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式折线统计图》说课稿
这节课是《义务教育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制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信息窗2
的内容。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设计”、“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四个部分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单式折线统计图、复式统计表、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安排的。教材呈现某地区农村和城镇学生患近视情况的复式统计表这一现实素材,引导学生经历运用统计知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学习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从而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教学对象是五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的能力,在心智发展水平上表现出好奇、喜欢动手操作,容易被直观形象、生动活泼的东西所吸引的特性。在知识储备上,已经学习了复式统计表、复式条形统计图、单式折线统计图。根据上述分析,结合课程标准,我确立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
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生的探究,学习复式折线统计图,会用简单的复式折线统计图来描述数据、分析数据。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描述数据和分析数据的统计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质疑能力,激发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情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
引导学生学会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并能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分析数据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本节课的难点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展板
二、教法、学法
本节课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注意以动手操作为依托,,放手引领学生经历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绘制过程,结合具体情境建构数学模型。体现启发性原则,运用观察、操作、比较、情境教等教学学法,同时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体验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挑战性,并获得成功的愉悦。
三、教学过程
这节课以“让学生主动学习”为教学指导思想,为突出重,突破难点,达成预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就有了探究和追求知识的动力。上课开始,我用多媒体出示教材的情境图,让学生观察情境图,搜集信息,初步分析数据,然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城镇和农村学生患近视人数的变化情况怎样?顺势引入下环节的教学。
这样从学生身边的生活情境入手,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了五个环节:
1、尝试绘制统计图。
这一环节,我先让学生思考以下三个问题:你觉得选择什么统计图来描述数据的变化情况较合适?复式条形统计图的优点是什么?你会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来描述和分析数据吗?激活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和学习经验,在此基础上,我提出:想不想自己画复式折线统计图来描述这些数据?要解决“城镇和农村学生患近视人数的变化情况怎样?”这个问题,你打算怎么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来描述这些数据?想好后把图画在老师给你准备的答题纸上。让学生尝试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
这样设计不仅激活了学生的知识经验,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由简单的动手操作走向对实质原因的深层次的思考。
2、合作交流,学习复式折线统计图。
这一环节,我首先让学生上前面展示自己画的统计图。学生在绘制中可能出现忽略图例的标注、选择相同线型等等问题,这时,老师不要忙于纠正,而是通过不断地追问:你是怎样画的?大家觉得他画得怎么样?有什么问题?引导学生自己辨错、纠错,在自我纠正的过程中学习复式折线统计图。
这样设计,给了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经历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全过程,使学生的动手操作和数学思考有机结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并为接下来分析数据打下基础。
3、对照统计图,分析数据。
(1)问题
这一环节,我首先提出:现在看着这个复式折线统计图,观察分析一下城镇和农村学生患近视人数的变化情况怎样?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先自己看看,再和小组同学说说。让学生带着这一问题思考,而后组织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交流时,不仅让学生说变化情况,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是怎么看出来的。学生可能看出城镇和农村学生患近视人数都呈上升趋势,因为两条折线都是呈上升趋势的。也可能看出城镇学生患近视人数比农村上升幅度快,从10岁开始,表示城镇学生的那条折线上升的非常急速,而表示农村的上升缓慢。
这时我及时总结提升:两条折线放在一块,一眼就可以看出一条上升急速,一条上升缓慢,从而发现城镇学生患近视人数比农村上升幅度快。当学生看出城镇学生患近视人数都比农村的多。表示城镇学生的那条折线从一年级到五年级一直在上面,表示农村学生的那条一直在下面。我会及时总结:
是,两条折线放在一块,就不用看数据,一条在上面一条在下面,一眼就看出城镇学生患近视人数都比农村的多。
这样设计,使学生深刻把握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本质特征,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优势所在,提高学生读图、分析、判断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4、感受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优势。
首先我提出:刚才我们在描述两组数据时,选择复式折线统计图,对比以前学习的折线统计图,它有什么优点?先自己想想,然后和小组同学说说。
这样通过思考回顾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优势:复式折线统计图不但能反映数量的多少,反映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还便于比较两组数据的变化趋势。我顺势总结:看来要比较两组数据的变化趋势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比较合适。
5、回顾梳理统计过程。
这一环节,我提出:现在回顾一下,我们是怎样解决“城镇和农村学生患近视人数的变化情况怎样?”这个问题的。然后结合课件,引领学生回顾整节课解决问题的过程,从某地区城镇与农村学生患近视情况统计表,到绘了复式折线统计图,然后对照复式折线统计图分析,经历统计过程即整理数据、描述数据、分析数据。进一步提高学生用统计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三)自主练习,巩固应用
巩固练习是学生深化知识,掌握技能的重要途径。本课我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围绕重点、难点设计了多层次的练习:
1、自主练习第1题:某超市5月份甲乙两种洗衣粉销售情况统计图。
我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组织交流,结合学生回答,引导学生运用复式折线统计图解决问题。
这道题是基础练习,既检查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也提升了判断的方法。
2、自主练习第4题。
我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组织交流,根据学生回答,我适时提升方法。
通过这道题的练习,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化和运用。
整个练习设计层次清晰,既有基础练习,又有拓展练习,并注重让学生在练习中有新的思考,新的感悟,发展了学生的思维,为后续深入学习做好孕伏。
(四)课堂回顾,总结提升
我提问: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有什么收获?我引领学生从“积极”“合作”“会问”“会想”“会用”等多方面全面回顾梳理,帮助学生积累一些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养成全面回顾的习惯,培养自我反思、全面概括的能力。
四、板书设计
这是我的板书设计,这样设计条理清楚,重点突出,有利于帮助学生梳理知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