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新教材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课件与课时素养检测 :第一单元 5 人应当坚持正义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新教材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课件与课时素养检测 :第一单元 5 人应当坚持正义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8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2-23 10:58:59

文档简介

(共51张PPT)
5 
人应当坚持正义
课前自主学习
【任务驱动】
1.阅读《人应当坚持正义》一文,了解作者的主张。感受柏拉图的人格魅力。
2.反复诵读,欣赏“劝说”的艺术。
3.记录阅读中发现的问题,初步思考后,与同学交流。
【助读博览】
  一、作家风采
客观唯心主义的创始人——柏拉图
柏拉图(前427—前347),是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也是整个西方文化最伟大
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之一。
柏拉图出身雅典贵族,青年时从师苏格拉底。苏格拉底死后,
柏拉图游历四方,曾到埃及、小亚细亚和意大利南部从事政治活
动,企图实现他的贵族政治理想。公元前387年活动失败后逃回雅
典,在一所称为阿加德米的体育馆附近设立了一所学院,此后执教
40年,直至逝世。他一生著述颇丰,其教学思想主要集中在《理想国》和《法律
篇》中。他创造或发展的概念包括:柏拉图思想、柏拉图主义、柏拉图式爱情
等。
二、背景透视
苏格拉底的思辨哲学给青年人带来了很好的启发,而苏格拉底的人格魅力也给城邦的青年人带来了良好影响。久而久之,苏格拉底周围总聚集着一帮青年人,他的思想、他的言行、他的威望覆盖了整个爱琴海和伯罗奔尼撒半岛。
公元前399年,雅典法庭以“不敬神明”的罪名判处苏格拉底死刑。而根据当时雅典法律规定,处死犯人的方法是赐以毒药一杯。尽管苏格拉底有很多逃亡的机会,而且当时的很多青年人和贵族也愿意帮助他逃亡,但他仍选择饮下毒药而死,因为他认为逃亡会让自己的良好形象遭到破坏,从而使雅典青年人失去精神上的导师。更为重要的是,他认为逃亡只会进一步破坏雅典法律的权威,出于这样的目的,苏格拉底选择了坦然面对死亡。
三、文体知识
对话体
对话直接记载主宾应对语,记载者据闻录实,自己不另加论断,在文法上这通常叫作直接叙述。对话体特别宜于论事说理。在不用对话体的论事说理的文章中,作者独抒己见,单刀直入,只要持之有故,言之成理,就算“自圆其说”;至于旁人的种种不同的看法,可以一概置之不问,至多也只是约略转述,作为己说的佐证或是作为辩驳的对象。
【要点识记】
  一、字音识记
服膺(
)  恫(
)吓  褒(
)贬
枚(
)举
名誉(
)
勉强(
)






yīnɡ
dònɡ
bāo
méi

qiǎnɡ
二、字形辨识
三、词语积累
1.奉行·实行
【辨析】①奉行:遵照实行。强调按照某种理念政策实行。
②实行:指用行动来实现(纲领、政策、计划等)。
2.遵守·遵循
【辨析】①遵守:依照规定行动;不违背。如“遵守纪律”“遵守诺言”等。
②遵循:遵照。侧重依照已知的东西进行创造活动。如“遵循法则”等。
3.损害·伤害
【辨析】①损害:突出使蒙受损失,可广泛用于事业、利益、健康、感情和名誉等。
②伤害:突出使良好或正常状态遭到破坏,多用于自尊心等思想感情和身体。
4.约束·拘束
【辨析】①约束:一般是外力制约,比如法律、制度的控制,他人对自己活动的制约。
②拘束:大多表示内在的主观因素对自我的制约。
5.违背·违反
【辨析】①违背:不遵守,如“违背誓言”“违背规章制度”。为贬义词。
②违反:不遵守;不符合(法则、规程等)。与“遵守”相对,指行为或思想意识不符合制度、规律、法律等的要求。一般为中性词,是人们依照相关依据所作的判断。
6.诚惶诚恐:惶恐不安。意思是非常小心谨慎以致达到害怕不安的程度。
7.毕恭毕敬:意思是十分认真和尊敬,形容态度很恭敬,后来也形容十分端庄有礼。
【课前自测】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服膺(yīnɡ)
    赝(yīnɡ)品
恫(dònɡ)吓
