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4.2.1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课件(3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4.2.1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课件(3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02-24 17:20: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5张PPT)
第一节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第二章 人体的营养
通过本节学习,你将知道:
1、人体需要哪些营养物质?
2、不同营养物质各自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营养早餐
美国汉堡
英国热狗
扬州炒饭
意大利面
日本寿司
我们吃的粮食、蔬菜和水果来自植物,肉、蛋、奶来自动物,有的食物可能来自遥远的海洋深处。总之,主要是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给人类提供营养物质。
想一想,议一议
给航天员带到太空的食物中,至少应该含有哪些成分?为什么需要这些成分?
资料分析:
每位同学挑选1-2种常吃的食物,参考教科书第38-39页“常见的食物成分表”,查阅这些食物中各含有哪些营养物质?
营养物质
食物
稻米
猪肉
水分、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E、B1、B2 ,钙、铁、磷等
水分、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A、B1、B2 ,钙、铁、磷等
大家一起来讨论:
1、不同食物所含的营养物质的种类和数量是否相同?
答案:不相同。
2、细胞的生活离不开物质和能量。那么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与人体细胞所含物质和所需能量有什么关系?
答案: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是人体细胞所含物质和所需能量的来源。
我知道了:
食物中含有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和维生素等六类营养物质。
糖类、脂肪、蛋白质的作用
 糖类、脂肪和蛋白质都是组成细胞的主要有机物,并且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主要来源:
食糖、谷类、
甘薯、马铃薯等
糖类含量较多的食物
糖类的作用:
A、作用:构成细胞的成分,为人体 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主要能源物质)
B、种类:(葡萄糖、蔗糖、淀粉等)
主要来源:
食用油、肥肉、
大豆、花生
脂肪含量较多的食物
脂肪的作用:
构成细胞的成分,能为人体提供能量(备用能源物质)。
蛋白质含量较多的食物
主要来源:
瘦肉、鱼、
蛋、奶、豆类
蛋白质的作用:
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人体的生长发育以及受损细胞的修复和更新,都离不开蛋白质,也能为人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水的作用
1、水是人体细胞的主要成分之一,约占体重的60%-70%
2、参与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
3、运输营养物质和废物(必须溶解在水中才能运输)
无机盐的作用:
1、占人体重量的4~5%
2、组成人体的重要成分,还参与人体内的代谢活动
3、种类:钙、磷、铁、碘、锌等
几种无机盐的缺乏症状和食物来源
无机盐的种类 缺乏时的症状 食物来源
含钙的无机盐
含磷的无机盐
含铁的无机盐
含碘的无机盐
含锌的无机盐
儿童缺钙易患佝偻病(鸡胸、X形或O形腿);中老年人特别是妇女缺钙易患骨质疏松症。
厌食、贫血、肌无力、骨痛等
缺铁性贫血(乏力、头晕等)
地方性甲状腺肿,儿童的智力和体格发育出现障碍。
生长发育不良、味觉发生障碍。
奶类、豆类、虾皮
瘦肉、蛋类
血液、肝脏、大枣
紫菜、海带
鱼类、蛋类
地方性甲状腺肿
佝偻病
鸡胸
维生素
维生素的作用
1、不是构成细胞的主要原料
2、不为人体提供能量
3、需要量少,作用大(调节代谢、抵抗疾病)
4、种类多
维生素的种类:
几种维生素缺乏时的症状和食物来源
维生素的种类 缺乏时的症状 食物来源
维生素A
维生素B1
维生素C
维生素D
皮肤干燥、夜盲症(夜晚看不清东西)、干眼症等
神经炎、脚气病(维生素B1缺乏症)、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
坏血病、抵抗力下降等
佝偻病、骨质疏松症等
肝脏、鱼肝油、胡萝卜
牛肉、谷物的种皮
新鲜的蔬菜或水果
鸡蛋、肝脏、奶类
简记歌谣:
夜盲A
脚气B
坏血C
佝偻D
科学-技术-社会
“第七类营养素”----膳食纤维
小结:
收获及感想: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生活中我们的饮食应注意什么呢?
复习巩固:
1、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是( )
A、蛋白质 B、糖类
C、脂肪 D、维生素
2、人体主要的供能物质是( )
A、蛋白质 B、糖类
C、脂肪 D、维生素
3、人体的营养物质中,能为人体生理活动提供能量的是( )
A、蛋白质、糖类、水 B、蛋白质、糖类、维生素
C、蛋白质、糖类、脂肪 D、蛋白质、糖类、脂肪、水
A
B
C
4、一般作为备用的能源物质贮存在体内的是( )
A、蛋白质 B、糖类
C、脂肪 D、维生素
5、维持人体新陈代谢和神经系统正常生理功能的物质是( )
A、维生素A B、维生素B1
C、维生素C D、维生素D
6、体内的营养物质和废物的运输必须溶解在( )里
A、蛋白质、脂肪 B、糖类、无机盐
C、无机盐、水 D、水
C
B
D
有良好的营养才有健康的身体!
教师寄语: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