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那个星期天
我们上学期学过一篇关于“盼望”的文章,写的是一个小女孩盼望穿上新雨衣的故事,文中生动地描绘了小女孩的心路历程。我们今天再来学习一篇与“盼”有关的文章——《那个星期天》。
1.会写“媚、蚁”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蚁穴、翻箱倒柜、念叨”等词语。
2.默读课文。说说在这一天里“我”的心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重点)
3.想想作者是怎样在具体细致的叙述中,真实自然地表达内心感受的。(难点)
生平简介:史铁生(1951-2010),北京人,作家。
他的作品风格清新、温馨,富有哲理,属于意蕴深沉的
“散文化”作品。
文学成就:史铁生创作的散文《我与地坛》鼓励了无
数的人。2002年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曾
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
中国残疾人协会评议委员会委员。
主要作品:《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务虚笔记》,散文《我与地坛》《合欢树》《病隙碎笔》等,还创作了电影剧本《多梦时节》《死神与少女》等。
运用:
1.他常常念叨自己昔日的同窗好
友。
2.我很抱歉在这麽晚的时刻来叨
扰你。
多音字辨别
反义词
昏暗——明亮 简单——复杂
漂亮——丑陋 漫长——短暂
惆怅——高兴 荒凉——繁华
近义词
焦急——着急 耽搁——延误
孤独——寂寞 惊惶——惊慌
依偎——依靠 消逝——消失
近、反义词
正音:明媚(mèi méi) 惆怅(zhōu chóu)
惊惶(huāng huáng)
辨形:惶,左窄右宽,“皇”稍扁,注意“白”不要写成“自”。
偎,左窄右宽,“田”稍扁,中间一横长,捺舒展。
读写易错提示
√
√
√
叨
dāo(念叨)
tāo(叨扰)
AABB式词语:整整齐齐 明明白白 清清楚楚 大大小小 干干净净
ABAC式词语:碍手碍脚 半信半疑 一模一样 束手束脚 探头探脑
ABAB式词语:叮咚叮咚 彼此彼此 打扮打扮 安静安静 考虑考虑
词语拓展
运用:1.他忙于应酬,把正事耽搁了。
2.由于天气原因航班延误,机场滞留了大量旅客。
惆怅的黄昏 美丽的黄昏 静谧的黄昏 恬静的黄昏 温馨的黄昏
词语搭配
AABB式词语:空空落落 念念叨叨
ABAC式词语:越来越远
ABAB式词语:咔嚓咔嚓
特殊词语
耽搁 延误
辨析:二者都有延迟、延缓之义,
耽搁是口语,延误是书面语。延误:
①指缓慢移动或行动,以致未按预
料的进度进行,或使预料的工作留
下来未完成。②迟延、耽误。耽搁:
①延迟、延缓、延误。②停留。
近义词辨析
明媚 砖头 蚂蚁 念叨 绊倒绞刑 耽搁 揉动 绽开 搓洗
惊惶 亲吻 依偎
注意环境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心理
阅读方法
夸张、比喻
修辞手法
时间顺序,随时间
变化而变化的是
“我”的心情
写作方法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
写作方法
其他方法
重点方法
我还记得我的第一次盼望。【句解】因为是“第一次”,所以“我还记得”,说明印象十分深刻。那是一个星期天,从早晨到下午,一直到天色昏暗①下去。【句解】开篇点题,表明事情发生的时间。“从……到……一直到……”说明“我”盼望了一整天。???
那个星期天母亲答应带我出去,去哪儿已经记不清了,可能是动物园,也可能是别的什么地方。【句解】“去哪儿”并不十分重要,所以记不清楚了,记得非常清楚的是“星期天母亲答应带我出去”。总之她很久之前就答应了,就在那个星期天带我出去玩,这不会错。一个人平生第一次盼一个日子,都不会错。【句解】再次强调“第一次”,说明这次盼望在“我”的心里非常重要。而且就在那天早晨,母亲也还是这样答应的:
①昏暗:光线不足,阴暗。
造句:我漫步在昏暗的路灯下,想起往事,不禁思潮起伏。
?题目解读: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那个星期天。同时也设置了悬念:那个星期天到底发生什么事?