胴(dònɡ)体
B.空(kōnɡ)谈 
空(kònɡ)白
啰(luō)唆 
咯(ɡē)血
C.遭殃(yānɡ) 
怏(yānɡ)怏
孜(zī)然 
枚(méi)举
D.惶(huánɡ)恐 
蝗(huánɡ)虫
游说(shuì)
说(shuō)服
















【解析】选D。A项,“赝”应读yàn”;B项,“咯”应读(kǎ);C项,“怏”应读yànɡ”。
2.下列词语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遵从   
严谨   
锻练   
诋毁
B.恭敬 
毕竟 
秧苗 
糊涂
C.诚恳 
名誉 
抱怨 
抱复
D.死邢 
邪恶 
耻辱 
抛弃
【解析】选B。A项,练—炼;C项,抱复—报复;D项,邢—刑。
3.请从括号中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入下列各句中的横线上,或判断加点词语的使
用正确与否。
(1)就国际形势来看,和平发展问题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我国_____独立自主的和
平外交政策,符合当今时代的主题,顺应了时代的潮流。(实行·奉行)
(2)一个人的信仰或许可以被查明,但不是从他的信条中,而是从他惯常行为所
_____的原则中。(遵守·遵循)
(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凡是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都要严肃认真对待,凡是
_____群众利益的行为都要坚决纠正”。(损害·伤害)
奉行
遵循
损害
(4)中国驻捷克大使警告布拉格市长在涉台涉藏上_____国际关系准则,奉劝其
不要再做肆意破坏中捷关系大局的事。(违背·违反)
(5)在千百年来的经典的注释活动中,经师们皓首穷经,诚惶诚恐地追求圣人寄
托在经典中的微言大义。
(
)
(6)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我们必须抱着毕恭毕敬的态度向他们学习。
(
)








违反


文本研读梳理
一、阅读课文第1—23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1.下面对节选文段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苏格拉底认为格黎东想让他越狱的想法并不合乎正道,所以毅然拒绝了格黎东的建议。
B.苏格拉底表示自己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始终尊重那些真实的道理。
C.苏格拉底把人们的意见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要听,一部分不必听,从而为自己下文的设问做了铺垫。
D.苏格拉底认为好的意见是明白人的意见,这里的明白人是指在某一方面内行的人。
【解析】选A。“毅然拒绝”错误。苏格拉底用两个“如果”假设,然后通过设问,一步步让格黎东明白自己的建议是不合乎正道的。
2.第1段中,苏格拉底对格黎东说“我们说的那个道理究竟是变了,还是仍然有效”,这句话里的“那个道理”指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拨】这句话里的“那个道理”是指苏格拉底的“凡是经过研究见到无可非议的道理我就拳拳服膺。我不能由于遇到灾难就把自己所讲过的道理抛开”。
3.在这一部分中,苏格拉底反驳格黎东的意见主要是从哪两方面进行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拨】①“那个过去为苏格拉底所服膺的道理,是不是在受到死亡威胁的时候就改变了,就不再为他信奉了?”答案是:没有改变。②“是应该听从众人的意见,还是应该听从专家的意见?”答案是:应该听从专家(文中的内行人)的意见。
二、阅读课文第24—41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4.下面对节选文段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苏格拉底巧妙地将“活得好”替换为“活得体面、正派”,从而将越狱行为的好坏替换为雅典人是否同意的正当与否。
B.苏格拉底认为格黎东的建议不是根据道理,而是根据是否办得到办不到。
