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
(25分钟,19分)
阅读拓展(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19分)
材料一
飞扬的诗词文化的乡愁
中华诗词是文化百花园中最为葳蕤芬芳的一枝。史志、经书、宝笈、医典、铭文、石刻、楹联、题额、戏文、歌赋、唱词、散曲、小令、灯谜、书画、碑帖等文字典籍,哪一个都离不开诗词之美。中华诗词有高傲的颜值和尊贵的禀赋,却以平易近人的方式潜流在我们的血脉里,滋养了中华民族高贵而纯洁的心灵。
文以载道,诗以言志,自古以来的中华经典无一不是智慧的源泉、文化的航标、思想的峰峦。爱国主义是中华诗词的永恒主题。从春秋楚国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仰天长叹,到战国时期荆轲“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慷慨悲歌;从南宋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耿耿忠心,到毛泽东“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浩浩胸怀,爱国、为国、利国、报国是中华儿女的价值追求,也是中华诗词的思想高地。历览前贤先烈,他们在诗词中凝聚了最浓烈、最真挚、最深沉、最持久的爱国情感。在凝成民族性格、传承民族精神、塑造民族心理方面,中华诗词功不可没、无可替代。
“辞约而旨丰,事近而喻远”,是中华诗词独有的魅力。寥寥数字,绵绵无穷理,诗律词格中隐藏着深奥的哲理玄思。刘禹锡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揭示了新陈代谢、新旧转化的客观规律;苏轼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因指出了矛盾的对立统一关系而深邃如夜空;陆游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道出了知与行、学与思的哲学关系……诗人在诗词韵律中搭建自己人生的亭台楼阁,畅达时自成风景、各领风骚,赋闲时以逸待劳、守静待动,逆境中韬光养晦、不与乱世争英雄,不失为一种人生韬略。
没有宋词就不是宋朝。北宋九皇、南宋九帝,虽然饱受内乱与围剿,却享国320年,成就了中国古代一次文化的复兴。范仲淹、柳永、欧阳修、王安石、苏轼、李清照、岳飞、陆游等文学名家如烟花绽放在宋朝的夜空。岳飞的“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读得人激情澎湃、热血沸腾,直教人跃马挥戈征战死;辛弃疾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气势千钧,豪情万丈;文天祥的“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忧心系南宋,正气满乾坤,英雄豪气直上九霄,殉国之心耿耿昭然。这些情感鲜明的宋代诗词大多来自中原、出自汉人,是中原农耕文明与北方游牧文明交锋、大汉民族与游牧民族争战的背景下形成的文化奇葩。抗辽、抗金、抗元战争几乎贯穿了大宋王朝一半的生命时长,而宋的三个对手——辽、金、元对中华诗词也有自己的贡献。如金主完颜亮的“提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如此猎猎有声的诗句,怎不令残宋弱帝们胆战心惊!多民族诗词的同坛斗妍,催生了多样多元多彩的中华诗词,建构了共生共荣共享的中国文化。
继承与创新,分享与共赏,刚健与柔美,雅趣与流俗,正因各个朝代、各个地域、各个民族、各个流派都为中华诗词盛宴奉献出自己的风味,中华文化才如此流光溢彩、五光十色。
中华诗词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中华儿女共同的文化乡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古诗文经典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成了我们的基因。”又指出:“语文课应该学古诗文经典,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断传承下去。”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包括中华诗词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文化责任。
(选自同名文章,有删改)
材料二
无情不作诗
《红楼梦》里黛玉与湘云曾月夜联诗。湘云看到池塘上惊起一只瘦鹤,出了上句“寒塘渡鹤影”,黛玉呢,见到一轮月儿冷冷清清,想了一会儿,吟出一句“冷月葬花魂”。这两句诗,看上去都只在描写一种外在的景物,实际上却字字传递着浓烈的情感。寒塘,鹤影,冷月,花魂,这样的诗,必是寄人屋檐之下、人生遭际相似的湘云与黛玉才能作出的,如果换了春风得意的王熙凤,肯定对不成。
为什么王熙凤就对不成?因为王熙凤没有黛玉的人生遭际,也就没有那种忧伤、萧索的情怀,对事物的看法就会不一样。寒瘦、清冷,这不是王熙凤的风格,她是鲜花着锦、烈火烹油式的。所以,字句可以雕琢,故事可以敷衍,唯独“情怀”二字作不了假,是怎般情怀,便作怎般诗,诗歌就是诗人情怀的一种外化与呈现。
我们读诗,其实就是在读人,读诗人的遭际,读诗人的情怀,读一个个远去的灵魂。好的诗歌,可以让它的作者千年之下依旧血气充满、栩栩如生。我们读《诗经》,最百读不厌的不正是那渭水河畔寤寐思服、辗转反侧的爱情?读《离骚》,感动最深的不正是那憔悴诗人举世皆浊我独清的情怀?读《古诗十九首》,念念不忘的不正是那天涯游子的羁旅乡愁与闺中少妇的无尽幽怨?等读到了建安诗人逸兴遄飞、光英朗练的佳句,读到了盛唐诗人洒脱自然、天地入我胸怀的名篇时,我们越来越坚信:优秀的诗篇正是人生情怀结出的花朵,优秀诗篇里必然流淌着诗人不同流俗的襟怀与独一无二的性情。
