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新教材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课件与课时素养检测 :第一单元 3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新教材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课件与课时素养检测 :第一单元 3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6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2-23 10:57:40

文档简介

三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30分钟,31分)
一、基础达标(22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党在指导思想上完成拨乱反正任务的标志是: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B.已经21世纪了,竟然还有人说读书无用,真是无稽之谈。
C.每个孩子都会有一些与生俱来的学习方式,自吹自擂是其一。如果引导和运用得当,它也会大有助益。
D.企业商标注册是商家最为关心的话题之一,商标被注册以及商标恶意抢注事件层出不穷,企业注册商标要趁早!
【解析】选C。A项,拨乱反正:消除混乱局面,恢复正常秩序。扭转乱象,归于正道。B项,无稽之谈:毫无根据的说法。C项,自吹自擂:自己吹喇叭,自己打鼓,比喻自我吹嘘。根据语境,应用“自言自语”。D项,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地出现,尚未穷尽。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
A.腐败现象不是市场经济取向的改革造成的,不是市场经济的产物,而恰恰是由于尚未真正建立起平等竞争的市场经济。
B.我不同意购置这些高档家具,不仅因为这些东西对我们并不需要,更重要的是这样做不符合勤俭节约的原则。
C.谁也不能否认,如果没有边防战士无时无刻在保卫着祖国,我们就不可能安定地生活。
D.茹志鹃著作颇丰,佳作甚多,其中尤以《百合花》最为著名,《百合花》曾入选中学课本和大学文科教材。
【解析】选D。A项,成分残缺,缺宾语中心词,应改为“建立起平等竞争的市场经济体系”。B项,结构混乱,主客体颠倒,应改为“这些东西对我们来说”。C项,不合逻辑,应加一“不”字,“无时无刻不”等于“时时刻刻都”。
3.
“打猎不仅无害于动物,反而对其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此观点最有可能的前提是(3分)
(  )
A.许多人除非自卫,否则不会杀死野生动物
B.被猎获的动物大部分是弱小动物
C.当其他食物缺乏时,野生动物会偷吃庄稼
D.当野生动物过多时,减少其数量有利于种群的生存和发展
【解析】选D。要是题干中的结论成立,其前提条件是打猎行为的存在,且打猎不会影响动物的繁衍发育。综观四个选项,D
项最符合。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3分)
(  )
A.君子要讲和谐,但不能随波逐流,更不能同流合污。《中庸》所谓“君子和而不流,”就是指在大是大非面前不能有丝毫含糊。
B.鸡年春晚筹备时间短,节目变动大,呈现出强烈的“定制”色彩:主旋律、流行、传统文化等各种必备元素杂糅,遭到网友的各种吐槽。
C.抗日战争的胜利,让拿破仑所说的“东方睡狮”睁开双眼,开启民族复兴的序篇,最终完成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历史转折。
D.多名省部级高官因贪污受贿被判处徒刑,人民群众无不拍手称快,但人们还在关注着检察机关对那些行贿者将如何处置?
【解析】选C。A项,逗号放到引号外;B项,冒号改为逗号;D项,问号改为句号。
5.根据下面一段材料,用一个长单句给“阙”下一个定义。(不超过45字)(4分)
据专家介绍,在汉代,阙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建筑物。在显宦富豪的宅第、宫室、衙署、城门的两旁,都要立阙,它显示着王权的威严、门第的高贵。由于汉代人“视死如生”,所以墓室前也都修建门阙。阙就是楼,立在大门的两边,像两座小楼阁,中间是人进出的通道。古代的阙有木阙和石阙两种。研究表明,木阙今天已荡然无存,而建造在宗庙祠堂、墓室神道两旁的石阙,历尽千年沧桑,却得以存留一小部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阙是古代修建在宅第、宫室、衙署、城门、祠庙、陵墓前的左右各一、中间通人的楼式建筑。
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6分)
“一带一路”倡议的牵头设计单位之一国家发改委在网站刊文称,以“五个一”为标志,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果的取得,说明“一带一路”是时代的要求,是适应中国自身发展与世界需求应运而生的。正如2015年3月,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发表演讲时指出的,“一带一路”合作倡议契合中国、沿线国家和本地区发展需要,符合有关各方共同利益,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带一路”无疑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而稳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让其更好造福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人民,仍需要更多的战略耐力。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后,中国周边环境将发生更大变化。一方面,中国同周边国家的经贸联系更加紧密;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美国及其军事同盟的战略调整的影响,中国周边安全形势趋向复杂化。?