C.苏格拉底认为不能做不正当的事,而他接受死刑就是做正当的事。
D.大部分人认为可以对不正当的行为用不正当报复,苏格拉底和格黎东对此却始终反对。
【解析】选D。“格黎东对此却始终反对”错误。
5.阅读第27段,你能从苏格拉底的话中看出格黎东建议他越狱的理由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拨】格黎东提出了几条劝解苏格拉底逃跑的理由,概括如下:①如果苏格拉底不逃走,一些人就会误会格黎东吝啬金钱,对朋友见死不救。②如果苏格拉底不逃跑,实际上就在成全他的敌人的意图。③如果苏格拉底不逃跑,就是在遗弃自己的子女,不尽做父亲的义务。④如果苏格拉底不逃跑,人们就会认为是格黎东和其他朋友畏葸无能。
课堂素养探究
【综合探究】
1.针对格黎东提出的越狱的建议,苏格拉底在对话中多次提到了“正道”“道义”“道理”“正当”等一系列他坚守的“正义”理念。请同学们认真阅读原文,分析苏格拉底的“正义”理念包括哪些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拨】苏格拉底的“正义”理念用不同的词语表达出来,其主要特点包括:①经过研究后是无可非议的。②具有始终一致的真实性。③为大多数人所认同并遵守。
2.苏格拉底在对话中层层铺垫,步步设问,说服格黎东放弃劝说自己越狱的建议。请你分析其中的一两处,看看苏格拉底的逻辑推理过程。并总结苏格拉底式提问的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拨】(示例):“苏格拉底:请你考虑一下,你认为我们该不该说,我们不必尊重人们的一切意见,有些意见要重视,有些就没有必要,也不必听从所有的人的意见,有些人的要听,有些人的不必听?你以为如何?这话说得不对吗? 格黎东:说得很对。 苏格拉底:那就该重视好的意见,不管那些坏的意见吗? 格黎东:是的。 苏格拉底:好的意见不就是明白人的意见,坏的意见不就是糊涂人的意见吗? 格黎东:当然是。”
在这段对话中,苏格拉底发出了五问,格黎东按照他的诱导做出了三次肯定的回答。
其实,苏格拉底的前三问是人人皆知的真理,回答必须是肯定的,这三问和第四问在实质上是一致的,只不过将“有些人的”意见换成了“好的意见”和“坏的意见”。这样苏格拉底就将意见的好坏由“人”做标准换成了由意见的“性质”做标准。
但是第五问“好的意见不就是明白人的意见,坏的意见不就是糊涂人的意见吗?”又将判断的标准由“性质”换成了“人”,迫使格黎东又做出了肯定的回答。
其实,苏格拉底在这里偷换了“意见”好坏判断的标准。第五问的推理是不成立的。
苏格拉底式提问的特点:①在谈话进行中,苏格拉底偏重于问,他不轻易回答对方的问题。②他只要求对方回答他所提出的问题,他以谦和的态度发问,由格黎东回答从而导引出其他问题的资料,直至最后由于不断的诘询,使朋友进入他的逻辑轨道。
3.有一天,几位学生鼓动苏格拉底去集市上逛一逛,他们说:“集市上有数不清的新鲜玩意儿,您去了一定会满载而归。”第二天,学生们请他讲一讲集市之行的收获。
苏格拉底说:“此行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发现这个世界上原来有那么多我并不需要的东西。”
上面的材料,蕴含着什么样的道理?学生和苏格拉底的推理过程分别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拨】(1)蕴含的道理是:①生活因简单而幸福;②学会拒绝物欲的诱惑。
(2)学生的推理是:条件①:集市上有数不清的新鲜玩意儿。条件②:这些新鲜玩意儿让人喜欢,想要购买。结论:您去了一定会满载而归——购买这些东西。
苏格拉底的推理是:条件①:集市上的新鲜玩意儿不是我需要的。条件②:我没有购买。结论:我的收获不是商品,而是收获了一个道理。
【技法借鉴】
议论文的设问
设问也是议论文中论证的主要法门。论证本身就是解答疑问,提出问题解答问题的自说自话,就是论证。没有提出问题的习惯,就没有论证的诉求;没有准确地提出问题的习惯,就没有论证的方向;没有勇敢地提出问题的习惯,就没有论证的力量。论证的过程和品质,也就是设问与解答的过程和品质。我们甚至可以说,没有设问,就没有议论。
在《人应当坚持正义》一文中,苏格拉底连用三十多个设问,可以说是层层铺垫,步步设问,深入浅出地阐述了自己唯正义是从的道德信念。
【运用点拨】
  设问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追问。
追问通常是立论的关键。没有经过追问的立论,一般都是些立不住的立论。
如本文中:
苏格拉底:那就该重视好的意见,不管那些坏的意见吗?
