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 第3课 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 课件(共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 第3课 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 课件(共3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2-23 22:17: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民以食为天 食以安为先
——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
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点:
①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精耕细作;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②具有分散性;封闭性;落后性;脆弱性;顽强性…
铁农具
耦犁
耙耱
代田法
筒车
都江堰
【回顾】传统农业生产
材料1、传统农业采用人力、畜力、铁木农具等为主,主要依赖世代流传下来的经验发展,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居主导地位,其特点是生产水平较低、农产品剩余不多、并且产量受自然条件比如自然灾害等影响很大。我国古代的粮食亩均产量汉代为132公斤、南北朝为128.5公斤、唐前期为167公斤、唐后期为154.5公斤、宋代为154.5公斤、元代为169公斤、明代为173公斤、清代183.5公斤。在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清代粮食亩均产量仅比汉代多51.5公斤,可见传统农业生产力水平的低下和发展缓慢。
——刘宇杰《告别饥荒—饥荒成因与历史应对考察》
——粗放经营
材料、现代农业的巨大进步使全世界大多数地区的粮食增长超过人口增长。世界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农业机械、农业化学和遗传育种三大科技领域。农业机械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劳动效率和耕作能力;农业化学提高了作物产量,减轻了病虫草害的损失,保证了农业的稳产高产;遗传育种通过对生物遗传性状的改造,培育出大批高产、优质、适应性强的良种,提高了农业产量。
——刘宇杰《告别饥荒—饥荒成因与历史应对考察》
一、食物生产的现代化
1、农业机械现代化
1851年法国人阿拉巴尔特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拖拉机,这比乘用车更早被发明出来,足见人们对于农业机械的迫切性需要。
铧式犁
播种机
联合收割机
农业机器人
一、食物生产的现代化
2、农业化学现代化
19世纪初,德国人J.李比希研究植物生长与某些化学元素间的关系。他在1840年阐述了农作物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是从土壤里获取的,他确定了氮、钙、镁、磷和钾等元素对农作物生长的意义,并预言农作物需要的营养物质将会在工厂里生产出来。不久,他的预言就被证实。
一、食物生产的现代化
3、农业遗传育种现代化
第三代杂交水稻“叁优一号”
2017年,中国工程院院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领衔成立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并联合多家科研单位成立中国首个耐盐碱水稻区试协作组。
2020年10月14日袁隆平“海水稻”团队再传佳音。袁隆平“超优千号”耐盐水稻平均亩产量达802.9公斤创下盐碱地水稻高产新纪录。
——央视财经新闻
一、食物生产的现代化
4、农业生产经营模式现代化
现代化养鸡场
现代化渔场
现代化养牛场
远洋渔船
 “小酒糟”带动多产业
