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三首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三首诗,融风俗节气与写景为一体,有讽刺社会现状的,还有望月怀人的,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1.会写“侯、章”等7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借助注释了解古诗的意思。(重点)
3.在了解诗意的基础上,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难点)
生平简介:韩翃,字君平,南阳(今河南南阳)人,唐
代诗人。天宝十三载(754)考中进士,宝应年间在淄青节度
使侯希逸幕府中任从事,后随侯希逸回朝,闲居长安十年。
韩翃的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
文学成就: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建中年间,因作《寒食》
诗被唐德宗所赏识,因而被提拔为中书舍人。
主要作品:诗多写送别唱和题材,如《韩君平诗集》,《全唐诗》录存其诗三卷。
生平简介:王建(约767—830),字仲初,许州(今河南许昌)人。唐代宗大历十年(公元775)进士。一生困顿,晚景凄凉。其诗语言通俗明晰,凝炼精悍。善用七言歌行体,与张籍齐名,世称“张王乐府”。作品有《王建诗集》,今存诗五百余首。
寒食节 寒食节亦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在夏历冬至后一百零五日,清明节前一二日。是日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并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民间第一大祭日。寒食节是汉族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后来因为寒食和清明离的较近,所以人们把寒食和清明合在一起只过清明节。
运用:
1.她脉脉地注视着远去的孩子们。
2.经过抢救,病人的脉搏终于平稳下来了。
多音字辨别
近、反义词
正音:诸侯(hóu hòu)含情脉脉(mài mò)栖息(qī xī)
辨形:脉,左窄右宽,“月”扁长,“永”写紧凑。栖,左窄右宽,“木”末笔变成点,“西”不要写成“酉”。鸦,左窄右宽,“牙”稍扁,“鸟”写紧凑,最后一横稍长。
读写易错提示
√
√
√
脉
mò(脉脉)
mài(脉搏)
近义词
寒——冷
明——亮
落——降
反义词
无声——有声 冷——暖
白——黑 东——西
轻——重 浅——深
诸侯 文章 哭泣 笑语盈盈含情脉脉 栖息 乌鸦
借助注释、图片,了解、想象诗中描绘的景物
阅读方法
比喻
修辞手法
运用叠词,既可摹声,又可摹色,使表达的意象更加确切;使音律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听起来声声悦耳。
借事托物
写作方法
其他方法
重点方法
寒 食①
【唐】韩翃
【题目解读】据《左传》记载,晋文公火烧森林求介子推出山做官,没想到他却抱着大树活活被烧死,晋国人为了悼念他,每年的这一天禁火,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
春城②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③斜。【句解】这两句描写春日长安城花开柳拂的景色。这是寒食节京城的白天景色。景色由大而小,由全城而入宫苑。?
日暮汉宫④传蜡烛⑤,轻烟散入五侯⑥家。【句解】这里借汉喻唐,暗指中唐以来受皇帝宠幸、专权跋扈的权贵豪门。这两句是说寒食节这天家家都不能生火点灯,但皇宫却例外,天还没黑,宫里就忙着分送蜡烛,除了皇宫,贵族宠臣也可得到这份恩典。?
①寒食:寒食节,通常在冬至后的第105天,过去在节日期间不能生火做饭。
②春城:指春天的京城。
③御柳:皇城里的柳树。
④汉宫:这里用汉代皇宫来借指唐代皇宫。
⑤传蜡烛:指宫中传赐新火。
⑥五侯:这里泛指权贵豪门。
?思考:这两句描写了哪些景物?
“无处”指花开既多又广,“飞花”写花开的盛况,时值春日,长安城到处是飞花柳絮,一派缤纷绚烂的景象。“东风”指春风,“御柳斜”是状摹宫苑杨柳在春风吹拂下的摇摆姿态。“斜”字用得妙,生动地写出了柳枝的摇曳之姿。
?思考:这两句揭露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象?
