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拿来主义
作者:鲁迅
2
鲁迅全身像
鲁迅(1881~1936)
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鲁迅是笔名。1898年离家到南京学习,1902年留学日本,1909年回国,1918年5月发表《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础。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散文集:《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野草》
杂文集:《华盖集》、《坟》、《二心集》、《而已集》、
《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
鲁迅最杰出的是杂文创作。
其杂文“象投枪,象匕首,直刺向黑暗势力”。
关于杂文
杂文是一种文艺性政论文,主要指“五四”以来,以鲁迅为代表的那种精辟、犀利,带有浓烈的文艺色彩的议论文章。
写作背景
清朝政府实行“闭关主义”,其结果是落后挨打;鸦片战争以后,清朝政府和北洋军阀奉行卖国政策即“送去主义”;
国民党反动政府继承他们的衣钵,政治上投靠帝国主义,经济上以至文化上继续实行“送去主义”。
当时在文化工作者中间,在对待外国文化问题上,存在两种错误认识,概括起来,就是“全盘否定”和“全盘西化”。
针对这些错误认识,鲁迅写了这篇文章,提出了“拿来主义”的口号,阐明了对待外国文化(包括民族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
1、“拿来”的观点是在哪一段提出来的,是从哪一段开始阐述的?
2、什么是“拿来主义”?在哪一段阐述的?
想一想
3、在提出“拿来主义”前,先提到了哪些主义?
“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
4、作者要论说的是“拿来主义”,为什么课文前半部分写“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
“拿来主义”,但它是针对历史和现实存在的问题提出来的,近代的“闭关主义”必然导致“现在”的“送去主义”。“送去主义”是一种有往无来的卖国行径,必然导致国势日弱,被动挨打,从长远看,将造成亡国灭种。因此,采取与“送去主义”针锋相对的“拿来主义”就刻不容缓。“送去主义”和“拿来主义”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破”正是为了“立”。
第一部分(第1—2段)
揭露“送去主义”在学艺上的表现及其鼓吹者的媚外行径,与一
味“送去”针锋相对,提出“拿来”。
第二部分(第3—5段)
揭露送去者与“送来”者的奴才主子关系,辨明“抛来”与“抛
给”的不同,提出“拿来主义”。
第三部分(第6-7段)
揭露“送来者”的真面目,划清“拿来”与“送来”的界限,提出“拿来主义”的要旨:运用脑,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第四部分(第8-10段)
批判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错误态度,指出“拿来主义”者对待文化遗产应是“占有”“挑选”和创造,最后得出结论。
研习第一部分:
弄清“送去主义”的实质与危害,体会幽默、讽刺的语言在
批判错误观点时的表现力。
1、什么是“闭关主义”?实质是什么?结果是什么?
“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
实质:排外
“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
结果:落后挨打
由“闭关主义”变成“送去主义”。
2、作者是怎样批判“送去主义”的?
(作者列举了哪些事例来揭露国民党政府实行“送去主义”的媚外丑态的?
)
闭关主义
送去主义
枪炮打开大门
碰了一串钉子
古董展览
绘画展览
梅博士出国
卖国主义
排外
媚外
3、一味奉行“送去主义”会产生什么严重后果及危害?用的什么方法?
尼采:自诩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予,不想取得,他发疯而死。????????????????
中国:自诩地大物博,崛起地下的煤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只送去,不拿来。子孙沦为乞丐(亡国灭种)。
类比论证(用同类事物作比较)
对“送去主义”的批判,作者进行了辛辣的讽刺,请找出相关语
句,结合语境,揣摩起其感彩。
1.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
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
2.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3.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
4.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
”了。
“抛来”和“抛给”有何区别?
抛来指把无用的东西抛弃掉,或者无代价地送人或施舍,一般不怀有什么不良的动机或目的。
抛给指有目的的、带恶意的输出。
“送来”和“拿来”有何区别?
“送来”是帝国主义对我国进行的经济、军事、文化侵略、掠夺,是“抛给”的同义语。
“拿来”是根据需要自己拿,二者本质不同,内容迥异。
“拿来主义”的观点是?
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有思考
--有鉴别
--有选择
小结
由“所以”我们知道,文章前半部分采用的是因果论证法,从为什么要实行“拿来主义”的角度进行论证,先破后立(先否定了“送去主义”,然后提出“拿来主义”)。
研习后面一部分
思考作者是从什么角度论证“拿来主义”的,运用了什么说理方法?
“大宅子”比喻什么?对待它,文章一共列举了几种态度?是怎样说理的?
大
宅
子
文
化
遗
产
不敢进门
接受一切
放火烧光
形象的比喻论证,继承“大宅子”即继承“文化遗产”
逃避害怕
全盘否定
全盘肯定
“拿来主义”者是怎样“挑选”文化遗产的?是怎样说理的?
比喻说理:形象生动,幽默含蓄,而锋芒毕露!
鱼翅
鸦片
姨太太
烟枪烟灯
大宅子里的遗产
吃掉
送药房
送,毁掉
走散
喻文化精华
喻益害并存
喻文化糟粕
喻封建文化
“拿来主义”者对待文化遗产是: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
阅读末段,完成下面题目:
(1)揣摩“使用”“存放”“毁灭”与上文的对应关系?
(2)“拿来”者应具有怎样的素质?
答: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
(3)填空:“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拿来”的目的是为了
?(限填两字)
创新
(1)揣摩“使用”“存放”“毁灭”与上文的对应关系?
使用
存放
毁灭
鱼翅
鸦片
姨太太
喻益害并存
喻文化糟粕
喻封建文化
喻文化精华
烟枪烟灯
{
{
{
本文的论证艺术
1.比喻论证(8、9段)
——用有相似点的事物打比方。
2.类比论证(第3段)
——用同类事物相比较。
3.对比论证(8、9段)
——用性质相反事物作比较。
课文总结
鲁迅名言
倘是狮子,自夸怎样肥大是不妨事的,但如果是一口猪或一匹羊,肥大倒不是好兆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