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第8课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必备知识生成
知识点一文艺复兴
【任务驱动·必备知识】
任务驱动:中世纪的西欧,教会控制人们的思想和文化教育,厉行精神独裁,人性被压抑。但随着城市兴起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新思想开始滋生。14世纪,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爆发了,这场运动的具体情况是怎样的呢?
1.含义:
(1)它是14世纪到17 世纪初发生在欧洲的宣扬新思想的新文化运动。
(2)“复兴”的原意为“再生”。文艺复兴时期的部分意大利学者认为自己处于一个新时代的开端,古典文化将迎来再生。
2.背景:
根本原因
西欧中世纪晚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化基础
(1)西欧文化自身的传承与发展
(2)意大利拥有丰厚的_______________积淀,从东方汲取了大量文化养料
中坚力量
意大利聚集了一批具有新思想的学者文人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古希腊罗马文化
3.实质:创立符合_____________需要的新文化。
4.精神内核:_________,其精神内涵是:
(1)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提升人的地位,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2)反对_________,抨击教会腐败和守旧思想,崇尚_____。
(3)重视发挥人的才智和创造力,追求_________的幸福生活,提倡探索人与自然
的奥秘。
新兴资产阶级
人文主义
禁欲主义
理性
现世社会
5.表现:
形式
代表人物
作品的特点
文学(14世纪)
但丁、_________、薄伽丘
创作的诗篇和小说,讽刺教会的封建腐朽,宣扬___________
美术(15世纪)
_______、米开朗琪罗、拉斐尔
突破了中世纪呆板僵硬的风格,描绘现世生活,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彼特拉克
人性的自由
达·芬奇
6.扩展:
(1)时间:15 世纪后期,扩展到欧洲各地。
(2)代表:英国的_________。其作品有《哈姆雷特》《_______》等,充分体现了
人文主义的政治理想和道德观念。
7.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秩序,解放了_____,使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人
本身与现世世界。
莎士比亚
李尔王
人性
【情境探究·关键能力】
【探究】文艺复兴
【情境一】 人类意识的两方面——内心自省和外界观察都一样——一直处在一层共同的纱幕之下,处于睡眠或半醒状态。这层纱幕是由信仰、幻想和幼稚编织的,透过它向外看,世界和历史都罩上了一层奇怪的色彩……在意大利,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
——[瑞士]布克哈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
【思维交互1】材料中的“纱幕”指的是什么?人类意识处于睡眠或半醒状态的原因是什么?如何理解“烟消云散”的含义?(历史解释、史料实证)
提示:“纱幕”:基督教神学世界观。原因:基督教会把文化置于神学的控制之下。含义:神学世界观的束缚被冲破,人和人性从宗教的束缚下解放出来。
【情境二】 观察下列两幅图片
【思维交互2】两幅图片有什么不同?这种不同反映了什么问题?(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提示:不同:中世纪圣母表情严肃,比较呆板,圣婴的表情也是比较严肃;文艺复兴时期圣母非常柔美,圣婴具有了孩童般可爱的表情。反映的问题:中世纪作品突出神的至高无上的这种气息,反映了在欧洲中世纪人是受神统治的;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将神人性化,反映了这个时期人们对人性的召唤。
【情境三】 我不想变成上帝,或者居住在永恒中,或者把天地抱在怀抱中,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于我就够了……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
—— 彼特拉克《歌集》
我们人类的骨肉都是用同样的物质造成的,我们的灵魂都是天主赐给的,具备着同样的机能和一样的效用。我们人类是天生一律平等的,只有品德才是区分人类的标准。
——薄伽丘《十日谈》
【思维交互3】如何理解彼特拉克这段话的深刻内涵?材料反映了薄伽丘怎样的思想主张?(史料实证)
提示:内涵:追求人性的解放和现世幸福。主张:讴歌了人性,反对教会的禁欲主义,批判封建贵族的等级观念,主张人类平等。
【史论生成】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特征
1.人文主义首先是一场文化运动,集中于人文学科,人文主义者推崇古典文化并将其作为仿效的典范。
2.主要以文学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取得辉煌成就。
3.人文主义的实质是强调人、人的尊严和人的价值,突出人的优越性。
4.人文主义肯定人的现世生活,要求个人自由和个性解放,昭示了一种全新的个人主义的伦理观。
5.对教会和贵族的虚伪和腐败进行猛烈批判,从侧面揭露了禁欲主义与人性的冲突和对人性的扭曲。
【深化点拨】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不否定宗教,他们的批评只是针对教会的某些问题和部分教士的腐败堕落行为,只要宗教不钳制一切即可。并不是指向整个教会,更不是否定宗教信仰本身。
知识点二 宗教改革
【任务驱动·必备知识】
任务驱动:赎罪券亦称“赦罪符”,拉丁文意为“仁慈”或“宽免”,后被引申为免除赋税或债务。中世纪天主教会发行赎罪券的目的是掠夺西欧各国人民钱财,这也成为了16世纪的宗教改革爆发的一个重要原因。那么,这场宗教改革运动的具体情况是怎样的呢?
