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
汤姆·索亚是一个调皮的孩子,曾与哈克半夜到墓地检验胆量,与乔奇到杰克逊岛当“海盗”,到鬼屋寻过宝……他们的经历可谓丰富多彩,扣人心弦。一百多年来,汤姆·索亚的“顽童”形象一直享誉世界。让我们打开课本,重温经典。
1.了解作家常识及作品的创作背景。
2.用略读和精读相结合的方法,阅读作品梗概,浏览作品精彩片段,了解大意。(重点)
3.关注人物命运,体会汤姆敢于探险、追求自由的性格特点,增强阅读原著的愿望。(难点)
生平简介:马克·吐温(1835—1910),美国作家。本名
塞谬尔·朗赫恩·克列门斯,马克·吐温是其笔名,美国杰出的
幽默讽刺作家,亦是著名演说家。
文学成就:马克·吐温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
人,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说大师,被誉为“美国文学史上的林
肯”。
主要作品:《竞选州长》《百万英镑》《汤姆·索亚历
险记》《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乞丐王子》等。
神秘的马克·吐温洞穴
这里是哈克贝利或汤姆·索亚迷的首选地下旅游景点。位于汉尼拔市的马克·吐温洞穴在1820年被发现,这个藏于地下的天然洞穴,洞内像迷宫,是马克·吐温小时候经常探险的基地。不过如今成为旅游景点后,有了清晰的指示,里面标明了马克·吐温小说里主人公曾经出现的地点和当时的故事。洞穴旁边还有个露营区,一些小说迷们在白天探洞还不过瘾,夜晚还手持蜡烛进洞。
运用:1.一共只有这么俩人,恐怕还不够。
2.骗子施展各种伎俩欺骗善良的人。
多音字辨别
反义词
绝望——希望 遵守——违反
喧嚷——安静 吹嘘——谦逊
近义词
哀悼——伤悼 祈祷——祷告
悲痛——忧伤 煞白——惨白
近、反义词
正音:笼罩(lǒng lóng) 祈祷(dǎo zhòu)
读写易错提示
√
√
俩
liǎ(俩人)
liǎng(伎俩)
ABAC式词语:可歌可泣 独来独往 不言不语 虎头虎脑 百发百中
词语拓展
运用:
1.极度的忧伤摧残了他的健康。
2.他听到这一噩耗,不禁悲伤万分。
热心的听众 忠实的听众 愤怒的听众 兴奋的听众 失望的听众
动人的情节 曲折的情节 感人的情节 丰富的情节 优美的情节
词语搭配
ABAC式词语:诚心诚意 大嚷大叫 三天三夜
特殊词语
忧伤 悲伤
辨析:都有“伤心”的意思。忧伤,忧愁哀伤,是人的一种心理感受,是一种不快乐不高兴的表现,忧伤会让人产生烦躁和不安的情愫。悲伤,哀痛忧伤之意,伤心难过,侧重于因心情不好而伤感,是一种内心感受,体现的深度较忧伤重,让人产生的是伤心甚至是凄凉的感觉。
近义词辨析
自由朗读课文,泛读与精读结合,努力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阅读方法
比喻、夸张
修辞手法
心理描写
情景交融
写作方法
其他方法
重点方法
到了星期二的黄昏,圣彼得斯堡镇仍然笼罩在一片悲伤之中,两个走失的孩子还没有找到。镇上的人们已经为他们作了公开的祈祷①,还有许许多多的人私下里为这两个孩子作了祈祷,诚心诚意②地祈求他们平平安安,但是依然没有从洞里传来好消息。大多数搜索的人已经放弃了搜寻孩子这件事,回到镇上继续干他们平日的活儿去了,他们认为孩子明摆着是找不回来了。【句解】这句话暗示人们已经放弃了搜索。撒切尔太太病得厉害,大部分时间都在说胡话。人们听见她呼喊孩子,看见她每次抬起头侧耳听上好久,然后一边呻吟着一边软弱无力地垂下头去,那情景真是让人心碎。(神态描写)【句解】“说胡话”“呼喊”“呻吟”“软弱无力”等词语表现了撒切尔太太的悲痛。波莉姨妈已经陷入了悲痛③和绝望④之中,她那满头的灰发几乎全变白了。(外貌描写)【句解】对波莉姨妈的描写抓住了“她那满头的灰发几乎全变白了”这一细节之处,突出了她失去孩子后悲痛绝望的心情。到了晚上,镇上停止了一切活动,整个小镇被蒙上了悲伤与凄惨的阴影。?
