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胜2021】中考历史三轮 压轴题全解密 专题0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学案(原卷版+解析版)安徽专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决胜2021】中考历史三轮 压轴题全解密 专题0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学案(原卷版+解析版)安徽专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2-23 15:37:38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03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时代特征】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封建国家政权分立和民族大融合的时期。
1.政权分立
2.民族交融: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匈奴、鲜卑、羯、氐、羌与汉族间频繁接触,特别是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方民族大交融。北方地区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知识网络】
【典例剖析1】(2019安徽中考)1.下图是西晋末年至南朝时期北方人口迁徙示意图。这一时期的人口迁徙
A.源于自然灾害
B.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C.阻碍民族交融
D.推动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答案】B
【解析】由图片可知,西晋时期我国北方民族、中原汉族均出现南迁现象。大量人口南迁为江南地区的开发不仅带来了劳动力,还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变式训练1】
1.南朝时,江南的手工业有了很大进步,主要手工业有
①冶铸
②织布
③造船
④制瓷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朝时江南地区手工业得到迅速发展,冶铁、纺织、造船业和青瓷制造业都非常的发达,选项D符合题意;选项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2.史料中对江南地区描述的变化,反映了
A.江南地区的开发
B.北方地区的战乱
C.北民南迁的背景
D.江南商业的发展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促使这一变化发生的原因是江南地区的开发。江南地区的开发的原因有北人南迁,带去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江南地区较安定,统治者也重视发展经济;江南优越的自然条件,为其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等,选项A符合题意;选项BCD只是反映了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不符合题意。故选A。
3.东晋政府鼓励屯田,南朝宋文帝劝课农桑,下令“诸州郡,皆令尽勤地利,劝导播殖……各尽其方”。这些措施产生的影响是
A.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B.巩固了黄河流域的统一
C.推动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D.完成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答案】C
【解析】依据题干“东晋政府鼓励屯田,南朝宋文帝劝课农桑”可知,此时统治者重视农业和手工业发展,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所以C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典例剖析2】(2019年北京中考)以下示意图反映出(

A.东汉末年军阀割据
B.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C.统一趋势不断加强
D.魏晋时期政权并立
【答案】C
【解析】依据题干的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以后,我国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这是东汉末年以来军阀混战的结果,是局部的统一,也是从分裂割据走向逐步统一的过渡阶段,后来西晋实现了短暂统一,题干图片反映了统一趋势不断加强,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变式训练2】
1.如图是小明同学制作的中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部分),图中所示①②③对应的朝代是
A.商朝、三国、秦朝
B.秦朝、商朝、十六国
C.东周、东汉、三国
D.商朝、秦朝、三国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中国王朝更迭顺序口诀为: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先后为西汉、东汉);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沿;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故图中所示①②③对应的朝代是商朝、秦朝、三国。故D符合题意,ABC均不符合题意。故选D。
2.林俊杰在歌曲《曹操》中唱道:“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歌词中的“分三国”是指历史上的三国鼎立,其形成的标志是(

