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测试(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测试(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12-23 15:49: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测试
(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班级 学号 姓名 得分
第Ⅰ卷(选择题 16分)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须臾(yú) 笑靥(yè) 率性(shuài) 咄咄逼人(duō)
B.契合(qiè) 松懈(xiè) 俨然(yǎn) 寥寥数语(liáo)
C.冗杂(rǒng) 呜咽(yè) 处女(chù) 五脏六腑(fǔ)
D.惆怅(chàng) 缱绻(quàn) 震撼(hàn) 白鹤晾翅(liàng)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1) 于中国台湾的旅美华裔科学家郝慰民以对气候变化的贡献,12月10日分享诺贝尔和平奖殊荣
(2) 12月14日,扬州海关税收人库20。08亿元,超额完成全年税收的目标任务。
(3)据《北京青年报》报道,由央视举办的“2007年度“感动中国人物评选”已经拉开 。
(4)对于象盲孩子一样孤单弱小的人,我们应该 他们。
A.出身 截止 序幕 爱护 B.出生 截至 帷幕 关爱
C.出生 截止 序幕 爱护 D.出身 截至 帷幕 关爱
3、下列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2001年1月12日,《焦点访谈》播出的“黑心棉”节目,拉开了全年打“黑”的序幕。
B.随着《落霞三部曲》(《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的声名鹊起,作家“二月河”已家喻户晓。
C.《雪》这篇文字(类似的还有《秋夜》等),比较接近于我国古代所说的“兴”体。
D.诈骗犯有一种特长,讲究“适销对路”:你迷信鬼神,他就以鬼神为饵;你迷信权利,他就以权利相诱。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深入开展“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活动,是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公民素质的有效载体。
B.通过自得其乐的游戏,使灾区儿童紧张、恐惧的心理得到缓解。
C.过去这个学校不执行“学生以学为主”,所以学生的学习基础很薄弱。
D.五年前,电脑“上网”对人们是陌生的,但对今天的小学生却是很熟悉的了。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写文章要做到惜墨如金,就应该尽量删去那些可有可无的字句。
B.你期中考试成绩下降了,不是怨天尤人,而是吸取教训,认真学习,迎头赶上。
C..面对藏独分子突如其来的袭击,残疾人火炬手金晶毫不畏惧,双手紧紧抱着火炬,
脸上流露出骄傲的神情。
D.周媛媛同学为虎添翼,帮助小明解决了数学是的一道难题。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鲁迅写于1925年的散文《雪》,即抒发了对江南雪的喜爱、向往之情,也抒发了对朔方雪的独立,张扬个性品质的崇敬、赞美之情。
B.《水浒传》成功塑造了众多的英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精彩纷呈,如“武松打虎”“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等,都是妇孺皆知的。
C.《儒林外史》是我国古代一部优秀的章回体长篇讽刺小说,作者是清朝的吴敬梓。
D.《聊斋志异》是我国清代著名文学家蒲松龄的文言短篇小说集。
7、依次填入下列两句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语意连贯一组是( )(3分)
(1)大漠长风,驱车万里,历时一个半月。西域风情,令我如醉如痴。______________
(2)水击石溅,___________引得满溪水花粲然,应声起舞,熠熠山泉披覆着满身音符。
①冰山覆雪峰,天池冰未融,古道伴长城,青海湖水涩。
②冰山覆雪峰,古道伴长城,青海湖水涩,天池冰未融。
③如小弦滚指弹拨,切切淙淙, ④切切淙淙,如小弦滚指弹拨,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第Ⅱ卷(非选择题134分)
一、积累与运用(26分)
8、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希望你活得xiāo( )洒/不要走不出从前的lí( )笆/ 把目光朝向未来/不要总qiān( )挂昨日的黄花/失去的不一定是最好的/是你把它想成了最美的图画/前面的路上还有许多风景/不要dān( )搁快迈出生活的步伐/把目光朝向未来/不要耽搁快迈出生活的步伐
(汪国真《希望你活得潇洒》
9、默写(10分)
(1)在无边的旷野上, , ……
(2)读书破万卷, 。
(3)明月松间照, 。
(4) ,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促淹《渔家傲 秋思》)
(5)苟全性命于乱世, 。(诸葛亮《出师表》)
(6)夫战, . ,再而衰,三而竭。
(7) , ,风雨不动安如山。
10、根据《水浒传》1-40回的内容,完成下面题目。(答案字数不超过100字)(4分)
杨志在汴梁卖刀时不堪牛二的撩拨将他杀了,后怕连累他人主动去官府自首;鲁智深替金氏父女打抱不平,三拳打死镇关西后用智逃脱。你怎么评价这两位英雄好汉的做法?