【解析】这是一道根据文意填空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如填写①时注意上下文“一带一路”“成果的取得”;②照应“契合中国、沿线国家和本地区发展需要”“造福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人民”;③注意上文“一方面”。
答案:①“一带一路”建设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果
②顺应了地区和全球合作潮流 
③另一方面,受亚太地区力量格局的变化
二、阅读拓展(9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7—9题。(9分)
当下文学创作最大的挑战是,有了生活积累的厚度,却缺乏思想观念的穿透力,往往停留在“面朝黄土背朝天”的阶段。
有的作者不缺生活积累,他们常年固守在生活的黄土中,像农民一样苦作耕耘,其中不乏高产的能工巧匠,却难得有更高水平的突破。不少作品,有生活,却无新意;忠实于写实,却呆板没有灵气;会讲故事,却不会提炼意义;即使能够读下去,却很难再回味。对这些作者来说,有了生活积累却不一定会有好作品。缺乏足够的思想储备,即使是专业作家“身入”到生活中,由于未能“心入”,同样会陷入惯性写作或复制生活的困境,难有大的突破。
当下文坛思想的贫乏,已成为不断滋长的倾向。文学对思想的疏远很大程度上是源于对过去的文学政治化、公式化、概念化的警觉。政治过多地干涉文学固然有问题,但过度“去政治化”以致疏离思想性,就又酿成新的恶果。
在一些人眼中,这个时代一切服从并依赖经济,对思想的需要已不那么迫切了。的确,在一个社会冲突缓和、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深挖社会题材的文学丧失了新奇感和震撼力,因而易于“弃思”而趋向技术性、娱乐性。社会生活的安宁、温馨、闲适也促使人们转向注重文学的娱乐功能和“玩技巧”。但文学的“过度娱乐”,会损害一个民族智力的健康。
文学的思想性是与作家的生命情感体验、艺术直觉以及作品的艺术形象融为一体的。肯定一部作品的思想价值的同时也意味着对其艺术价值的肯定。作家的思想秘密就隐藏在“怎么写”“写什么”的艺术话语中。愈是伟大的作家、伟大的作品,其思想性与艺术性的融合度愈高,而且,在这种融合中,其思想性的生命力往往占据更突出的地位。仅就审美感觉的细腻、文笔的优美、生活积累的厚实、学问的专精等而言,现代作家中与鲁迅相当甚至超过者不乏其人,但却无法与鲁迅媲美,其原因就在于鲁迅作品思想的深刻性无人比肩。
要在变幻的生活流中做出深层艺术真实的发现,更需要仰仗思想的穿透力。“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就生活写生活、为艺术而艺术、为娱乐而娱乐的“背朝天”式的写作,往往局限于思维或材料的自身,难以超拔而出,给人以“远近高低各不同”的精神震撼和思想提升。
回头看,没有20世纪80年代的思想解放运动,就没有新时期文学;向前看,新世纪文学的辉煌同样离不开思想的支撑。对作家来说,生活的“黄土”永远是文学的源泉,但必须用心灵去审视和耕耘,才有可能产生“天高地厚”的文学经典。每一次对生活的新发现,每一次艺术上的新突破,都以思想上的突破为先导。思想有深度,文学才有力度。
(选自江岳《思想有深度,文学才有力度》,有删改)
7.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作家如果有生活的丰厚积累,就不会再陷入惯性写作或复制生活的困境。
B.对曾经的文学政治化的反感,是导致当下文学创作思想贫乏的唯一原因。
C.作家想要让自己创作的作品成为经典就必须将思想性与艺术性高度融合。
D.生活是文学的源泉,只要用心灵去审视和耕耘,就会产生伟大的文学经典。
【解析】选C。A项,“有生活的丰厚积累”不是“不会再陷入惯性写作或复制生活的困境”的充分条件。B项,原文是“文学对思想的疏远很大程度上是源于对过去的文学政治化、公式化、概念化的警觉”,注意“很大程度上”,这里“唯一原因”不妥。D项,原文是“生活的‘黄土’永远是文学的源泉,但必须用心灵去审视和耕耘,才有可能产生‘天高地厚’的文学经典”,注意“才有可能产生”。
8.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文章采用摆问题、析原因、树观点的方式展开论证,在逻辑上是逐层递进的。
B.文章论证兼顾历史与现实,既有对当下创作的分析,也有对历史上创作的反思。
C.文章将现代作家的创作与鲁迅作品进行对比,论证了思想性之于文学的重要。
D.文章在前文充分论述的基础上,最终得出“生活永远是文学的源泉”的结论。
【解析】选D。应为“最终得出了‘思想有深度,文学才有力度’的结论”。
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当下的文学创作者不乏高产的能工巧匠,缺乏的是思想深刻的文学大师。
B.当下文学创作的“过度娱乐”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生活安适相背离。
C.就生活写生活、为艺术而艺术、为娱乐而娱乐的写作同样具有精神震撼。
D.思想上的解放让每位作家对生活都会有新发现,且在艺术上会有新突破。
【解析】选A。B项,应为“有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生活安适这些社会原因”。C项,应为“难有精神震撼”。D项,“让每位作家”过于绝对。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共55张PPT)