格黎东:是的。 
苏格拉底:好的意见不就是明白人的意见,坏的意见不就是糊涂人的意见吗? 
格黎东:当然是。
第二类是提问,就是自问自答,也就是本来意义上的设问。
提问可以砍去不必要的枝节,单刀直入主题。是议论文中最简洁明晰的立论方式。
如《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一文的开头: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吗?不是。
第三类是质问。
质问算是提问的变种。提问是顺着论证的方向展开的,质问则是逆着论证的方向提出的。提问是为了拓展论证,质问则是为了深化论证。在论证的过程中,有威力的质问,能让论证更深入更有力,让自己的论题,如分节助推的火箭那样,飞得更远更好更强。这也就是左右互搏的威力。
如本文中:
苏格拉底:既然根本不能做不正当的事,那就连那个人们所相信的以不正当报不正当也不行吗?
格黎东:看来不行。
苏格拉底:怎么啦,对人做坏事行不行?
格黎东:当然不行,苏格拉底。
【素养生成】
  设问开头是议论文中常用的开头方法,请你选择“诚信”“挫折”“美”等词语中的一个,用设问的形式写一个开头。不超过200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示例:(1)诚信是什么?诚信是荒原上流淌的一汪清泉,诚信是寒冬腊月交替傲放的一枝蜡梅;诚信是夜晚行路时前方如豆的不灭之灯;诚信是在浮浮沉沉漂泊不定的人海中导航的一座灯塔……
(2)当你遇上挫折,你会怎么办?或许,你会选择逃避,找个避风的港湾;或许,你会选择哭泣,用泪水清洗伤心欲绝的心灵;或许,你会选择求救,寻求可以依靠的独木舟,抑或只是一根树枝……
课外阅读延伸
【核心素养】
坚持正义
苏格拉底认为,人应该无条件地坚持正义。苏格拉底不为别的,只是为了探讨道德与正义。他强烈要求自己按照法官的判决被执行死刑。想维护法律的公正性的同时,也为了让大家铭记自己的原则,无条件坚持正义。
他为坚持正义被判处死刑,最终饮鸩自绝,但其思想却从此更为深入人心。
★文化传承
1.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
——荀子
2.受苦并不是恶,因为忍耐可以战胜一切,世界上只有一个善,那就是正义。
——[俄]屠格涅夫
3.在一切美德中,正义是最有助于人类的共同福利的。
——[法]卢梭
4.正义的力量在于判断的坚决和无畏,反之,不义的结果则是对不幸的恐惧。
——[古希腊]德谟克利特
★践行楷模
“一生为民践初心”的吕建江
吕建江(1970—2017),曾任石家庄市公安局桥西分局安建桥综合警务服务
站主任。他长期扎根基层,创新网络应用,热情为民服务,探索出一条网上助民
爱民的新路子。他创建了河北省首家网上警务室,搭建起警民互动网络平台,其
经验和做法在河北全省推广;开通了河北省首个民警实名微博。
2017年12月1日,47岁的吕建江因心脏病突发去世。追悼会
那天,上千名群众一道含泪为他送行,现场悲声一片。
★素养内化
  请根据吕建江同志的事迹,为他写一段简短的颁奖词。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示例:一个人做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吕建江的故事大多与百姓日常生活中的小事、琐事联系在一起,正是这一件件的小事,光大了人民警察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形象,密切了党和政府与群众的关系,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充满了正能量,愿“老吕叨叨”永驻人间。
【类文欣赏】
自辩词
[古希腊]苏格拉底
公民们!我尊敬你们,我爱你们,但是我宁愿听从神,而不听从你们;只要一息尚存,我永不停止哲学的实践,要继续教导、劝勉我所遇到的每一个人,仍旧像惯常那样对他说:“朋友,你是伟大、强盛、以智慧著称的城邦雅典的公民,像你这样只图名利,不关心智慧和真理,不求改善自己的灵魂,难道不觉得羞耻吗?”如果那个人说:“是啊,可我是关心的呀!”我就不肯马上离开,也不让他走,向他提出问题,反复地盘问他。如果我发现他并无美德,他却说有,我就责备
他把重要的事情看成不重要,把无价值的东西看成有价值。我要把这些话再三地向我所遇到的每一个人说,不管他年轻年老,不管他是公民还是侨民,但是特别要对本邦的公民说,因为他们是我的同胞。要知道,我这样做是执行神的命令;我相信,我这样做是我们国家最大的要事。因此我不做别的事情,只是劝说大家,敦促大家,不管老少,都不要只顾个人和财产,首先要关心改善自己的灵魂,这是更重要的事情。我告诉你们,金钱并不能带来美德,美德却可以给人带来金钱,以及个人和国家的其他一切好事。这就是我的教义。如果它败坏青年,那我就是坏人。如果有人说这不是我的教义,那他说的就不是真话。公民们!我对你们说,你们要知道,不管你们照不照安虞铎的话办,不管你们是不是释放我,我是决不会改变我的行径的,虽万死而不变!
