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童年的水墨画 课件(33张)

文档属性

名称 18 童年的水墨画 课件(33张)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2-24 22:24: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8 童年的水墨画
在儿童的眼里,天触手可及,地绵软如被,花会微笑,树会唱歌。今天种
个愿望,明天种个自己。一切都那么神奇,一切都充满诗情画意!今天的儿童
诗将带领我们重温美好的童年生活,就让我们走进这如诗如画的天地,去把童
年找寻吧。
1.认识“ 墨、 染、 碎” 等5个生字, 会写“ 墨、 染、 竿” 等11个生字。(重点)
2.正确、 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溪边》。 理解课文内容, 感受儿童丰富的想象力, 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重点)
3.由文字展开联想和想象,并结合生活实际来进行理解,体会童年生活的乐趣,感悟诗句的优美, 想象诗歌中所描绘的情景。(难点)
生平简介:张继楼,1926年生,江苏宜兴人。曾任四
川省作协理事,重庆市作家协会秘书长、副主席,中国作
家协会会员。
文学成就:主编儿童文学读物30多种,多部作品在全
国、省(市)级报刊的儿童文学创作优秀作品评奖中获奖。
主要作品:《营帐边有一条小河》《在城市的大街上》《在农村的田野上》《夏天到来虫虫飞》《种子坐飞机》《彩色的童年》等。
(“墨、染、碎、浪”见“我会写的字”)
会认字
拼音
音序
部首
笔画
结构
字义
组词

jiàn
J

12画
左右
液体受冲激向四外射出。
溅起 水花四溅
读写易错提示
正音:破碎(suì siù) 墨水(mè mò) 爽朗(shuǎng suǎng)
辨形: “拨”字右边是“发”,不要写成“ ”。“染”字右上部是“九”,不要写成“丸”。“菇”字右下部是“古”,不要写成“口”。
多音字辨别
运用:①乐乐最近正在钻(zuān)研钻(zuàn)木取火的原理。
②奶奶拿一把扇(shàn)子正在给熟睡中的弟弟扇(shān)风。
近、反义词
近义词
平静——宁静 戏耍——玩耍
开放——绽放 忽然——突然
反义词
平静——喧闹 开放——凋谢
清清爽爽——油油腻腻

zuān(钻研)
zuàn(钻石)

shàn(扇子)
shān(扇风)



近义词辨析
特殊词语
AABB式词语:清清爽爽 明明亮亮
描写声音的词语:扑腾
一~~式词语:一双双 一串串 一朵朵 一个个
词语拓展
描写声音的词语:呼噜 咕咚 咕噜 稀里哗啦 叽里咕噜
词语搭配
扇动翅膀  扇动扇子  张开翅膀  抖动翅膀
拨动浪花  拨动琴弦  拨动心弦  溅起浪花
戏耍  玩耍
辨析:“戏耍”和“玩耍”在“玩乐”的意义上构成同义关系。二者的语体色彩、适用对象和使用频率有别。“戏耍”较俗白,多用于成人,现在较少使用;“玩耍”通用于口语和书面语,多用于儿童,比较常用。
运用:①爸爸想起小时候和伙伴们戏耍的情形。
②孩子们在公园里尽情地玩耍。
水墨画 染绿  钓竿  扑腾  打碎  拨动  浪花  葫芦 
清爽 蘑菇
重点方法
其他方法
写作方法
动作描写
边读边想象画面
修辞手法
拟人、比喻
①梳妆:梳洗打扮。
造句:温柔的春风正在为大地
梳妆。
②扑腾:形容重物落地的声音。
造句:一块石头从悬崖上扑腾
一声滚落。
?思考:这句话写出了溪水的什么特点?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垂柳拟人化,将山溪比作绿玉带,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溪水清、静、绿的特点。
?品析:这里有绿色的柳树,绿色的溪水,连人影都被染绿了,“染”富有动感 ; 静静的钓鱼竿上立着红蜻蜓,“立”字很传神,我们仿佛觉得空气都停止了流动,突出了画面“静”的状态。
?思考:如何理解“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这句诗?
 “蹦跳着鱼儿和笑声”说明鱼儿被钓上了岸,孩子们高兴得手舞足蹈。“蹦跳着”是点 睛之笔,使得这句诗语言简洁而内涵丰富,情感充沛。
溪 边
垂柳把溪水当作梳妆①的镜子,
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拟人)(比喻)?【句解】
“梳妆的镜子”是指人梳洗打扮时照的镜子,“平静”说明水面上一点波纹都没有。
人影给溪水染(rǎn)绿了,
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句解】 “人影”和钓竿上立着的红蜻蜓更加烘托了画面的“静”,仿佛让人觉得空气都停止了流动,与下文中孩童的喧闹形成鲜明的对比。人影“绿”、蜻蜓“红”,色彩鲜明。
忽然扑腾②一声人影碎(suì)了,
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句解】鱼上钩的一刹
那,“静”立刻被打破,溪水欢腾,人影碎了,鱼跃人欢,
多么热闹的场面。?