3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课前自主学习
【任务驱动】
1.阅读全文,了解文章的背景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
2.反复诵读,体会文章的说理手法。
3.记录阅读中发现的问题,初步思考后,与同学交流。
【助读博览】
  一、作家风采
真理标准大讨论的代表人物——胡福明
胡福明,
江苏无锡人。1955年9月就读于北京大学
新闻专业。翌年进入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研究班学习。
1962年毕业后,到南京大学政治系(后更名哲学系)任教。
曾任系党总支副书记、副系主任、副教授、教授。1982
年11月调至江苏省委工作,历任江苏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部长、省委常委、
省委党校校长、江苏省政协副主席等职。他是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
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主要作者。
曾荣获“江苏社科名家”称号。2018年12月18日,胡福明同志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并获评真理标准大讨论的代表人物。
2019年9月25日,胡福明获“最美奋斗者”个人称号。
【高山仰止】
  胡福明以共产党员的巨大勇气和知识分子的强烈担当,勇开思想先河,勇立时代潮头,冲破“两个凡是”思想禁锢。作为主要起草人,1978年5月11日在《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中国理论界炸响一声“春雷”。在邓小平同志支持下,全国范围内掀起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拉开了解放思想的序幕,对于重新确立起我们党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具有重要历史意义,深刻影响了现代中国的历史进程。
二、背景透视
1976年10月,中央政治局一举粉碎“四人帮”,结束了延续10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举国欢腾,人心思变,百业待举,党面临着思想、政治、组织等各个领域全面拨乱反正的任务。但是,这一进程受到“两个凡是”(即“凡是毛主席做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错误方针的严重阻碍,党和国家的工作在前进中出现徘徊局面。
针对这种状况,邓小平多次旗帜鲜明地提出,“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人们要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1977年7月,党的十届三中全会恢复了邓小平在党内、政府和军队中的全部领导职务。与此同时,其他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不少老同志也从不同角度提出,要恢复和发扬党的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正确认识与把握理论和实践的关系,把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这一时期,中央党校也作出规定,研究党的历史要遵守两条原则,一是完整、准确地运用毛泽东思想的问题,二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问题。
三、文体知识
评论员文章
报刊评论员文章是由报社评论员撰写或以特约评论员名义发表的文章,是新闻评论中常用的一种文体,是仅次于社论的重要评论。它作为结合新闻事件或新闻报道配写的重头评论,旨在体现编辑部的立场、观点和态度。
评论员文章的规格介于社论和短评之间。它是报刊、通讯社、广播电台常用的属于中型的重头评论,具有重要的导向和喉舌的作用。它与社论没有严格的界限,必要时可升格为社论。
【要点识记】
  一、字音识记
舆(
)论   谬(
)误  考茨(
)基
澄(
)清
无稽(
)
记载(
)
一堆(
)
永葆(
)
篡(
)党
胡诌(
)
蒙昧(
)












miù

chénɡ

zǎi
duī
bǎo
cuàn
zhōu
mèi
 二、字形辨识
三、词语积累
1.原形·原型
【辨析】①原形:本来的形状,原来的形态。
②原型:原始的模型;特指文学艺术作品中塑造人物形象所依据的现实生活中的人。
2.捍卫·保卫
【辨析】①捍卫:指保卫(多用于抽象事物)。
②保卫:指保护使不受侵犯或损害。
3.禁锢·禁止
【辨析】①禁锢:当局禁止某些社会阶层或政治上的异己做官或参加政治活动;关押,监禁;强力限制。可用来指思想。
②禁止:不许可。
【课前自测】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混(hùn)乱  
馄(hún)饨  
谬(miù)误 
镣(liào)铐
B.澄(chénɡ)澈
澄(chènɡ)水
滑稽(jī)
悍(hàn)然
C.下载(zǎi)