请不要打断我的话,公民们,我要求过你们把话听完,请听我说下去,我还有一些话要说,你们听了也许会叫喊起来,可是我相信你们听了有好处,请不要叫喊。你们要知道,如果你们杀了我,杀了我所说的这样一个人,你们自己受到的损失会比我大。因为安虞铎也好,梅雷多也好,都不能损害我分毫。这是绝对不可能的,因为我相信神的意旨绝不让坏人害好人。我承认,他也许可以杀我,或者放逐我,或者剥夺我的公民权;他可以认为,别人也可以认为,这样做就大大地损害了我,可是我不那么想。我认为他现在要做的这件事——不公道地杀死一个人——只会更加严重地害了他自己。
公民们!我现在并不是像你们所想的那样,要为自己辩护,而是为了你们,不让你们由于定我的罪而对神犯罪,错误地对待神赐给你们的恩典。你们如果杀了我,是不容易找到另外一个人继承我的事业的。我这个人,打个不恰当的比喻说,是一只牛虻,是神赐给这个国家的;这个国家好比一匹硕大的骏马,可是由于太大,行动迂缓不灵,需要一只牛虻叮叮它,使它的精神焕发起来。我就是神赐给这个国家的牛虻,随时随地紧跟着你们,鼓励你们,说服你们,责备你们。朋友们,我这样的人是不容易找到的,我劝你们听我的话,让我活着。很可能你们很恼火,就像一个人正在打盹,被人叫醒了一样,宁愿听安虞铎的话,把这只牛虻踩死。这样,你们以后就可以放心大睡了,除非是神关怀你们,再给你们派来另外
一只牛虻。我说我是神赐给这个国家的,决非虚语,你们可以想想:我这些年来不营私业,不顾饥寒,却为你们的幸福终日奔波,一个一个地访问你们,如父如兄地敦促你们关心美德——这难道是出于人的私意吗?如果我这样做是为了获利,如果我的劝勉得到了报酬,我的所作所为就是别有用心的,可是现在你们可以看得出,连我的控告者们,尽管厚颜无耻,也不敢说我勒索过钱财,收受过报酬。那是毫无证据的。而我倒有充分的证据说明我的话句句真实,那就是我的贫寒。
有人可能觉得奇怪,为什么我要以私人身份劝告人们,干预别人的事情,而不敢参加你们的议会,向国家进忠告。这是有原因的。你们曾经听我在各种各样的时候,在各种各样地点说过,有一种神物或灵机来到我的身上,这就是梅雷多诉状中讥笑的那个神。这是一种声音,我自幼就感到它的来临;它来的时候总是制止我去做打算要做的事情,但从来不命令我去干什么。就是这个灵机阻止了我从事政治活动;我想这是很对的。因为我可以断定,同胞们,我如果参加了政治活动的话,那我早就没命了,不会为你们或者为自己做出什么好事了。请不要因为我说出真相而生气,事实就是这样。一个人如果刚正不阿,力排众议,企图阻止本邦做出很多不公道、不合法的事情,他的生命就不会安全,不管在这里还是在别的地方都是这样的。一个真想为正义而斗争的人如果要活着,哪怕是活一个短暂的时期,那就必须当老百姓,绝不能担任公职。
(有删改)
★鉴赏体验
1.思维发展
三言两语述内容:
苏格拉底的这篇雅典法庭自辩词由其弟子柏拉图记录。苏格拉底在这篇自辩词
中表达了自己的什么主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哪怕死亡,也不会改变自己劝人为善要有美德的做法,同时驳斥了法庭和原告
加在自己身上的罪名。
2.审美鉴赏
一枝一叶总关情:
苏格拉底在为自己辩护时,主要采用了什么辩护手法?请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格拉底用以退为进,以守为攻的方法和策略,以讥讽、嘲弄的语言和蔑视死
亡的浩然之气,一步步、一件件对法庭进行驳斥,为自己做辩护。
3.语言建构
警句妙语随手记:
示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我告诉你们,金钱并不能带来美德,美德却可以给人带来金钱。
②我就是神赐给这个国家的牛虻,随时随地紧跟着你们,鼓励你们,说服你们,
责备你们。
③请不要因为我说出真相而生气,事实就是这样。五 
人应当坚持正义
(30分钟,23分)
基础达标(23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
