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陶罐和铁罐
“罐”,盛东西用的大口器皿。陶罐是用黏土烧制成的罐子,光洁美观,不会生锈,但易破碎;铁罐结实耐用,但是易被腐蚀。这两个罐子各有特点,它们之间发生了一个有趣的故事,而且这个故事蕴含着做人做事的道理。下面就让我们来阅读这个故事吧!
1.认识“ 谦、虚、懦” 等11个生字, 会写“ 骄、弱、捧” 等11个生字。
2.分角色、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对陶罐和铁罐语言、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重点)
4.读懂课文, 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难点)
生平简介:黄瑞云,湖南娄底人。1958 年毕业于武汉
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曾在湖北教育学院任教。
文学成就:《黄瑞云寓言》获“中国新时期优秀少儿读
物奖”一等奖、中国寓言研究会“金骆驼奖”创作一等奖、湖
北省“屈原文学奖”。
主要作品:《老子本原》《诗苑英华》等。
(“骄、谦、虚、懦、弱、代、价”见“我会写的字”)
会认字
拼音
音序
部首
笔画
结构
字义
组词
陶
táo
T
阝
10画
左右
用黏土烧制的器物。
陶器 陶瓷
罐
guàn
G
缶
23画
左右
盛东西或汲水用的瓦器。泛指各种圆筒形的盛物器。
铁罐 瓦罐
恼
nǎo
N
忄
9画
左右
生气;使生气。
恼怒 恼火
讶
yà
Y
讠
6画
左右
诧异。
惊讶 讶然
读写易错提示
正音:骄傲(jiāo qiáo) 懦弱(nuò ruò) 灰尘(chén chéng)
辨形: “尘”上面是“ ”,不要写成“小”。“虚”是半包围结构,部首是“ ”,不要忘记右边的钩。
多音字辨别
运用:①睡莲盛(shèng)开在盛(chéng)满了水的缸里。
②他们互相(xiāng)交换了相(xiàng)片作留念。
近、反义词
近义词
懦弱——软弱 覆盖——遮盖
倒塌——坍塌 荒凉——荒芜
轻蔑——轻视 奚落——嘲笑
反义词
荒凉——繁华 朴素——华丽
谦虚——骄傲 懦弱——坚强
覆盖——显露 奚落——赞扬
.
.
.
xiāng(相信)
xiàng(相片)
相
chéng(盛满)
shèng(盛会)
盛
chǔ(处方)
chù(到处)
处
dǎo(倒塌)
dào(倒水)
倒
近义词辨析
特殊词语
表示态度的词语:傲慢 谦虚 轻蔑
含反义词的词语:翻来覆去
词语拓展
含反义词的词语:翻天覆地 声东击西 左顾右盼 大同小异
扬长避短
词语搭配
惊讶地说 兴奋地说 沮丧地说 飞快地说 气喘吁吁地说
朴素 朴实
辨析: “朴素”和“朴实”都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品质,但形容的对象有所不同,“朴素”着重于节约,不浮华,多描写人的衣饰装束或者环境、布置等,如朴素大方,艰苦朴素。“朴实”着重于诚实,不浮夸,多描写人的品格和作风,如为人朴实厚道。
运用:①我们一定要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
②这篇课文虽然朴实无华,感情却真挚动人。
骄傲 谦虚 懦弱 相提并论 灰尘 捧起 代价
重点方法
其他方法
写作方法
1.运用对比手法 2.语言描写 3.神态描写
1.时间先后顺序
2.动作描写
修辞手法
反问
阅读方法
朗读体会神态、语言描写的句子
①傲慢:高傲无礼。
造句:嫉妒与傲慢之人,无法
谦虚地审视自己。
②懦弱:软弱,不坚强。
造句:他不是一个懦弱的人。
③轻蔑:轻视、不放在眼里。
造句:他说话的语气很轻蔑,
让人听了有点不舒服。
?思考:铁罐为什么如此傲慢地对待陶罐?