①祈祷:一种宗教仪式,信仰宗教的人向神默告自己的愿望。
造句:他暗自祈祷,希望妈妈的病尽快好起来。
②诚心诚意:形容十分真挚诚恳。
造句: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尽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
③悲痛:哀痛忧伤之意,伤心难过,侧重于因心情不好而伤感。
造句:可不能让悲痛挫伤了你的勇气。
④绝望:断绝希望;毫无希望。
造句:只有经过绝境而不绝望的人,才能成功。
?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课文讲述的是汤姆和贝琪从迷路的山洞返回家的故事。先讲述贝琪的妈妈撒切尔太太和汤姆的姨妈悲痛绝望的心情,以及汤姆、贝琪回来后小镇欢乐的晚上。接着通过汤姆的讲述,介绍他和贝琪在洞中的历险经过,最后讲汤姆去看望伙伴哈克和贝琪,从法官口中意外地知道印江·乔埃被困洞中。
【段解】这段话写了两个孩子走失后撒切尔太太和波莉姨妈悲痛绝望的心情。
半夜时分,镇上传来了发疯般的钟声。不一会儿,街道上就挤满了衣衫不整却欣喜若狂的人,他们高声喊着:“快来看!找到他俩了!”【句解】“高声喊着”表明人们为汤姆和贝琪的归来而高兴。人们叮叮当当地敲响了铁碗铜盆,嘀嘀嗒嗒的喇叭声与人们的喧嚷⑤声汇成了一片。大家成群结队地拥向河岸,去迎接那两个乘敞篷车归来的孩子。车子由欢呼着的村民拉着,簇拥着。前来迎接的人们加入了这支回小镇的队伍,他们迈着雄壮有力的步伐,浩浩荡荡地穿过大街,欢呼声一浪高过一浪。(比喻)【句解】大家欢迎两个孩子平安归来的热闹场面。
整个小镇灯火通明,谁也没有再回去睡觉。这是这个小镇前所未有的最辉煌⑥的一个夜晚。在孩子们回来后的半个小时,镇上的人排着队来到撒切尔法官家,搂着两个获救的孩子又亲又吻,同时还使劲握住撒切尔太太的手,满肚子的话想说又说不出,泪水如雨,洒了一
⑤喧嚷:声音杂乱,不清静;叫嚣。
造句:在喧嚷的人群里,他依然没有迷失自我。
⑥辉煌:光辉灿烂的;杰出的;灿烂的。
造句:经过不懈的努力,他终于取得了辉煌的成绩。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大家为两个失踪的孩子祈祷。
地。(比喻)(夸张)【句解】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大家为两个孩子平安归来而激动的流泪的情形。?
波莉姨妈真是高兴到了极点,撒切尔太太也是如此。然而,等派到山洞里的信使把这个喜讯报告给她的丈夫时,快乐才会变得十全十美。汤姆躺在一张沙发上,身边围满了热切的听众。他给他们讲着这次精彩的历险过程,同时还夸张地吹嘘了一番,最后又描述了他怎样离开贝琪去探险,如何在风筝线能达到的情况下顺着那两条通道向前探路,又是怎么去探索第三条通道,直到风筝线不够用了为止。【句解】表现了汤姆是个淘气可爱的孩子,讲精彩历险过程,还不忘夸张地吹嘘一番;是个足智多谋的孩子,在已经迷路的情况下利用风筝线探路。??正当他转身往回走时,突然发现远处有一小块亮光,好像是太阳光,于是他放下风筝线朝它摸索着走了过去。他把肩和头从一个小洞中探了出来,竟看见宽阔的密西西比河正从下面滚滚流过!如果碰巧是晚上,
?思考:课文有什么精彩之处?
(1)细节描写传神。撒切尔太太和波莉姨妈的绝望状态和汤姆讲述自己的历险过程时的语言,分别细腻地表现出了人物的心情与性格。(2)语言描写生动。在描写汤姆讲历险过程时,作者用了许多“怎样”“如何”,使汤姆的夸张与吹嘘溢于言表。(3)侧面烘托。小镇上人们的表现,有力地烘托出汤姆的冒险精神与勇敢机智。(4)幽默。如镇上的人们略显夸张的表现,“衣衫不整”“成群结队”“欢呼声一浪高过一浪”“泪水如雨,洒了一地”等。
?思考:如何理解这段话?