1.背景:
(1)_________使天主教会的权威受到质疑。
(2)人们对罗马教廷的长期盘剥日益不满。
2.序幕:1517年,马丁·路德撰写了著名的《_____________》,痛斥教廷推销赎
罪券的欺骗行为。
3.德国的宗教改革:
(1)改革主张。
①认为人的灵魂获救靠自己的信仰,不靠烦琐的宗教仪式。②上帝面前_______
___。
文艺复兴
九十五条论纲
人人平
等
③主张建立独立的_________和廉俭教会,力主用民族语言进行宗教活动。
(2)初步成果:形成了新教中的路德派。
4.宗教改革的扩展:西欧其他国家也建立了独立于罗马教廷的新教,影响最大的
是瑞士的_________和英国的国教。
5.影响:
(1)对思想解放: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传播和发展了_________。
(2)对经济发展:有利于欧洲资本主义的成长。
(3)对民族国家:推动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和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民族教会
加尔文派
人文主义
【情境探究·关键能力】
【探究】挑战教皇的权威
【情境一】 在中世纪,天主教会将从事商业和发财致富说成堕落行为,这种轻商思想与当时商品货币关系蓬勃发展的趋势背道而驰,同时天主教会所规定的圣礼十分烦琐,这些也都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但商品经济不声不响地创造出一个新的上帝——金钱。
【思维交互1】材料反映了中世纪出现了怎样的历史现象?这一现象与宗教改革有何关联?(史料实证、唯物史观)
提示:现象:中世纪西欧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得到发展。关联:天主教会的思想统治严重阻碍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这成为宗教改革爆发的根本原因。
【情境二】 马丁·路德提出“因信称义”说。他认为,灵魂得救只需靠个人虔诚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会的烦琐仪式。上帝的恩典是上帝给人的礼物,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信徒得救不靠行为,全凭信仰。要得救上天堂,不靠教会或行善,更不靠购买赎罪券。
【思维交互2】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核心主张是什么?其实质是什么?(史料实证、家国情怀)
提示:核心主张:信仰即可得救。实质:使人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否定了教皇权威。
【情境三】 马丁·路德的政治思想既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他提出“唯信称义……信徒皆为教士”……鼓吹俗权至上,主张各国教会应与罗马切断联系而由各国的政府来管理,则鲜明地反映了他对民族自由含义的一种更深刻的理解。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思维交互3】根据材料概括马丁·路德的思想“既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的表现,并据此分析宗教改革的意义。(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提示:“印记”:其主张“唯信称义”明显带有人文主义倾向;“深化”:主张由各国政府管理教会。
意义: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传播和发展了人文主义思想,有利于资本主义的成长和西欧民族国家的兴起与发展。
【史论生成】
比较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1.相同点:
(1)都是西欧资本主义发展的结果,都是成长中的资产阶级进行的反封建斗争,都波及西欧的广大地区。
(2)都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和近代文化的发展。
(3)都是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的斗争,都体现了浓郁的人文主义色彩。
2.不同点:
名称
项目
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
时间
14—17世纪
16—17世纪
核心思想
人文主义
因信称义
斗争矛头
基督教神权
教会特权
内容
肯定人性,要求把人和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
宣扬“信仰得救”和简化宗教仪式,建立资产阶级化的新教
影响
冲击封建神学的束缚,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和天主教会,促进西欧各国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深化点拨】文艺复兴是一个信仰与思想自由的运动,一开始就容忍了异教文化,而宗教改革不是一个为了自由的运动,各种形式的新教派,几乎都以另一个权威来取代教皇的权威。
知识点三 近代科学的兴起
【任务驱动·必备知识】
任务驱动:1600年,意大利科学家布鲁诺因捍卫“太阳中心说”被宗教裁判所判为“异端”而处以火刑,成为捍卫科学真理并为此献身的殉道士。“太阳中心说”是当时科学发展的一个缩影,那么,近代科学是如何兴起的呢?成就和影响各有哪些?