11、专题学习和综合性实践活动(4分)
(1)扬州茱萸湾公园针对游客参观时乱扔食品的现象,准备请你拟一条标语,奉劝游客爱护动物.(2分)
(2)如果你的班级要开展一项“走进扬州”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请你结合自己平时的观察思考:从不同角度为这次活动设计两个调查或研究的专题。(2分)


二、阅读理解(48分)
(一)诗歌鉴赏(4分)
  《虞美人》(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12、五六句中“___”二字以叹惋的口气,传达出无限怅恨之感;一个“___”字,写尽沧桑(2分)
13、结句“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__喻__的名句,含蓄地显示出_________。(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14分)
阳光的香味
林清玄
我遇见一位年轻的农夫,在南方一个充满阳光的小镇。
那时是春未了,一期稻刚刚收成,春日阳光的金线如雨倾盆得泼在温暖的土地上,牵牛花在篱笆上缠绵盛开,苦楝树上鸟雀追逐,竹林里的笋子正纷纷涨破土地。细心地想着植物突破土地,在阳光下成长的声音,真是人间里非常幸福的感觉。
农夫和我坐在稻埕①旁边,稻子已经铺平张开在场上。由于阳光的照射,稻埕闪耀着金色的光泽,农夫的皮肤染了一种强悍的铜色。我在农夫家作客,刚刚是我们一起把谷包的稻子倒出来,用犁耙推平的,也不是推平,是推成小小山脉一般,一条棱线接着一条棱线,这样可以让山脉两边的稻谷同时接受阳光的照射,似乎几千年就是这样晒谷子,因为等到阳光晒过,八爪耙把棱线推进原来的谷底,则稻谷翻身,原来埋在里面的谷子全部翻到向阳的一面来---这样晒谷比平面有效而均衡,简直是一种阴阳的哲学了。
农夫用斗笠扇着脸上的汗珠,转过脸来对我说:“你深呼吸看看。”
我深深得吸了一口气,缓缓吐出。
他说:“你吸到什么没有?”
“我吸到的是稻子的气味,有一点香。”我说
他开心得笑了,说:“这不是稻子的气味,是阳光的香味。”
阳光的香味?我不解地望着他。
那年轻的农夫领着我走到稻埕中间,伸手抓起一把向阳一面的谷子,叫我用力得嗅,那时稻子成熟的香气整个扑进我胸腔,然后,他抓起一把向阴的埋在内部的谷子让我嗅,却是没有香味了。这个实验让我深深地吃惊,感觉到阳光的神奇,究竟为什么只有晒到阳光的谷子才有香味呢?年轻的农夫说他也不知道,是偶然在翻稻谷晒太阳时发现的,那时他还是大学学生,暑假偶尔帮忙农作,想象着都市里多彩多姿的生活,自从晒谷时发现了阳光的香味,竟使他下决心要留在家乡。我们坐在稻埕边,漫无边际地谈起阳光的香味来,然后我几乎闻到了幼时刚晒干的衣服上的味道,新晒的棉被、新晒的书画,阳光的香气就那样淡淡得从童年流泄出来。自从有了烘干机,那种衣香就消失在记忆里,从未想过竟是阳光的关系。
农夫自有他的哲学,他说:“你们都市人可不要小看阳光,有阳光的时候,空气的味道都是不同的。就说花香好了,你有没有分辨过阳光下的花与屋里的花。香气不同呢?”
我说:“那夜来香和昙花的香又作何解呢?”
他笑得更得意了:“那是一种阴香,没有壮怀的。”
我便那样坐在稻埕边,一再地深呼吸,希望能细细品味阳光的香气,看我那样正经庄重,农夫说:“其实不必深呼吸也可以闻到,只是你的嗅觉在都市里退化了。”
[注] ① 稻埕:这里指晒谷场。
14、在“细心地想着植物突破土地,在阳光下成长的声音”一句中,作者为什么要用“想着”?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答:
15、根据你的体会,分析“由于阳光的照射,稻埕闪耀着金色的光泽,农夫的皮肤染了一种强悍的铜色”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4分)
答:
16、为什么农夫说夜来香和昙花的香“是一种阴香,没有壮怀”?请联系他在家乡务农的选择,分析这句话的含意。(4分)
答:
17、联系全文,概括写出本文的主旨。(2分)
答: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16分)
造心
毕淑敏
蜜蜂会造蜂巢。蚂蚁会造蚁穴。人会造房屋,机器,造美丽的艺术品和动听的歌。但是,对于我们最重要最宝贵的东西──自己的心,谁是它的建造者?
