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三首
乡村是那么恬美、秀丽,处处都洋溢着一种平和、宁静的气氛。历来许多诗人就以描写乡村生活、田园风光为主,写下了很多不朽的诗篇。这种描写乡村景色之美,乡村孩子的活泼可爱、勤劳能干以及乡村劳动之趣、田园之乐的诗,就叫——田园诗。今天我们来学习三首描写古代乡村中的儿童生活的田园诗。
1.会写“昼”“耘”等4个生字,会认“供”“稚”等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熟练地背诵古诗。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3.了解诗的内容,体会童真童趣,领会诗句的意境。(重点)
4.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难点)
生平简介:范成大(1126-1193),南宋诗人,字至能,号石湖
居士,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其诗题材广泛,多歌颂田园劳动
生活,诗风清逸淡远。
文学成就:他与陆游、杨万里、尤袤(mào)并称“中兴四大诗人”。
主要作品:《四时田园杂兴》。
生平简介: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水(今属
江西)人。南宋著名诗人。他的诗通俗易懂,清新活泼,富有生活情趣,
当时人称“诚斋体”。据说他写的诗有两万多首,是历史上写诗最多的
诗人之一,流传至今的就有四千多首。
文学成就:其诗自成一体,称“诚斋体”,与尤袤、范成大、陆游
并称 “中兴四大诗人”。
主要作品:有《诚斋集》一百三十三卷。
生平简介:雷震,南宋诗人,生平不详。或以为眉州(今四川眉山)人,宋宁宗嘉定年间进士。又说是南昌(今属江西)人,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进士。其诗见《宋诗纪事》卷七十四。
田园诗歌 中国古代的一个诗歌流派,以反映田园生活、描绘山水景物为主要内容,代表人物有:陶渊明、王维、孟浩然等。
(“昼、耘”见“我会写的字”)
会认字
拼音
音序
部首
笔画
结构
字义
组词
供
gòng
G
亻
8画
左右
①奉献。②受审者陈述案情。
供养 招供
稚
zhì
Z
禾
13画
左右
幼小。
稚气 稚子
漪
yī
Y
氵
14画
左中右
水波纹。
涟漪 漪澜
读写易错提示
正音:满陂(pō bēi) 寒漪(qí yī)
辨形:贩:左窄右宽,“贝”扁长,“反”首笔是短撇,最后一笔的捺舒展。轿:左窄右宽,“车”的末笔变成提,“乔”稍扁。
多音字辨别
运用:
1. 各种商品敞开供应,不必担心物价上涨。
2. 这里供奉着七尊塑像,正面当中是吕洞宾。
√
√
供
gōng(供应)
gòng(供奉)
昼夜 耕耘 桑树 春晓
重点方法
其他方法
写作方法
融情于景,借景抒情
动静结合、
视听结合
修辞手法
拟人
阅读方法
边朗读边想象画面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宋]范成大
【题目解读】“四时田园杂兴”指的是诗人随性所写的关于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农村景色与农民生活的一组大型田园诗。本诗是其中的一首,描写了农村夏日生活中的一个场景。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①。【句解】“耘田”即在田间锄草。初夏,水稻田里秧苗需要除草了,这是男人们干的活。“绩麻”是指妇女们在白天干完别的活后,晚上就搓麻线,再织成布,这句直接写劳动场面。“儿女”即男女,全诗用老农的口气,“儿女”也就是指年轻人。“当家”指男女都不得闲,各司其事,各管一行。??