这样的襟怀性情,未必就一定是家国天下,先忧后乐。它可以是人生如寄的感慨,是来去亲疏的触怀,是儿女情思的表达,但无论何者,它一定是真诚的、健朗的、敏感的。诗人们咏之于江边白露,舞之于月下乔木,寄意春花秋月,卧听松涛虫鸣,他们从一切自然事物中寻找诗意的触发,又在一切自然事物中寄托人生的慨叹。他们的诗中,一花一草莫不被赋予灵性,哪怕再私人化的情感,也都显得真诚动人。
真情所至,方有高格。所以,当前我们要繁荣发展中华诗词,决不仅仅是对传统诗词经典的背诵记忆和知识比拼,而是要运用中华诗词的传统艺术形式,创作出“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诗词作品,从而达到时代精神与诗词艺术的完美结合。
(选自同名文章,有删改)
材料三
“诗词大会”让古典文化成时尚经典
《中国诗词大会》火了!火透银屏、火爆网络、火遍朋友圈!短短数日,“诗词大会”的粉丝们几乎霸占了整个舆论场,“电视+舆论”让中华传统文化的光彩和魅力在一度寂寥中被唤醒,并尽情绽放。“诗词大会”再次燃起了全民诗意,唤起了整个社会对于古典诗词的热爱和崇拜,真正让古典文化成为时尚经典。
在中国古典文化中,诗词文化尤为著名,唐诗宋词,妇孺皆知,甚至一些外国人赛起诗来,也是一点不含糊、不见外。可见,中华诗词以其独特的魅力流传千古、驰名中外。
我国的传统文化虽被视作宝贵的精神财富予以传承和弘扬,但很长一段时间却始终没有在全民范围内形成热度,掀起高潮。与时下动辄就人气爆棚的各类网综、电视节目相比,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和缺失。而《中国诗词大会》的出现,从其播出效果和社会反响来看,绝对是个成功。它以古诗词为突破口,为传统文化打开了一条通往时尚经典之路。
它让传统文化走近百姓。“诗词大会”面向人人,不因其文化性而对参与者在职业、身份、年龄、民族、国籍等方面有所局限,只要你是中华诗词文化的爱好者,均可凭实力参加。在“诗词大会”中脱颖而出的16岁才女武亦姝就是最好的证明。还仅仅是一名在校学生的她,凭借对传统诗词文化的热爱,在一场场比拼中,以深厚的实力储备和良好的比赛心态,沉着应战,赢得了超高人气,成为百姓有口皆碑的文化“网红”。除了武亦姝,其他选手和活动参与者也都来自基层各行各业,这使得“中华诗词”这一传统文化内容被请下“神坛”,以更亲近百姓、更亲和大众的方式被当代人接受。
它让传统文化身披时尚。传统文化在人们的印象中一直以古朴典雅的脱俗气质而存在,甚至给人以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距离感”。如何通过形式上的“包装”,把传统文化打扮得更具时代性,是当前文化传播和传承工作要考虑的重要问题之一。而“诗词大会”恰恰提供了一个可学习借鉴的成功案例。无论是舞美设计、嘉宾阵容,还是比赛模式和环节的设定,都充满创意,既文化味十足,又乐趣感横生。“飞花令”让人在趣味中体验中华诗词的奇与妙,“沙画”猜诗更让人在唯美中品赏文化在传统与现代间的完美融合。这种时尚“包装”无疑达到了锦上添花的效果,它拉近了文化与人的距离,这种“拉近”不是靠拉低文化品质,而是靠拉高人的品位,不失格调、不伤大雅。
谁说传统文化无法成就时尚经典?那是因为人们的观念尚属封闭,思想尚未打开。文化的发展离不开创新,正是这种创新意识,让“诗词大会”从内容到形式都充满了创意;也正是无数个创意的叠加,才成就了传统文化从古典到时尚的华丽变身,成为当代人眼中名副其实的经典。
(选自同名文章,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中华诗词承载了丰富的思想内涵,揭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展示了多彩的民族文化,具有超出时空的声韵美。
B.不仅王熙凤对不出“冷月葬花魂”,湘云也对不出这般寒瘦、清冷的句子。
C.诗歌之所以能够真切感人,是因为诗中的一花一草都被赋予了儿女情思的私人化情感。
D.中国传统文化要想传承下去,必须要创新,使人们更易于接受。
【解析】选D。A项,“具有超出时空的声韵美”于文无据。B项,无中生有,湘云与黛玉人生遭际相似,那种忧伤、萧索的情怀也相似,“寒塘渡鹤影”与“冷月葬花魂”都具有寒瘦、清冷的风格。C项,以偏概全,不是所有的诗歌都被赋予了儿女情思的私人化情感。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优秀的诗篇都能反映出诗人家国天下、先忧后乐的不同流俗的襟怀与性情。
B.材料二文章结尾对诗词创作提出“有温度”的主张,是在强调诗歌创作要抒真情。
C.“诗词大会”让全民沉浸在诗意的国度,让人人讲诗词成为时尚。无疑是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非常优秀的范例。
D.传统文化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没有在全民范围内掀起高潮,是因为传播形式不新颖。
【解析】选A。A项,以偏概全,优秀的诗篇不一定都反映出诗人家国天下、先忧后乐的不同流俗的襟怀与性情。
3.根据材料二相关文字,推断下面诗词不属于黛玉所作的一项是(3分)
( )
A.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叩东篱。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
B.月挂中天夜色寒,清光皎皎影团团。诗人助兴常思玩,野客添愁不忍观。
C.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却为谁?尺幅鲛绡劳惠赠,叫人焉得不伤悲!
