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在我国古代浩如烟海的绘画作品中,有一幅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风俗长 
卷,画家成功地描绘出汴京城内及近郊在清明时节社会各阶层的生活景象。 
这就是名扬中外、具有“我国宋代小百科全书”之称的《清明上河图》,这 
幅画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属国宝级文物。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文中领 
略一下这幅画的艺术魅力吧! 
 1.认识“ 择、 宫” 等10个生字, 掌握多音字“ 乘、笼”。 
 2 正确、 流利地朗读课文。 感受《清明上河图》 的生动传神, 激发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重点) 
 3.通过课文中描写的画面, 想象当时的场景,了解古画《清明上河图》 的历史价值。(难点) 
 清明上河图 中国画。 北宋张择端作。组本长卷。 
全图描绘北宋京城汴河两岸物阜民丰、兴旺繁荣的景 
象,规模宏大,场面壮观,构图严谨,笔墨古雅,具 
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会认字 
拼音 
音序 
部首 
笔画 
结构 
字义 
组词 
择 
 zé 
Z 
扌 
8画 
左右 
挑拣,挑选。 
选择 择优 
宫 
gōng 
G 
宀 
9画 
上下 
房屋,封建时代专指帝王、太子等的住所。 
故宫 宫殿 
摊 
tān 
T 
扌 
13画 
左右 
设在路旁、广场上的售货处。 
小摊 分摊 
贩 
fàn 
F 
贝 
8画 
左右 
买货物出卖的行商或小商人。 
商贩 摊贩 
吏 
lì 
L 
一 
6画 
独体 
旧时代的官员。 
官吏 吏治 
驴 
lǘ 
L 
马 
7画 
左右 
家畜,像马而小,耳朵长。可以驮东西、拉车或供人骑。 
毛驴 驴肉 
乘 
shèng 
S 
禾 
10画 
独体 
量词,古代称一辆四匹马拉的兵车为一乘。 
一乘  
千乘之国 
笼 
lóng 
L 
? 
11画 
上下 
用竹篾、木条编成的盛物器或罩物器。 
灯笼 鸟笼 
栏 
lán 
L 
木 
9画 
左右 
遮挡的东西。 
栏杆 围栏 
貌 
mào 
M 
豸 
14画 
左右 
外表的样子。 
外貌 全貌 
读写易错提示 
正音:官吏(lí lì ) 形态(tài dài) 栏杆(lán nán) 
多音字辨别 
运用:天气热得像蒸笼(lóng),把整个城市都笼(lǒng)罩起来了。 
近、反义词 
近义词 
热闹——喧闹 悠闲——清闲 
惊扰——惊吓 风貌——面貌 
反义词 
热闹——冷清 保存——丢弃 
悠闲——忙碌 普通——特殊 
. 
. 
. 
chéng(乘坐) 
shèng(千乘之国) 
乘 
lóng(蒸笼) 
lǒng(笼罩) 
笼 
 近义词辨析 
特殊词语 
AABB式的词语:来来往往 清清楚楚 
形容形态多样的词语:形态各异 
词语拓展 
AABB式的词语:明明白白 勤勤恳恳 淅淅沥沥 吞吞吐吐 
 辛辛苦苦 
形容形态多样的词语:千姿百态  姿态万千  形态不一 
词语搭配 
热闹的场面  热闹的街道  热闹的日子  热闹的生活 
热闹的灯会  看得清清楚楚  听得清清楚楚  想得清清楚楚 
写得清清楚楚  解释得清清楚楚 
完整  完全 
辨析:“完整”和“完全”都有事物齐全、不缺少什么的意思。区别在于:“完整”侧重指事物的整体完好,无缺损;“完全”侧重指构成整体的各个组成部分都不短缺。 
运用:①这套资料是很完整的。 
 ②她所说的与事实完全相符。 
重点方法 
其他方法 
写作方法 
1.列数字 2.先概括后具体 3.点面结合 
4.虚实结合 
场景转换 
动静相结合 
修辞手法 
排比 
阅读方法 
找中心句概括自然段段意 
①著名:指在某一方面非常出 
名,有造诣。 
造句:他是一位著名的画家。 
②名扬中外:很有名气,名字 
传遍了全世界。 
造句:丰都各山以其神奇的传说以及秀丽的风光名扬中外。 
?品析:开篇点题,交代这幅画的年代、作者、名字、画面内容。 
?思考:课文是怎么体现张择端画这幅画时是下了很大功夫的? 