我们的心,是长久地不知不觉地以自己的双手,塑造而成。
造心先得有材料。有的心是用钢铁造的,沉黑无比。有的心是用冰雪造的,高洁酷寒。有的心是用丝绸造的,柔滑飘逸。有的心是用玻璃造的,晶莹脆薄。有的心是用竹子造的,锋利多刺。有的心是用木头造的,安稳麻木。有的心是用红土造的,粗糙朴素。有的心是用黄连造的,苦楚不堪。有的心是用垃圾造的,面目可憎。有的心是用谎言造的,百孔千疮。有的心是用尸骸造的,腐臭熏天。有的心是用眼镜蛇唾液造的,剧毒凶残。
造心要有手艺。一只灵巧的心,缝制得如同金丝荷包。一罐古朴的心,淳厚得好似百年老酒。一枚机敏的心,感应快捷电光石火。一颗潦草的心,门可罗雀疏可走马。一滩胡乱堆就的心,乏善可陈杂乱无章。一片编织荆棘的心,暗设机关处处陷阱。一道半是细腻半是马虎的心,好似白蚁蛀咬的断堤。一朵绣花枕头内里虚空的心,是假冒伪劣心界的水货。
心的边疆,可以造的很大很大。像延展性最好的金箔,铺设整个宇宙,把日月包涵。没有一片乌云,可以覆盖心灵辽阔的疆域。没有哪次地震火山,可以彻底颠覆心灵的宏伟建筑。没有任何风暴,可以冻结心灵深处喷涌的温泉。没有某种天灾人祸,可以在秋天,让心的田野颗粒无收。
心的规模,也可能缩得很小很小,只能容纳一个家,一个人,一粒芝麻,一滴病毒。一丝雨,就把它淹没了。一缕风,就把它粉碎了。一句流言,就让它痛不欲生。一个阴谋,就置它万劫不复。
心可以很硬,超过人世间已知的任何一款金属。心可以很软,如泣如诉如绢如帛。心可以很韧,千百次的折损委屈,依旧平整如初。心可以很脆,一个不小心,顿时香消玉碎。
优等的心,不必华丽,但必须坚固。因为人生有太多的压榨和当头一击,会与独行的心灵,在暗夜狭路相逢。如果没有精心的特别设计,简陋的心,很易横遭伤害一蹶不振,也许从此破罐破摔,再无生机。没有自我康复本领的心灵,是不设防的大门。一汪小伤,便漏尽全身膏血。一星火药,烧毁绵延的城堡。
心为血之海,那里汇聚着每个人的品格智慧精力情操,心的质量就是人的质量。有一颗仁慈之心,会爱世界爱人爱生活,爱自身也爱大家。有一颗自强之心,会勤学苦练百折不挠,宠辱不惊大智若愚。有一颗尊严之心,会珍惜自然善待万物。有一颗流量充沛羽翼丰满的心,会乘上幻想的航天飞机,抚摸月亮的肩膀。
当以我手塑我心的时候,一定要找好样板,郑重设计,万不可草率行事。造心当然免不了失败,也很可能会推倒重来。不必气馁,但也不可过于大意。因为心灵的本质,是一种缓慢而精细的物体,太多的揉搓,会破坏它的灵性与感动。
造好的心,如同造好的船。当它下水远航时,蓝天在头上飘荡,海鸥在前面飞翔,那是一个神圣的时刻。会有台风,会有巨涛。但一颗美好的心,即使巨轮沉没,它的颗粒也会在海浪中,无畏而快乐地燃烧。
选自《百年中国性灵散文》,有删节)
18、用自己的话概括第三、四段主要内容及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4分)
第三段:
第四段:
19、请赏析“心的边疆,可以造得很大很大,像延展性最好的金箔,铺设整个宇宙,把日月包涵”这句话。(4分)

20、文中说“我们的心,是长久地不知不觉地以自己的双手,塑造而成”,又说“当以我手塑我心的时候,一定要找好样板,郑重设计,万不可草率行事”,你如何理解这两种说法的异同?(4分)

21、下列对本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
A.本文开头借鉴诗歌的表现手法,以蜜蜂造巢、蚂蚁造穴起兴,引出人类要塑造美好心灵的话题。
B.“心可以很硬”这一段运用了比喻、排比、借代、夸张的修辞方法,语言生动形象。
C.“心的质量就是人的质量”,这里的“心”指人的精神世界,包含品格、智慧、情操等在文中的意思是说人的精神决定的成就。
D.结尾以船喻心,以下水远航象征开启新的人生之路,喻指美好的心灵可以使人直面困难,承受挫折,永葆生命的活力。
E.本文意象新奇、联想丰富、文笔灵动,是一篇优美的富有哲理的散文。
(四)认真阅读下面的文章,思考并回答22~27题(14分)
故都的秋
郁达夫
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雕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一个人夹在苏州上海杭州,或厦门香港广州的市民中间,浑浑沌沌地过去,只能感到一点点清凉,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 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
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在北平即使不出门也罢,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象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色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象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听得到的。这秋蝉的嘶叫,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象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还有秋雨哩,北方的秋雨,也似乎比南方的下得奇,下得有味,下得更象样。
在灰沉沉的天底下,忽而来一阵凉风,便利索地下起雨来了。一层雨过,云渐渐地卷向了西去,天又青了,太阳又露出脸来了;著着很厚的青布单衣或夹袄的都市闲人,咬着烟管,在雨后的斜桥影里,上桥头树底下去一立,遇见熟人,便会用了缓慢悠闲的声调,微叹着互答着的说:
“唉,天可真凉了”(这了字念得很高,拖得很长。)
“可不是么?一层秋雨一层凉了!”
