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月是故乡明 课件(20张)

文档属性

名称 3 月是故乡明 课件(20张)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98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2-24 18:54: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 月是故乡明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古往今来,多少漂泊在外的游子借月抒怀,望月思乡,将自己对故乡的依恋之情寄托于明月。让我们一同走入季羡林老先生的情感世界,在他饱含深情的回忆中去感受他对故乡深沉的爱吧!
1. 会认“徘、徊”等16个生字。
2. 赏析并运用文中的写景方法。 (重点)
3. 体会作品所表现的思乡之情。 (难点)
生平简介:季羡林(1911—2009),字希逋,山东临清人,
北京大学教授、中科院院士、中国语言学家、文学翻译家,梵
文、巴利文专家。
文学成就:他在佛典语言、中印文化关系史、佛教史、印
度史、印度文学和比较文学等领域,创获良多,是享誉海内外
的东方学大师。
主要作品:《天竺心影》《朗润集》《季羡林文集》等。
关于月亮的诗句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古朗月行》)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会认字
拼音
音序
部首
笔画
结构
字义
组词

pái
P

11画
左右
[徘徊]①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②比喻犹疑不决。③比喻事物在某个范围内来回波动、起伏。
徘徊

huái
H

9画
左右
[徘徊]①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②比喻犹疑不决。③比喻事物在某个范围内来回波动、起伏。
徘徊

miái
M

12画
左中右
①(水)大。②微小。
③模糊不清;不能预测。
浩渺 渺小

gōu
G
?
16画
上下
笼(lóng)。
篝火

méng
M

11画
上下
①植物发芽。②发生;事物产生。
萌芽 萌发

chéng
C

15画
左右
①指水清而平静。②使清楚。
澄澈 澄清

chè
C

15画
左中右
水很清。
澄澈
清澈见底


Y

14画
左右
[旖旎]柔和美好。
风光旖旎


N

11画
左右
[旖旎]柔和美好。
旖旎
会认字
拼音
音序
部首
笔画
结构
字义
组词

ruì
R

13画
左右
吉祥;好兆头。
瑞雪 祥瑞

lái
L

10画
上下
丛生的野草。
草莱 蒿莱

yín
Y

8画
左右
界限;边际。
一望无垠

qǐng
Q

8画
左右
①土地面积单位,1顷等于100亩。②很短的时间。碧波万顷
顷刻

é
E

10画
左右
高。
峨冠博带
巍峨

yān
Y

16画
上中下
古代诸侯国名,战国时七雄之一,在今河北省北部和辽宁省南部一带。
燕国 燕京

zhuì
Z

11画
左右
①用针线缝上。②连接;组合。③装饰。
缀网 点缀
读写易错提示
正音:旖旎(qí yǐ) 碧波万顷(qǐng qíng)
燕园(yān yàn)
多音字辨别
运用:
1. 燕窝里住着两只小燕子,它们很可爱。
2. 燕山是北京的天然屏障。
近、反义词


yàn(燕子)
yān(燕山)