?思考:自读课文,思考本文主要写了一件怎样的事?能否用一句话概括?
文章写了一个小男孩在某个星期天等候母亲带他出去玩的经历。
?思考:如果把第1自然段的第二句改成“那个星期天,我从早等到晚”,好不好?为什么?
不好,“从早晨到下午,一直到天色昏暗下去”这里罗列了时间点,显得时间过得特别漫长。突出了等待的煎熬和“我”的期盼。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开篇点题,那个星期天承载着“我”的第一次盼望。
去,当然去。我想到底是让我盼来了。【句解】“到底”一词表现了“我”对母亲的答复抱着非常大的期望。?
起床,刷牙,吃饭,那是个春天的早晨,阳光明媚②。【句解】“起床,刷牙,吃饭”表明一切准备工作已经就绪。“春天的早晨,阳光明媚”说明那个星期天的早晨天气很好,非常适合出门游玩,同时也写出了“我”兴奋、激动的心情。走吗?等一会儿,等一会儿再走。【句解】这是“我”和母亲上午的第一次对话,母亲让“我”等一会儿。我跑出去,站在街门口,等一会儿就等一会儿。我藏在大门后,藏了很久。【句解】通过动作描写,体现出“我”心情的愉快。我知道不会是那么简单的一会儿,我得不出声地多藏一会儿。母亲出来了,可我忘了吓唬③她,她手里怎么提着菜篮?您说了去!等等,买完菜,买完菜就去。买完菜马上就去吗?嗯。【句解】这是“我”和母亲上午的第二次对话,母亲让“我”再等等,“买完菜就去”。
【段解】表现了“我”期待的心情。
②明媚:[景物]明丽妩媚;[眼睛]明闪闪有魅力;鲜妍悦目。
造句:她的一双眼睛长得明媚动人。
③吓唬:恐吓;使害怕。
造句:高年级同学要爱护低年级同学,不要吓唬他们。
?思考:为什么如此令“我”期待的一天,“我”却记不清去哪儿?
(1)母亲之前一直答应“我”去,但是却没有兑现,“我”一直期盼,以至于忘记了目的地。
(2)“我”的期望越大,失望也越大,那天由于期盼落空,所以这样的伤痛令“我”印象深刻,以至于忘记了具体信息。
这段时光不好挨。【句解】这句话是本段的中心句。“这段时光”指的是等待母亲买菜回来的时间。一个“挨”字表明等待的时间十分漫长。我踏着一块块方砖跳,跳房子④,等母亲回来。我看着天看着云彩走,等母亲回来,焦急又兴奋。我蹲在院子的地上,用树枝拨弄着一个蚁穴,爬着去找更多的蚁穴。院子里就我一个孩子,没人跟我玩。我坐在草丛里翻看一本画报,那是一本看了多少回的电影画报。那上面有一群比我大的女孩子,一个个都非常漂亮。我坐在草丛里看她们,想象她们的家,想象她们此刻在干什么,想象她们的兄弟姐妹和她们的父母,想象她们的声音。【句解】这几句话写“我”翻看“看了多少回”的画报打发漫长而又无聊的等待时间。四个“想象”形成一组排比句,突出表现了“我”的无聊。去年的荒草丛里又有了绿色,院子很大,空空落落。【句解】看“荒草丛”,看“空空落落”的院子,看……这一切的描写,都表现了“我”等得焦急,等得无聊。??
【段解】表现了“我”百无聊赖和忍耐的心情。
④跳房子:儿童游戏的一种。 游戏时在地上画几个方格,单脚沿地面踢着瓦片、沙包等依次经过各格,也叫跳间。
造句:他同着他们打牌,也同着他们跳房子。
?思考:“这段时光不好挨。”作者怎么来体现不好挨?