“夸张地吹嘘了一番,”可见汤姆在历险中获得了极大的满足。人们把他们回来看作是奇迹,他也觉得自己成了英雄。从他讲述自己的历险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汤姆是个勇敢、机智的孩子。
?思考:在探路的过程中除了凭借蜡烛,还凭借了什么?
风筝线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两个孩子终于平安归来,大家十分兴奋和激动。
他绝不会看见那一小块太阳光,也就找不到这条通道了。他又讲述了他怎样回去找贝琪,告诉了她这个好消息,而她却让他别拿这些无聊的谎话来烦她,因为她很累,知道自己快要死了,她也愿意死掉。【句解】从贝琪知道自己快要死了也愿意死掉这一心理,可以看出此时他们已经极度疲乏,濒临绝境,同时也可以看出汤姆一直在想方设法鼓励贝琪不要失去信念。他还讲了自己如何费尽口舌说服了贝琪,当她摸索着爬到洞口,看见那一小块太阳光时,怎样兴奋得不得了,简直就要高兴死了。他还说自己怎样先爬出洞口,然后又帮助贝琪爬了出来,他们是如何坐在那里高兴得大声哭了起来,一些人怎样乘着小船打那儿经过,他俩又是怎样呼喊着他们,告诉他们自己的遭遇⑦。他也描述了起初这些人如何不相信这荒唐⑧离奇的故事,因为他们说:“你们是在河的下游,离那个峡谷里的山洞有五英里远呢。”然后他们就将他俩扶上船,划到一户人家,给他俩吃了晚饭,让他们歇息了两三个小时,随后便把他们送回了家。【句解】汤姆是个乐观勇敢的孩子,在山洞中迷路,贝琪绝望时,三次探路,最终找到通道。???
⑦遭遇:碰上,遇到;经受的事情;生活经历。
造句:爷爷常常讲起他幼时的不幸遭遇。
⑧荒唐:错误到使人觉得奇怪的程度;行为放荡,没有节制。
造句:这个想法毫无道理,实在荒唐。
?思考:在历险过程中,汤姆表现出什么精神和人性特征?
沉着、勇敢、友爱的精神,以及在死亡面前表现出来的毫无杂质的人性特征与高尚纯洁的友情。
?拓展:对汤姆,你最欣赏什么?联系自己的实际讲讲理由。(50字左右)
例:我最欣赏的是他和贝琪在洞中历险时坚定、勇敢、友爱的精神。当他面临着黑暗、孤独、饥饿的痛苦和死亡、恐怖的威胁的困境时,没有绝望、等待命运的安排,而是积极与困难抗争,对脱离困境充满了信心,并不断安慰、鼓励、关心贝琪,一个孩子做到这一点,实在让人钦佩。
第三部分(第4自然段):汤姆给大家讲述历险经过。
汤姆和贝琪很快发现,在洞里所遭受的三天三夜的疲劳和饥饿,是不可能马上恢复过来的。星期三和星期四整整两天,他们一直卧床不起,好像越躺越难受,浑身没有一点儿力气。汤姆星期四稍微能下地活动一会儿,星期五就能到镇上逛逛了,到了星期六差不多完全恢复正常了。但贝琪直到星期天才能够到户外走走,看上去好像刚得了一场大病似的。【句解】汤姆很快恢复过来,贝琪恢复得慢,好像大病了一场。
汤姆听说哈克病了,星期五便去看他,谁知道被挡在了门外,星期六、星期天一连两天也都没让他进去。
【句解】自己才刚刚恢复,听说朋友病了,立马去探望朋友,从中可以看出汤姆是一个十分重友情的孩子。过了星期天,他可以每天去看哈克了,但是哈克的家人告诫他不能透露他的探险经过,也不要谈及任何令人兴奋的话题。道格拉斯寡妇守在旁边,看汤姆是否遵守规定。回到家里,汤姆才听说卡迪夫山发生的事,还得知那个“衣衫褴褛的人”的尸体最后在渡船码头附近被发现了,很可能是在逃跑途中溺水而死的。【句解】这个溺水的人可能是和印江·乔埃一起抢金币埋金币的那个陌生人。
【段解】汤姆身体恢复后看望哈克。
?思考:你觉得汤姆·索亚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你是否欣赏他的言谈举止?为什么?