③戏耍:捉弄耍笑,戏弄。
造句:下课是孩子们戏耍的时间,到处充满了欢声笑语。
?品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用“鸭群”比喻一群小孩,用“翅膀”比喻小孩的胳膊,写出了孩子们戏水玩耍时的调皮可爱。
【节解】山溪、垂柳、人影、钓竿、蜻蜓都是静态的,
当鱼儿上钩后,这种“静”被鱼的蹦跳、人的欢笑声打破了,
溪边热闹起来了。
第一部分:溪边钓鱼。写孩子在溪边钓鱼时宁静而
又欢乐的场景。
江 上
像刚下水的鸭群,
扇动翅膀拍水戏耍③。?
一双双小手拨动着浪(làng)花,
你拨我溅(jiàn)笑哈哈。(比喻)(动作描写)【句
解】第一句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一群孩子跳入水中的样子。第二句写他们在水里你拨我溅地嬉戏的场面,描写生动、形象。
是哪个“水葫芦”一下钻入水中,
?想一想:“水葫芦”指的是谁?“两排银牙”实际上写的是什么?
“水葫芦”本义是多年生草本植物。诗中的水葫芦加上了引号,不是指真正的水葫芦,而是指在水中游泳嬉戏,将头露出水面的像水葫芦一样的孩子。“两排银牙”代指的是刚从水中钻出来的孩子。
出水时只见一阵水花两排银牙。(借代)【句解】一个孩子钻入水中,不见了,突然一阵水花,他钻出水面,调皮地笑着,露出两排白牙。“两排银牙”写出了孩子的顽皮、可爱。(重点)?
【节解】一群孩子像鸭群一样跳入水中,在水中你泼我溅地戏耍,就在这戏耍中,一个孩子不见了,突然一阵水花孩子出现了,调皮地笑着,露出两排牙。
第二部分:江上玩耍。写孩子在江上玩耍的生动画面。
④清清爽爽:整洁干净。
造句:他整个人看起来清清爽
爽的。
⑤抖落:震动使落下。
造句:风一吹,树梢上的雪被
一片片抖落。
?思考:为什么说蘑菇戴着斗笠像一朵朵山花?
  这是比喻句又是拟人句,“戴一顶斗笠”把蘑菇当成人来写,而且写出了蘑菇的形状。“像一朵朵山花在树下开放”这是个比喻句,把蘑菇比作山
花,写出了蘑菇数量多且好看。
?思考:诗中的两个“斗笠”一样吗?
  不一样。前一个“斗笠”指的是菌盖,诗人把菌盖比作斗笠;后一个“斗笠”指的是孩子们戴着的斗笠,诗人把孩子们戴着的斗笠比作蘑菇。
?思考:读《童年的水墨画》这首诗,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孩子在溪边钓鱼、在江上游泳、在林中采蘑菇,表现了孩子们童年生活的快乐。
林 中
松树刚洗过澡一身清清爽爽④,
松针上一串串雨珠明明亮亮。
小蘑菇钻出泥土戴一顶斗笠(lì),
像一朵朵山花在树下开放。(比喻)(拟人)【句解】
“钻”“戴”两个动词,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雨后的蘑菇充满了生机。把蘑菇比作“斗笠”和“山花” 。?
是谁一声欢叫把雨珠抖落⑤,
只见松林里一个个斗笠像蘑菇一样。【句解】“一
个个斗笠”代指孩子们,写出了孩子们在雨后的松林中
玩耍的情景。?
【节解】没有直接刻画采蘑菇的孩子们,而是描写了雨后的松树和松针上的雨珠,以及小蘑菇像斗笠一样,孩子们戴的斗笠又像蘑菇一样,“蘑菇”和“斗笠”互为比喻,相映成趣。形象地写出了采蘑菇的孩子的快乐心情。 ?
第三部分:林中采蘑菇。写孩子们在林中采蘑菇的
欢乐画面。
《童年的水墨画》摄取了一组儿
童生活的镜头:溪边钓鱼、江上嬉戏、
林中采蘑菇,这些画面表现了孩子们
童年生活的快乐,表达了作者对童年
生活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主题归纳
