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突破训练:病句辨析与修改(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突破训练:病句辨析与修改(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2-23 09:32: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病句辨析与修改
病句辨析
1.[2020·黄冈]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为了改善同学们的语文素养,许多学校积极开展“阅读经典作品,建设书香校园”的活动。
B.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深情寄语当代青年,明确提出了新时代要继续发扬五四精神。
C.部编语文教材紧紧围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选文突出经典性,注重文质兼美,兼顾时代性。
D.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模式,跨文化、体验式游学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受到学生和家长的普遍欢迎。
2.[2020·成都]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民生问题是今年“两会”的热点,受到了大家的高度关注,随时留心对此的新闻报道。
B.成渝两地联合举办的“爱成都·迎大运”绿道跑步活动,吸引了约一万左右市民参加。
C.成都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鼓励开展夜间消费活动,以此推动经济的增长和复苏。
D.惊闻成都文化名人流沙河先生离世,人们通过线上线下的多种方式寄托对先生的哀思。
3.[2020·泰安]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他非常喜欢法布尔的作品,对他的《昆虫记》曾反复阅读,直到被翻看得破烂不堪。
B.地摊经济是城市里的一种边缘经济,一定程度上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缓解了就业压力。
C.作为一种新兴高速交通模式,高速磁悬浮具有高速快捷、安全可靠、运输力强、绿色环保、维护成本低等优点。
D.世卫组织指出:面对庞大的确诊感染,越早研发出安全可靠的疫苗,对人类社会恢复正常生产生活越有利。
4.[2020·唐山路南区三模]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2020年是第58个学雷锋纪念日,我们要发扬雷锋精神。
B.疫情面前,请广大市民注意防护,切记不要造谣传谣。
C.通过我市开展“阅读马拉松”活动,让更多人爱上了阅读。
D.“低头族”是指一些不关注身边的人和事,总是忍不住看手机。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国家速滑馆拥有众多科技创新成果,具有智能化的运动管理系统、观众观赛管理系统和场馆管理系统,是名副其实的智能化。
B.咖啡之所以始终没法进入中国人生活的原因,是因为它的消费门槛太高。
C.援鄂医疗队员们展现了医者仁心的崇高精神和新时代医务工作者的良好形象。
D.教师要让课堂成为吸引学生的“磁场”,关键在于采取何种教学方式。
6.[2020·保定一模]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在防控疫情的情况下,大家要积极地开展复工生产,既要保证生产任务,还要保证身体健康。
B.能否尽快防范重大风险、遏制疫情蔓延、有效应对病毒传播,既是对党和政府的重大考验,也是对全体中国人民的重大考验。
C.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广、感染范围最快、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
D.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与普及,使网络购物成为一种新时尚,正在改变许多居民的消费习惯。
病句修改
7.下面这段话在表达上有多处语病,请加以修改。
  目前电信诈骗花样多多。①电信诈骗不仅损害了公民权益,反而扰乱了社会秩序。②为了避免各类电信诈骗不再重复上演,③开展防电信诈骗进校园,是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和维护社会秩序的需要。④防范诈骗,最根本的还是要提高自身安全意识。
(1)第①处不合逻辑,应将“   ”改为“    ”。?(2)第②处用词不当,应将“   ”删去。?
(3)第③处成分残缺,应在“   ”后增补“   ”。? (4)第④处搭配不当,应将“   ”改为“   ”。?
8.[2020·武威改编]下面的语段中有病句,请指出是第几句,并写出修改意见。
  ①岁末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袭大江南北。②这场疫情,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范难度最大。③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中华民族又一次面临严峻考验。
第    句,修改意见:  ?
9.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后面题目。
  “五四”青年节前夕,①为了关注大学生的思想状况,提高青年人的责任意识,②幸福社区举行了“青春与责任”主题演讲比赛。③大学生周思宇演讲时虚情假意,激起阵阵掌声。
  最后,经组委会评选,周思宇同学获得本次比赛一等奖。
(1)标序号的句子中有一处语病,请找出来并提出修改意见。
第(  )句,修改意见:? ?
