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量
【教学目标】
能用拃、脚步等人体部位估测物体的长度。
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建立1米和1厘米的长度表象。
能用尺以厘米做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重点】
建立1米和1厘米的长度表象。
能用尺以厘米做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
能用尺以厘米做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设计】
引入
出示课题:你知道度量的意思么?(长度的测量)
学生交流。
提问:我们平时都用什么工具进行度量?(尺)
猜想:古代的人是没有尺这种工具的,那你知道他们是怎么进行的度量的么?
新授
探究用身体部位测量的方法
认识一拃、一步
小组讨论:如果你生活在古代,你将如何进行度量?
介绍一拃、一步:打开拇指和食指到最大程度,叫做一拃;行走时两脚间的距离,叫做一步。
用拃测量
操作:用拃来量课桌的长度(量靠近身体的一边)。
学生操作并交流。
提问:我们以拃为标准进行度量时,发现什么问题?
预设:每人的度量结果不一样,因为每个人手的大小不一样,导致每个人的一拃不一样长。
提问:是啊,古人在度量时由于单位长度不统一,度量的结果不准确。怎么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探究用尺测量的方法
认识1米和1厘米
介绍数学史:长度计量单位“米”的发展。
出示米尺,感知1米。
交流:生活中有哪些长度近1米的物体?
提问:我们的课桌能用米来度量么?
介绍1厘米:课桌的长度不满1米,度量时仍旧不太方便,所以数学家又发明了一个更小的单位,他们把1米分成相等的100份,把每一份叫做“1厘米”,即“1cm”。
出示边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形,感知1厘米。
交流:生活中有哪些长度近1厘米的物体?
操作:用手指比划1厘米。
认识尺并用尺测量
师:后来,我们将厘米的这个标准刻到尺上,形成了尺上的刻度。
活动1:在尺上找到1厘米(哪两个刻度之间是1厘米?)。
总结:每相邻两个数字刻度之间的长度是1厘米
活动2:在尺上找到2厘米,3厘米,5厘米。
思考:数字刻度与厘米数之间的关系。
操作:你能用你的发现来度量长方形的长度么?
学生操作、示范并反馈。
出示反例。
总结:一般,我们将0刻度对准物体的一端,看另一端。
练习
测量课桌的长
提问:用直尺一次量不完,怎么办?
操作:同桌合作两人一起量量课桌的长度。
总结
师: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板书】
度量
古代
→
现代
单位:
一拃、一步
1米、1厘米
工具:
手、脚
尺
单位的长度不一样
单位的长度一样
附录:
长度计量单位发展史:其间经历了4000多年,每个国家都建立了自己的标准,但由于每个国家制定的标准也不相同,仍然造成了很多麻烦。后来,最早在1688年,英国哲学家和教士约翰·威尔金斯,提出需要一个标准的长度单位系统。从此,数学家开始研究如何制定一个统一的标准,直到1789年法国科学院制定了一个标准:“1米”,即“1m”,1875年5月20日由法国政府出面召开了20个国家的大会,在这个会议上,所有的国家都同意将“1米”作为标准的长度单位,从此,“1米”成为了国际通用的长度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