D.粉堕百花州,香残燕子楼。一团团逐对成球。飘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
【解析】选B。这是香菱学写的第一首诗。
4.根据材料三的内容分析《中国诗词大会》成功的原因。(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中华诗词以其独特的魅力流传千古、驰名中外。
②“诗词大会”面向人人,更亲近百姓,更亲和大众。
③通过时尚的“包装”,拉近了传统诗词与现代生活的距离。
5.结合以上三则材料,谈谈应该如何更好地传承中华古诗词,请分条陈述。(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学校要通过课堂这一渠道,让学生更多地学习古诗文经典,接受中华诗词文化的熏陶,培养兴趣,激发爱国主义情怀,陶冶情操和审美情趣。(2分)
②各文化部门如学校、文联、作协可以鼓励人们运用中华诗词的传统艺术形式创作出反映这个时代人民心声的诗词作品,如组织一些诗词创作大赛等。(2分)
③各种文化媒体可以像央视一样推出更多《中国诗词大会》一类的节目,力求通过形式上的包装、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拉近古诗词与现代生活的距离,带动全民重温那些曾经学过的古诗词,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2分)
【加固训练】
1.(原创)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3分)
( )
A.他是一个多愁善感的人,家境困难他发愁,工作不顺利他发愁,孩子读书成绩不好他也发愁,这许许多多的“愁”让他整日唉声叹气,满腹牢骚。
B.陈氏面馆生意兴隆,顾客盈门,年轻的老板娘更是声音嘹亮,招呼顾客不假思索:“4号粗条一份加卤蛋一个;6号细条一份不加香菜……”从不出错。
C.李老师的小毛头刚会走路,正在学说话。办公室老师们逗弄她时,她总是字斟句酌地说:“叔—叔—好!”
D.明中叶以后,岭南书法家人才辈出,而且颇具革新精神,能与中原书坛分庭抗礼,其中陈献章用茅草制作“茅龙笔”,创作出笔法遒劲的书法名作。
【解析】选C。A项,多愁善感:一般是指一个人心思细腻,感性。内心情感会容易受别的事物影响。B项,不假思索:不用思考就做出反应。形容做事、说话敏捷、迅速、熟练。C项,字斟句酌:对每一字、每一句都仔细推敲,形容说话或写作的态度慎重。孩子初学说话没有一字一句地推敲。D项,分庭抗礼:比喻平起平坐、地位相等或互相对立。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
A.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以来,我国空气质量恶化趋势得到一定治理,京津冀等重点区域大气环境质量改善初见成效。
B.考古工作者在发掘的大汶口文化遗物中,一幅太阳从山巅升起来,中间云烟缭绕的画格外引人注目,据说这是我国最古老的“旦”字的写法。
C.近年来,虽然政府已经加大了对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扶持力度,但对于刚刚起步的毕业生来讲,减少税收额度和提供少量的借贷资金,并不能起到实质上的帮扶作用。
D.未来的数字货币要在保护隐私和打击违法犯罪行为之间找到平衡点,尤其针对洗钱、恐怖主义等犯罪行为要保留必要的遏制。
【解析】选C。A项,搭配不当,“趋势”与“治理”不搭配,将“治理”改为“控制”;B项,中途易辙,第一分句主语是“考古工作者”,第二分句主语是“一幅……画”;D项,成分残缺,“遏制”后加“手段”。
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她认真看过这些信后,郑重地转给了有关部门,不知道有关部门收到这些信后有何感想?能不能像影片中那位女法官那样秉公断案,尽快解决问题?
B.以前可能因为年龄小,不知道珍惜时间,现在我才体会到“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句话的真正含意。
C.每当疼痛发作,他就采用自己的“压迫止痛法”——用茶壶盖、烟嘴、玻璃球、牙刷把……顶住疼痛部位。
D.“真不是和你说着玩儿,”洪民一本正经地说,“如果你能出山,咱们一起想办法,这事准能完成”。
【解析】选C。A项,前一个问号改为逗号,后一个问号改为句号。因为全句为陈述语气。B项,后引号里的句号去掉,因为引用部分是句子的成分。D项,句末的句号应放在引号里面,因为两个引号里的话都是一个人说的,是独立引用。
4.依次填入下面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凡艺术成就都是阴差阳错,各种条件交汇而成一个特殊气候,______。______,______,但是他身上的文学才华与艺术天赋立即与这里喧闹的生活气息、优美的丝竹管弦和多情婀娜的女子发生共鸣。______。______,______。这再次证明成事成才的辩证道理。?