童孙未解②供③耕织,也傍桑阴④学种瓜。【句解】一个“学”字让天真可爱的儿童形象跃然纸上,后两句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烂漫。表达了诗人对热爱劳动、天真可爱的农村儿童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解诗题: “兴”在这里读第四声,在文中指兴致;“杂兴”就是各种兴致;“四时”在这里表示的是一年四季;田园:田地和园圃,泛指农村。 整个题目的意思连起来说就是——诗人看到一年四季不同的田园景色而产生了很多的感想。
①各当家:每人负有专责,独当一面。
②未解:不懂得。
③供:从事。
④桑阴:桑树的树荫。
?思考:诗的前两句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前两句用昼和夜作对比,向我们展示了一幅乡村男人耕田、妇女绩麻日夜忙碌的画面——男人白天下田去锄草,女人忙了一天,晚上还要搓麻线。表现了诗人对勤劳的劳动人民的敬重和赞扬。
诗意:白天锄地,夜晚搓麻,农家男女各自忙着自己的事情,各自有自己的拿手本事。 小孩子哪里懂得耕织之事,也模仿着大人的样子,在那桑树荫下学着种瓜。
赏析:诗人抓住村庄男女的劳动场面描写,男的外出劳作,女的在家忙碌,就连那小孩也深受父母勤劳品质的影响,学着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真实地再现夏日乡村农忙时的质朴生活,那生活充满辛劳,也充满恬适,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以及对劳动人民的赞扬。
稚子弄冰
[宋]杨万里
【题目解读】“稚子”指幼小的孩子;“弄冰”即玩弄冰块儿。“稚子弄冰”指的是小孩子以冰作玩具,用来取乐。
稚子金盆⑤脱⑥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⑦。【句解】“稚子”点明了人物;“金盆”暗示了“晓冰”的形状为圆形;“当银钲”写出了稚子的童心童趣。“金盆”“彩丝”“银钲”色泽艳丽,清新明快。这两句诗生动地描写了小孩子弄冰玩的场景,充满了童趣。??
?思考:这首诗中农村的孩子为什么不去玩耍而去学种瓜?
农民劳动的紧张、繁忙和快乐深深地影响了孩子们,他们天真可爱、聪明好学、勤劳朴实,进而体会到劳动也像游戏一样,虽然繁忙,但充满乐趣,所以也学着种瓜。
⑤金盆:金属盆。
⑥脱:使……脱离,在这里指从金属盆里把冰取出来。
⑦钲:一种金属打击乐器。
?思考:这首诗刻画了怎样的儿童形象,孩子的心理变化是怎样的?
“脱”“穿”“敲”“忽作”等词,突出了小孩子弄冰的可爱淘气,天真快乐的儿童形象。“脱晓冰”到“当银钲”再到“敲玉磬”至最后的“忽作玻璃碎地声”各个环节的心理特征,体会孩子从快乐到失望的心理变化。
?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⑧碎地声。【句解】“忽”字说明事情发生的突然。“穿林响”与“碎地声”都描写了声音,不同之处是“穿林响”是敲击冰块儿之声,有喜悦之情;“碎地声”则是冰块儿破碎的声音,有惋惜之感。这两句诗以声绘形,将稚子提冰、敲冰、碎冰的天真可爱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
诗意:小孩子早晨起来,从金属盆里把冰取出来,用彩线穿起来当钲来敲。敲出的声音像玉磬一样穿越树林,冰忽然落在地上发出像玻璃一样的破裂声。
赏析:全诗突出一个“稚”字。稚气和乐趣能使儿童忘却严冬的寒冷,保持一如既往的活力和快乐。诗人通过“以稚为老”的手法使童趣化为诗趣,一方面从稚子的心理出发,描写“脱冰”的动作细节;另一方面基于世人的心理去感受,欣赏其行为细节,这样孩童的稚气与老人的“天真”相映成趣,融为形之于笔端的盎然诗意。
村 晚
[宋]雷震
【题目解读】“村晚”指的是乡村傍晚,点明了诗人所描写的地点与时间。
⑧玻璃:指古时候的一种天然玉石,也叫水玉,并不是现在的玻璃。
?思考:孩子弄冰的场景都有哪些乐趣?
孩子弄冰的场景充满了乐趣:心态上,寒天“弄冰”,童心炽热;
色泽上,“金”盆“彩”丝穿“银”冰;形态上,是用“金盆”脱出的“银钲”,圆形;声音上,有“玉磬穿林响”的高亢,忽又转作“玻璃碎地声”的清脆。全诗形色兼具以感目,声意俱美以悦耳赏心,绘声绘色地表现出儿童以冰为钲、自得其乐的盎然童趣。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⑨落日浸⑩寒漪?。【句解】“草满池塘”是说节令已在春末,池塘里的青草已经长满;“水满陂”是说正逢多雨季节,因此水涨得很高。两个“满”字突出了池塘景色的生机勃勃。以池塘为中心,以池塘中的绿草与澄净的池水,带出青山与落日,中间以一“浸”字作维系,使池塘显得很热闹,色彩也十分绚丽。?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句解】“横”字表明牧童不是规矩地骑,而是随意横坐在牛背上,“信口”将牧童吹笛时随心所欲的状态展现了出来,表现了牧童的调皮可爱、天真活泼和纯朴无邪。?