  神农诞辰纪念日临近之际,一方用磬石雕刻的石碑在神农故里高平市被发现。石碑上有16个篆体字:“华夏始祖,千秋万代,炎黄一脉,共拜神农。”字体修长齐整,线条匀称,笔法流畅,显示出雕刻者超群拔类的________。磬石能敲打出清脆的音阶,用它做成的“磬”在我国古代被奉为尊贵而神圣的乐器,专为皇帝举行国事庆典、宗庙祭祀之用。文字与石碑________,世所罕见。?
  根据这方石碑的材质档次、文字内容的用词语气及时代风格,有人________这方石碑是元代皇家御赐的神农祭祀专用碑。这个说法并非荒诞不经。高平作为神农故里,与神农有关的历史遗存数量庞大,“神农城”“神农洞”“神农泉”等以“神农”命名的地名________。?
  石碑一般用大理石镌刻,为什么这方祭祀碑选用了有“金声玉振”音质的磬石呢?(  )。据史料记载,神农最早发明了乐器“神农琴”,被认为是华夏民族乐器的最早发明者。有专家经过考证认为,“神农琴”上的五根弦名宫、商、角、徵、羽,实际上就是中国民族音乐所指的五声音阶。用最好的磬石制作成的祭祀碑,无疑是对神农发明乐器这一伟大功绩作出了最崇高、最合适、最特别的褒奖。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技艺  
浑然一体  推测  不胜枚举
B.技能
浑然天成
猜测
不胜枚举
C.技艺
浑然天成
猜测
俯拾即是
D.技能
浑然一体
推测
俯拾即是
【解析】选A。技艺:富于技巧性的表演艺术或手艺。技能:掌握和运用专门技术的能力。原句强调雕刻富于技巧性,水平很高,故选用“技艺”。
浑然一体:融合成一个整体。浑然天成:形容完整不可分割。推测: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来想象不知道的事情。猜测:凭想象估计。从语境“根据……”可判断出使用“推测”更切合文意。不胜枚举:无法一个个全列举出来,形容同一类的人或事物很多。俯拾即是:只要弯下身子来捡,到处都是。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神农的历史地位被后人肯定,这方祭祀碑选用磬石就暗含其意
B.选用磬石,神农被后人肯定的历史地位就能体现在这方祭祀碑上
C.这方祭祀碑选用磬石,暗含着后人对神农在历史上的地位的肯定
D.后人对神农在历史上的地位的肯定,暗含在这方祭祀碑选用磬石上
【解析】选C。从上句语境来看,此句叙述对象应该是“选用磬石”的原因,主语应该体现“选用磬石”之意,故排除A、D项;B项虽然主语是“选用磬石”,但中途换了陈述对象,造成语意不连贯;C项陈述对象合适,文气贯通,故选C。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用最好的磬石制作成的祭祀碑,无疑是对神农发明乐器这一伟大功绩做出的最特别、最合适、最崇高的褒奖。
B.用最好的磬石制作成的祭祀碑,无疑是做出了对神农发明乐器这一伟大功绩最崇高、最合适、最特别的褒奖。
C.用最好的磬石制作成的祭祀碑,对神农发明乐器这一伟大功绩无疑是做出了最特别、最合适、最崇高的褒奖。
D.用最好的磬石制作成的祭祀碑,无疑是做出的对神农发明乐器这一伟大功绩最崇高、最合适、最特别的褒奖。
【解析】选A。原文有两处语病,一是句式杂糅,应该将“做出了”改为“做出的”;二是语序不当,按照语意由轻到重,应该将“最崇高、最合适、最特别”改为“最特别、
最合适、最崇高”。A项符合此修改原则。
4.对下面这则小故事中所隐含的道理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陶渊明归隐时,有一少年书生曾来向他请教求知之道。陶渊明便拉着少年来到田边,指着一棵稻秧说:“你仔细地看一下,看它是不是在长高?”少年盯着稻秧看,怎么看也没见稻秧长高。陶渊明接着说:“其实,它每时每刻都在长,只是我们的肉眼无法看到罢了。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读书求知以及知识的积累,便是同一道理!”少年听后,似有所悟。