①柳永不是想当名作家而到市井中去的
②却成了一个创造的巨人
③一粒艺术的种子就在这种气候下自然地生根发芽了
④他跳进了一个消费的陷阱
⑤他在这里没有堕落
⑥他是怀着极不情愿的心情从考场落第后走向瓦肆勾栏
A.③①②⑥④⑤
B.①④②⑤⑥③
C.③①⑥⑤④②
D.①③⑥④⑤②
【解析】选C。注意③句中的“种子”与“特殊气候”的内在联系,以及①句中的“柳永”与⑥句中代词“他”的关系;还要注意⑤句中的“这里”所指,注意④②两句的转折关系。
5.阅读短文,完成后面的问题。(6分)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1)庄子这个寓言其实讲了两个故事,概括这两个故事,分别是:(每句不超过15字)(4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庄周借粮(或钱),监河侯用空话敷衍 ②涸辙之鲋对庄周的大话十分愤激
(2)请概括庄子这个寓言的寓意。(不超过25个字)(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那些说大话空话而不办实事的人,终遭人唾弃。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5分)
Copyleft指著作权,意为著作权方允许二次创作者使用,传播,修改,但二次创作出来的作品需要以相同方式回馈社会。通俗地讲,就是创造性抄袭。从综艺节目、电影、电视剧、歌曲、网络小说等大众文化,到新闻稿件、绘画、学术论文等专业领域,创造性抄袭几乎无处不在。
你对于“创造性抄袭”持什么观点?请扼要表达,并通过举例(或比喻、引用、因果分析等)阐述理由。
所持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字以内)?
阐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0字以内)?
【解析】本题考查热点评论。对社会热点的看法,一般存在着“支持”“反对”“有条件地支持/反对(对原观点的修订)”等几种态度,原材料对“创造性抄袭”的内涵和外延做了界定,回答时要紧密地结合原材料,既然“著作权方允许”,则不应一味持反对态度。
答案:(1)创造性抄袭,要依著作权方的要求,做好合理借鉴演绎,回馈社会。
(2)创造性抄袭,不是照搬复制,是有条件的“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借鉴,要以诚信为镜,激发新灵感,完成超越。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共54张PPT)
1 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
课前自主学习
【任务驱动】
1.阅读《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归纳文章的主要观点,弄清主要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2.反复诵读,初步厘清文章的论证思路。
3.记录阅读中发现的问题,初步思考后,与同学交流。
【助读博览】
一、作家风采
科学共产主义的重要开创者——恩格斯
恩格斯(1820—1895),德国思想家、哲学家、革命家、
教育家、军事理论家,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
导师,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之一。恩格斯是卡尔·马克思的
挚友,被誉为“第二提琴手”,他为马克思从事学术研究提
供了大量经济支持。
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将马克思遗留下的大量手稿、遗著整理出版,并众
望所归地成为国际工人运动的领袖。
恩格斯和马克思共同撰写了《共产党宣言》,共同创立了科学共产主义理论,参加了第一国际的领导工作。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承担了整理和出版《资本论》
遗稿(第二、三卷)的工作,还肩负领导国际工人运动的重担。
著作有《自然辩证法》《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反杜林论》等。
【高山仰止】
小恩格斯的善良