跳房子,看云彩,拨弄蚁穴,翻看画报——看了多少回的电影画报,想象陌生人的生活。
?思考:结合全文,说说“我”为什么对“第一次盼望”记忆犹新。
①第一次盼望对于孩子来说很重要,②盼望中兴奋期待、焦急无奈、失望委屈等心理感受,令“我”印象深刻,③母亲没有兑现承诺,给“我”幼小的心灵带来的痛苦,令“我”难以忘怀,④母亲忙碌辛劳的身影,也在“我”的记忆中挥之不去。
母亲买菜回来却又翻箱倒柜⑤忙开了。走吧,您不是说买菜回来就走吗?好啦好啦,没看我正忙呢吗? 【句解】这是“我”和母亲上午的第三次对话,忙碌的母亲忽略了曾经对儿子的承诺,话语里多了一些不耐烦和责怪的语气。真奇怪,该是我有理的事啊?不是吗,我不是一直在等着,母亲不是答应过了吗?【句解】这两句话写“我”的内心活动。“真奇怪”表现了“我”对母亲的表现非常不理解。整个上午我就跟在母亲腿底下:去吗?去吧,走吧,怎么还不走啊?走吧……我就这样念念叨叨⑥地追在母亲的腿底下,看她做完一件事又去做一件事。我还没有她的腿高,那两条不停顿的腿至今都在我眼前晃动,它们不停下来,它们好几次绊在我身上,我好几次差点儿绞在它们中间把它们碰倒。【句解】表现了“我”紧跟着母亲,想要等母亲停下来的急切心情。“那两条不停顿的腿至今都在我眼前晃动”从侧面表现了母亲的忙碌,这几句话以孩子的视角来写,富有童趣,更加真实。??
【段解】表现了“我”焦急的心情。?
⑤翻箱倒柜:翻:倒,反转。把箱子柜子都翻倒过来。形容彻底翻检。
造句:他为了找一本书,翻箱倒柜地忙了一上午。
⑥念念叨叨:在一个话题上重复好多遍的意思。
造句:成天念念叨叨的王老太搬走了,这下总算耳根清净了。
?思考:整个上午“我”的心情变化过程是怎样的?
整个上午“我”的心情变化:期盼——愉快——耐心等待——急迫
?思考:文中多次写到了母亲的“腿”,这样写说明了什么?表现了“我”什么样的心情?
这样写说明“我”那时年纪很小,还不是十分懂事。同时说明母亲为了一家人的生计,从早到晚事情繁多,非常辛劳,忙得停不下来,连休息的时间也没有。这样写表现了“我”心中盼望、焦急的心情。
下午吧,母亲说,下午,睡醒午觉再去。去,母亲说,下午,准去。【句解】这是“我”和母亲的再一次对话,母亲告诉“我”下午再出去,而且语气非常坚决,态度非常肯定。但这次怨我,怨我自己,我把午觉睡过了头。醒来时我看见母亲在洗衣服。要是那时就走还不晚。我看看天,还不晚。还去吗?去。走吧?洗完衣服。这一次不能原谅。我不知道那堆衣服要洗多久,可母亲应该知道。我蹲在她身边,看着她洗。我一声不吭,盼着。【句解】表现了“我”的焦急和执着。我想我再不离开半步,再不把觉睡过头。我想衣服一洗完我马上拉起她就走,决不许她再耽搁。我看着盆里的衣服和盆外的衣服,我看着太阳,看着光线,我一声不吭。【句解】这个动作写出“我”想看看母亲还有多少衣服要洗,看看天是不是晚了,心存期盼。看着盆里揉动的衣服和绽开⑦的泡沫,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⑧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缥缈⑨,?(环境描写)【句解】环境描写,写出了光线变暗,暗示时间的推移,“我”的期盼落空,同时也照应“我”
⑦绽开:植物的皮、壳等裂开,花儿开放,也比喻人们的笑脸。
造句:春天到来了,一朵朵鲜花高兴地绽开了。
⑧沉郁:沉闷抑郁。
造句:杜诗沉郁顿挫,是中国现实主义诗歌的典范。
⑨缥缈:隐隐约约,若有若无的样子。
造句:漫步于雾中,就像进入缥缈的仙境一般。
?思考:第6自然段中的画线句是怎样既交代了时间变化,又写出了“我”的心理感受?