装载(zài)
褒(bāo)奖
永葆(bǎo)
D.蒙(ménɡ)昧 
蒙(ménɡ)古 
枷(jiā)锁
咖(ɡā)喱
















【解析】选A。B项,“澄水”中的“澄”应读dènɡ;C项,“下载”中的“载”应读zài;D项,“蒙古”中的“蒙”应读měnɡ。
2.下列各项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纯粹 摹写 僵化 拨乱反正
B.捍卫 摩托 辩证 争论不修
C.雄辩 爆力 篡改 自吹自擂
D.捏造 决对 编纂 层出不穷
【解析】选A。B项,修—休;C项,爆—暴;D项,决—绝。
3.请从括号中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入下列各句的横线上。
(1)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其艰苦卓绝的斗争历史_____,她不愧为领导我们事业
的核心力量。(证实·证明)
(2)第30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上,中国乒乓球队以7金5银3铜的总成绩完美
收官,第二次_____大运会乒乓球项目的全部冠军。(囊括·概括)
(3)自古以来一些非常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科学家最终能够获得成就,就是
因为他们能够打破物质的_____,将所有的精力专注于精神世界。(禁锢·束缚)
证明
囊括
束缚
4.本文以设问的形式开头,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明确】①本文以设问的形式开头,有引起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②从文章的写作背景看,真理标准的问题是当时社会上争论的问题,很多人比较模糊,以设问开头符合当时的社会实际。
5.文章用了四个小标题,起到了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明确】①四个小标题概括了各部分的观点;②用四个小标题使层次更清晰;③四个小标题体现了论证的思路。
文本研读梳理
一、阅读课文第1—7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1.下面对节选文段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文章首段以设问的形式引出全文论证的话题,提出了全文的论点和探讨真理标准问题的意义。
B.文章第2段再以一个设问句开始,然后以马克思的话作答,这和首段中“早被……解决了的问题”相呼应。
C.这一部分采用引证法和例证法,以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方面的例子论证中心论点。
D.作者引用毛主席关于真理的标准的两句话,特别强调了“只能”“才是”两个词语,紧扣论点中的“唯一”。
【解析】选A。文章首段没有提出论点。
2.从文章给出的信息看,检验真理的标准为什么只能是社会实践?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拨】①一个理论,是否正确反映了客观实际,是不是真理,只能靠社会实践来检验。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个基本原理。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③科学史上的无数事实,充分地说明了这个问题。④检验路线之正确与否,也只能是社会实践。
3.“检验路线之正确与否,情形也是这样”,“这样”指什么?这句话要阐述什么观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拨】“这样”指路线正确与否的检验标准,是群众的长期实践。这句话在上文阐述“真理”的检验标准的基础上,阐述了“路线”的检验标准。
二、阅读课文第8—13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4.下面对节选文段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理论与实践统一,所以理论也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B.“天才论”的实质是唯心主义的先验论,经不起革命实践的检验,所以也容易破灭。
C.人们运用革命的理论去指导实践,是因为这些理论是被实践证明了的不易之真理,同时没有脱离当时的实践。
D.理论与实践的统一,还体现了理论会在实践的推动下进步。
【解析】选A。科学的理论可以用来指导实践,但是不能检验真理。
5.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这句话是否说明理论也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拨】①这句话是阐述理论的重要性,不是阐述理论是检验真理的标准。②理论来源于实践,又可以指导实践。③理论的指导是否正确,仍然要靠实践来检验。
三、阅读课文第14—16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6.下面对节选文段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共产党宣言》的7篇序言,证明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用实践去检验自己的理论的事实。
