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 课件(27张PPT 含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 课件(27张PPT 含视频)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2-23 12:07: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后)周世宗(柴荣)改革,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他英年早逝,八岁的周恭帝柴宗训即位。节度使赵匡胤掌握了军权。
赵匡胤(927-976年),军事家、武术家。受柴荣器重,征伐南唐屡建战功。被任命为殿前都点检,掌管殿前禁军。周恭帝即位后不久,赵匡胤受命抵御北汉及契丹联军。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学习目标
1.知道北宋的建立和统一;掌握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分析重文轻武政策的影响,掌握王安石变法的概况。
2.通过分析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所带来的利与弊,客观认识历史问题,反思历史,吸取历史经验教训。
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重文轻武的政策
王安石变法(新增)
一、北宋的建立及统一
时间:
建立者:
都城:
事件:
960年
赵匡胤(宋太祖)
东京(开封)
陈桥驿兵变
(黄袍加身)
1、北宋的建立
“不流血而创立一个大王朝的奇迹”
2、北宋的统一
方针:
结果:


陈桥驿
东京
北宋结束五代十国局面
965年灭后蜀
966
963年灭楚
970年南汉
978年
979
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完成了局部的统一
先南后北,先易后难
为避免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历史重演,宋初的统治者该怎么办?
当时北宋的军事力量对辽朝还没有必胜的把握,只能在边境上采取守势;而南方几个割据政权所占领的大都是物产丰富的地区,这些政权的军事实力又较为弱小。
欣赏课堂剧
旁白:赵匡胤即位后的一天,他宴请将士们。
赵匡胤(假装喝醉):我当上皇帝,全靠你们,可当了皇帝之后,却整夜不能安睡。
将士:陛下是不是龙体抱恙?陛下日理万机,也要保重身体啊!您看要不要太医诊治一下?
赵匡胤(叹气):我这病太医是治不好的!
(众将士互相看看,面面相觑,一时不知如何是好。)
赵匡胤:我得的不是身体的病,是心病。(他扫了一眼群臣,继续说)假如有一天,你们的部下也把黄袍加在你们身上,拥戴你们做皇帝,那是也由不得你们了。
众将士(慌忙跪下):微臣不敢!为了陛下的安危,臣等愿意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赵匡胤:好,朕要的就是这句话。(将众将士扶起)这样吧,你们年纪也不小了,该是时候享福了,以后军队里的事就不用再操劳了。
众将士(战战兢兢地):诺
赵匡胤:那就这样。来,来!我们继续喝酒!
旁白:赵匡胤以这样的方式解除了大将的兵权,并将地方的政权、财权、军权收归中央,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后来,他又陆续消灭了割据政权,结束了分裂局面。
杯酒释兵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北宋建立初期,宋太祖问宰相赵普,导致唐末以来政权更替频繁,战乱不息的原因。普曰:“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矣。今欲治之,唯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1、赵普认为唐末以来政权更替频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赵普提出了怎样的解决方案?
原因:方镇太重,君弱臣强(地方权力大,中央势弱)
具体措施有:夺其权、制钱谷、收精兵。
设法收回地方政府的权力,集权于中央。
政治
经济
军事
措施
影响
军事
政治
经济
②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
③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兵不识将,将不专兵”。
①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牢牢地控制了军队;
二、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①在中央,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
②在地方,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知州三年一换;设置通判以分散知州权力。
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稍夺其权)
(收其精兵)
(制其钱谷)
合作讨论
皇权大大加强;
控制对军队的调动,
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
禁军将领(三衙)
殿