(2)标序号的句子中有一处成语使用不当,请找出来并提出修改意见。
第(  )句,修改意见:? ?

10.[2020·徐州]根据语境作答。
  成长是一个千面女郎。因为成长,今天的玫瑰是含苞的,明天就会娇艳绽放;因为成长,今天的花蕊是芬芳的,明天就融进了泥土的温床。不要为融进泥土的花蕊(  ),沉寂也是一种成长。生命存在的过程中,并非不是所有的成长都有着明朗的色调。有些成长,注定是那种(  )的乐章。
(1)在文中括号处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写。
悲哀   悲痛   深沉   深厚
(2)修改文中画线句的语病,把正确的句子写下来。



11.下面这段话中有两个病句,请找出来并提出修改意见。
  ①只有改革进行时,没有完成时。②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深水区,要充分发扬改革精神,以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的勇气开拓创新。③时不我待,只争朝夕,我们更应倍加珍惜这笔弥足珍贵,以改革之精神,改革之魂魄,在新时代扬帆起航!
(1)第(  )句,修改意见:?
(2)第(  )句,修改意见:?
12.下面语段中标序号的句子都有语病,请加以改正。
  ①读书是年轻人培养心智、创造性格、引导人生的重要途径。阅读电子书也好,阅读纸质书也罢,尽管形式不同,但可以殊途同归,关键是要把读者拉回到读书活动中来。②我们应客观全面地看待电子阅读的兴起,在电子阅读和传统阅读之间正确取舍,使之达到共生共荣、相互补充。③家庭、全社会乃至学校都应该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 对年轻人的阅读行为进行合理引导。
(1)第①句搭配不当,应把    改为    。?
(2)第②句成分残缺,应在   后加上    。?
(3)第③句语序不当,应将   与    互换位置。?
13.下面文段中有两处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①解决当前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创新和综合实践能力相对不足,②需要将学生的创新与综合实践能力培养纳入学校评估和教师考核中,③引导教师更加重视学生创新与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④学校要开足开好综合实践课程,增加自然体验、制作与生产等活动,⑤倡导以探究学习、讨论式学习为导向的课程组织方式和跨学科学习方式,⑥将数学、科学等学科有机融合,增加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第(  )句,修改意见:?
(2)第(  )句,修改意见:?
14.下面语段中有两个句子有语病,请加以改正。
  ①有关医学人士与心理学家认为,一些青少年长期上网,会患上一种“网络成瘾症”。②这种病的主要症状有精神依赖、茶饭不思、记忆力减退和焦躁不安等。③一些家长没有意识到这是一种病,而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阻止孩子不上网。④为此,专家建议,我们在强化网络监管的同时,也要有效的寻找治疗疾病的方法。
(1)第(  )句,修改意见:? ?
(2)第(  )句,修改意见:? ?
15.请对下列病句提出修改意见。
(1)《水浒》生动地叙述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
修改意见:?
(2)父母过于溺爱孩子,这对孩子的成长极为不利。
修改意见:?