B.《共产党宣言》的修改和变化,源自新的发现,同样是由实践来决定的。
C.毛泽东为《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写了104篇按语,说明了毛泽东一贯用实践来检验自己的理论和路线。
D.这一部分文字主要运用引证法和例证法,在正反对比中,阐述了革命导师始终坚持实践标准。
【解析】选D。没有正反对比。
7.从节选文段来看,你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否可以改变?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拨】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必须坚持,绝不能动摇。②革命导师从不容许别人把他们的言论当作《圣经》来崇拜。③随着实践的变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中会增加新的观点和结论,抛弃那些不再适合新情况的个别旧观点、旧结论。
四、阅读课文第17—20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8.下面对节选文段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这一节文字在前一节马克思主义理论也在实践的推动下不断丰富发展的基础上,阐述任何理论都要接受实践的检验。
B.理论只要接受过实践的检验证明是正确的,就可以始终不渝地坚持下去,并用于指导实践。
C.真理发展的观点体现在任何真理都要永远不断地接受实践的检验。
D.对于“四人帮”设置的禁锢人们思想的“禁区”,要敢于去触及,敢于去弄清是非。
【解析】选B。实践的检验具有相对性,所以理论需要不断地接受实践的检验,之后才能用于指导实践。
9.分析问题是为了解决问题,本节作为文章的最后一部分,目的在于解决什么问题?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拨】这篇文章的写作目的在于解放思想,肯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否定了“四人帮”加在人们身上的精神枷锁和其他限制人们思想的错误态度,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课堂素养探究
【综合探究】
1.作为一篇引起了思想大解放讨论的文章,其在写作上经过了反复的修改,结构上非常严谨。请你分析这篇文章的论证思路是怎样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拨】①文章首先在引论部分提出了阐述检验真理的标准的意义。②回答引论中的设问,明确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实践。③分析理论和实践的关系,明确二者是统一的。④以革命导师是坚持用实践检验真理的榜样作为例证。⑤指出任何理论都要不断接受实践检验,文尾明确思想大解放的必要性。
2.“四人帮”曾经提出“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请你根据本课学到的理论观点,分析其错误性。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拨】①“宁要……不要……”是表选择,加上副词“宁”后凸显出的是:所要的和不要的之间有冲突,选择是艰难的,但是基于某种预设的正确性或道义,前者是不容置疑应当选择的。②从本文的观点来看,预设性的前提是否正确,要看是否经过了实践的检验。很显然,这一逻辑推理是经不住实践检验的,故而是错误的。
3.邓小平同志为了形象地说明“实事求是”的原理,说过“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耗子就是好猫”的话,请你用本文的观点分析其正确性。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拨】①本文的观点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即一个理论是否正确,要靠实践不断检验。②“白猫黑猫”是否是好猫,要看“猫”的实践能力,即捕捉耗子的能力。所以邓小平的话中“就是好猫”这个理论的评判标准是“抓住耗子”这个实践。③这句话形象地揭示了“实事求是”这一思想的正确性。
【技法借鉴】
运用经典理论进行论证
  理论论据是指为了对某个问题或者观点进行论证说明其正确或错误,而引用一些名人名言、谚语、文献等进行证明的理论材料。
  这些理论材料一般是通过实践证明是正确的。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中运用了大量经典理论论据。
【运用点拨】
  
运用经典理论材料作为论据要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1.可靠性原则。即作为论据的依据,被引用的理论材料一定要确凿可靠,不论是引用名人的原话,还是引用大意,首先应搞清作者是谁,不可张冠李戴。如果是引用原文,一定要核对原文,不要抄错。
