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泰州市九年级期末调研模拟题
语文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12分)
题 号 1 2 3 4 5 6
答 案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婆娑(pó) 嗟叹(jiē) 邂逅(huò) 焚膏继晷(guǐ)
B.累赘(léi) 阴晦(huì) 铿锵(qiāng) 五行缺土(háng)
C.尴尬(gān) 应分(fēn) 皱缬(xié) 越俎代庖(páo)
D.拗口(ào) 嗤笑(chī) 消弭(mǐ) 娴熟深谙(ān)
2.下列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鱼我所欲也》选自《孟子二章》(中华书局1960年版)。
B.先生到底是称赞我什么呢?是有几处画得好,还是勇气可嘉,什么都敢画?
C.南京的板鸭、芦蒿、安徽的茶叶、竹笋都是著名的特产。
D.他的眼睛还是那么深邃;他的举止还是那么优雅。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2分)
A.我们虽然缺乏管理经验,但可以向先进企业学习,起初可能是亦步亦趋,但终究会走出自己的路来。
B.当世界奇人菲尔普斯拿下第8枚游泳金牌时,水立方内掌声如雷贯耳,整个赛场沸腾了。
C.人代会下午三时开幕,不到两点,人民大会堂的台阶上就站满了严阵以待的各国记者。
D.事物的发展身有它本身的规律,人们只能顺水推舟,而不可强求,更不能要它按自己的意志来确定走向。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以色列对加沙地区的军事行动如果进一步扩大,他们将面临与哈马斯一样的军事、政治的沉重代价。
B.元月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王忠诚院士、徐光宪院士荣获200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青藏铁路工程”等3项成果被授予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C.在教练的反复示范之下,王宁明白这下双杠的技术关键在哪里了。
座位号
D.谁又能否认,30年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不是首先得益于先进的发展理念呢?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理解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非独贤者有是心(思想) 醉能同其乐(共同享有)
所识穷乏者得我(感激恩德) 以塞忠谏之路(以致)
B.互相轩邈(比高低) 时而献焉(不时地)
王之蔽甚矣(受蒙蔽)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如果)
C.皆以美于徐公(认为) 再而衰,三而竭(两次)
惧有伏焉(在那里) 夫战,勇气也(发语词,无实在意义)
D.后值倾覆(遇到) 将军身披坚执锐(身上)
固以怪之矣(同“已”,已经) 乃不知有汉(竟然)
6.下列语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2分)
作为“食品添加剂之神”,他给出的方案相当“完美”:
①加进一种叫做组织状大豆蛋白的东西,产生柔软的口感
②随后,用大量的牛肉浓汁、化学调味料等来增加味道
③这种大豆蛋白也叫做“人造肉”,现在还被用于制作便宜的汉堡
④加进一些不能再产蛋的蛋鸡的肉馅,以增加分量,成本也非常低
⑤为了使口感嫰滑,还加入了猪油、加工淀粉等
A.④①③②⑤ B.①④③⑤② C.④⑤①③② D.④①②⑤③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138分)
一、按要求答题(共40分)
7.下列词语中共有4个错别字,一一找出来打“×”,然后按顺序订正在田字格里。(4分,要求书写工整、规范、美观)
潜意识 杳无音讯 开天僻地 衣衫褴褛
墓志名 不胜感激 半身不遂 记日而待
豁免权 涸辙之鱼 搏得荣誉 高头讲章
8.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原句。(10分)
(1)我想,希望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五岳归来不看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楚虽三户能亡秦,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峰峦如聚,__________________,山河表里潼关路。
(5)“安不忘危,盛必虑衰”,说的是不能沉溺于平和享乐,要有忧患意识,这样才能振作精神,奋发有力,否则就可能有国破家亡的危险,这观点也正如孟子所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桃花游记》中“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描绘了桃花源中人的殷勤好客、古道热肠,巧的是陆游在《游山西村》中也有类似的句子显示生活中农人们的热情淳朴的民风,这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古诗赏析(6分)
鹊桥仙 夜闻杜鹃 陆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①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②。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犹自不堪听③,观半世、飘然羁旅!