反义词
平凡——出众 巍峨——小
喜欢——厌恶 广阔——狭小
近义词
孤单——寂寞 陪衬——映衬
徘徊——踌躇 非常——异常
近义词辨析
特殊词语
ABB式词语:孤零零
含有数字的词语:三潭印月
词语拓展
ABB式词语:喜盈盈 黄灿灿 毛茸茸 黄澄澄 红彤彤
雾蒙蒙
含有数字的词语:三顾茅庐 四海为家 五彩缤纷 八面玲珑
万家灯火
词语搭配
故乡的月亮 弯弯的月亮 圆圆的月亮 水中的月亮 天上的月亮
异常 非常
辨析:都有“特别”的意思。异常:非正常的;不同于平常。非常:很;极;特别。
运用:
1. 大地震发生前夕,某些动物往往有异常的反应。
2. 这次同学们的表现非常棒。
重点方法
其他方法
写作方法
对比
借物抒情,形散
而神不散
修辞手法
排比
阅读方法
反复阅读,体会作者的思乡情感
每个人都有个故乡, 每个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人人都爱自己故乡的月亮。【句解】“每个人”“人人”说明感情的普遍性,引起大家的共鸣。这两句话对“月是故乡明”这句思乡名句做了简单的阐释,由“故乡的月亮”入情入景,引出下文。??
但是,如果只有孤零零一个月亮,未免显得有点儿孤单。因此,在中国古代诗文中,总有什么东西给月亮当陪衬①,最多的是山和水,什么“山高月小”“三潭印月”,不可胜数②。【句解】“山高月小”出自苏轼的《后赤壁赋》,意思是山峦很高,月亮就显得小了; “三潭印月”是西湖十景之一,被誉为“西湖第一胜境”。所谓三潭,实际上是三个石塔和其周围水域,石塔每个高两米,分别矗立在水光潋滟的湖面上,形成一个等边三角形。小瀛洲之南的湖面上是赏月的极佳去处,水深若潭,月影幽深。这两句话在文中起到了过渡作用,使写作内容由“月”到“山、水”,再到故乡的水。我的故乡是在山
?思考:第1自然段主要说了什么?
第1自然段对“月是故乡明”这一思乡名句做了简单阐释。“月是故乡明”是一句流传很广用以表达故园之思的诗句,它出自杜甫的《月夜忆舍弟》,本文的第1自然段实际上就是对这句诗的理解。
①陪衬:衬托;附加其他事物,使主要事物更突出。
造句:雕梁画栋陪衬着壁画,使大殿显得格外华丽。
②不可胜数:胜:尽。数也数不过来。形容数量极多。
造句:活跃在我们身边的好人好事不可胜数。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开篇点题,总说“人人都爱自己故乡的月亮”。
东西北部的大平原上。我小的时候,从来没有见过山,也不知山为何物。我曾幻想,山大概是一个圆而粗的柱子吧,顶天立地,好不威风。后来到了济南,才见到山,恍然大悟③:山原来是这个样子啊!因此,我在故乡望月,从来不同山联系。像苏东坡说的“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④于斗牛之间”,完全是我无法想象的。【句解】“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出自苏轼的《前赤壁赋》,意思是明月从东山上升起,盘桓在斗宿与牛宿之间。生动、形象地描绘柔和的月光似对游人极为依恋及脉脉含情。????
【段解】由月写到故乡的山。
? 至于水,我故乡的小村子里却到处都是。几个大苇坑占了村子面积的一多半。在我这个小孩子眼中,虽不能像洞庭湖“八月湖水平”那样有气派,但也颇有烟波浩渺⑤之势。【句解】“八月湖水平”的意思是八月洞庭湖湖水暴涨,几乎与岸齐平,形容洞庭湖水势浩大。作者以“洞庭湖”与故乡的苇坑作对比,说明了故乡的水给小时候的“我”留下了浩大朦胧的印象,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水的热爱。到了夏天,黄昏后,我躺在坑边场院的地上,数天上的星星。有时候在古柳下面点起篝火,然后上树一摇,成群的知了飞落下来,比白天用嚼
③恍然大悟:形容忽然醒悟。
造句:当老师把问题的答案公布出来时,他才恍然大悟。
④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比喻犹豫不决。
造句:他独自在江边徘徊。
?思考:作者的故乡没有山,为什么还写山呢?
过渡,文章第2自然段中说中国古代诗文写月亮需要山水的映衬,所以下面提到了山,还写了水。
?思考:第2自然段的作用是什么?
第2自然段是一个过渡段,由月到山,到水,进而过渡到家乡的山水,过渡到作者的童年生活。
⑤烟波浩渺:形容江湖水面烟雾笼罩、广阔无边的样子。浩渺,形容水面辽阔无边。
造句:洞庭湖水烟波浩渺,景色蔚为壮观。
烂的麦粒去粘要容易得多。我天天晚上乐此不疲⑥,天天盼望黄昏早早来临。【句解】“天天”“乐此不疲”“盼望”写出了作者对童年玩乐的喜爱,也使我们感受到了作者玩耍时的快乐。??
【段解】写故乡的水,以及数星星、逮知了的童年趣事。
到了更晚的时候,我走到坑边,抬头看到晴空一轮明月,清光四溢,与水里的那个月亮相映成趣⑦。我当时虽然还不懂什么叫诗兴,可觉得心中油然有什么东西在萌动⑧。有时候在坑边玩很久,才回家睡觉。在梦中见到两个月亮叠在一起,清光更加晶莹澄澈⑨。???【段解】写故乡的月亮及看月亮的情景。
? 我在故乡只待了六年,以后就离乡背井⑩,漂泊天涯?。在济南住了十多年,在北京度过四年,又回到济南待了一年,然后在欧洲住了近十一年,又回到北京,到现在已经四十多年了。在这期间,我曾到过将近三十个国家,看到过许许多多的月亮。在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芒湖上,在无边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这些月亮应该说都是美妙绝伦?的,我都非常喜欢。