恩格斯出生在德国一个工厂主的家里,他从小就喜欢思考。有一天,他问妈妈:“为什么有许多人吃不饱?”妈妈对他说:“等你长大了再去研究吧!”小恩格斯拿着早餐,到学校去了,以后他总要带些食品到学校去,回家就拼命地大吃。妈妈觉得奇怪,一天终于发现了这个秘密,原来他把食物都带给了贫困的同学。恩格斯如实告诉了妈妈,妈妈很感动,以后就多做一份让恩格斯带去。小恩格斯的同情心,对他以后成为无产阶级的革命领袖产生了影响。
二、背景透视
在马克思逝世后,一些资产阶级的理论家把马克思关于经济因素的决定性作用的观点歪曲为“经济决定一切、经济是制约历史发展的唯一因素”,造成当时德国青年极大的思维混乱。他们不少人向恩格斯请教,大学生瓦尔特·博尔吉乌斯就是其中的一位。恩格斯在给他的回信中,阐述了马克思的正确观点。
文体知识
科学论著
科学论著是论述一些重要的实验性的、理论性的或观测性的新知识,或者一些已知原理在实际应用中的进展情况,它包括自然科学论著和社会科学论著。
【要点识记】
一、字音识记
一旦(
) 开辟(
) 庸(
)人
虔(
)诚
编纂(
)
二、字形辨识
障ài(
) 贯chuān(
) 纯cuì(
)
疲bèi(
)
ɡuàn(
)输
枯zào(
)
zào(
)动
﹒
﹒
﹒
﹒
﹒
dàn
pì
yōnɡ
qián
zuǎn
碍
穿
粹
惫
灌
燥
躁
三、词语积累
1.解体·分解
【辨析】①解体:指崩溃,瓦解;物体的结构分解。
②分解:整体分成部分。
2.忽视·忽略
【辨析】①忽视:指不重视;不注意。
②忽略:指疏忽,不在意;没注意到。
“忽视”的程度要大于“忽略”,“忽视”带有感彩。“忽略”指的是无意。
3.疲惫·疲倦
【辨析】①疲惫:指极度疲劳,形容非常疲乏。
②疲倦:指十分劳累、困倦。
“疲惫”多用于表示极度疲劳,程度较深。“疲倦”通常用于表示劳累,也用于表示困倦。
4.必需·必须
【辨析】①“必需”:表示一定需要、不可缺少的意思。多指原料、物品、用途等必不可少的需要,它是动词,可单独用,也可作定语。
②“必须”:一般表示事情处理上的必要,它多少带有命令的语气,即一定要的意思。是能愿动词,常跟其他动词合用。
5.多愁善感:形容人感情脆弱,容易发愁或感伤。
6.奴颜婢膝:形容卑躬屈膝、奉承巴结的样子。
7.字斟句酌:对每一字、每一句都仔细推敲,形容说话或写作的态度慎重。
【课前自测】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氏(shì)族
月氏(shì)
开辟(pì)
复辟(bì)
B.撰(zhuàn)写
肴馔(zhuàn)
凯撒(sà)
米涅(niè)
C.编纂(zuǎn)
篡(cuàn)夺
障碍(ài)
拿破仑(lún)
D.中轴(zhóu)
曲(qū)线
阐(chǎn)述
单(dān)县
﹒
﹒
﹒
﹒
﹒
﹒
﹒
﹒
﹒
﹒
﹒
﹒
﹒
﹒
﹒
﹒
【解析】选C。A项,“月氏”中的“氏”应读zhī;B项,“凯撒”中的“撒”应读sā;D项,“单县”中的“单”应读Shà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延袭
惰性 独裁 归根结底
B.疲惫
虔诚
栽树
奴颜婢膝
C.纯粹
拔萃
焦躁
不加思索
D.鼓躁
枯燥
勘测
字斟句酌
【解析】选B。A项,延—沿;C项,加—假;D项,躁—噪。
3.请从括号中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或判断句中加点词的正误。
(1)20世纪90年代,苏联在_____之后分裂成了好多个国家,其中包括大家现在非
常熟悉的俄罗斯、乌克兰等国。(解体·分解)
(2)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人们切不可只重视经济发展而_____了环境保护。
(忽略·忽视)
(3)连着加了三天的夜班,白天又要护理病人,小陈虽身强力壮,竟也飘飘然,昏
昏欲睡,极度_____。(疲惫·疲倦)
(4)习近平多次指出,忠诚是共产党人_____具备的优秀品格,是每个党员入党宣
誓时的庄严承诺。(必须·必需)
解体
忽视
疲倦
必须
(5)有时我望着天空的白云发呆,有时望着一望无际的原野感叹,有时对着林里
的落叶流泪。多愁善感的青春季啊,就是如此吗?
(
)
(6)我们每个人都要坚守自己的品格,努力遵循做人的尊严,既不奴颜婢膝,也不
落井下石。
(
)
(7)他一边紧张地搓着手,一边字斟句酌地拼读字母,试图将它们组成完整的单
词。(
)
﹒
﹒
﹒
﹒
﹒
﹒
﹒
﹒
﹒
﹒
﹒
﹒
√
√
×。字斟句酌:对每一字、每一句都仔细推敲,形容说话或写作的态度慎
重。此处应用“磕磕巴巴”。
4.恩格斯的这篇论著回答了对方的几个问题?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回答了对方的两个问题:一是技术在很大程度上依赖科学,是否说明经济关系不具有决定性作用?二是如果经济关系具有决定性作用,那么经济是否是制约历史的唯一因素?
