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平均分
学习目标:
1、经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活动过程,体会平均分的操作方法。
2、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重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难点:体会“先确定每一份是多少再分”这种平均分的方法。
多媒体课件,师生分别准备小棒若干。
教学过程:
? ?一、目标导入
? ?1.教学例1。
? ?引入:孩子们,你们喜欢孙悟空吗?一天,孙悟空带了6个桃子回花果山,小猴子们最喜欢吃桃了,都围了过来。孙悟空说:“孩儿们,且慢!要想吃桃,先要学会分桃。你们说说,要把这6个桃分开,有几种分法?”听了孙悟空的话,小猴们急得抓耳挠腮,想不出办法了。小朋友们,我们来帮帮小猴的忙,好吗?请大家拿出6根小棒,代表6个桃,自己动手分,再说说是怎样分的?(师巡视,)交流:你是怎样分的?
? ? 观察:真厉害,大家想出了不同的分法。这些分法公平吗?你能把这几种分法分成两类吗?
问:这几种分法分成了怎样的两类?为什么这样分?
指出:按每份个数相同和不同分成了两类,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叫作平均分。追问:怎样的分法叫作平均分?(不管分几份,只要每份一样多,就叫平均分。)
小结:同学们,通过自己动手摆,不仅帮小猴解决了问题,还知道了什么是平均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平均分(出示课题)这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是:
强调:把一些物体分成几份,只要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2.做“想想做做”第1题。
请看,下面哪种分法是平均分,就在它下面打“√”。并说说理由。
说明:平均分就是每份分得同样多。
二、自主学习 认识“平均分”
1.教学例2。
谈话:孙悟空看我们认识了“平均分”,直夸大家聪明。它一高兴,轻轻一变,变出了8个桃。它说:8个桃,每只小猴分2个,可以分给几只小猴呢?
要求:请小朋友拿出8根小棒代替桃子,动手分一分,看看能分给几只猴子?
回顾:回想一下,刚才的平均分是怎样分的?
指出:刚才的平均分是按每2个一份地分,结果分成了4份。
2.教学“试一试”
小朋友们帮助孙悟空解决了难题,现在老师想让小朋友放松一下。我们来玩小棒游戏好不好?拿出你的12根小棒。
听好老师的要求:12根小棒,每2根一份,可以分成几份?(学生独立分)
汇报交流:“每几个一份,分成了几份?”。
谈话:很好,接下来,12根小棒,每3根一份。(学生分)分成了几份?每份的根数都同样多吗?(学生回答)
师: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12根小棒,每4根一份,分成了几份?还可以每6根一份地分,分成几份?)
请大家按刚才这位同学提出的问题来分一分,看分别能分成几份?
提问:你觉得这里的平均分是怎样分的,结果能知道什么?
(板书:每几个一份地分??结果是分成(? ???)份。)
指出:大家通过分一分、看一看,明白了这种分法先看每份是几个,知道了平均分可以每几个一份地分,结果是分成几份。
??比较上述四种分法,你们发现什么?学生交流。
??小结:要分的总数不变,每份分的数越少,分得的份数越多;每份分的数越多,分得的份数就越少。
??3.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认识平均分”,谁来说说什么叫平均分?(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把一些物体怎么分,就是平均分呢?(把一些事物按每几个一份的分,是平均分。)
三、展示提高 巩固“平均分”
小朋友们知道了什么叫平均分,下面我们就用学到的知识,解决我们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好吗?
1.读题:有两个要求,先圈一圈,再填空。
师引导完成第1题,数数一共有多少块饼干,说说圈出的两块饼干表示什么意思,下面请你圈一圈,完成第1题的填空。
独立完成第2、3题,交流反馈。
2.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提问:你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 ? 指出:可以用小棒摆,可以在图上圈一圈,可以在纸上画一画再圈一圈
? ?四、全课小结,回味“平均分”
今天这节课学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