[注释]①春晚,即晚春,暮春时节。②杜宇,杜鹃,总在春末时候叫,叫声似“不如归去”。③故山犹自不堪听,意思是即便在故乡,听到这杜鹃的鸣声也够难受的。
(1)用自己的语言描写“故山犹自不堪听,观半世、飘然羁旅!”的画面。(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春晚连江风雨”这一句在词中有什么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品读右边的漫画,请用简洁的语言表述
漫画的含义。(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名著阅读(7分)
(1)“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这是《朝花夕拾》中一个人物的语言,说这话的人是谁?这个人与鲁迅是什么关系?(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格列佛游记》的选段,回答问题:
侍候长官精通魔法,有能耐随意召唤任何鬼魂,指使他们二十四个小时……我要求看一看罗马元老院在一间大厅里开会的情形,同时作为对照,也想看一看另一间大厅里稍后一点的某个朝代议会开会是个什么样子。结果前者看起来像是英雄和半神半人在聚会,后者却像是一群小贩、扒手、拦路强盗和恶霸聚在一起。
这是格列佛在哪个国家的见闻?据此说说小说的主旨之一是什么?小说的主要艺术手法是什么?(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专题与综合实践活动(9分)
(1)金秋十月,我们家乡举办“银杏文化旅游节”,作为活动的特邀学生记者,请你为本次活动拟一个宣传口号。(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活动期间,你将带领一批外地游客参观位于宣堡镇的古银杏森林公园,或带领游客游玩位于城区的“银杏公园”,请你任选一处写一段导游词。(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参加本次活动,你的收获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共38分)
(一)阅读文言文《史记·李将军列传》(节选),完成13—16题。(共11分)
广①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终广之身,家无余财。终不言家产事。广为人长,猿臂,其善射亦天性也,虽其子孙他人学者,莫能及广。广讷口少言。专以射为戏,竟死②。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其射,见敌急,非在数十步之内,度不中不发,发即应弦而倒。
①广,李广,汉武帝时“飞将军”,抗击匈奴屡立奇功。②竟死,一直到死(都是这样)。
13.解释加点的词(4分)
得赏赐辄分其麾下( ) 虽其子孙他人学者( )
广之将兵( ) 士卒不尽食( )
14.翻译划线的句子(2分)
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给句子划出一处停顿(2分)
其 善 射 亦 天 性 也
16.李广治军有什么特点?用自己的语言概括。(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奥运会火炬传递中的高科技》,完成17-20题。(共11分)
奥运火炬传递中的高科技
①2008年3月24日,2008北京奥运会圣火在希腊古奥林匹亚遗址用阳光取火的方式成功点燃。采集奥林匹克圣火的唯一方式是利用凹面镜集中阳光,产生高温引燃火种。整个奥运采火过程看似简单,实际上却非常需要技巧,取火器的位置、角度甚至天上的云彩都有可能对取火能否成功造成影响。
②北京奥运会的火炬在燃烧稳定性与外界环境适应性方面,达到了全新的技术高度,能在每小时65公里的强风中和每小时50毫米的大雨下保持燃烧,最低-6℃到最高45℃的温度变化也不会对其燃烧产生影响。另外,火炬火焰高度为25至30厘米,在强光和日光情况下均可识别和拍摄,也就是说,不能到达现场为火炬手加油的朋友可以在电视机前看到清晰的火焰。这是因为丙烷产生的火焰呈亮黄色,火炬手跑动时,飘动的火焰在不同背景下都非常醒目。丙烷是一种无色无味且价格低廉的常用燃料,可以适应比较宽的温度范围,近几届奥运会都用丙烷等混合气体做燃料。