【参考答案】
病句辨析
1.D [解析]本题考查对语病的分析。A项搭配不当,应将“改善”改为“提升”;B项成分残缺,“提出”缺少宾语;C项“紧紧围绕”“以……为核心”句式杂糅。
2.D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A.结构混乱,最后一个分句暗换主语,应在“随时”前添加“我们”;B.成分赘余,删除“约”或“左右”;C.语序不当,“增长和复苏”改为“复苏和增长”。
3.C [解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A项,前后三个句子主语不一致,前后两个“他”容易产生歧义。改为“他非常喜欢法布尔的作品,对法布尔的《昆虫记》曾反复阅读,把这本书翻看得破烂不堪”;B项,语序不当,把“一定程度上”移到“背景下”后面;D项,成分残缺,在“感染”后面加“人群”。
4.B [解析]本题考查病句辨析。A项,“2020年”是年份,和“纪念日”搭配不当,应改为“2020年3月5日是……纪念日”;C项,语序不当,应将“通过”放到“我市”后面。D项,成分残缺,应在“看手机”后加“的人”。
5.C [解析]本题考查病句辨析。A项缺少宾语,应在“智能化”后加上“场馆”;B项“的原因”和“是因为”属于句式杂糅,可去掉“的原因”,并将“中国人生活”改为“中国人的生活”,或去掉“之所以”和“因为”;D项一面对两面,将“要”改为“能否”。
6.A [解析]本题考查病句。B项,两面对一面,应去掉“能否”;C项,搭配不当,应为“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D项,缺少主语,删掉“随着”或“使”。
病句修改
7.(1)反而 而且 (2)不再
(3)校园 活动 (4)提高 增强
[解析]本题考查修改病句。①处从“损害了公民权益”到“扰乱了社会秩序”,危害的程度不断加大,应用表递进的关联词“而且”;②处“避免”和“不再”表意冲突,不合语境;③处“开展……”缺少宾语中心语,后应搭配“活动”;④处“提高”和“意识”搭配不当,正确搭配应为“增强……意识”。类似用法还有“提高……认识”。
8.② “最大”后面添加“的公共卫生事件”。(所加宾语正确,意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修改病句的能力。第②句成分残缺,本句的主语是“疫情”,第二个分句中的谓语动词“成为”缺乏宾语中心语,在最后添加宾语中心语“的公共卫生事件”或者其他正确的宾语即可。
9.(1)① “提高”改为“增强” (2)③ “虚情假意”可改为“情真意切、感情真挚、激情澎湃”等
[解析](1)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和修改。“提高”和“意识”搭配不当,将“提高”改成“增强”。(2)本题考查成语的使用。“虚情假意”意思是用虚假的情意待人,装着对人热情,不是真心实意,此处使用语境错误,改成“情真意切、感情真挚、激情澎湃”等皆可。
10.(1)悲哀 深沉
(2)生命存在的过程中,并非所有的成长都有着明朗的色调。(或:生命存在的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的成长都有着明朗的色调。)
[解析](1)本题考查词语运用。作答本题首先要理解词的意思。第一个空:“悲哀”指的是伤心、难过,同时有一种同情和怜悯的成分;“悲痛”是难过伤心而且非常痛苦,旨在表达心中的那份痛苦;从程度上讲,“悲哀”的程度要高于“悲痛”。在选文语境中“悲哀”更恰当。第二个空:“深沉”可以用来形容程度深,如暮色深沉等;也可以形容(声音)低沉,如发出深沉的声响;还可以形容沉着持重,思想感情不外露,如深沉的微笑。而“深厚”主要形容感情浓厚,基础坚实,如群众基础非常深厚等。给出的片段中,主要是形容乐章低沉,与前文中的“沉寂也是一种成长”相对应,所以应当用“深沉”。(2)否定词误用,去掉“非”或“不是”。
11.(1)① 把“只有”放在“改革”的后面。
(2)③ 在“珍贵”的后面加“的精神财富”。
[解析]①句词语顺序颠倒,将“只有”与“改革”调换顺序。③句成分残缺,在“珍贵”的后面加“的精神财富”。
12.(1)应把“创造”改为“塑造”。(2)应在“补充”后加上“的目的”。(3)应将“全社会”与“学校”互换位置。
[解析]本题考查病句的修改。①“创造”和“性格”不搭配,“创造”应该改为“塑造”;②句动词“达到”没有宾语,应该在句末加上“的目的”;③句“家庭、全社会乃至学校”逻辑顺序错误,应该是“家庭、学校乃至全社会”。
13.(1)① 在“相对不足”后面添上“的问题”
(2)⑥ “增加”改为“增强”
[解析]第①句,“解决”缺少宾语。改为“解决当前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创新和综合实践能力相对不足的问题”。第⑥句,动词与宾语搭配不当。“增加”不能与“能力”搭配,应改为“增强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4.(1)③ 将“阻止孩子不上网”中的“不”字去掉。
(2)④ 把“有效的”移至“方法”前。
15.(1)在结尾加上“的过程”。
(2)删掉“过于”。
[解析](1)宾语残缺。改为“《水浒》生动地叙述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过程”。(2)语意重复。溺爱:对自己的孩子过分宠爱。改为“父母溺爱孩子,这对孩子的成长极为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