⑥乐此不疲:此:这。因酷爱干某事而不感觉厌烦。形容对某事特别爱好而沉浸其中。
造句:小弟弟不是玩他的遥控飞机,就是玩他的魔方,真是乐此不疲。
?思考:第3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第3自然段主要写了作者回忆故乡的童年生活,以“月”为线索,描绘了场院上数星星、古柳下点篝火等美好的画面。
?思考:作者在文章中回忆了故乡的哪些事情呢?
数星星—逮知了—看月亮—梦月亮
?思考:作者明明是写家乡的月亮,为什么还要写童年趣事呢?是不是多余的?
这些童年趣事也是围绕着月亮来写的,捉知了、看月亮、做梦都跟月亮有关,不是多余,反而更能表达出对故乡的思念。
⑦相映成趣:二者互相衬托,显得更有情趣。
造句:飞舞的蝴蝶与五彩缤纷的鲜花相映成趣。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作者对故乡与童年的回忆。
但是,看到它们,我立刻就会想到故乡苇坑上面和水中的那个小月亮。对比之下,我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无论如何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对比)【句解】用广阔世界的不同的月亮与故乡的小月亮作对比,更加突出作者对故乡的小月亮情有独钟。不管我离开故乡多远,我的心立刻就飞回去了。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句解】“立刻就飞回去”“永远忘不掉”,这些语句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无限眷恋。
【段解】将其他地方的月亮和故乡的月亮对比。
? 我现在年事已高,住的朗润园是燕园胜地。夸大一点儿说,此地有茂林修竹,绿水环流,还有几座土山点缀其间,风光无疑是绝妙的。【句解】这句话形象地描写出朗润园的美丽风光。每逢望夜,一轮当空,月光闪耀于碧波之上,上下空蒙,一碧数顷,荷香远溢,宿鸟幽鸣,真不能不说是赏月胜地。【句解】作者从视觉、嗅觉、听觉等方面描写了朗润园美丽的月景,使我们感受到月色如在眼前,荷香就在鼻端,鸟鸣不绝于耳。荷塘月色的奇景,就在我的窗外。?然而,每逢这样的良辰美景,我想到的却仍然是故乡苇坑里的那个平凡的小月亮。(对比)(衬托)【句解】朗润园的美景,尤其是荷塘月色的奇景,仍比不上故乡苇坑里的平凡的小月亮。从
⑧萌动:草木发芽。比喻事情刚起头。
造句:植物世界开始萌动,壮大,生气盎然。
⑨晶莹澄澈:形容物体透明通彻,不混浊(没有沉淀,没有杂质),晶莹剔透,清新亮泽。
造句:她那晶莹澄澈的眸中却漾起了泪水的涟漪。
⑩离乡背井:离开家乡到外地。
造句:小王在十八岁那年便离乡背井,到美国求学。
?漂泊天涯:在远离故乡的他乡飘着,无依靠,思念故土。
造句:爱心是一柄撑起在雨夜的小伞,使漂泊天涯的人得到亲情的荫庇。
?旖旎:柔和美丽。
造句:鸡公山是一幅优美的画卷,旖旎的自然风光令人心旷神怡。
?碧波万顷:万顷:一百万亩。形容水面、天空或草原一片碧绿或碧蓝,广阔无际。
造句:春光下,碧波万顷的湖面让人陶醉。
这强烈的对比中,我们感受到作者浓浓的思乡意、深深的爱乡情。
【段解】面对朗润园的美景,作者仍然想到的是故乡苇坑里的月亮。
? 月是故乡明,我什么时候能够再看到故乡的月亮啊!【句解】最后一段是对前面的呼应,也是作者对故乡与童年的回忆和在他乡对故乡的思念的记叙与描写之后,情感的自然迸发。虽然短短一句话,却把全文的情感推向了高潮。

?巍峨:形容高大雄伟。
造句:澎湃的大海,巍峨的高山,绚丽的彩虹,无一不是大自然的杰作。
?美妙绝伦:美妙:美好,奇妙。绝伦:独一无二,没有可以相比的。
造句:音乐会上,音乐家们的演奏真是美妙绝伦。
?思考:从全文看,作者为什么要写世界各地美妙绝伦的月亮和朗润园的奇景?
用世界各地的月亮和故乡的明月做对比,以突出故乡的月亮格外令人思念,表达了“月是故乡明”的思乡之情。
第三部分(第5—6自然段):写作者离开故乡后的生活,通过他乡月亮与故乡月亮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
第四部分(第7自然段):再次点题,呼应开头。
文章以“月”作为抒情线索,通过对故乡和自己童年生活的回忆,特别是对故乡动人的月色的描写,表达了作者深切的思乡之情,抒发了作者对故乡永远的思念与牵挂。
主题归纳
感悟心语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以“月”为线索,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在作者的眼中,月亮就代表了故乡和亲人。这是多么令人感动的乡思、乡恋、乡愁啊!
写作特点:对比,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是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仿写思路:本文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作者把家乡的小月亮与世界各地美妙绝伦的月亮和朗润园的奇景作对比,思乡情怀,悠悠然流出纸外,神清韵远,意味无穷。
我的练笔:运用对比手法写一写雷雨到来之前和雷雨过后景色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