如本文中第2段引用马克思的话阐述检验真理的标准问题,非常准确,并且标注了引文的来源。
2.针对性原则。引用理论材料是为论证某个观点服务的,切不可牵强附会,无的放矢,架空议论。
如文章第18段引用毛泽东的话是针对的林彪、“四人帮”鼓吹的“一句顶一万句”“句句是真理”的谬误。
3.引申性原则。这是说在引用精当的材料作为论据后,不能就此完事,不做分析,这样有引无证,不能充分发挥论据的作用。正确的做法是在引用理论材料之后,紧跟着对理论材料进行科学的推论。
如本文第2段、第3段在引用马克思、毛泽东的话后,马上进行了分析,得出了科学的推论。
【素养生成】
  请你写一段文字表达“与祖国共命运”这个主题,要求运用引证法。不超过300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示例:在人类的语言中,有一个最神圣、最崇高、最永恒、最能超越时间和空间、具有不朽的价值的词,那就是“祖国”。屈原抱石怀沙,投身汨罗江时,想到的是“祖国”;文天祥过零丁洋,高歌“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时,想到的是“祖国”;岳飞发出“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尔”的豪言时,想到的是“祖国”;谭嗣同面对刀俎发出“我自横刀向天笑”时,他想到的还是“祖国”。陆放翁说:“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他梦魂为萦、念兹在兹的也是“祖国”;抗日民族英雄吉鸿昌将军就义时讲:“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他甘洒热血,视死如归,所报者,也是“祖国”。对祖国,他们有着浓烈、深沉的爱恋。为了祖国的命运,他们甘愿将血肉之躯献出,化入祖国的大地,“血沃中原肥劲草”。
课外阅读延伸
【核心素养】
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
邓小平(1904—1997),四川广安人。早年赴欧洲勤工俭学,归国后,他全身心地投入党领导的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革命斗争。从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他先后担任党和军队的许多重要领导职务,为党中央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的实施,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建立了赫赫功勋,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
他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者,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创立者。
他所倡导的“改革开放”及“一国两制”政策理念,改变了20世纪后期的中国,也影响了世界。
★文化传承
  1.自古及今,法无不改,热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不移易。
——龚自珍
2.人固然应该生存,但为的是进化;也不妨受苦,但为的是解除将来的一切苦;更应该战斗,但为的是改革。
——鲁迅
3.一切事物的趋于完善,都是来自适当的改革。
——[法]巴尔扎克
4.生活就是变革,完美就是不断变化。
——[英]纽曼
5.改革是积极的,保守是消极的,前者以真理为目标,后者以安宁为目标。
——[美]爱默生
★践行楷模
改革先锋、敦煌女儿——樊锦诗
樊锦诗,浙江杭州人,现任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1963年自北京大学毕业后已在敦煌研究院坚持工作40余年,被誉为“敦煌女儿”。主要致力于石窟考古、石窟科学保护和管理。她提出利用计算机技术实现敦煌壁画、彩塑艺术永久保存的构想,首次将莫高窟用多媒体及智能技术展现在人们面前。
2018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樊锦诗同志“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并获评文物有效保护的探索者。2019年9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樊锦诗“文物保护杰出贡献者”国家荣誉称号,2019年9月25日,樊锦诗获“最美奋斗者”称号。
★素养内化
阅读下面的材料,仿照画线句子另写两个句子。
西部人称敦煌研究院的这位女院长(樊锦诗)是西部守护神。只有神,才有这样的意志。
月光下的她,不是神,是诗歌,是锦缎,具有华丽纷披的美丽。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示例:略。
【类文欣赏】
重温这篇文章,解放思想再出发
1978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南京大学哲学系胡福明老师思考着重大理论问题,置于当时的历史背景,这个问题显得格外大胆甚至充满未知风险。然而,一切都没能阻挡人们追求真理的步伐,一篇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发表了,犹如惊雷,掀开了真理标准的大讨论,也推动了全国性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解放运动。