(1)顽皮:生性顽皮,喜欢“恶作剧”。
(2)善良、勇敢机智、乐于助人:洞中历险时,很少想到自己的安危,处处为贝琪着想,关心她,安慰她,身上仅有的一块面包自己也不吃,让贝琪吃。由于他的勇敢和机智,才能从洞中脱险。开始不敢指正杀人犯印第安人乔,但后来终于挺身而出,指正杀人犯。
(3)富于幻想:厌恶学校枯燥无味的生活,幻想过上海盗一样的冒险生活。
汤姆从山洞里获救两个星期之后,哈克已经强壮多了,也不怕听令人激动的话题了。汤姆又去看望哈克,他想,有一些话题正是哈克感兴趣的。撒切尔法官的家离哈克住的地方不远,于是汤姆就顺道去看了看贝琪。
法官和他的几个朋友逗他滔滔不绝地讲了起来,有的人还用嘲弄的口吻问他是否还想再去那个山洞走一趟。汤姆说,他认为他不会在意的。【句解】从这个句子中可以看出汤姆的性格:嘲弄他的人认为,经历过这次危险之后,汤姆一定会有所收敛,不敢再去做冒险的事情了。可是汤姆却“不会在意”再去那个山洞走一趟,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汤姆是一个勇敢、爱冒险的孩子,他不会被一次困难吓倒。法官说:
“还有一些人和你一样想去山洞看看呢,汤姆,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但是我们已经采取了防范措施,以后谁也不会再在那个山洞里迷路了。”
“为什么?”
“因为两周前我就找人用锅炉钢板把山洞的洞口封上了,然后又上了三道锁,钥匙在我这里。”【句解】这样严密的措施使得进出山洞难上加难,所以才会发生后文印江·乔埃逃不出而饿死的事。这个细节为后文作了铺垫。
①蜜饯:用浓糖浆浸渍后的果品等。
造句:我最喜欢吃蜜饯了。
?品析:老舍是语言大师,“杂拌儿”这个词体现了老舍作品的口语化特点,文中类似的词语还有玩意儿、零七八碎儿、擦黑儿。
?思考:阅读第4自然段,说说孩子们是怎么准备过春节的。
第一件事:买杂拌儿;第二件事:买爆竹;第三件事:买各种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
汤姆的脸立刻变得煞白⑨。【句解】汤姆听到洞口被大门钉上了,“脸色煞白”,说明他是一个善良的孩子,因为还有一个人在洞里。
“怎么了,孩子!喂,快来人哪!快拿杯水来!”
有人拿过一杯水,一下子泼在了汤姆的脸上。
“啊,现在没事了。你怎么了,汤姆?”
“哎呀,法官,印江·乔埃还在洞里呢!” ???
【段解】汤姆和他们谈论时才想起还有一人在洞里。
⑨煞白:由于恐惧、愤怒或某些疾病等原因,面色极白,没有血色。
造句:他的脸煞白煞白的,眼睛瞪得大大的,显然是受到了惊吓。
?思考:读了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
我从课文的字里行间感受到了汤姆·索亚身上所具有的敢于探险、追求自由的精神。
?拓展:你希望经历汤姆·索亚那样的历险生活吗?为什么?
我们要学习汤姆富于幻想、真实善良、勇敢机智、乐于助人的品质,而不是单纯的去模仿他的离家出走、幻想当海盗的行为。
第四部分(第5—15自然段):汤姆看望哈克,在谈论中想起还有一人在洞中。
选文主要讲了汤姆和贝琪从迷路的山洞返回家的故事,给我们展示了少年汤姆·索亚不安于现状、积极追求自由的天性,赞扬了他敢于冒险,追求自由的精神。
主题归纳
感悟心语
汤姆·索亚是一个敢于探险、追求自由的孩子。他的故事让我们懂得了要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要热爱生活,用自己的眼睛多观察世界,用自己的双手去探索未知的世界,让那无限的好奇心和追求自由的精神陪伴我们一生。
写作特点:神态描写,就是对人物的面部表情进行刻画。
仿写思路:表现人物内心世界;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品质;更加凸显人物个性。运用神态描写,刻画了人物……的形象,表现了人物……的心理,展现了人物……的性格品质或……精神。
我的练笔:运用神态描写,写一个自己熟悉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