文本研读梳理
一、阅读课文第1—4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1.下面对节选文段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书信开头在称呼对方后,以一句“对您的问题回答如下”引出下文,直接明白,体现了语言的简洁性。
B.书信第3段多次用括号补充内容,使观点的阐述更全面,提高了论述的逻辑性。
C.书信中提到的“经济关系”,指一定社会的人们生产生活资料和彼此交换产品,以及生产和运输的全部技术。
D.经济关系决定着产品的交换方式及分配方式,还包括统治及奴役关系、国家、政治、法等。
【解析】选C。“生产生活资料和彼此交换产品”包括“生产和运输的全部技术”。
2.第3段中的“经济关系”包括哪些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拨】本段中的“经济关系”包括人们生产、运输、交换产品,还包括这些关系赖以发展的地理基础和先前各经济发展阶段的残余,以及围绕着这一社会形式的外部环境。
3.恩格斯认为技术和科学是什么关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拨】恩格斯认为,技术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科学,但是科学在更大程度上依赖于技术的状况和需要。
二、阅读课文第5—13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4.下面对节选文段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恩格斯认为,并非只有经济关系是积极的,政治、法等上层建筑也会有积极的作用。
B.恩格斯认为,哪怕是德国的庸人产生的致命的疲惫和软弱也对经济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C.人们创造历史的偶然性是建立在以必然性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关系基础上的。
D.恩格斯认为,德国对偶然性与必然性接近的错误理解,主要在于著作界对于经济史不负责任的忽视。
【解析】选B。恩格斯只是认为“也不是没有对经济起过作用”。
5.文章中说“历史上所有其他的偶然现象和表面的偶然现象都是如此”中的“如此”指什么?这句话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拨】①各种偶然现象的出现,归根到底都是经济的必然性。②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历史上的所有偶然现象,都是以偶然性为其补充和表现形式的。必然性占统治地位,归根到底是由经济的必然性来决定的。
6.恩格斯认为,“所考察的时期越长,所考察的范围越广,这个轴线就越是接近经济发展的轴线”,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原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拨】“所考察的时期越长”指的是在历史的较长的时段进行考察,“所考察的范围越广”是指对上层建筑的内容在更广的范围进行考察,“这个轴线就越是接近经济发展的轴线”是指经济关系是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
课堂素养探究
【综合探究】
1.阅读下面这段话,回答问题。
如果像您所说的,技术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科学状况,那么,科学则在更大得多的程度上依赖于技术的状况和需要。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整个流体静力学(托里拆利等)是由于16世纪和
17
世纪意大利治理山区河流的需要而产生的。关于电,只是在发现它在技术上的实用价值以后,我们才知道了一些理性的东西。
(1)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瓦尔特·博尔吉乌斯说了什么观点?恩格斯的观点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拨】瓦尔特·博尔吉乌斯认为,技术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当时科学发展的程度,即经济关系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上层建筑。恩格斯认为,虽然科学可以对技术起到推动作用,但是科学更主要依赖于技术。即上层建筑虽然有作用,但是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关系(基础)决定的,即科学成果来源于技术(社会实践)的需求。
(2)文段中“状况”和“需要”两个词语加黑的作用是什么?如果用标点符号替换,可以使用什么标点符号?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拨】①“状况”和“需要”两个词语加黑表示强调。②表示强调的词语可以用引号。引号有表示突出强调的作用。
(3)这个文段中,作者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拨】作者采用了例证法。恩格斯用流体静力学和电学的发展成果论证了科学依赖于技术的论断。
2.在《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一文中,恩格斯讲到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他认为上层建筑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它们又都互相作用并对经济基础发生作用”,由此看出恩格斯论述问题的辩证思维和严密的逻辑性。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应辩证地看待问题。请列举一个或几个事例,对此做辩证地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拨】示例:比如我们看待自己考试中的失败,应该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待,考试成绩不好令人沮丧,但同时它也是对自己的提醒和督促,由此可见,考试失败是坏事,同时它也是好事。“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是一个我们非常熟悉的成语,说的是古代塞北的一老汉家的马跑到长城外面胡人那边去了,乡亲们安慰他,他说这件事不一定是坏事,几天后走失的马带领着一群胡人的骏马回来了。人们都去祝贺他,老翁却认为这不一定是好事。他家里有很多好马,他儿子喜欢骑着玩,有一天,他的儿子因骑胡马摔断了腿,人们都来安慰他,他却认为不是坏事。后来老汉的儿子因腿伤而躲过战祸。这个成语告诉我们,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好事,反之亦然。因此,人的心态一定要乐观向上,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不好的一面,有可能向好的一面转化。这就是辩证地看问题。
【技法借鉴】
议论文的举例论证
举例论证是议论文的一种论证方法,是指运用典型事例来证明论点的方法。举例论证是一种从材料到观点,从个别到一般的论证方法,是从对许多个别事物的分析和研究中归纳出一个共同的结论的推理形式。使用这种方法,一般是先分论后结论,即开门见山提出论题,然后围绕论题逐层运用材料证明论点,最后归纳出结论。这种结构方法,比较符合人们的思维认识规律。
【运用点拨】