①“光线渐渐暗下去”交代了天色渐晚,②“凉下去”“沉郁下去”写出了随着希望一点点破灭,“我”的内心越来越惆怅。“越来越远”“越来越缥缈”更表现了“我”完全沉浸在伤心失望之中。
的心情,希望渐渐破灭的失落。我一声不吭,忽然有点儿明白了。【句解】“我”明白了今天是没有希望再出去了。
【段解】“我”的心情由之前的等待期盼到落空失望。
我现在还能感觉到那光线漫长而急遽⑩的变化,孤独而惆怅?的黄昏的到来,并且听得见母亲咔嚓咔嚓搓衣服的声音,那声音永无休止就像时光的脚步。?【句解】用光线的变化和搓衣服的声音,夸张和比喻的手法,写出等待中的孤独、时间的漫长及等待无果后的悲伤。那光线的变化实际上就是“我”心情的变化,那黄昏的到来实际上就是“我”盼望的破灭,母亲洗衣服那永无休止的声音实际上就是母亲永无休止的劳作的象征。那个星期天。就在那天。母亲发现男孩儿蹲在那儿一动不动,发现他在哭,在不出声地流泪。【句解】表现出“我”无比的悲伤、绝望的心情。联想“迢迢牵牛星”中的“泣涕零如雨”“脉脉不得语”,可以感受到那种极度的悲伤,无以言表。我感到母亲惊惶?地甩
⑩急遽:极快地;匆忙;仓促。
造句:溪水跳下山涧,急遽地向山脚奔去。
?惆怅:用来表达人们心理的情绪,因失意或失望而伤感、懊恼。
造句:因为考试的失误,他感到非常的惆怅、迷茫。
?惊惶:震惊惶恐;惊慌。
造句:如遇意外情况,请大家镇定对待,切勿惊惶失措。
?思考:阅读最后一段,说说为什么光线“漫长而急遽”?
漫长:时间长。急遽:虽然等待时间很漫长,但是“我”却并不希望黑夜降临,希望白天能更长一点。体现出“我”执着盼望的心情。
思考:“我”为什么不直截了当地拉着母亲出门呢?一定要等母亲停下来呢?从中你发现了什么?
“我”是个乖巧、懂事的孩子,体谅母亲的辛劳。
第二部分(第2—6自然段):写“我”在母亲的一次次爽约下,希望逐渐落空的心理变化过程。
了甩手上的水,把我拉过去拉进她的怀里。我听见母亲在说,一边亲吻着我一边不停地说:“噢,对不起,噢,对不起……”(动作、语言描写)【句解】从这些动作、语言描写中,表现出母亲对自己没有兑现承诺而感到自责、不安,试图来安慰“我”,看出她对“我”的怜爱。那个星期天,本该是出去的,去哪儿记不得了。男孩儿蹲在那个又大又重的洗衣盆旁,依偎在母亲怀里,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句解】“又大又重”表明母亲的劳作任务既繁多又沉重。儿子把母亲为了全家人的生计而忙碌劳作的情景全都看在了眼里,记在了心头,所以“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不再去想心中的那个盼望。
思考:文章以孩子的视角,刻画了母亲的形象。你如何评价这位母亲?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的看法。
示例一:这位母亲既有对孩子的疏忽,又有对孩子发自内心的关爱。母亲用话语敷衍孩子,最终没有遵守承诺,是她对孩子感受的疏忽。但她从始至终没有拒绝孩子和看到孩子伤心难过时惊惶失措并且道歉,又体现了她对孩子的关爱。
示例二:这是一位真实感人的母亲,她像大多数母亲一样,为生活而操劳,难免忽略了孩子的感受,她答应了带孩子去玩,但又被生活琐事牵绊,不能兑现对孩子的承诺。但即使忙得不可开交,她也没有用呵斥和直接拒绝的方式去伤害孩子,而是对孩子满怀歉意。她的无奈令人心酸,她对孩子的爱又令人感动。
文章有哪两条线索,作用是什么?