 10月16日,记者从劲牌公司首届鲜糟经销商及重点客户恳谈会上了解到,该公司从2013年4月份成立循环经济事业部,以保健酒为核心,在循环经济道路上建立起了自己独有的一套供销产业链,该事业部以酒糟为主要“产品”依托,逐渐带动该公司其他废弃物的循环再利用,涉及农业、工业及第三产业等多个行业领域。
  据劲牌公司循环经济事业部总经理陈冰介绍,通过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建立糯高粱、稻谷及中药材等原料直供基地,带动上游农业产业化发展;下游延伸至保健品、包装印刷、饲料、有机肥生产等领域,形成完整主产业链,带动下游产业集群发展;然后在发展物流运输等相关生产性服务业的同时,通过酒文化博览园,带动旅游、养生保健服务等第三产业发展。
—— 荆楚网消息(记者王舒娴通讯员沈莉)
农业机械化
农业集约化
农业产业化
农活操作由使用人畜力转移为使用机械,手工劳动被机械操作所取代的过程。
农业集约化是指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劳动、资金和技术,以期取得较多的单位面积产量,又能减少每单位产品劳动耗费的一种农业经营方式。
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主导产业、产品为重点,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建设、系列化加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形成种养加工、产供销、贸工农、农工商、农科教一体化经营体系,使农业走上自我发展、自我积累、自我约束、自我调节的良性发展轨道的现代化经营方式和产业组织形式。
探究: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的主要区别
项目
传统农业
现代农业
农具动力
手工和畜力工具;人力、畜力和自然力等
机械化工具为主;石油和电力等
生产技术
直接经验
现代科技
生产目的
自给自足
商品化
使用肥料
天然有机肥料
化学肥料、大量使用农药
作物品种
农家原有品种
人工培育品种
生产单元
个体小农为主,生产单元也是消费单元,粗放经营为主
家庭农场为主,集约经营为主,依赖大量外部投入,需要一个强大的科技和工业体系支撑
物质循环
内循环,农产品初步加工
外循环,农产品加工非常深入,产业链延长,贸工农一体化生产
产前领域
包括农业机械、化肥、水利、农药、地膜等;
产中领域
包括种植业(含种子产业)、林业、畜牧业(含饲料生产)和水产业等;
产后领域
包括农产品产后加工、储藏、运输、营销及进出口贸易技术等。
现代农业
【回顾】传统食物储备方式
含嘉仓是隋朝在洛阳修建的最大的国家粮仓,遗址面积40多万平方米,有数百个粮窖。大窖可储粮1万石以上,小窖也可储粮数千石,被称为中国古代最大的古代粮仓。
含嘉仓粮窖内发现一窖1300多年前存下的粮食,且“谷粒颗粒分明,糠是糠,米是米。” 考古专家把这归功于粮窖设计的科学——“席子夹糠”法,可以达到低温储粮的效果。这样的粮窖不仅防鼠防盗、防潮防火,还具有良好的“保鲜”功能,在唐代,这样的地下窖仓里稻米的“保质期”为5年,谷子的“保质期”更是长达9年。
二、食物储备技术的进步
1、传统食物储备方式
风干法
腌制法
窖藏法
冷藏法
古代常见保存食物的方法
二、食物储备技术的进步
1、传统食物储备方式
二、食物储备技术的进步
2、现代食物储备方式——粮食储备技术
(1)50年代,美国已经使用机械通风储粮技术
(2)70年代,中国开始采用机械制冷低温储粮技术
(3)21世纪以来,新型制冷设备相继推出;粮仓仓容量不断扩大;低温、低氧等储藏技术广泛应用;粮食储备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
谷物冷却机
二、食物储备技术的进步
2、现代食物储备方式——食物储存技术的发展
(1)现代冷冻食品加工的发展:
自20世纪20年代起,速冻加工、冷冻设备、冷冻食品以及冷冻食品包装等领域的技术不断进步;家用冰箱冰柜普及;冷链物流产业发展起来。
餐桌上的速冻水饺
是怎样加工出来的?
二、食物储备技术的进步
2、现代食物储备方式——食物储存技术的发展
(2)中国冷链物流产业:
2010年,中国颁布《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对冷链物流产业进行整体布局,大大促进了这项产业的发展。
食物生产
食物储备
不断进步
科技改变生活
无忧?