这两句写天黑时分,宫苑里传送着一支支由皇帝恩赐给权贵宠臣的蜡烛。蜡烛燃烧通明,升腾起淡淡的烟雾,袅袅娜娜地萦绕在权贵宠臣家,到处弥漫着威福恩加的气势!使人如见他们那种炙手可热、得意扬扬的骄横神态。
诗意:春天的长安城里到处飘飞着柳絮落花,寒食节里,皇家花园中的杨柳随风摇摆。日落天黑,皇宫里传送着朝廷赏赐的蜡烛,燃烛升起的轻烟飘进了王侯贵族之家。
赏析:这是一首讽刺诗,全诗含蓄自然,富有情韵。从表面上看,似乎只是描绘了一幅寒食节长安城内富于浓郁情味的风俗画。实际上,透过字里行间可感受到作者怀着强烈的不满,对当时权势显赫、作威作福的宦官进行了深刻的讽刺。中唐以后,几任昏君都宠幸宦官,以致他们的权势很大,败坏朝政,排斥朝官,正直人士对此都极为愤慨。本诗正是因此而发。
迢迢牵牛星
【题目解读】此诗是《古诗十九首》之一,借神话传说中牛郎、织女被银河阻隔而不得会面的悲剧,写出了人间夫妻不得团聚的悲哀。
迢迢⑦牵牛星,皎皎⑧河汉⑨女。【句解】“迢迢”“皎皎”互文见义。这两句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牵牛星和织女星相距是那样的遥远,又是那样的明亮。??
纤纤⑩擢素手,札札弄机杼。【句解】中间四句写织女。此句中一个“弄”字,含有“玩弄、戏耍”的意思。写出了织女虽然伸出素手,但无心于织机,只是抚弄着机杼的寂寞寥落的心境。?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句解】“泣涕零如雨”意思是说泣涕如雨水一样滴下来,点明了织女“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的原因,原来是她心里终日悲伤愁闷。?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句解】最后四句写诗人的慨叹。此句写出了牛郎和织女只相隔着一条“清且浅”的银河,相距并不遥远。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句解】诗的最后两句,一个饱含离愁的少妇形象跃然纸上,意蕴深沉,风格浑然天成,是极难得的佳句。??
⑦迢迢:遥远的样子。
⑧皎皎:明亮的样子。
⑨河汉:即银河。
⑩纤纤:纤细柔长的样子。
?涕:眼泪。
?清且浅:清又浅。
?相去:相离,相隔。去,离。
?思考:这两句诗表现了什么,反映了怎样的现实生活?
以牵牛、织女起兴,借事托物,点明了描写的对象。这两句表现了牛郞织女隔河相望的情景,借喻人间夫妻相处异地、不得相聚的现实生活。
?思考:这两句诗是怎样描写织女手的特征、劳动的情景及其勤劳的形象的?
“纤纤”一词,写织女手的形态,纤细柔长。“素”字写出织女手的颜色,白嫩娇美。“擢”一个动词,写出织女伸手摆动的劳动姿态,娴熟优美。“札札”叠词写出织女织布时不停的织机声,一个“弄”字形象地写出了机梭在织布机上的飞动,同时也写出了织女织布动作娴熟。“纤纤擢素手”写得如见其形,“札札弄机杼”写得更如闻其声。
诗意:在银河东南牵牛星遥遥可见,在银河之西织女星明亮皎洁。织女正摆动柔长洁白的双手,织布机札札地响个不停。一整天也没织成一段布,哭泣的眼泪如同下雨般零落。这银河看起来又清又浅,两岸相隔又有多远呢?虽然只相隔了一条银河,但也只能含情脉脉相视无言。
赏析:这首诗感情浓郁,真切动人。全诗以物喻人,构思精巧。诗主要写织女,写牵牛只一句,且从织女角度写,十分巧妙。从织女织布“不成章”,到“泪如雨”,再到“不得语”,充分表现了分离的悲苦。诗中对织女的描写很细腻,抓住了细节,如“纤纤擢素手”“泣涕零如雨”。同时,“札札弄机杼”又是动态的描写。这样,人物就在这样的描写中跃然而出。
?品析:“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是写织女织布的结果和织布时的情态。织女虽然整天在忙碌地织布,结果却“不成章”;她整天郁闷不乐,泪流如雨。织女劳而无功,眼泪如雨,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原来是织女在思念着她的牛郎的缘故,她身在此而心在彼。
?思考:最后两句诗有什么作用?
照应诗的开头,描写牵牛星和织女星相隔的银河又清又浅。河汉虽然清且浅,但织女与牛郎只能脉脉相视而不得语。
?思考:说说这首诗运用叠音词的好处。
这些叠音词既是诗句对外在情景的细致描绘,又是作者内心真挚感情的巧妙抒发。同时,增添了诗歌的音律美和修辞美。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题目解读】此诗是诗人在中秋佳节与朋友相聚时所作,原标题全称是《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十五夜”指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的夜晚;“杜郎中”即诗人好友杜元颖。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句解】这两句展现了一幅月光澄澈,万籁俱寂、寂寥、冷清、沉静的中秋之夜的图画,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怅然的心情。?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句解】这两句采取了忽然宕开的写法,从作者的一群人的望月联想到天下人的望月,又由赏月的活动升华到思人怀远,意境阔大,含蓄不露。普天之下又有多少人在望月思亲:在家乡的人思念远离的亲人,离乡之人遥望家乡亲人。于是,水到渠成,吟出了这两句。?