心情变化和时间变化两条线索。
梳理人物的心情变化:期盼——愉快——等待——执着——焦急——失望——绝望
相对应的时间也产生了变化:阳光明媚——暗下去——消逝
两条线索并行,写出人物的心路历程。
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写“我”在希望落空后倍感伤心以及母亲对“我”的安慰。
文章记叙母亲答应带孩子出去玩,但由于家务繁忙而一次次爽约的事,表现了孩子期待已久而又落空失望的心理过程,也表现了母亲从早到晚操劳家务的辛劳。
主题归纳
感悟心语
父母要能够兑现给孩子的承诺,不然可能会对他们造成难以忘怀的伤害。孩子也要能够正确地表达自己的需求。
写作特点:心理描写是指文章中,对人物在一定的环境中心理状态、精神面貌和内心活动进行的描写。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能反映人物的性格,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所以,心理描写是刻画人物思想性格的重要手段之一。当然,心理描写还可以细腻、生动、真实地展示人物的心路历程,从而更好地揭示人物的性格特点。
仿写思路:本文中的心理描写细腻生动,通过对人物心理的描写,能够直接深入人物心灵,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感情。并且能写出自己的看法和感受,让文章更生动,有新意。
我的练笔:写一个心理活动的片段。
“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读的时候要特别
注意文章中写“我们”投入地做玩具、玩玩具的部分……
◎默读课文,说说在这一天里“我”的心情经历了什么样的变化。
参考答案:人物的心情变化:期盼——愉快——等待——执着——焦急——失望——绝望
◎读下面的句子,想想作者是怎样在具体细致的叙述中,真实自然地表达内心感受的。在课文中再找一找类似的语句,仔细体会。
◇我蹲在她身边,看着她洗。我一声不吭,盼着。我想我再不离开半步,再不把觉睡过头。我想衣服一洗完我就马上拉起她就走,决不许她再耽搁。(“我”盼着什么?这里是怎么写出“盼”的心情的?)
◇我现在还能感觉到那光线漫长而急遽的变化,孤独而惆怅的黃昏的到来,并且听得见母亲咔嚓咔嚓搓衣服的声音,那声音永无休止就像时光的脚步。那个星期天。就在那天。(这个片段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为什么不直接写心情,而是写“那个星期天”的光线和声音?)
“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读的时候要特别
注意文章中写“我们”投入地做玩具、玩玩具的部分……
参考答案:第一段话:“我”盼着母亲快点把衣服洗完,好早点带“我”出门去玩。这一段文字中的“蹲、看着”是对“我”的动作的描写,“一声不吭”是对“我”的神态的描写,两个“我想”是对“我”的心理活动的描写。作者是通过对“我”动作、神态、心理的描写,生动细致地写出了“我”“盼”的心情。
第二段话:“我”因为母亲没能带自己出去而感到伤心失望却又无可奈何的心情。用光线的变化和声音的“永无休止”,写出了“我”在等待过程中的孤独、时间的漫长,以及等待无果后的失望和悲伤。运用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从侧面体现出“我”执着盼望的心情。
类似的语句:这段时光不好挨。我踏着一块块方砖跳,跳房子,等母亲回来。我看着天看着云彩走,等母亲回来,焦急又兴奋。
体会:“这段时光不好挨”表现在等母亲买菜回来的时间太漫长了。
作者是通过写“跳方砖,跳房子”和“看着天看着云彩走”等几件具体的事情,突出地表现了“我”孤独、寂寞、无聊、焦急的心情。
“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读的时候要特别
注意文章中写“我们”投入地做玩具、玩玩具的部分……
◎《匆匆》和《那个星期天》都表达了作者真实的情感,这两篇课文在表达情感的方式上,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参考答案:相同点:通过环境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心理和情感变化。不同点:《匆匆》以叙述、抒情为主要表达方式,在平平淡淡中抒发真情。《那个星期天》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表达人物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