铁罐自以为坚固无比,而陶罐却易碎怕摔,只看到了自己的长处和陶罐的短处,看不到自已的短处和陶罐的长处,因而自负狂妄。
1 国王的橱(chú)柜(guì)里有两个罐子,一个是陶 的,一个是铁的。骄(jiāo)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xī)落它。
【段解】开篇交代故事的主人公及起因。
2 “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①地问。(语
言描写、神态描写)【句解】这是铁罐对陶罐的挑衅。
铁罐的神态和语言描写显示他的傲慢无礼。
3 “不敢,铁罐兄(xiōng)弟。”陶罐谦(qiān)虚(xū)地回答。(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句解】 从陶罐的回答中可以看出它的谦虚、有礼貌。
4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nuò)弱(ruò)②的东西!”
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miè)③的神气。?(语言描
写、神态描写)【句解】铁罐说的话和更加轻蔑的语气
更加能表现出铁罐的刻薄、不讲理。
④相提并论:将不同情况或性质的人或事放在同等的地位来对待。
造句:他们两人差别太大,怎
么可以相提并论 ?
⑤和睦相处:彼此友好地相处。
造句:邻里之间应当团结友爱,和睦相处。
?品析:陶罐的话很在理,
为下文铁罐的恼怒作铺垫。
?思考:这里的省略号有
什么作用?
说明了陶罐的话被铁罐打断,表现了陶罐宽容、克制忍让的品质。
?思考:从铁罐的话中你
可以看出什么?
看出铁罐只能看到自己的长处,看不到自己的不足之处。
5 “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陶罐争辩(biàn)说,“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就比你差。再说……”(语言描写)??【句解】面对铁罐的蛮横无理,陶罐据理力争,但它没有跟铁罐针锋相对地打嘴仗,而是向铁罐讲明道理,表现了陶罐的谦和而不软弱。
【段解(第2~5自然段)】写陶罐和铁罐的对话,反映了它们不同的性格。
6 “住嘴!”铁罐恼(nǎo)怒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④!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suì)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语言描写)【句解】陶罐说得句句在理,所以铁罐无法反驳,恼羞成怒,说出这些蛮不讲理的话,更是将它的刻薄刻画得入木三分。
7 “何必这样说呢?”陶罐说,“我们还是和睦(mù)
相处⑤吧,有什么可吵的呢!” (语言描写)【句解】写
出陶罐并不想吵架,表现了它的谦和。
⑥流逝:像流水一样消逝。
造句:我们要珍惜时间、不能
让时间白白流逝。
?思考拓展:听了铁罐对陶罐说的话,你想对铁罐说点什么?
示例:铁罐你太刻薄、
太自以为是了。每个人都
有自己的长处与短处,你
不能拿自己的长处去嘲笑
别人的短处。
?品析:陶罐和铁罐的性
格形成了鲜明的_______,
陶罐具有_______的品质。
答案:对比 谦虚、是非
分明、善良、克制、宽容。
?思考:这一段在全文中
有什么作用?
这一段是过渡段,描写
了朝代的更替,为下文陶
罐和铁罐的命运埋下了伏
笔。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8 “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 chǐ),你算什么东西!”铁罐说,“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9 陶罐不再理会铁罐。
第一部分(第1~9自然段):运用对比的手法写陶罐和
铁罐的争论,性格形象鲜明。
10 时间在流逝(shì)⑥,世界上发生了许多事情。王
朝覆(fù)灭了,宫(gōng)殿(diàn)倒塌(tā)了,
两个罐子遗(yí)落在荒凉的废(fèi)墟(xū)上,上
面覆盖了厚厚的尘土。【句解】写时间的流逝,朝代的
更替,为后文陶罐成为文物作了铺垫。 ?