1.兴起:
(1)背景:文艺复兴和_________的深入发展,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产生了革命性
变化。
(2)概念:16—17 世纪,欧洲的自然科学研究取得重大突破,近代科学兴起,被称
为“_________”。
2.成就:
(1)天文学:_______提出“日心说”,否定天主教会宣扬的“地心说”,建立起一
种新的宇宙观。
宗教改革
科学革命
哥白尼
(2)物理学:牛顿发现_____________,确立了较为完整的力学体系,为近代物理学
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其他领域:在光学、热学、电磁学、解剖学等领域也取得了巨大进步。
3.影响:
(1)形成了重视经验和事实的_______思维方式。
(2)确立了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归纳和综合等基本途径发现自然规律的___
_______。
(3)促进了_________和社会进步。
万有引力定律
理性化
科
学方法
思想解放
【情境探究·关键能力】
【探究】近代科学的发展
【情境一】 孟广林在 《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革命”》中写道:“人文主义思潮驱散了神学的阴霾,促成了′人的发现与世界的发现′,赋予了人深入思考与大胆探求的自主权利。于是,一些科学家逐渐冲破神学传统的藩篱……掀起了划时代的′科学革命′。”
【思维交互1】推动近代科学产生发展的因素有哪些?其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史料实证、唯物史观)
提示:因素:文艺复兴、新航路开辟和宗教改革。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和发展是其产生的前提与根本动力。
【情境二】 牛顿说:“我好像是一个在海边玩耍的孩子,不时为拾到比通常更光滑的石子或更美丽的贝壳而欢欣鼓舞,而展现在我面前的是完全未探明的真理之海。”
【思维交互2】牛顿拾到的那些“更光滑的石子”“更美丽的贝壳”指什么?其成就有何历史影响?(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提示:指的是物体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影响:牛顿经典力学是人类认识自然的第一次理论性概括和总结,为近代物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情境三】 纪录片《大国崛起》中有这么一段解说词:既然物质世界有着如此的自然规律,那么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也应该有类似的规律存在。只要能将牛顿破解自然之谜的科学方法,运用于人类社会,那么社会发展的规律也能被把握,人类就可以握住自己的命运咽喉。 后来的历史学家和哲学家把这种世界观称为“理性主义”。
【思维交互3】如何认识科学发展和思想解放的关系?(史料实证、唯物史观)
提示:思想的解放推动了近代科学的产生和发展,近代科学的发展,又为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提供了直接的物质条件,推动了新的思想解放。
【史论生成】
近代自然科学兴起的原因
1.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需要科技知识,为科技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这是近代自然科学创立发展的社会前提。
2.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资产阶级启蒙运动,为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和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
3.16-17世纪,伽利略、培根、笛卡尔等思想家为近代自然科学研究创立了一般规律和经典方法。
4.中国的四大发明、阿拉伯文化和希腊自然哲学传入西欧,开阔了人们的眼界,并为科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5.欧洲先进国家保护并奖励科技发明,改革教育制度和专利制度,组织科研机构,推动了近代科学的创立和发展。
总之,科技的进步离不开物质生产的发展、学术思想的自由、研究手段的进步、国家的重视。
【深化点拨】近代(16世纪—19世纪末20世纪初)科学是在收集材料的基础上,从现象深入本质,从经验定律上升为系统的科学理论。它是建立在观察、试验基础上的实验科学,表现为较为抽象的理论性。
知识点四 启蒙运动
【任务驱动·必备知识】