③火炬接力进行期间要保持圣火持续燃烧。所以一旦火炬熄灭,必须使用保存在火种灯中的火种引燃火炬。火炬燃烧室中有一个隔板,将其分成主燃室和预燃室。两个燃室结合,一个熄灭了,火种灯点燃的就是另一个。火种灯专门用于储存圣火火种,每天传递活动结束后,火种就被保存在火种灯里,直到第二天火炬接力再次开始时用其重新点燃第一支火炬。火种灯的4个不锈钢棱边,参照于中国宫灯的木制棱边。保护火种的玻璃都是专门设计的,即使是火种灯掉在地上,也不会摔坏。
④在以往的奥运会中,火炬传递有时会有所创新。2000年悉尼奥运会的火炬上装有特别设计的火焰舱,采取化学方法使火炬不论在空气中还是水下都能产生火焰。著名的海洋生物学家克雷·邓肯曾携带潜水装置,手擎火炬在美丽的大堡礁水域完成了3分钟水下传递。这是奥运史上首次进行水下火炬传递,完成了“水火相融”的壮举,在开幕式上熊熊圣火由水中点燃,震撼了全球亿万观众,这些都突出体现了高科学技术成果在奥运会上的应用。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圣火传递利用了卫星激光技术。科技人员通过传感器将圣火的热能转换成电波,并经卫星传至加拿大,然后使用激光在蒙特利尔点燃火炬。
座位号
⑤我国今年的创新是让火炬登上珠峰。2008年5月,火炬登峰队伍择日实施奥运圣火登顶任务。在珠峰点燃奥运火炬,是一个很有挑战性的课题,珠峰常规条件下的风速都达到了16~17米/秒,相当于八九级的大风,气温都在-30℃左右,而在这样条件下能不能把火炬点燃,点燃之后燃烧的火焰能不能被电视画面展现出来,都有很大的困难。在实验室,最后极限的测试在2007年年底完成,其中包括在-45℃的环境中测试,超过了所有记录的珠峰温度,还在每秒30米风力情况下进行火焰燃烧情况的测试。测试结果表明,火炬登上珠峰是有科学保障的。
17.“近几届奥运会都用丙烷等混合气体做燃料”这句中的“等”字能不能去掉?为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第二节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运用这种方法的目的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火炬传递曾经采用过多种创新的形式,用最精简的语句概括其中一种形式。(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从下面三条信息中选择一个,据此谈谈你对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理解(3分)
A.奥运会圣火在希腊古奥林匹亚遗址用阳光取火的方式采集
B.火炬接力进行期间要保持圣火持续燃烧
C.2008年5月奥运圣火登顶珠峰
我选择_______,我的理解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流放出生命的精彩》,完成21-24题。(共16分)
流放出生命的精彩
杨晓雷
①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从深圳来到遥远的伊犁。那里,曾是林则徐的流放地。 到伊犁的当天下午,穿过宽阔的伊犁河,我们来到这里的林则徐纪念馆,只见门前冷冷清清,没有一个前来参观的人。走进展馆,里面仅一间约两百平米的展室,室内布置简陋,文物不多,四壁的图片及说明也大多见过,远不如虎门的气派。
②然而,或许是身临其境的缘故,当我越过千山万水,从发达繁荣的广东,来到偏僻遥远的边疆伊犁,当我从林则徐虎门销烟任两广总督的辉煌之地,来到他被革官免职、惨遭发配的流放地,再看这曾经熟悉的图片和文物,再去体验和感受林则徐的风雨人生,尤其是流放伊犁这段经历,静观他辉煌之后的坎坷,和“高潮之后的戏”,心中的震撼和感动,却是我在虎门所不曾有过的。