北方人念阵字,总老象是层字,平平仄仄起来,这念错的歧韵,倒来得正好。
北方的果树,到秋来,也是一种奇景。第一是枣子树;屋角,墙头,茅房边上,灶房门口,它都会一株株地长大起来。象橄榄又象鸽蛋似的这枣子颗儿,在小椭圆形的细叶中间,显出淡绿微黄的颜色的时候,正是秋的全盛时期;等枣树叶落,枣子红完,西北风就要起来了,北方便是尘沙灰土的世界,只有这枣子、柿子、葡萄,成熟到八九分的七八月之交,是北国的清秋的佳日,是一年之中最好也没有的Golden Days。
有些批评家说,中国的文人学士,尤其是诗人,都带着很浓厚的颓废色彩,所以中国的诗文里,颂赞秋的文字特别的多。但外国的诗人,又何尝不然?我虽则外国诗文念得不多,也不想开出账来,做一篇秋的诗歌散文钞,但你若去一翻英德法意等诗人的集子,或各国的诗文的Anthology来,总能够看到许多关于秋的歌颂与悲啼。各著名的大诗人的长篇田园诗或四季诗里,也总以关于秋的部分。写得最出色而最有味。足见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的能特别引起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的。不单是诗人,就是被关闭在牢狱里的囚犯,到了秋天,我想也一定会感到一种不能自已的深情;秋之于人,何尝有国别,更何尝有人种阶级的区别呢?不过在中国,文字里有一个“秋士”的成语,读本里又有着很普遍的欧阳子的《秋声》与苏东坡的《赤壁赋》等,就觉得中国的文人,与秋的关系特别深了。可是这秋的深味,尤其是中国的秋的深味,非要在北方,才感受得到底。
南国之秋,当然是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比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比起北国的秋来,正象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
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
1934年8月,在北平(郁达夫:现代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家。)
22、请你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2分)
一椽破屋( ) 浑浑沌沌( )( )
23、请你选出运用比喻修辞方法的一项( )(2分)
A.这秋蝉的嘶叫,在北京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B.像橄榄又像鸽蛋似的这枣子颗儿,在小椭圆形的细叶中间,显出淡绿微黄的颜色。
C.北方人念阵字,总老像是层字,平平仄仄起来,这念错的歧韵,倒来得正好。
D.秋之于人,何尝有国别,更何尝有人种阶级的区别呢?
24、下列写声音的语句中,能衬托出秋之静寂的一组是( )(2分)
①秋蝉的哀弱的残声 ②西山的虫唱 ③潭柘寺的钟声
④缓慢悠闲的声调 ⑤青天下驯鸽的飞声 ⑥上郊外或山上去听得秋蝉的嘶叫
A.①②③ B.①④⑥ C.①④⑤ D.①③⑥
25、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聚”,本文紧紧围绕“秋”,描写了哪些关于秋的景物?请写出你的理解。(2分)
26、读罢全文,请你试着用最简练的文字概括北国之秋和南国之秋的特点。想一想作者为什么多次提到南国之秋,作者的用意何在?(3分)
27、综观全篇,你认为郁达夫在文中是颂秋还是悲秋?请谈谈你的看法。(3分)
三、 作文(60分)
请以“我想拥有 ”为题写一篇文章。
先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词或短语,如“真正的朋友”、“神奇的镜子”、“多彩的人生”等,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文体不限,不少于 600字,诗歌不少于12行。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