任务驱动:“未经考察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这一名言出自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之口,他也被认为是西方理性主义的化身与象征。苏格拉底这种对理性的尊崇和对思想自由的追求,成为了欧洲18世纪启蒙思想的源头。那么,启蒙运动是如何兴起和发展演变的,对人类历史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
1.背景:
(1)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近代科学的发展推动了人们的思想进一步解放。
(2)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_________和教会的思想束缚。
2.含义:启蒙运动就是以___________的光芒,驱散蒙昧、迷信、宗教狂热和专制
统治带来的黑暗。
3.过程:
(1)产生:17世纪,_____出现早期启蒙思想。
专制王权
理性和科学
英国
(2)发展。
①18世纪,_____成为启蒙运动的中心。
②18世纪后期,启蒙运动达到高潮,并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及北美地区。
4.精神内核:“_____”,强调独立思考与自主精神。
法国
理性
5.主要人物及其主张:
国家
人物
主张
法国
孟德斯鸠
反对君主专制,强调立法、司法、行政_____
_____,相互监督、制衡
伏尔泰
反对君主专制,寄希望于“开明”君主进行改革, 建立___________
卢梭
反对君主专制,主张_________和直接民主制
英国
亚当·斯密
认为劳动是财富的源泉和衡量价值的尺度,主张_________
德国
康德
认为人应该独立思考,_________, 主张民主、自由、_____
三权
分立
君主立宪制
主权在民
自由竞争
理性判断
平等
6.影响:_______。(填写正确序号)
①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②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作了理论准备和舆论宣传;③直接推动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④成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精神武器。
①②④
【情境探究·关键能力】
【探究】启蒙思想
【情境一】 17—18世纪,随着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但是封建制度严重阻碍着资本主义发展;同时自然科学的发展使得人们认识到人类是可以征服自然的,于是反对封建专制和反对教权主义的斗争成为时代的要求,一场思想上的资产阶级启蒙运动首先在英国兴起。
【思维交互1】归纳启蒙运动兴起的背景。思考启蒙运动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史料实证、唯物史观)
提示:背景: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封建专制阻碍资本主义发展;天主教神学还占据相当地位;自然科学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根本原因:封建统治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情境二】 卢梭说:人人享有自由平等的权利而不论其出身。人们应自由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社会中应有“共同意志”,人人遵守。社会契约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和自由。这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不可侵犯,不得转让,不受限制,不准分割。
【思维交互2】材料反映了卢梭怎样的思想主张?卢梭的政治主张与伏尔泰有何区别?(史料实证)
提示:主张:社会契约、人民主权、直接民主。区别:伏尔泰不反对君主制,主张君主立宪制;卢梭反对君主制,主张民主共和制。
【情境三】 欧洲的启蒙时代,是伟大人物辈出的时代,他们既是旧传统的批判者,也是新制度的设计者……他们的著作的确影响了世界许多地区的热爱思考和正义的人们。 ——摘编自《马克思选集》中文版
【思维交互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启蒙运动在内容上是如何发展人文主义的。
提示:发展:以理性为核心;更加公开、猛烈地抨击天主教会,并将斗争矛头直接对准封建专制制度;追求自由、平等,进而主张建立民主与法治的社会。
【史论生成】
启蒙运动的影响与特点
1.影响:
(1)是欧洲历史上的又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2)它丰富和发展了人文主义精神的内涵,把反封建反宗教神学的斗争推进到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国”、按照资产阶级利益建构政治制度的高度,从而比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更彻底,更具鲜明的政治革命性质。