运用举例论证进行论证时列举的事实可以有两种形式,即概括总体性事实和枚举个别事实。
概括总体性事实的说服力在于事实所体现的普遍性,它是对事实的总体或全局的全面性统计或概括。
如《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一文中,用一句话概括了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依赖性:“政治、法、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等的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
再如本文中第7段,对伟大人物的出现,作者概括举例为“如果我们把这个人去掉,那时就会需要有另外一个人来代替他,并且这个代替者是会出现的”。
采用枚举个别事例的论证方式,不要求全面周到,只需枚举几个事例即可。枚举事例要求有一定的典型性,同时也要注意尽可能不要同类重复。
如《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一文中,在概括伟大人物出现的总体性事实后,列举了拿破仑、凯撒、奥古斯都、克伦威尔等人作为事实论据,有力地证明了作者的观点。
【素养生成】
19世纪70年代,首批官派留学生被召回国,他们发愤图强,为国家带来新气象。
20世纪20年代,大批留学生回到祖国,他们赴汤蹈火,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20世纪50年代,一批批留学生冲破重重阻碍,投身新中国建设,创造了无数奇迹。
20世纪80年代,大量中国青年远赴海外,谋求发展,书写别样人生。
21世纪,出现留学生“归国潮”;同时,中国成为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国。
青年是时代发展的晴雨表,也是引风气之先的社会力量。作为一名正在求学路上努力奋斗的当代青年,读了上述材料,你会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就此写一段文字,表达你的看法,200字左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中国不亡,有我!”这是五四运动时期中国青年向祖国许下的掷地有声的承诺。百年之后,今天的新时代求学路上的青年,也将抖擞精神,庄严宣誓:“中国有我!”历史大潮滚滚而来,我们不难从其中的一个个闪光点中寻找中国之脊梁。那是列强鱼肉中国的时代,官派留学潮送走了一拨拨学生,又赢回一批批各行各业的骨干力量;那是民主革命的年代,中国青年奔赴发达国家,学习民主革命思想,探索救国之道;那是改革开放的春天,远赴海外求学的青年以新的方式书写人生。今天,留学生的“归国潮”奔流不息,他们投身建设新时代中国。“中国有我”,始终是留学学子的人生宣言。
课外阅读延伸
【核心素养】
时代责任
青年是国家事业的继承者和建设者,肩负着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习近平总书记着眼历史与现实发展要求深刻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责任担当是一种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是一种崇高的精神追求和思想境界,是检验时代新人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和人格修养的重要标尺。时代新人理应抓住这个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强化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主动承担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重任。
★文化传承
1.我就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牢记责任重于泰山,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兢兢业业,夙夜在公,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
——习近平
2.责任并不是你的负担,而是一种你应具有的信念,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吧。
——范华芳
3.人生须知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尽责任的乐趣。
——梁启超
4.有一种力量是从你那个跳动的心中发出的,它会指引你去做你认为重要的事,并且一定会竭尽全力,这就是责任心。
——朱明然
★践行楷模
艰苦创业十余载 带领村民奔小康
王家元,筠连县腾达镇党委副书记、春风村党支部书记,带领当地干部群众艰苦创业十余年,使春风村成为四川贫困山区脱贫奔小康的典型。先后获得“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全国劳动模范”“第六届全国敬业奉献模范”“时代楷模”等荣誉称号。
春风村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山高坡陡。曾经,村里连一块10平方米的耕地都无法找到。如今,春风村处处可见美丽乡村景象,人均纯收入从2004年的1
800元,增至2018年的2.41万元。王家元,是春风村巨变的领路人。
王家元16岁离开家乡,在外经商20年,收入颇丰。2004年,王家元毅然放弃丰裕的物质生活,回村竞选成为村主任,“我要和大伙儿一起奋斗,让村民们摆脱贫困”。
要致富先修路,王家元早就想好了第一步。他垫付10余万元带动村民集资,和大伙儿一起住工棚、攀峭壁、搬大石,终于让村里通上水泥路。王家元的第二步是请来专家“会诊”,明确科学治山思路:春风村三个组在山脚、山腰和山顶分别种下李子树、花卉和茶叶。
夯实了支柱产业,该发展特色产业了,他带领群众发展乡村旅游,每年定期举办李花节、品果节、春节晚会,村里的农家乐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壮大起来。
精神文明建设同样要跟上。王家元发挥志愿服务和新乡贤队伍的作用,指导修订了村规民约和各家家训。
奋斗再奋斗,一晃十几年,在王家元的努力下,春风村一点点改变着,从“男人讨不到老婆,一天只吃一餐”的贫困村,变成人居环境优美、人均收入节节高的小康村。
★素养内化
根据例句仿写两句话,要求涉及“信心、细心、勇敢、经验、奋斗、勤劳”其中的两个对象。
例句:责任说:人生就是给双肩不断增压的一次长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示例:信心说:人生就是将自己树立成标杆的一条坎途。细心说:人生就是发现所有善与美的一次洗礼。勇敢说:人生就是经过磨砺而锋利的一把宝剑。经验说:人生就是在失败与成功中交替感悟出的心得。奋斗说:人生就是冒雨前行不断挣扎的一条单行道。勤劳说:人生就是用双手浇灌出的一片美丽花园。
【类文欣赏】
致燕妮
[德]马克思
我的亲爱的:
我又给你写信了,因为我孤独,因为我感到难过,我经常
在心里跟你交谈,但你根本不知道,既听不到也不能回答我。
你的照片纵然照得不高明,但对我却极有用。现在我才懂得,
为什么“阴郁的圣母”,最丑陋的圣母像,能有狂热的崇拜者,甚至比一些优美
的像有更多的崇拜者。
无论如何,这些阴郁的圣母像中没有一张像你这张照片那样被吻过这么多次,被这样深情地看过并受这样的崇拜。你这张照片即使不是阴郁的,至少也是郁闷的,它决不能反映你那可爱的、迷人的、甜蜜的、好像专供亲吻的面庞。
但是,我把阳光晒坏的地方还原了,并且发现,我的眼睛虽然为灯光和烟草所损坏,但仍能不仅在梦中,甚至不在梦中也在描绘形象。你好像真的在我的面前,我衷心珍爱你,自顶至踵地吻你,跪倒在你的跟前,叹息着说:“我爱你,夫人!”