A.208年,赤壁之战
B.220年,曹丕称帝
C.221年,刘备称帝
D.229年,孙权称帝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东汉结束,进入三国时期。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后229年,孙权称帝,定都建业,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选项D符合题意;208年赤壁之战为三国鼎奠定了基础,选项A不符合题意;选项BC时期,三国鼎立局面没有形成,不符合题意。故选D。
3.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阶段特征的归纳描述,正确的是
A.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B.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C.统一国家的建立
D.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除了西晋有过短暂的统一外,其余时期中国处于分裂时期。189年汉灵帝死后,东汉长期混乱,诞生了曹魏、蜀汉、孙吴三国。后来三国最后由晋朝统一。西晋皇朝短暂的统一,于八王之乱与五胡乱华后分裂瓦解,政局再度混乱。在304年因为成汉与刘渊的立国,使北方进入五胡十六国时期。317年司马睿建立东晋,南北再度分立。东晋最后于420年被刘裕篡夺,建立南朝宋,南朝开始,中国进入南北朝时期。由于北方战乱,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北方少数民族势力壮大,开始向中原地区推进,推动了民族交融。因此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阶段特征是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选项A符合题意;繁荣与开放的社会是隋唐时期,选项B不符合题意;统一国家的建立是秦汉时期,选项C不符合题意;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是夏商周时期,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选A。
【典例剖析3】(2019年山东临沂中考)如下图所示历史人物是我国古代的一位杰出科学家,他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方面都有重大成就。其中领先世界近千年的一项成果是(  )
A.圆周率的计算
B.《大明历》的创制
C.指南车的制造
D.千里船的制造
【答案】A
【解析】依据课本所学可知,祖冲之是南朝的一位杰出科学家,他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方面都有重大成就。祖冲之运用刘徽的方法,在世界上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即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这项成果领先世界约1000年。A项符合题意;祖冲之创制的《大明历》是当时最先进的历法,B项不合题意;祖冲之还擅长制造的指南车、千里船,但没有领先于世界。CD项两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B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A。
【变式训练3】
1.下列人物与其成就搭配错误的一组是
A.祖冲之一《女史箴图》
B.贾思勰—《齐民要术》
C.顾恺之—《洛神赋图》
D.王羲之—《兰亭集序》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南朝的祖冲之是著名科学家,而《女史箴图》是东晋大画家顾恺之的代表作。故A符合题意。BCD均符合人物与其成就的搭配,不符合题意。故选A。
2.下列科技成就不属于祖冲之的是(  )
A.发明“麻沸散”,是中国历史第一个用麻醉方法做手术的医生
B.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数字
C.创制出当时最先进的历法《大明历》
D.设计制造出了指南针、水碓磨、千里船等
【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祖冲之是南朝的一位杰出科学家,他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方面都有重大成就,祖冲之设计制造指南车,运用刘徽的方法,在世界上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即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祖冲之还对历法进行精细的观测和推算,他所测算的一年时间,与现代天文科学测算的结果相比较,只差50秒。他制定出当时最先进的历法《大明历》,设计制造出了指南针、水碓磨、千里船等,故BCD属于祖冲之的成就,不合题意;华佗发明“麻沸散”,是中国历史第一个用麻醉方法做手术的医生,故A符合题意。故此题选A。
3.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在很多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就。下列相关表述错误的是
A.东汉时期,蔡伦改进造纸术,制成的纸被称为“蔡侯纸”
B.东汉张仲景被称为“医圣”,著有《伤寒杂病论》一书
C.北朝贾思编写的《齐民要术》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D.南北朝科学家刘徽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南朝科学家祖冲之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故D表述错误,符合题意;东汉时期,蔡伦改进造纸术,制成的纸被称为“蔡侯纸”、东汉张仲景被称为“医圣”,著有《伤寒杂病论》一书、北朝贾思编写的《齐民要术》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故ABC表述正确,不合题意。故此题选D。
1.下图中展示的是中国某一历史时期的朝代更替如果请你对这一时期中国历史的基本特点进行描述,你会说(

A.群雄并起与国家分裂
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民族交往与民族交融
D.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
【答案】B
【解析】分析图片,可知是指魏晋南北朝时期,群雄并起与国家分裂是春秋战国时期,故A不符合题意。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基本特点是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一方面国家长期分裂,政权分立,另一方面出现了民族融合的趋势,故B符合题意。民族交往与民族交融只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基本特点之一,包含在B选项里,故C不符合题意。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不符合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基本特点,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2.曹操的诗句“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反映的是________时期的我国北方的历史情况(
)
A.七国之乱
B.东汉末年
C.三国时期
D.八王之乱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是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曹操的《蒿里行》,内容记述了东汉末军阀混战的现实,真实深刻地揭示了人民的苦难,堪称“汉末实录”的“诗史”,B项符合题意;而ACD三项时间不符合题意。故选B。
3.标志着西晋实现南北统一的历史事件是(