(3)不仅为资产阶级革命作了舆论准备,而且为人类社会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4)启蒙运动鼓舞了英属北美殖民地和拉丁美洲人民争取独立的斗争,对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发展提供了思想武器。
2.特点:
(1)从批判的对象上看,矛头指向专制主义、教权主义。
(2)从批判的方式上看,摆脱了宗教的束缚,启蒙思想家宣传理性,对封建制度进行理性的批判,是科学进步与资产阶级壮大的反映。
(3)从批判的领域上看,集中于政治、思想领域,宣扬科学和理性的目的是反对专制、教权和迷信。
(4)从历史作用上看,主要是为资产阶级革命和资产阶级的统治作思想动员和理论准备。
【深化点拨】(1)人文主义与理性主义都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的产物,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力量的强大是两种思潮产生的根源。(2)它们都是资产阶级在思想文化领域里的反封建斗争,同为资产阶级性质的文化思潮,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
课堂素养达标
1.(2020·江苏学业考)布克哈特认为:“摆脱中世纪桎梏的文化需要一个向导,并在古代文明的身上找到了这个向导。”文艺复兴的文化“向导”主要来源于 ( )
A.古希腊罗马文化 B.法国启蒙思想
C.中国儒家文化 D.欧洲宗教神学
【解析】选A。结合所学可知,文艺复兴借助古希腊罗马文化宣传资产阶级思想,因此文艺复兴的文化“向导”来自古希腊罗马文化,故选A;启蒙运动主要是构想了未来资产阶级理性王国的蓝图,B不符合题意,排除;文艺复兴的外衣是古希腊罗马文化,与中国儒家文化无关,C不符合史实,排除;文艺复兴反对宗教神学的禁欲观和来世观,排除D。
2.绘画是历史的一面镜子,能够折射出思想文化的变迁。下图所示画作 ( )
A.反映出对宗教和教会的抨击
B.利用宗教题材表现人文精神
C.表达了反对世俗享受的理念
D.彰显了理性主义的精神实质
【解析】选B。题干图片反映了拉斐尔画作中的圣母形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利用宗教题材表现人文精神的特点,故B符合题意;拉斐尔的圣母图并不能体现对宗教的抨击,故A不符合题意;人文主义并不反对世俗享受的理念,故C不符合题意;启蒙运动彰显了理性主义,而不是文艺复兴,故D不符合题意。
3.(2020·全国Ⅰ卷)16世纪的思想家蒙田从教育要培养“完全的绅士”理念出发,强调要注重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完整的人”,即不仅体魄强健、知识渊博,而且具有良好的判断力和爱国、坚韧、勇敢、关心公益等优秀品质。蒙田的教育主张 ( )
A.体现了文艺复兴思想对人的认识
B.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的高涨
C.反映了启蒙运动生而平等的理念
D.摆脱了宗教观念的长期束缚
【解析】选A。材料蒙田的教育主张“强调要注重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完整的人’”,体现了14-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对人的价值和尊严的肯定,故选A;资产阶级革命在18世纪出现高涨,排除B;启蒙运动兴起于17世纪,排除C;“摆脱了”说法过于绝对,且不符合当时的实际,排除D。
4.因发表《九十五条论纲》而被人们热情地称赞为“天使的化身”的思想家是 ( )
A.普罗泰格拉 B.马丁·路德
C.主教 D.拉斐尔
【解析】选B。《九十五条论纲》是马丁·路德于1517年发表的,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故B符合题意。普罗泰格拉是古希腊智者运动代表人物,故A不符合题意。C不够具体且马丁·路德并非主教。拉斐尔是文艺复兴时期绘画领域的代表人物,故D不符合题意。
5.下图取材于德国著名画家卢卡斯·克拉纳赫创作于1521年的画作《从基督徒到反基督徒》。对该漫画的理解正确的是 ( )
A.主张金钱至上
B.主张信仰即可得救
C.强调人的价值
D.主张追求现世幸福
【解析】选B。基督赶走高利贷者体现了不以金钱至上的精神,而教皇用赎罪券吸引信徒的做法则违背了基督的原则,所以该漫画并不是主张金钱至上,故排除A;漫画实际上是讽刺了教皇和教会的虚伪与贪婪,由此主张信仰即可得救,并不需要通过教皇和教会,故选B;漫画意在抨击教皇和教会,宣扬宗教改革,而不是强调人的价值,故排除C;漫画内容没有体现追求现世幸福的内容,故排除D。
6.(2020·广东学业考)马丁·路德说,世俗权力是受上帝的委托来惩治奸邪,保护善良的。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据此可知,宗教改革 ( )