③林则徐是在年近花甲之年,被流放到新疆伊犁的。此时,他的仕途一落千丈,前途一片渺茫。昔日的辉煌,已成过眼烟云,从声名赫赫的两广总督到被皇帝革官免职,从威震四海的英雄到发配边疆的“罪臣”,因大功获重罪,真是千古奇冤!但更折磨人的是,处罚并非一步到位,而是“钝刀割肉”般地拖了一年半。从1840年9月到1842年3月,林则徐先后被革职查办,以“四品钦衔”赴浙江军营效力、革去“四品钦衔”遣戍伊犁、改遣开封协助王鼎治水,最终被流放伊犁,整个过程历时一年半,前后跨三个年度,其结果,一次比一次严重,一次比一次伤心。尤其是最后一次,林则徐治水立了大功,按惯例应可将功折罪,但道光帝仍将林则徐发配伊犁。王鼎不平,向皇上当面苦谏,不成,便自杀,成为一时震惊朝野的“尸谏”事件,然而,道光帝依旧无动于衷。林则徐身心俱损,国难当头,报国无门的绝望,加上治水劳累、戍途奔波,林则徐在西安大病两个多月,到1842年8月才从西安启程,踏上流放伊犁的漫漫戍途。
④林则徐足足走了四个月才到伊犁。途经兰州、嘉峪关、玉门关,星星峡、哈密、阜康、乌鲁木齐等地。出了玉门关,便是赤地千里、茫茫无际的塞外荒漠、戈壁。北方冰天雪地的严冬,林则徐的马车常常陷进雪坑。“沙砾当途太不平,劳薪顽铁日交争,车箱簸似箕中粟,愁听隆隆乱石声。”“天山万笏耸琼瑶,导我西行伴寂寥。我与山灵相对笑,满头晴雪共难消。”林则徐在西戌途中所作的这两首诗,可略见林则徐赴伊犁时的情形。
⑤在流放伊犁三年多时间里,林则徐强忍身体的极度不适,拖着多病之躯,为新疆呕心沥血。他亲历南疆库车、阿克苏、叶尔羌、吐鲁番等地勘察,行程二万多里,所到之处兴修水利,开荒屯田。他亲自设计并率领民夫修筑龙口段水渠,后被称为“林公渠”,他还积极改进推广“坎儿井”,被当地人民称为“林公井”。
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面对厄运,面对人生的大起大落,林则徐没有惊慌,没有绝望,他镇静坦然、慷慨悲歌。这一著名诗句,正是林则徐以“罪臣”之身,在西安登程伊犁前,告别妻子家人所作。
⑦林则徐的精彩之处,不仅在于他能在国难当头挺身而出,力挽狂澜;不仅在于他能在仕途通达、身居高位时,倾心尽力地为国效力;也不仅在于他广东禁烟、虎门销烟等的惊世之举,还在于,或者说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即便在被革职流放的极端逆境中,即便在个人命运遭遇空前苦难和厄运时,人格和灵魂中依旧保持固有的那份伟大与高贵。
21.作者来到伊犁内心“震撼和感动”的原因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文章的标题是“流放出生命的精彩”,请你整合文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流放”一词有哪两层含义?(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命的精彩”包括哪些具体情节?林则徐生命的最精彩之处可用文中哪一句话概括?(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文章第三、四段具体描写林则徐被贬的经过和远赴伊犁的艰辛过程,目的是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文章第6节中林则徐显示出的人生态度可以用《岳阳楼记》中的一句话概括,那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5.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本文以参观纪念馆为线索,概括描写了林则徐坎坷的人生经历,赞美了林则徐忍辱负重的高尚情操,读来感人至深。
B.说到林则徐,人们往往想到虎门,却很少人想到伊犁,主要是因为虎门交通发达,而伊犁位置更僻远,游览参观的人少些,更多的人不了解与此有关的历史。
C.林则徐“因大功获重罪”的千古奇冤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封建帝王的昏庸,封建帝国的腐朽黑暗。
D.文章以交代作者的游踪开始,接着点明主旨,而后穿插林则徐的流放经历,最后以议论、抒情作结,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三、作文:《我看到了更大的世界》(60分)
提示:人生是一个不断行走的过程,人生是一个不断成长、提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因为走得更高、站得更远、思考得更全面深刻而不断开阔视野、开拓胸襟,不断提高精神思想的层次。于是我们的世界由狭小变为宽广,由狭隘变为寥廓,我们因此收获了愉悦、充实、自豪、自信……请以“我看到了更大的世界”为题,书写下这方面的经历或感受,展示你成长的过程。