A.灭蜀
B.西晋定都洛阳
C.灭吴
D.西晋迁都长安
【答案】C
【解析】265年,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废掉魏帝,自称皇帝,建立晋朝,定都洛阳,史称“西晋”。280年,西晋灭吴,标志着西晋实现南北统一。故选C。
4.作为一个刚刚立国的王朝,西晋应该是很有生命力的,但却迅速地走向败亡,这是开国皇帝司马炎所不能料到的。下列哪一事件标志着西晋王朝由盛转衰
A.赤壁之战
B.石崇、王恺斗富
C.七国之乱
D.“八王之乱”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晋时期,晋武帝的儿子晋惠帝昏庸无能。他在位时,手握重兵的八个封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相互混战,史称“八王之乱”。八王混战主要在洛阳一带展开。这场内乱对社会造成巨大灾害,人民饱受痛苦。“八王之乱”历时16年,西晋从此衰落。由此可知D项符合题意。赤壁之战发生在三国鼎立之前,A项不符合题意;石崇、王恺斗富也不是导致西晋衰落的原因,B项不符合题意;七国之乱发生在西汉时期,C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
5.我国老百姓的主食一般呈现“北麦南稻”的格局,但史料表明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餐桌上也出现了面食、粟米饭等北方食品,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B.南方商品经济发达
C.北方人南迁和民族交融
D.南方统治着提倡
【答案】C
【解析】结合已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北方战乱,人口大量南迁,促进了江南地区经济的开发,这是我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人口南迁,北方人为南方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种植技术,所以出现了材料中的现象。故选C。
6.在我国古代,很多成语典故或历史故事源于战役。下列成语典故或历史故事与战役的搭配中不正确的是(

A.破釜沉舟——巨鹿之战
B.草船借箭——赤壁之战
C.风声鹤唳——官渡之战
D.草木皆兵——淝水之战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383年,前秦统治者在统一北方后,强征各族人民南下,企图一举消灭东晋。淝水之战是我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成语“风声鹤唳”和“草木皆兵”都出自这次战争,C项错误,故此题选C。
7.下图记录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汉化措施。这些措施
A.结束了南北分裂
B.削弱了北魏实力
C.促进了民族交融
D.加强了君主专制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鲜卑族向汉族学,这是民族交融,故C符合题意。题干是从民族交融的角度,结束了南北分裂、削弱了北魏实力、加强了君主专制均不是这个角度,故AB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C。
8.“(魏孝文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史传百家,无不该涉。善谈庄、老,尤精释义。……有大文笔,马上口授,及其成也,不改一字。”材料突出说明,魏孝文帝
A.重视汉族文化
B.注重学以致用
C.锐意改革旧俗
D.潜心文学创作
【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学不师受,探其精奥。史传百家,无不该涉。善谈左、老,尤精释义。……有大文笔,马上口授,及其成也,不改一字”。“《五经》是中国的经典著作,魏孝文帝在北魏广泛传播,不该一字。故反映的是孝文帝重视汉族文化,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不合题意。由此可知B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A。
9.在传承中国传统雕塑艺术的基础上,又吸收外来的佛教艺术,使我国的文化出现了中外交汇的特点,下列历史文物中能够体现中外文化交汇特点的是﹙

A.半坡彩陶盆
B.司母戊鼎
C.战国铁器
D.南北朝石窟艺术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南北朝石窟艺术在传承中国传统雕塑艺术的基础上,又吸收外来的佛教艺术,体现中外文化交汇特点,D项符合题意;半坡彩陶盆是半坡原始居民的发明;司母戊鼎是商代青铜器的代表;战国铁器没有体现中外文化交汇特点。由此分析ABC不合题意,故此题选D。
10.下面是我国东晋著名书法家的书法作品,有人称赞“飘若浮云,矫若惊龙”。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有关作品组合正确的一项是
A.王羲之---《兰亭序》
B.颜真卿---《颜氏家庙碑》
C.钟繇---《宣示表》
D.顾恺之--《女史箴图》
【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晋王羲之集书法之大成,写出的字或端秀清新或“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他的代表作《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王羲之被后人称为“书圣”。BCD项与题意不符,A符合题意,故选A。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03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时代特征】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封建国家政权分立和民族大融合的时期。
1.政权分立
2.民族交融: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匈奴、鲜卑、羯、氐、羌与汉族间频繁接触,特别是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方民族大交融。北方地区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知识网络】
【典例剖析1】(2019安徽中考)1.下图是西晋末年至南朝时期北方人口迁徙示意图。这一时期的人口迁徙
A.源于自然灾害
B.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C.阻碍民族交融
D.推动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变式训练1】
1.南朝时,江南的手工业有了很大进步,主要手工业有
①冶铸
②织布
③造船
④制瓷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史料中对江南地区描述的变化,反映了
A.江南地区的开发
B.北方地区的战乱
C.北民南迁的背景
D.江南商业的发展
3.东晋政府鼓励屯田,南朝宋文帝劝课农桑,下令“诸州郡,皆令尽勤地利,劝导播殖……各尽其方”。这些措施产生的影响是
A.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B.巩固了黄河流域的统一
C.推动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D.完成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典例剖析2】(2019年北京中考)以下示意图反映出(