问题
三、消除饥饿与食品安全
1、粮食安全与消除饥饿
食物
需求
食物
供给
矛盾
粮食安全
食品安全
三、消除饥饿与食品安全
1、粮食安全与消除饥饿
(1)影响粮食安全的因素
人口激增和工业化,粮食需求增加
城市化的加速,耕地面积不断减少。
蝗虫灾害
气候变暖
水旱灾害
暴力冲突
食物供给和需求矛盾突出
现实难安
据当前估计,有近6.9亿人处于饥饿状态,占世界总人口8.9%,一年中增加了1000万,五年中增加了近6000万。重度粮食不安全是与饥饿相近的另一项衡量指标,受此影响的人数也同样呈增加趋势。2019年,全世界有近7.5亿人面临重度粮食不安全,占世界总人口近十分之一。
——联合国2020年《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
《2020年粮食危机地图》
联合国粮农组织对粮食安全的定位是“保证所有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得到为了生存和健康所需的了足够粮食”。
耕地和粮食耕种面积逐年减少
耕地质量不断下降
粮食食生产比较效益低,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不高
农业生产基础设施薄弱,经营方式落后,粮食生产力水平较低
消费结构升级加剧粮食供给压力由主要依靠谷物的数量型向肉蛋奶等质量型转变,引发了饲料粮消费的快速增加
新兴生物制药、食品加工、酿酒及燃料乙醇等行业的高速发展,推动了工业粮消费的不断提升
我国粮食安全
形势不容乐观
食物生产
食物储备
不断进步
科技改变生活
无忧?
问题
解决
个人
国家
世界
食物
需求
食物
供给
矛盾
粮食安全
食品安全
因素
三、消除饥饿与食品安全
1、粮食安全与消除饥饿
(1)个人应对措施:
三、消除饥饿与食品安全
(2)中国应对措施:
制定一系列保障粮食安全的法律法规。
1996年 颁布《中国的粮食问题》白皮书,提出粮食自给的方针;
1、粮食安全与消除饥饿
以我为主
立足国内
确保产能
适度进口
科技支撑
粮食安全战略:
“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习近平
三、消除饥饿与食品安全
1、粮食安全与消除饥饿
(3)国际社会应对措施
联合国粮农组织
1945年成立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多次召开世界粮食安全首脑会议,制定粮食安全行动计划;
各国政府都把保障粮食安全与消除饥饿作为首要任务
国际合作!!
三、消除饥饿与食品安全
2、食品安全
(1)原因:
食品加工过度使用添加剂,甚至违法使用危害健康的添加剂,导致食品安全频发。
化肥、农药的过度使用造成环境污染,通过食物链进入农作物和禽畜体内;
禽畜饲养过度使用抗生素,也造成食物污染,危害人体健康。
染色馒头
毒奶粉
瘦肉精
地沟油
三、消除饥饿与食品安全
2、食品安全
(2)对策:
重视食品安全问题,制定法律法规进行治理。
2009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用法律手段确保食品安全,后又对食品安全法进行了修订。
世界:
中国:
最严谨
的标准
材料 2.遭受饥饿和贫困折磨的人数现已逾10亿,这一事实让我们感到震惊。……粮食安全、农业和农村发展方面长期投资不足所产生的影响,又因近期粮食、金融和经济危机等因素而雪上加霜。…………
4. 从现在起到2050年,为养活预计超过90亿的世界人口,农业产量估计需增长70%……粮食不应当用作施加政治和经济压力的手段。我们重申国际合作和团结的重要性并要避免采取与国际法和《联合国宪章》不一致并可能危及粮食安全的单方面措施。我们呼吁开放市场,这是全球粮食安全对策的重要内容。
5. 气候变化给粮食安全和农业部门增加了严重风险。其预期影响特别给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的小农,以及已处于弱势地位的人口带来危险。
——《世界粮食安全首脑会议宣言》(2009年11月16-18日,罗马)
问题: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粮食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有哪些?应该如何而应对粮食安全问题
原因:①对农业的投资不足; ②经济危机; ③人口激增; ④国际政治经济问题;
⑤全球环境与气候变化等。 ⑥工业化、城市化的加速,耕地面积不断减少。
课后练习
应对:
国际层面:①粮食安全是当今各国共同面临的问题,要加强国家合作;②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国家层面:①保障粮食安全和消除饥饿作为首要任务;②制订粮食安全行动计划;
③保护耕地资源、遏制耕地锐减; ④制定保障粮食安全的法律、法规;
⑤改进技术,加大对农业的投入,提高粮食产量。(开源)
个人层面:增强人们的粮食安全意识,厉行节约。(节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