侍卫马军司
侍卫步军司
训练和统领军队
调动军队
枢密院


使
?“分遣禁旅。戍守边地,率一二年而更……故将不得专其兵,兵不至于骄惰。”
——《文献通考》卷153
东京
江陵
朗州
A军
B军
C军



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割断将领与士兵和地方的联系,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
《宋志·职官志》记载,宋初“始置诸州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
,(通判)与守臣(知州、知府等)通签书施行”。
说说通判的职权和作用。
职权:职权涉及地方一切行政与司法事务,知州发布的各项官文需要通判一起署名才能生效;
作用:分知州的权力并对知州行为实行监督,加强中央集权,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欧阳修
欧阳修,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天圣八年进士。以翰林学士修《新唐书》。
宋英宗时,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
兵权
文臣掌握军政大权
文臣统兵
行政权
曾因国难披金甲,
不为家贫卖宝刀。
——(宋)曹翰《退将诗》
做人莫做军,
做铁莫做针。
——(宋)谚语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万般皆下品,
唯有读书高!
VS
唐朝武将
宋代文臣
P31材料研读: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
1、目的/原因:
2、表现:
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
①宋太祖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
三、重文轻武的政策
②宋朝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
(增加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车马多如簇。……书中自有颜如玉……
————宋真宗《励学篇》
宋代录取名额成倍增加。只要考中一般都授予官职。
北宋共开科举考试81榜,期间所取文士合计60035人,平均每年360人。
北宋武举共开科考试28榜,共取士868人,武举人数年均5人。
说明:科举考试在北宋成为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
材料一
陈寅恪先生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材料二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到宋朝,已呈现巅峰状态。”
---英国学者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1.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质的提高。
2.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宋代科举制发展的影响?P56.59.60
材料二:北宋《清明上河图》街景
材料一:北宋时期,外患不断,为什么其内部总是统一的,几乎未出现汉唐时代地方割据势力对抗中央政权统治的内乱(如“七国之乱”、“安史之乱”、唐末的藩镇割据
)呢?
根据以上两则材料,谈谈重文轻武政策的影响。
合作探究
1、目的/原因:
2、表现:
3、影响:
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
①宋太祖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
三、重文轻武的政策
②宋朝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
(增加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
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北宋灭亡的标志),虏骑(少数民族骑兵)所过,莫不溃散。
——朱熹《朱子语类》卷128
三、重文轻武的政策
宋朝重文轻武的政策,有无弊端?
重文轻武的弊端:
①军队战斗力减弱;
②政治机构重叠,办事效率低下,增加了朝廷的财政支出;
四.王安石变法
1.背景:
2.目的:
3.措施:
北宋行政效率低下;在边疆战事屡战屡败;财政入不敷出;土地兼并剧烈,农民起义此起彼伏。
摆脱统治危机,实现富国强兵
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经济)、保甲法(军事)。
(宋神宗维护统治,年轻有为,有改革要求;
王安石有才能、有抱负、有改革的理念。)
思维延伸
募役法--保证农民生产时间
方田均税法--清账土地纳税,打击官僚地主
农田水利法--有利于农业生产
保甲法--兵农合一,有利于生产和战斗
评价反思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王安石《梅花》
阅读材料,结合课本,思考:王安石变法有没有“暗香来”?
材料一、熙宁、元丰(宋神宗年号)之间,中外府库,无不充衍,小邑所积钱米,亦不减二十万……
——《宋史》
材料二、北宋熙宁年间,在王安石支持下,宋熙河路经略安抚使王韶率军进攻吐蕃,收复河(甘肃临夏)、岷(今甘肃岷县)等五州,拓地2000余里,受抚羌族30万帐,建立起进攻西夏地区的有利战线。
作用:政府的财政收入增加,各地兴修水利工程10000多处。
结果:
新法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他们强烈反对,宋神宗死后,司马光任宰相,新法几乎全部被废除。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杜甫《蜀相》
王安石革新政治的抱负失败了,但是做人为学的精神与意气,则依然为后人所学习:
心系国家,忧国忧民的社会责任感;锐意进取,积极改革的创新精神;面对困难,毫不动摇的坚强信念。
课堂小结
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收精兵(军事)
夺其权(政治)
制钱谷(经济)
重文轻武的政策
北宋的政治
北宋的建立
统一中原和南方
王安石变法
分化事权、内外相制
重文轻武、文人治国
强干弱枝、守内虚外
北宋政治的特点:
D
1、“陈桥兵变”讲的是下列哪一个人的历史故事


A.宋太祖
B.宋太宗
C.宋真宗
D.宋神宗
2.北宋建立以后,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结束了哪里的分裂割据局面(  )
A.北方
B.全国
C.西南和西北
D.中原和南方
3、宋朝采取重文轻武政策的原因是(

A.防止武将专政弊端
B.统治者是文臣出身,因此重视文臣
C.文臣才能突出,堪当大任
D.武将无能
4、下列与科举有关的措施出现在宋朝的是(

A.创立考试办法选拔官员
B.开创进士科
C.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
D.增加科举考试科目
A
D
A
C
随堂训练
5、宋朝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而文臣担任中央和地方要职,体现了宋朝的政策是(???)?
A、休养生息政策??B、重文轻武政策?C、重武轻文政策??D、对外开放政策?
6、北宋为了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设置(??
?)?
A、知州???B、通判???C、转运使???D、宰相?
B
C
7.宋太祖问:“天下自唐季(唐朝末期)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炭,其何故也?”?
宰相赵普回答:“此非他故,方镇(藩镇割据)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1、结合材料,说说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原因。
2、赵普说的“权”“钱”“兵”指的是什么?宋太祖在“收其精兵”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唐末五代,地方将领势力太大,威胁到了政局的稳定,为了巩固统治,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
“权”“钱”“兵”指的是政治、经济、军事方面;
军事措施:解除了禁军将领的兵权,控制对军队的调动,并经常调换将领,定期换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