感悟心语
童年生活,因为无忧无虑而快乐,
因为有了梦想而精彩。从这三首洋溢
着浓浓的儿童情趣的诗里,我们感受
到了现代儿童生活的幸福。看,孩子
脸上的笑容,仿佛就在眼前浮现;听,
孩子心底的呼唤,仿佛就在耳边回响。
我们就是这些幸福的孩子!
写作特点:作者运用特写镜头法的写作手法,剪裁儿童生活中的三个片段,表现了儿童幸福、快乐的童年生活。
仿写思路:特写镜头法就是在掌握大量写作素材的基础上,对其中可以构成特写镜头的材料作出取舍、安排,以形成“特写镜头”的剪裁方法。
1.特写镜头不同于细节描写。2.对选作特写镜头的材料要进行加工,不要直接进行描写。3.要选取能充分表现人物、事物特征的画面作为特写镜头,这样才能使特征显得突出。
我的练笔:用“特写镜头法”写一写下课时教室的图景。
“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读的时候要特别
注意文章中写“我们”投入地做玩具、玩玩具的部分……
◎朗读课文。背诵《溪边》。
教师指导:朗读儿童诗时不用刻意地去追求朗读技巧,在正确流利的基础上,边读边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去想象画面,去体会其中的情感。背诵《溪边》时我们要想象小溪、垂柳、人影、 钓竿、蜻蜒等组成的静态的画面,以及当鱼儿上钩后,被鱼儿的蹦跳、人的欢笑声打破了宁静,热闹起来的生动画面,这样背诵的时候就会容易一些。
“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读的时候要特别
注意文章中写“我们”投入地做玩具、玩玩具的部分……
◎说说你在溪边、江上、林中分别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参考答案:《溪边》写的是在溪边,我看到了碧绿的溪水,岸边的垂柳,还有一群在钓鱼的孩子。静静的溪水映着爱美的柳树,映着钓鱼孩子的倒影。静静的钓鱼竿上面立着一只红蜻蜓,我们仿佛觉得空气都停止了流动,似乎大家都怕鱼受惊,而鱼上钩的一刹那,这种静立刻被打破了:溪水动了,人影碎了,鱼跃人欢……寥寥几句,描绘出了孩子们在溪边快乐钓鱼的情景。
《江上》写的是戏水的孩子们。一群孩子像鸭群一样跳入水中,在水里你泼我溅地嬉戏,就在这嬉戏中,一个孩子钻入水中不见了,突然一阵水花他又出现了,调皮地笑着,露出两排洁白的小牙。一群孩子的嬉戏和一个孩子的特写,给人以鲜明的形象感。
《林中》写的是一场大雨过后,松树林像洗过澡一样的青翠、干净,松针上还挂着一串串的小水珠,晶莹透亮。树下长出了许多小蘑菇,孩子们戴着斗笠,在林中玩耍,像一个个小蘑菇一样。
“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读的时候要特别
注意文章中写“我们”投入地做玩具、玩玩具的部分……
◎联系上下文,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
◇人影给溪水染绿了。
◇只见松林里一个个斗笠(lì)像蘑菇一样。
参考答案:第一个句子里面的“给”是“被”的意思,不是“把”的意思。句子是说人在溪水中的倒影被溪水染上了淡淡的绿色,说明春天的溪水是绿色的。
第二个句子是说松林里孩子戴的斗笠像蘑菇一样,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把孩子们采蘑菇的情景描写得形象、生动、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