【段解】写王朝颠覆后陶罐和铁罐的下落。
11 许多年过去了。【句解】“许多年”突出时间之长。
有一天,人们来到这里,掘(jué)开厚厚的堆积物,发
现了那个陶罐。
12 “哟(yō),这里有一个罐子!”一个人惊讶(yà )地说。
13 “真的,一个陶罐!”其他的人都高兴地叫起来。(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句解】写人们发现陶罐时的惊喜之情。
14 捧起陶罐,倒掉里面的泥土,清理干净,它还是
那样光洁,朴(pǔ)素(sù)⑦,美观。?(动作描写)【句解】写出人们对陶罐的爱惜。也暗指陶罐的心灵同外表一样纯朴。
【段解(第11~14自然段)】写人们发现陶罐的过程。
15 “多美的陶罐!”一个人说,“小心点儿,千万别
把它碰坏了,这是古代(dài)的东西,很有价(jià)值的。” ?
【段解】交代了陶罐已成为文物,有很大的价值。
16 “谢谢你们!”陶罐兴奋地说,“我的兄弟铁罐就在我旁边,请你们把它也掘出来吧,它一定闷得不行了。”(语言描写)【句解】陶罐的话表现了它善良的内心和宽容的品格。虽然铁罐曾经那样看不起它、奚落它,但是在陶罐出土之后,它首先想到的就是铁罐。?
【段解】写陶罐请求人们寻找铁罐。
⑦朴素:(颜色式样等)不浓
艳,不华丽。
造句:他穿着十分朴素,但很
干净。
?“还是”一词在这里有
什么作用?
表面是说陶罐的外貌,
实际是在说它的内心。
?思考:“古代”一词与
前文的哪句话相照应?
许多年过去了。
?思考拓展:铁罐之前那
么看不起陶罐,但陶罐还
是不忘帮它,如果你见到
陶罐,你会对它说什么?
示例:陶罐,你的胸
怀真是令人佩服、我要向
你学习。
品析:这句话体现了陶
罐宽宏大量、不计前嫌的
品质。
1
1
1
⑧翻来覆去:来回翻身; 一次
又一次, 多次重复。
造句:为了明天的决赛,他晚
上翻来覆去睡不着。
作者为什么没有交代铁罐的去处?
作者在文章结尾虽未交代铁罐不复存在的原因,但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让我们明白只看到自己的长处不看自己的短处,终会自取其辱的道理。
1
2
17 人们立即(jí)动手,翻来覆去⑧,把土都掘遍了,
但是,连铁罐的影子也没见到。 【句解】 暗示铁罐的可悲下场。
第二部分(第 10~17自然段):写历经世事变迁,陶罐和铁罐被埋入尘土中,陶罐后来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化为泥土。
这篇童话通过陶罐和铁罐埋藏前
后的强弱对比,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
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
处。
主题归纳
感悟心语
骄傲自大是不对的。我们在任何
时候都应该谦虚,要学会全面客观地
认识自己和别人,与人为善,和睦相
处。时间会让那些经得起考验的事物
留下来,比如美好的品德和心灵。
写作特点:本文采用对比的写作方法,通过语言描写、神态描写等使陶罐
和铁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样使文章的寓意更加深刻、发人深省。
仿写思路:对比,是把性格鲜明的人或事物安排在一起,恰当地运用神态、
语言等描写,使表达更加生动、形象,突出体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再给出一个开
放式结局,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思考。
我的练笔:运用对比的手法,写一写铁盒和木盒的故事。
“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读的时候要特别
注意文章中写“我们”投入地做玩具、玩玩具的部分……
◎默读课文,说说陶罐和铁罐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
参考答案:国王橱柜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陶罐据理力争。多年后,埋在土里的陶罐出土成了文物,铁罐却化作泥土,没了踪影。
◎结合课文中描写陶罐、铁罐神态和语言的语句,说说陶罐、铁罐的
性格有什么不同,再分角色朗读课文。
参考答案:铁罐目中无人,自高自大且待人刻薄;陶罐谦虚,待人和气,心胸宽广。(神态和语言的语句略)
◎从陶罐和铁罐不同的结局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参考答案: 人各有长处和短处,要正确看待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要善
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读读“阅读链接”,想想故事中的北风和课文中的铁罐有什么相似
之处。(原文见教材第20页)
参考答案:北风和课文中的铁罐一样,都很傲慢,给别人一种盛气凌
人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