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1 圆的认识 西师大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1 圆的认识 西师大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西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2-23 13:26: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第1课时
一、目标确定的依据: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通过观察、操作,认识圆,会用圆规画圆。
解读:圆是有实际生活意义的,需要为学生创设情境,揭示概念产生的现实背景,重视概念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在过程中获得感悟,自己建构这些概念的意义。能在深入理解圆的基础上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二、教材分析:“圆的认识”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十一册第五单元P57—59页的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过了一些常见平面图形的认识,有关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以及在低年级直观认识圆的基础上教学的。学生从学习直线图形的知识扩展到研究曲线图形的知识,是学生思维发展的一次飞跃。 六年级的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比较强,因此本节课采用了启发性和探索性的教学,注重让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通过交流,思考来认识圆。
三、学情分析: 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学生已经学过了一些常见平面图形的认识,对圆学生在生活中有大量的接触,有了一定的知识、经验基础。学生具备的能力:六年级学生具备了很强的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归纳总结的能力。而这一切都为学习圆的认识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1.借助生活情景,认识圆,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什么是圆的半径和直径。
2.通过操作活动探究并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并掌握在同圆或等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3.学会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
三、教学重点、难点:对半径和直径的认识与理解
四、评价任务:1.通过学生自学和对样题1的个别问答情况,对目标1进行评价。
2.通过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表现状况,和对目标2中的问题2的个别问答情况,对目标2进行评价。
3.通过学生两次画圆对目标3进行评价。
五、课前准备:圆规、直尺
六、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评价要点 个性批注
环节一
情境
导入
环节二
自主
学习
回忆已学过的平面图形
观察
自主学习(勾一勾、画一画、说一说 情境导入
出示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
出示圆(出示幻灯片)
感知直线图形和曲线图形的不同。
3.出示生活中与圆相关的图片,激发学习兴趣。
从画圆中认识圆
a.孩子们,要认识圆,我觉得我们首先得画出一个圆。会画吗?
b.生开始画圆,师巡视指导。
c.教师指导画圆的方法。(板书:范画)
自主学习
看书自学,认识圆和圆各部分名称
幻灯出示自学要求,明确要求,自学。
汇报交流。(相机板书:圆心、半径、直径)
检测,哪些直径,哪些是半径。哪些不是,为什么?(出示幻灯片)。

环节三 合作
探究
画指定圆
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比一比汇报交流 (三)合作探究
1.画指定大小的圆
孩子们,能不能想个办法让我们全班同学画出的圆一样?谁能有办法?
学生画一个半径为2cm的圆。(并标出圆心和半径、直径)
2.探究半径、直径的关系
3.汇报交流,加深理解


环节四
课堂
检测

口答
抢答
说理由 (四)课堂检测
1.填空(说出圆的半径、直径是多少)
2.判断
3.智慧树
4.哪种站法公平(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理解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课堂 小结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
关于圆的知识还有许多许多,正所谓学无止境。


教学后记:
板书设计:圆的认识
圆心o 确定位置
半径r
直径 直径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