?中庭:即庭中,庭院中。
?地白:月光照在庭院地上的样子。
?栖:休息。
?冷露:清冷的露水。
?尽:全、都。
?秋思:秋天的情思,这里指怀人的思绪。
?思考:“地白”在诗中是何意思?用在此处有何含义?由此你想到了谁的一句诗?
“地白”指月光满地。“地白”二字,给人以积水空明、澄澈素洁之感。联想到李白的《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思考:“不知秋思落谁家”中的“落”能换成“在”吗?谈谈你的理解。
一个“落”字,新颖妥帖,不同凡响,它给人以动感,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似的。“落”换成“在”就显得平淡寡味,相形见绌了。
诗意:中秋的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上了一层霜雪那样白,树枝上安歇着乌鸦。夜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湿庭中的桂花。人们都在望月、赏月,不知道那无尽的秋思会降落在哪一户人家。
赏析:这首诗意境很美,首先给人的印象是情景如画,用苏轼的话来说就是“诗中有画”。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美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加上一个唱叹有神、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委婉动人。
《寒食》这首诗描写了宫廷寒食节的情况,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特权及腐败,用借古讽今的写法,流露出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迢迢牵牛星》这首诗,以牵牛、织女两星为素材,巧借牛郎、织女被银河阻隔而不得相见的民间故事,写出了人间夫妻不得团聚的悲哀。
《十五夜望月》这首诗分别写中秋月色和望月怀人的心情,展现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静的中秋之夜的图画。此诗以写景起,以抒情结,想象丰美,韵味无穷。
感悟心语
主题归纳
感悟心语
寒食节的热烈隆重,七夕节的美好寓意,中秋节的思乡愁绪……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承载着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历史和文化内涵,都值得我们每一个华夏儿女去细细感悟和品味。
写作特点:《寒食》中,诗人在寒食节晚上看见“御柳”,便联想到了“日暮汉宫传蜡烛”的宫廷生活,看到“轻烟”,便联想到了“散入五侯家”的景况;《迢迢牵牛星》中,诗人看见“牵牛星”和“织女星”,便联想到了“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十五夜望月》中“冷露无声湿桂花”这句诗让人联想到冷气袭人,桂花怡人的情景。如果进一步揣摩,更会联想到这桂花可能是指月中的桂树。这是暗写诗人望月,正是全篇点题之笔。那广寒宫中,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湿了桂花树吧?这样,“冷露无声湿桂花”的意境,就显得更悠远,更耐人寻味。诗句带给读者的是十分丰富的美的联想。
仿写思路:联想,因一事物而想起与之有关事物的思想活动;由于某人或某种事物而想起其他相关的人或事物;由某一概念而引起其他相关的概念。联想是写作中发散思维的动力,是我们表现对生活的独特的主观感受的重要方法。
我的练笔:运用联想的方法,改写《迢迢牵牛星》这首诗。
“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读的时候要特别
注意文章中写“我们”投入地做玩具、玩玩具的部分……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背诵指导:在熟读、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进行背诵。
◎结合牛郎织女的故事,说说《迢迢牵牛星》表达的情感。
参考答案:这首诗叙述的是牛郎织女的故事,题目为《迢迢牵牛星》,但本诗的主人公并不是牛郎而是织女。诗篇开头,由牵牛星引出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引出织女织作的场面,“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承上启下进行过渡,一下子将孤独、哀怨、痛苦、不幸的织女推到了读者面前,与她日夜相思的牛郎却因隔着天河而不能相见,天河水清且浅,两岸相距并不遥远,却无人给他们搭上一座小桥让二人相会,织女只能默默凝视,欲语不能,盈盈粉泪,柔肠寸断。
“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读的时候要特别
注意文章中写“我们”投入地做玩具、玩玩具的部分……
◎《十五夜望月》中的“不知秋思落谁家”委婉地表达了思念之情。在你读过的古诗词中,还有哪些类似的诗句?和同学交流。
参考答案:
《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次北固山下》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