诗意:池塘四周长满了青草,池塘里的水几乎溢出了塘岸,远远的青山,衔着彤红的落日,一起把影子倒映在水中,闪动着粼粼波光。放牛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随意地用短笛吹奏着不成调的乐曲。
赏析:这首诗展示的是一幅牧童骑牛晚归图。诗的前两句写景,青草、池塘、远山、落日、寒漪,这些景物色彩和谐,基调清新。诗的后两句写得非常生动活泼,表现出了牧童无忧无虑、悠闲自在的情致。
⑨衔:口里含着。本文指落日西沉,半挂在山腰,像被山咬住了。
⑩浸:淹没。
?寒漪(yī):带有凉意的水纹。漪,水中的波纹。
?归去:回去。
?横牛背:横坐在牛背上。
?思考:说说诗的第二句中“衔”“浸”的妙处。
第二句写远山落日,用一个“衔”字,运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落日挂在山头上的情况,与杜甫“四更山吐月”的“吐”字同见炼字之工。又用一个“浸”字,写出了落日青山倒映水中的美丽景色,与王安石“北山输绿涨横陂”一句情景非常相似。
?思考:最后两句诗主要表现了什么?
最后两句诗表现了乡野黄昏晚景的可爱,村童牛背吹笛,悠然自得,纯朴无邪而快乐。诗人带着一种欣赏的目光去看牧童、写村晚,他十分满足于这样一种自然风光优美、人们生活自由自在的环境。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通过描写农村初夏时紧张的劳动情景,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童趣和人人热爱劳动及劳动充满乐趣的思想感情。
《稚子弄冰》描写一个孩子在冬天的一场嬉戏:一块大冰被穿上彩线,当钲来敲打,声音也清脆嘹亮。忽然冰钲被敲碎落地,发出像玻璃碎裂的声音,表现了孩子的天真烂漫。
主题归纳
感悟心语
从这三首诗中我感受到了乡村生活的恬静和忙碌,也从字里行间体会到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热爱之情,这都得益于诗人平时对田园生活的细致观察,我们以后在生活中也要留心观察,才能写出好的文章。
《村晚》是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诗人即景而写,构成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景图,抒发了诗人对乡村晚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写作特点:借景抒情是指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描写客观景物,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心情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它的特点是“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仿写思路:《村晚》通过描绘乡村傍晚恬静优美、富有生活情趣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对乡村自然风光,对闲适自在、无忧无虑生活状态的喜爱之情。
我的练笔:写一段景物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某种心情。
“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读的时候要特别
注意文章中写“我们”投入地做玩具、玩玩具的部分……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朗读指导:朗读指导:带着作者对农村儿童的喜爱之情来读。读出小孩子的调皮可爱,读出小孩子的聪明好学,读出你自己的自在欢快之感。
◎读下面的诗句,说说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画面,体会其中的乐趣。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参考答案:(1)小孩子模仿着大人的样子,在靠近桑树树荫下学着种瓜,表现了小孩子的天真童趣。
(2)一个孩子在冬天的一场嬉戏:一块大冰被穿上彩线,当钲来敲打,声音也清脆嘹亮,表现了孩子的天真烂漫。
(3)放牛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慢慢的朝家而去,拿着短笛随便地吹奏着不成调的曲子,表现了牧童的调皮可爱、天真活泼、纯朴无邪。
“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读的时候要特别
注意文章中写“我们”投入地做玩具、玩玩具的部分……
◎选做根据古诗内容,展开想象,选择其中一首改写成短文。
参考答案:稚子弄冰
到了冬天,天气变得特别冷。小孩子一看天变冷了,马上用家里的铜盆盛了水,把铜盆放在窗台上。转天一大早小孩子就早早地起了床,穿上厚厚的衣服,来到院落里,把铜盆从窗台上拿了下来。一看昨天盛的一大盆水已经冻成了厚厚的、结实的冰,他马上小心翼翼地把冰取了出来。还在冰上仔细地弄了一个小小的洞,把一条彩丝仔细从洞里穿出来,系成一个圈,拿在手里当银钲敲。自己用冰做的银钲,敲出来的声音特别美,像玉磬敲出来的声音一样好听,动听的声音穿过了树林,特别响。不知道怎么回事,忽然听到一个像玻璃破碎的响声。人们随着声音看去,原来是小孩子手里的冰掉在地上破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