事实上,我对你的爱情胜过威尼斯的摩尔人的爱情。撒谎和空虚的世界对人的看法也是虚伪而表面的。无数诽谤我、污蔑我的敌人中有谁曾骂过我适合在某个二流戏院扮演头等情人的角色呢?但事实如此。要是这些坏蛋稍微有点幽默的话,他们会在一边画上“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另一边画上我拜倒在你的脚前。请看看这幅画,再看看那幅画——他们会题上这么一句。但是这些坏蛋是笨蛋,而且将永远是笨蛋。
暂时的别离是有益的,因为经常的接触会显得单调,从而使事物间的差别消失。甚至宝塔在近处也显得不那么高,而日常生活琐事接触密了就会过度地胀大。热情也是如此。日常的习惯由于亲近会完全吸引住一个人而表现为热情,只要它的直接对象在视野中消失,它也就不再存在。深挚的热情由于它的对象的亲近会表现为日常的习惯,而在别离的魔术般的影响下会壮大起来并重新具有它固有的力量。
我的爱情是如此。只要我们一为空间所分隔,我就立即明白,时间之于我的爱情正如阳光雨露之于植物使其滋长。我对你的爱情,只要你远离我身边,就会显出它的本来面目,像巨人一样的面目。在这爱情上集中了我的所有精力和全部感情。我又一次感到自己是一个真正的人,因为我感到了一种强烈的热情。
现在的教养和教育带给我们的复杂性以及使我们对一切主客观印象都不相信的怀疑主义,只能使我们变得渺小、孱弱、啰唆和优柔寡断。然而爱情,不是对费尔巴哈的“人”的爱,不是对摩莱萧特的“物质的交换”的爱,不是对无产阶级的爱,而是对亲爱的即对你的爱,使一个人成为真正意义的人。
你会微笑,我的亲爱的,你会问,为什么我突然这样滔滔不绝?不过,我如果能把你那温柔而纯洁的心紧贴在自己心上,我就会默默无言,不作一声。我不能以唇吻你,只得求助于文字,以文字来传达亲吻。事实上,我甚至能写下诗篇并把奥维德的《哀歌》重新以韵文写成德文的《哀书》。奥维德只是被迫离开了皇帝奥古斯都。我却被迫和你远离,这是奥维德所无法理解的。
诚然,世间有许多女人,而且有些非常美丽。但是哪里还能找到一副容颜,它的每一个线条,甚至每一处皱纹,能引起我的生命中的最强烈而美好的回忆?甚至我的无限的悲痛,我的无可挽回的损失,我都能从你的可爱的容颜中看出,而当我吻遍你那亲爱的面庞的时候,我也就能克制这种悲痛。“在她的拥抱中埋葬,因她的亲吻而复活”,这正是你的拥抱和亲吻。我既不需要婆罗门和毕达哥拉斯的转生学说,也不需要基督教的复活学说。
最后,告诉你几件事。今天,我给艾萨克·埃恩赛德寄去了一组文章中的第一章,并附去我亲笔写的便条,而且是用我自己的英语写的。在这篇东西寄走以前,费里德里希读它时不言不语地皱着眉,颇有批评之意,这自然使我不十分愉快。不过他在第一次读时,感到非常惊奇,并高呼这一重要的著作应该用另一种形式出版,首先用德文出版。我将把第一份寄给你和在德国的老历史学家施洛塞尔。
顺便告诉你,在《奥格斯堡报》上我读到,“似乎”从同一个来源,即从伦敦又发出了一个新的通告。这是一种捏造,是施梯伯先生按我们的作品摘出来的可怜的改编;这位先生由于近来在普鲁士不大吃香,想在汉诺威装作一个汉诺威的大人物。我和恩格斯将在奥格斯堡《总汇报》上加以驳斥。
再见,我的亲爱的,千万次地吻你和孩子们。
你的卡尔
1856年6月21日
于曼彻斯特格林码头
巴特勒街34号
(有删改)
★鉴赏体验
1.思维发展
三言两语述内容:
这封书信被列为世界著名情书,书信体现了马克思作为伟大革命家的另一面,请
概括这封书信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马克思对燕妮的深爱;②对反动派攻击的蔑视;③对自己近期工作的介绍。
2.审美鉴赏
一枝一叶总关情:
这封给夫人燕妮的书信表达了马克思对她的深爱,在抒情上作者主要采用了什
么方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主要采用了直抒胸臆的方式,直接表达对燕妮的爱与思念。
3.语言建构
警句妙语随手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①我的眼睛虽然为灯光和烟草所损坏,但仍能不仅在梦中,甚至不在梦中
也在描绘形象。②只要我们一为空间所分隔,我就立即明白,时间之于我的爱
情正如阳光雨露之于植物使其滋长。③世间有许多女人,而且有些非常美丽。
但是哪里还能找到一副容颜,它的每一个线条,甚至每一处皱纹,能引起我的生
命中的最强烈而美好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