A.东汉末年军阀割据
B.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C.统一趋势不断加强
D.魏晋时期政权并立
【变式训练2】
1.如图是小明同学制作的中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部分),图中所示①②③对应的朝代是
A.商朝、三国、秦朝
B.秦朝、商朝、十六国
C.东周、东汉、三国
D.商朝、秦朝、三国
2.林俊杰在歌曲《曹操》中唱道:“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歌词中的“分三国”是指历史上的三国鼎立,其形成的标志是(

A.208年,赤壁之战
B.220年,曹丕称帝
C.221年,刘备称帝
D.229年,孙权称帝
3.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阶段特征的归纳描述,正确的是
A.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B.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C.统一国家的建立
D.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典例剖析3】(2019年山东临沂中考)如下图所示历史人物是我国古代的一位杰出科学家,他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方面都有重大成就。其中领先世界近千年的一项成果是(  )
A.圆周率的计算
B.《大明历》的创制
C.指南车的制造
D.千里船的制造
【变式训练3】
1.下列人物与其成就搭配错误的一组是
A.祖冲之一《女史箴图》
B.贾思勰—《齐民要术》
C.顾恺之—《洛神赋图》
D.王羲之—《兰亭集序》
2.下列科技成就不属于祖冲之的是(  )
A.发明“麻沸散”,是中国历史第一个用麻醉方法做手术的医生
B.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数字
C.创制出当时最先进的历法《大明历》
D.设计制造出了指南针、水碓磨、千里船等
3.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在很多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就。下列相关表述错误的是
A.东汉时期,蔡伦改进造纸术,制成的纸被称为“蔡侯纸”
B.东汉张仲景被称为“医圣”,著有《伤寒杂病论》一书
C.北朝贾思编写的《齐民要术》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D.南北朝科学家刘徽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
1.下图中展示的是中国某一历史时期的朝代更替如果请你对这一时期中国历史的基本特点进行描述,你会说(

A.群雄并起与国家分裂
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民族交往与民族交融
D.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
2.曹操的诗句“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反映的是________时期的我国北方的历史情况(
)
A.七国之乱
B.东汉末年
C.三国时期
D.八王之乱
3.标志着西晋实现南北统一的历史事件是(

A.灭蜀
B.西晋定都洛阳
C.灭吴
D.西晋迁都长安
4.作为一个刚刚立国的王朝,西晋应该是很有生命力的,但却迅速地走向败亡,这是开国皇帝司马炎所不能料到的。下列哪一事件标志着西晋王朝由盛转衰
A.赤壁之战
B.石崇、王恺斗富
C.七国之乱
D.“八王之乱”
5.我国老百姓的主食一般呈现“北麦南稻”的格局,但史料表明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餐桌上也出现了面食、粟米饭等北方食品,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B.南方商品经济发达
C.北方人南迁和民族交融
D.南方统治着提倡
6.在我国古代,很多成语典故或历史故事源于战役。下列成语典故或历史故事与战役的搭配中不正确的是(

A.破釜沉舟——巨鹿之战
B.草船借箭——赤壁之战
C.风声鹤唳——官渡之战
D.草木皆兵——淝水之战
7.下图记录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汉化措施。这些措施
A.结束了南北分裂
B.削弱了北魏实力
C.促进了民族交融
D.加强了君主专制
8.“(魏孝文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史传百家,无不该涉。善谈庄、老,尤精释义。……有大文笔,马上口授,及其成也,不改一字。”材料突出说明,魏孝文帝
A.重视汉族文化
B.注重学以致用
C.锐意改革旧俗
D.潜心文学创作
9.在传承中国传统雕塑艺术的基础上,又吸收外来的佛教艺术,使我国的文化出现了中外交汇的特点,下列历史文物中能够体现中外文化交汇特点的是﹙

A.半坡彩陶盆
B.司母戊鼎
C.战国铁器
D.南北朝石窟艺术
10.下面是我国东晋著名书法家的书法作品,有人称赞“飘若浮云,矫若惊龙”。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有关作品组合正确的一项是
A.王羲之---《兰亭序》
B.颜真卿---《颜氏家庙碑》
C.钟繇---《宣示表》
D.顾恺之--《女史箴图》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