A.学习求知如同插秧育苗,要细心观察。
B.学习求知不能拔苗助长,要顺其自然。
C.学习求知要持之以恒,勤于积累。
D.学习求知要珍惜时间,勤奋刻苦。
【解析】选C。抓住小故事中“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一句,了解故事的中心意思,即可选出C项。
5.新闻点评就是用简洁的文字对新闻事件进行评论,请点评下面这则新闻。要求:语言简洁,态度鲜明,不超过40个字。(5分)
据报道,某街头小商店林立,店名千奇百怪。好多店主明确表示,为了增加商店的个性,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增强他们的记忆力,他们在店名上着实花了一番功夫。有人给服装店取名“衫国演绎”,水果店取名“榴莲忘返”,饭店叫“食全食美”,游戏厅叫“一滴血”“死光光”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对篡改成语(1分)、恶搞传统(1分)、宣扬暴力(1分)、玷污文明(1分)的店名应该坚决予以取缔(1分)。
6.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请在下面的横线上分别填写适当的句子,作为某学校“国庆”主题文艺晚会主持人的开场白。要求句式基本一致,文意贯通。(6分)
甲:七十年的风霜雨雪,
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七十年的上下求索,
乙:七十年的同舟共济;
甲:滔滔黄河,淹不尽浩浩中华魂,
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又是一年秋风送爽时,
乙:又是一轮花好月圆日;
甲:走进十月,我们用一样的眼神凝望金秋,
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今天,我们亲爱的祖国母亲就要迎来七十岁华诞。让我们共祝祖国生日快乐,共祝中华繁荣富强。
【解析】句式基本一致,文意连贯即可。
答案(示例):七十年的坎坷历程 巍巍泰山,锁不住阵阵民族风 投入国庆,我们有一样的感慨发自肺腑
【加固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问题。(9分)
苏格拉底预言的警示
胡翼青
英国曼彻斯特的贝里区政府最近购买了22台iPad来武装19辆垃圾车和3辆急转备用垃圾车。此举一出,在当下全民紧缩开支的英国招来一片指责。一些英国人认为,给垃圾做“统计和汇总”用笔和纸就足够了,购买电子产品纯粹是在浪费纳税人的钱袋子。也有些人却认为此举体现了政府的与时俱进,从长远来看节约了资源、提升了效率。这场讨论从一个侧面折射了人们对电子文化产品普及利用的不同态度。
与书写文化“入侵”口头文化一样,电子文化“入侵”书写文化是人类文化发展史上的一次重要革命。这场革命发生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广播电视的强势崛起为标志。目前,这场革命已推进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掌上媒体传输迅捷、信息海量、互联互通,它们不但掌控着显而易见的技术优势,还打通了不同介质之间的阻隔和藩篱:一是有史以来第一次将人的交通、通讯和媒介信息传输统一起来,二是有史以来第一次实现在任何现实时空中通过屏幕打开另一个空间。