今天,不会有任何人怀疑检验真理的标准是什么,也不会有人不把实践标准作为一个常识。应该看到,四十年前的大讨论涤荡了头脑的思想,澄清了心中的误区,解开了观念的疙瘩。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作为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早已深入人心。更重要的是,跨越四十载春秋,经由这篇文章产生的思想解放力量,依旧无比强大。
新时代,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如今,当我们再读这篇文章,不仅仅是体会其中的哲学含义、思想观点,更是在历史与现实中感受思想解放的魅力、赓续解放思想的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有新突破,就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这是新时代的号令,也是新时代的使命。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改革发展的成就是从解放思想开始的。历史与实践也证明了,思想的解放与改革的进程相互激荡、相互砥砺。从解放思想到观念更新,从理论突破到改革创新,这就是一条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必然之路。新时代,无论是冲破观念障碍还是突破利益藩篱,不管是拿出创造性的改革举措还是找准突破的方向与着力点,只要意图跳出条条框框的限制、克服利益关系的掣肘,都必须有思想解放的劲头和精神,不畏羁绊、不惧艰险、不落窠臼。
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很显然,“解放思想”位列首要,也起着“总开关”的作用。从开启改革大幕到全面深化改革,解放思想这条一以贯之的逻辑主线,于中国的改革发展实践而言,从来不是“临时药方”,也不是终点站,而是不断向前发展的起点。解放思想再起航,正当其时、合乎其势。
解放思想,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我们要警惕把解放思想“标签化”“口号化”“随意化”的倾向,要警醒“喊解放时振振有词,真解放时推三阻四”的态度。立足于“两个百年目标”,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解放思想是探索规律、追求真理的过程,是自觉有为、主动担当的过程,是不吝实践、实事求是的过程。高举改革开放的旗帜,发扬解放思想的精神,光有立场和态度不行,必须有实实在在的举措,行动最有说服力。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曾说:“解放思想是中国社会变革中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支柱。”这个支柱始终要坚实有力、扎实稳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目标与方略、理念与路径、价值观念与制度设计的有机结合,体现出科学反映新时代、准确把握新矛盾、正确引领新实践的鲜明理论品格。今天的中国,依然需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只有拒绝因循守旧、抱残守缺,摒弃满足现状、故步自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才能真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真正让“人类社会美好前景不断在中国大地上生动展现出来”。
(有删改)
★鉴赏体验
1.思维发展
三言两语述内容:
作为一篇纪念20世纪思想大解放标志性事件的新闻评论,这篇文章的写作目的
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评价《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篇文章在思想解放中的重要地位,
号召人们在新时代进一步解放思想。
2.审美鉴赏
一枝一叶总关情:
这篇文章在论证上主要采用了什么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这篇文章主要采用了引证法。文中引用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想解放的重要
论述和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关于中国的评价,论证继续解放思想的意义
和方法。
3.语言建构
警句妙语随手记:
示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①新时代,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②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
是理论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