  首先概括地写了画面上人物多,然后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具体写画面上都有哪些人,主要是通过人物的职业来表现的。省略号表示在画中还有许多形形色色的人物,这里没有写出来。由此体现出张择端下了很大功夫。 
 1 北宋时候,有位画家叫张择(zé)端。他画了一幅著 
名①的画——《清明上河图》,画的是北宋都城汴(biàn)京热闹的场面。 ?这幅画有八九百年的历史,早已名扬中外②,现在保存在北京故宫(gōng)博物院里。【句解】 
“名扬中外”说明这幅画有巨大的影响力和艺术价值。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概括介绍《清明上河图》的 
年 代、作者、画面内容和保存情况。 
 2 张择端画这幅画的时候,下了很大功夫。【句解】说明这幅画倾注了画家大量的心血。?光是画上的人物,就有好几百个:有从乡下来的农民,有撑船的船工,有做各种买卖的生意人,有留着长胡子的道士,有走江湖的医生,有摆小摊(tān)的摊贩(fàn),有官吏(lì)和读书人……三百六十行,哪一行的人都画在上面了。(排比) 【句解】具体写出了画上的人数之多,主要是通过人物所从事的行业之多来体现的。 
③招牌:挂在商店门前写明商 
店各称或经销的货物牌子,作 
为商店的标志。 
造句:这家店的招牌菜很好吃。 
④悠闲:闲适自得。 
造句:他悠闲地躺在门口的台 
阶上晒太阳。 
 ?品析:“不到一寸”“黄豆那么大”说明人非常小,可就是这样小的人,画家也把他们画得“清清楚楚”,这说明画家的绘画技术十 
分高超。 
?思考:这里的冒号有什么作用? 
  这里的冒号表示下文是对桥北头的情景的具体描述。这个句子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段解】写画上人物多,各行各业、各色人物都有。 
 3 画上的街市可热闹了。【句解】本段的中心句,本段内容都是围绕这句话来写的。街上有挂着各种招牌③的店 
铺。【句解】通过介绍各类店铺说明街市很热闹。走在街上的,是来来往往、形态(tài)各异的人:有的骑着马,有的挑着担,有的赶着毛驴(lǘ),有的推着独轮车,有的悠(yōu)闲④地在街上溜达(dá)。画面上的这些人,有的不到一寸,有的甚至只有黄豆那么大。?别看画上的人小,每个人在干什么,都能看得清清楚楚。(排比) 【句解】介绍了街道的行人多,用来展现热闹非凡的街市景象。 
 【段解】采用了先概括再具体的写法,介绍了画面 
上热闹非凡的街市。 
 4 最有意思的是桥北头的情景:?一个人骑着马,正往桥下走。因为人太多,眼看就要撞上对面来的一乘(shèng)轿子。就在这个紧急时刻,马笼(lóng)头被一下子拽(zhuài)住了,这才没让马撞上那乘轿子。旁边两头运货 
⑤欣赏:享受美好的事物,领 
略其中的情趣。 
造句:在旅途中,我们欣赏着 
美丽的景色。 
⑥风貌:泛指一地方的人文特 
征和地质风貌。 
造句:图片展示了建成后的住 
宅区的风貌。 
?思考:这部分描写了什么内容?这样描写体现了什么? 
  这部分是画面上街市热闹场景的一个特写镜头,描绘了因人多而险些发生“交通事故”,又及时得以制止的情形。既写出了当时街上的繁华,又写出了人们井然有序的生活。 
?思考:这幅画有怎样的历史价值? 
  这幅画反映了当时北宋都城汴京的风貌及人们生活的情景 , 是用画面记录的史学文献。 
的小毛驴正在下坡,脚下不稳。站在桥栏(lán)杆边欣赏⑤风景的人被惊扰(rǎo)了,连忙回过头来……(排比) 
【句解】“多”“紧急”“欣赏”“惊扰”等词用得贴切恰当,既写出了当时街上的繁华,又写出了人们井然有序的生活。你看,张择端画的画,是多么传神啊!【句解】这句是作者在欣赏了画家的画后发出的赞叹,似乎在与读者面对面交流,让人感到亲切、自然。? 
 【段解】主要选取画面上一个小场景加以生动地的描绘。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主要介绍了画上的内容。 
 5 《清明上河图》使我们看到了八九百年以前的古都 
风貌(mào) ⑥,看到了当时普通百姓的生活情景。? 
 第三部分(第5自然段):主要介绍了这幅画的历史 
 价值。 
 本文通过对 《清明上河图》中 
人物多、街市热闹以及桥北头的一个 
情景三方面内容的描绘,表达了作者 
对这幅名画的赞美和喜爱,也表达了 
作者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主题归纳 
感悟心语 
 《清明上河图》不仅向我们展示 
了北宋时期人们的生活,更让我们感受到祖国绘画艺术的博大精深。我们 
要学习我国的传统文化,取其精华, 
将我国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写作特点:本文是一篇状物的文章,介绍的是《清明上河图》,是对静物 
的描绘,但因作者通过仔细观察,抓住事物特点加以想象描绘,使这幅图产生 
了动态的美感,一景一物一人都栩栩如生。 
 仿写思路:所谓虚实结合,就是把抽象的叙述与具体的描写结合起来,或 
是把眼前现实生活的描写与回忆、想象结合起来的一种写作手法。运用这种手法,可使文章更真实、生动,更具感染力。 
 我的练笔:请用虚实结合、点面结合、列数字的方法写一处你熟悉的地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