要求:内容充实;符合所选择的文体特征;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
1~6 题 D B A B A A
第二部分
一、按要求答题
7题 僻—辟 名—铭 记—计 搏—博
8题 (1)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 也便成了路
(2)黄山归来不看岳
(3)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
(4)波涛如怒
(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答“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也对。
(6)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9题 (1)略
(2)交代了季节和具体的环境;为整首诗渲染了落寞、凄迷的氛围(没有第一点,答到第二点的意思即得分)。
(3)因为长年远离家乡,感慨漂泊无依的怅惘孤寂之情。
10 题 批评了花钱买文凭的作假现象。也可以说,批评某些机构以盈利为目的,办虚假培训的不正之风。
11题 (1)长妈妈(或者说阿长)她是鲁迅幼年时的保姆
(2)飞岛国 讽刺英国议会的肮脏腐朽 一是大胆的虚构幻想,二是绝妙的讽刺。(用丰富的讽刺手法和虚构幻想的离奇情节,深刻剖析当时的英国社会现实,也对。)
12题 (1)“金秋银杏正飘香 泰兴风情等你赏”“树美人美文化久 江城泰兴等你游”“品银杏古树 赏泰兴风情”“金秋果香泰兴靓”等等
(2)称呼1分;有关公园的介绍1分;有激趣的语言1分。
(3)了解了有关银杏的知识、历史,家乡风情等;培养了交往能力、采访及写作能力、组织能力等;更加热爱银杏热爱家乡;对旅游产生兴趣,等等。答到两个方面即给满分。
二、阅读理解
(一)
13题 常常 即使 助词,不译 吃
14题 (他)执法宽大,不苛待部下,士兵因此心甘情愿地为他效劳。
15题 其 善 射/亦 天 性 也
16题 亲近士卒,爱护士卒;清廉垂范;执法宽严有度。
(二)
17题 不能。“等”字意味着火炬采用的燃料不止丙烷一种气体,还有其它气体。
18题 主要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这几个数字具体表明了奥运火炬所能适应的恶劣环境和火炬的火焰高度,足见其适应性强,有力地说明北京奥运会火炬达到了全新的技术高度。
19题 使用化学燃气,在水下传递;利用卫星激光技术点燃火炬;让火炬登上珠峰。
20题
我选择 A ,我的理解是现代奥林匹克运动起源于古希腊,将永远继承强身健体,捍卫友谊和平的宗旨。
我选择 B,我的理解是现代奥林匹克运动要把健康、和平、进取的体育精神一直传承下去,遍及五大洲。
我选择 C ,我的理解是现代奥林匹克运动追求“更高,更快,更强”,是人类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伟大尝试。
(三)
21题 我到伊犁进一步了解了林则徐的风雨人生,静观他辉煌之后的坎坷,体会到了他伟大而宝贵的英雄本色与人格魅力,而正是这种精神,引起了作者的震撼和感动。
22题 (1)①(林则徐)被贬官,发配到伊犁。 ②( 林则徐被流放的经历更)显现了他的意志品质和人格精神。
(2)①林则徐虎门硝烟,大振国威②面对厄运,林则徐镇静坦然、慷慨悲歌。③林则徐在流放期间兴修水利,开荒屯田。句子:他即便在被革职流放的极端逆境中,即便在个人命运遭遇空前苦难和厄运时,人格和灵魂中依旧保持固有的那份伟大与高贵(第7节最后一句)。
23题 目的是以人物所处的恶劣环境与他的高洁品格形成对比,更显示出林则徐的意志品格和人格魅力,从而使文章更有感染力。
24题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5题 C
三、作文《我看到了更大的世界》
…………………………………………装………………………………订………………………………………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