轻点鼠标或触摸屏幕,就能实现信息的无缝链接和快速传递,诸多技术优势使得电子文化产品势不可当地普及、蔓延开来,全方位地进入并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关于纸媒是否将消亡的争议声此起彼伏,“无纸化”等绿色办公的方式赢得青睐,开放共享的信息平台启迪了更多智慧窗口。电子文化以技术激发潜能,让世界真正成了一个地球村。
然而,这一切似乎不能简单地和进步画上等号。2000多年前,苏格拉底曾预言书写文化的入侵将会削弱人类的记忆力和创造力。的确,随着书写文化的普及,像荷马一样的行吟诗人渐行渐远。电子文化的兴起,也不可避免地要向人类索取一些可贵的东西。一些人患上了电子文化产品依赖症和偷懒症,现实世界的沟通能力减弱;一些人开始被“电子化”,思维方式趋向于电子文化产品的线性思维;还有很多人习惯了电子文化的“表达”和“接收”、“复制”和“粘贴”,渐渐疏远了以纸和笔为主要载体的书写文化特有的“沉淀”与“思索”。
更重要的是,电子文化在将人的传播、通讯和交通融合为一体的同时,也将人们的时间纳入管辖范围。在出差途中批阅电子文件,在候机间隙阅读电子报纸,在堵车的时候发条微博等。当一切的“碎片时间”被充实而高效地运用起来,当一切的“时间潜能”被紧张而急迫地激发出来,人在某种意义上也将成为电子文化的一种产品。人们感觉自己通过电子文化产品掌握着世界,实际上信息来源、思维方式、表达模式、沟通渠道等也被电子文化产品所掌控。
口头文化、书写文化、电子文化都是一种不可替代的文化形态。在书写文化蓬勃发展时,口头文化并没有彻底消亡。同样,书写文化也有其不可忽略的生存空间。前一种文化被后一种文化部分替代或覆盖时,打开了一个精彩的世界,也必定会伴随着阵痛和质疑。与其称之为“文化入侵”,不如描述为相互影响下的“文化传承”更为贴切。重要的是,人们在不同的时间和场合选择适合自己的文化形态,文化生活将更加丰富多彩。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英国人对贝里区政府购买电子产品给垃圾做“统计和汇总”的讨论是一场关于纸媒是否将消亡的争议。
B.书写文化“入侵”口头文化是人类文化发展史上的一次重要革命,并第一次将人的交通、通讯和媒介信息传输统一起来。
C.电子文化通过轻点鼠标或触摸屏幕,全方位地进入并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让世界真正成了一个地球村。
D.现代人用“表达”和“接收”、“复制”和“粘贴”的线性思维取代了“沉淀”与“思索”。
【解析】选C。A项,原文为“讨论从一个侧面折射了人们对电子文化产品普及利用的不同态度”。B项,“第一次将人的交通、通讯和媒介信息传输统一起来”的是电子文化。
D项,“取代”错。
2.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同书写文化“入侵”口头文化一样,电子文化的兴起也会削弱人类的记忆力和创造力。
B.电子文化将传播、通讯和交通融合为一体,人们的“碎片时间”被充实而高效地运用起来。
C.书写文化以纸和笔为主要载体,因其特有的“沉淀”与“思索”,不可能被超越和替代。
D.口头文化、书写文化、电子文化等文化形态相互传承,人们可以在不同的时间和场合选择适合自己的来丰富文化生活。
【解析】选C。“不可能被超越和替代”错。
3.下列对“苏格拉底预言的警示”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
(  )
A.只有口头文化才是人类的记忆力和创造力的保证。
B.由于对现实世界的沟通能力减弱致使一些人患上了电子文化产品依赖症和偷懒症。
C.电子文化将“碎片时间”和“时间潜能”充分运用和激发的同时,人在某种意义上也将成为电子文化的一种产品。
D.电子文化产品掌握着世界,人的信息来源、思维方式、表达模式、沟通渠道等也被电子文化产品所掌控。
【解析】选C。A项,说法绝对。B项,因果倒置。D项,原文为“人们感觉自己通过电子文化产品掌握着世界”。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