夫,各为燕集,以至市楼酒肆,往往皆供帐(帐帷、帐幕)为游息之地。公是时贫甚,不能出,独家居,与昆北讲习。一日,选东宫官③,忽自宫中批除(任命)晏殊。执政莫谕所因,次日进复,上谕之曰:“近闻馆阁臣僚,无不嬉游燕赏,弥日继夕。唯殊杜门,与兄弟读书,如此谨厚,正可为东宫官。”公既受命,得对,上面谕除授之意,公语言质野,则曰:“臣非不乐燕游者,直(只、仅)以贫,无可为这具。臣若有钱,亦须往,但无钱不能出耳。”上益嘉其诚实,知事君体,眷注日深,仁宗朝卒至。
注:①晏元献公:晏殊,北宋人。②童生:科举考试中获得参加秀才考试资格的考生。③东宫官:太子府的官员。
32、对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便令公就试 就:参加
B、乞别命题 别:另外的
C、唯殊杜门 杜:关闭
D、上面谕除授之意 授:接受
3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1)张文节荐之于朝廷
(2)往往皆供帐这游息之地
34、本文记叙了有关晏殊的三件事,请选用文中的词语对这三件事的内容加以概括。(每件事的概括不得超过六个字)(3分)
①
②
③
35、以下六句话中,全都是表现晏殊诚实的一组是( )(2分)
①有赋草尚在,乞别命题
②独家居,与昆弟讲习
③臣非不乐燕游者,直以贫
④臣若有钱,亦须往
⑤上益嘉其诚实,知事君体
⑥仁宗朝卒至大用
A、①②⑤ B、②③⑥ C、①③④ D、④⑤⑥
36、选出下列叙述中符合原文意思的项( )(有几项选几项)(2分)
A.晏殊在童生时就参加了进士考试他因考前做过试题而得以考中。
B.当朝中文官们整日宴饮时,晏殊仍潜心研习学问,一点也不羡慕嬉游宴饮的生活。
C.皇帝正是看中了晏殊质朴节俭的品质,才将东宫官授与了他。
D.皇帝解释任命晏殊为东宫官的理由时,充分肯定了晏殊的好学读书和谨厚人品。
E.晏殊为人诚实,治学严谨,因而得到信任,受到了重用。
三、作文(60分)
朱镕基2001年辞去清华经管院院长职务时,谈到了自己对于清华精神的理解,那就是:追求完美。他还告诫清华师生:“每个清华人都负有责任,建设这个国家。为学,要扎扎实实,不可沽名钓誉。做事,要公正廉洁,不要落身后骂名。”
请以“完美”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①根据自己的体会,自拟题目,不能用所给话题作为文题;
②立意自定;
③可以写自己的感受和认识,也可以写别人的故事及给自己的启迪,但必须围绕所选话题;④书写工整,字数不少于600字(若写成诗歌不少于20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