A.挑战罗马教廷的权威
B.批判君主专制
C.质疑上帝的至高无上
D.主张社会契约论
【解析】选A。题干中“不管他是教皇、主教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等信息表明,罗马教廷要受到世俗权力的约束,其权威受到了挑战,故选A;题干反映的马丁·路德的主张是对天主教会权力的否定,并没有批判君主的权力,排除B;题干“世俗权力是受上帝的委托来惩治奸邪,保护善良的”,表明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仍然坚持上帝的权威,排除C;社会契约论是启蒙运动时期卢梭的主张,排除D。
7.(2020·聊城高一检测)“‘惯性是物体的根本属性,惟有外力才能克服物体的惯性。’其蕴含的价值观是‘崇尚人的价值’,因为人有能力改变和控制自然”。这说明 ( )
A.经典力学体系完成对自然的认识
B.近代科学提升教皇的权威和地位
C.近代科学推动了人文主义的发展
D.现代物理学的基本框架已经形成
【解析】选C。近代科学促进思想解放,“惯性是物体的根本属性”说明是牛顿的经典力学,“人有能力改变和控制自然”说明人文主义思想出现,C正确。
8.雕塑家罗丹说:“瞧!伏尔泰对面的卢梭,目光中含有无限精微的气息,那是18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他们批评从古以来天经地义的道理。”罗丹所说的“共同性格”是指 ( )
A.提倡绝对平均 B.主张权力集中
C.否定宗教信仰 D.批判君主专制
【解析】选D。联系所学知识可知,罗丹所谓的“18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指的是启蒙运动时期启蒙思想家们批判君主专制的共同的思想主张,故选D。
【补偿训练】
启蒙思想家主张“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这里的“现实的黑暗”是指 ( )
A.封建神权
B.欧洲封建制度和封建统治
C.天主教会
D.封建君主专制
【解析】选B。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欧洲封建制度和封建统治越来越成为社会发展的阻力。启蒙思想家认为“现实的黑暗”指封建制度和封建统治,故选B,A、C、D表述不全面,排除。
9.(2020·潍坊高一检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必须建立一个全新的契约,这不是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之间的契约,而是全体人民之间的契约。通过社会契约,人民建立一个自己管理自己的政府。这个政府的最高权力机构是希腊城邦似的公民大会,人民都有参政权利,因此人民服从政府就是服从自己。
——[法]卢梭《社会契约论》
材料二 例如在市场交换中,我的面包卖出去了,我的权利得到了实现,同样你也有面包吃,你的权利也得到了实现。
——[英]亚当·斯密《国富论》
材料三 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
——[德]康德《历史理性批判文集》
(1)结合材料一、二分析卢梭和亚当·斯密主张的异同。
(2)结合材料三总结康德赋予“理性”的新内涵。并结合所学加以分析。
【解析】第(1)题,同:据材料一“必须建立一个全新的契约,这不是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之间的契约,而是全体人民之间的契约”和材料二“我的面包卖出去了,我的权利得到了实现,同样你也有面包吃,你的权利也得到了实现”可知,二者都主张平等、自由。异:卢梭:据材料一“这个政府的最高权力机构是希腊城邦似的公民大会,人民都有参政权利,因此人民服从政府就是服从自己”可知,其主张主权在民,直接民主;据材料一“必须建立一个全新的契约,这不是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之间的契约,而是全体人民之间的契约”可知,主张社会契约。亚当·斯密:据材料二可知,主张自由贸易,自由竞争。第(2)题,新内涵:据材料三“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可知,追求思想自由;据材料三
“……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可知,自由的同时也要自律。分析:结合所学可知康德认为人应该独立思考、理性判断;人不是别人达到任何目的的工具;人生来就有自由和平等的权利,但同时也要自律,不能为了个人的自由而妨碍他人的自由;自由和平等只能在法律的范围内。
答案:(1)同:平等、自由。异:卢梭——主权在民,直接民主,社会契约。亚当·斯密——自由竞争,生而自由。
(2)新内涵:思想自由,自由的同时也要自律。分析:康德认为,人应该独立思考,理性判断;人就是人,不是达到任何目的的工具;人生来就有自由和平等的权利,但同时也要自律,不能为了个人的自由而妨碍他人的自由,自由和平等只能在法律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