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新教材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课件与课时素养检测 :第四单元 12 玩偶之家(节选)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新教材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课件与课时素养检测 :第四单元 12 玩偶之家(节选)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12.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2-23 10:59:39

文档简介

(共66张PPT)
12 玩偶之家(节选)
课前自主学习
【任务驱动】
1.分析《玩偶之家》中人物的个性化台词,把握人物的心理和个性,理解戏剧冲
突的层次、原因。
2.划分层次,分析文中重点语句的含义以及部分台词的精妙之处。
3.以该戏的结尾为例,认识近代戏剧和社会生活的紧密关系,以及由此带来的戏
剧形式和表现手法上的革新。
4.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人物复杂的感情。归纳概括娜拉的性格特点。
5.娜拉和海尔茂的冲突是由什么事件直接引发的?
【助读博览】
  一、作家风采
现代戏剧之父——易卜生
易卜生(1828—1906),挪威戏剧家、诗人。1828年3月20
日出生于挪威南部希恩镇的一个木材商人家庭。他是挪威民
族戏剧的奠基人,被誉为“现代戏剧之父”。易卜生自1850
年写了第一部剧本《卡蒂林纳》起至1899年出版最后一部剧
本《当我们死而复醒时》为止,在其50年的创作生涯中共发
表了25部剧本,有诗剧、悲剧、喜剧、历史剧和问题剧等。他的创作可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三个阶段。
早期(1850—1868),作品以古代英雄传奇、民谣、神话等为素材,题材多样,富有幻想和浪漫色彩,如《埃斯特罗的英格夫人》《爱的喜剧》《布朗德》和《培尔·金特》等。
中期(1869—1890),把揭露和批判的锋芒指向整个资本主义社会,主要剧作有《社会支柱》《玩偶之家》《群鬼》和《人民公敌》等。
晚期(1891—1906),创作着重于人物内心活动的分析,象征主义因素加重,悲观气氛较浓,如《海达·高布乐》和《建筑大师》等。
二、背景透视
笔锋饱含热情,戳穿多方面的假面具
从14世纪到19世纪初,挪威一直是丹麦的附属国,1814年,挪威摆脱丹麦统
治后,又被迫跟瑞典合并,直到1905年才宣告独立。挪威社会的这种状况,为易
卜生的反抗思想,提供了客观条件。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工业革命进入了
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即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
巨大发展,企业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妇女解放运动高涨。易卜生的整个创作生涯
恰值19世纪后半叶。在他的笔下,欧洲资产阶级的形象比在莎士比亚、莫里哀
笔下显得更腐烂、更丑恶,也更令人憎恨。他犀利的笔锋饱含着愤激的热情,戳穿了资产阶级在道德、法律、宗教、教育及家庭关系多方面的假面具,揭露了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的虚伪和荒谬。
 
一、文化常识
社会问题剧
社会问题剧是指挪威戏剧家易卜生用现实主义方法描写现实生活的一系列戏剧。他用犀利的笔锋饱含着愤激的热情,戳穿了道德、法律、宗教、教育以及家庭关系多方面的假面具,揭露了整个社会的虚伪和荒谬。现今也泛指反映现实社会问题,揭示社会矛盾的戏剧形式。他立足生活实际,反映挪威社会的家庭、婚姻和民主政治等重大问题,并关注人的精神和心灵,对传统戏剧既继承革新。他把“讨论”带入戏剧,“讨论”与剧情和人物形象塑造紧密联系;调动多种舞台元素细腻刻画人物心理,并使多种表现手法互相作用,既增强了戏剧的思想性,又强化了戏剧效果。
社会问题剧的特征是提出某个社会问题,剖析某个社会问题,最后是批判或谴责某个社会问题。在社会问题剧中,人物并不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而只是代表某个问题或某种思想的符号。剧作家正是通过这些符号和问题来表现其作品的主题和战斗性。
戏 剧
戏剧,指以语言、动作、舞蹈、音乐、木偶等形式达到叙事目的的舞台表演艺术的总称。文学上的戏剧概念是指为戏剧表演所创作的脚本,即剧本。戏剧是由演员将某个故事或情境,以对话、歌唱或动作等方式表演出来的艺术。戏剧有四个元素,包括“演员”、
“故事(情境)
”、
“舞台(表演场地)
”和“观众”。“演员”是四者当中最重要的元素,他是角色的代言人。戏剧的形式多种多样:
①按容量大小,戏剧文学可分为多幕剧、独幕剧和小品;
②按表现形式,可分为话剧、歌剧、诗剧、舞剧、戏曲等;
③按题材,可分为神话剧、历史剧、传奇剧、市民剧、社会剧、家庭剧、科学幻想剧等;
④按戏剧冲突的性质及效果,可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
最基本、使用最多的分类是悲剧、喜剧和正剧,正剧也称为悲喜剧。
 
二、作品简介
妇女解放运动的宣言书
戏剧《玩偶之家》是易卜生的代表作,主要写主人公娜拉
从爱护丈夫、信赖丈夫到与丈夫决裂,最后离家出走,摆脱
“玩偶”地位的自我觉醒过程。
《玩偶之家》揭示的是当时女性在社会、家庭中的地位,拉开了女性解放运动的序幕,曾被比作“妇女解放运动的宣言书”。这部戏剧揭露了资产阶级家庭关系的虚伪,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法律、宗教、道德的不合理,提出了妇女解放这一重大的社会问题。《玩偶之家》是对资本主义私有制下的婚姻关系、对资产阶级的男权中心思想的一篇义正词严的控诉书。
【要点识记】
  一、字音识记
啰唆(suo)  滋(zī)味   
按捺(nà)
还(huán)账
新奇(qí) 
雪茄(jiā)
攒(zǎn)着
暂(zàn)且
撇(piē)开










噩(è)梦
赌咒(zhòu)
拘束(shù)
塌(tā)天
奇(qí)迹
陌(mò)生
市侩(kuài)
钥匙(yào
shi)
埋(mán)怨
狭隘(ài)
撺掇(cuān
duo)













二、词语积累
1.化装·化妆
【辨析】①化装:假扮;指演员为了适合所扮演的角色的形象而修饰容貌。
②化妆:指用脂粉等使容貌美丽;指特定的表演者通过修饰、打扮而改变原来面貌。
2.委屈·委曲
【辨析】①委屈:受到不应该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
②委曲:指曲调、道路、河流等曲折;事情的原委和底细。
3.推托·推脱
【辨析】①推托:借故拒绝,即委婉表示不接受。推托的对象往往是别人让自己做而自己不愿意做的事。
②推脱:指推卸、推辞,使与自己无关,推脱的对象多是责任、问题。
4.斩钉截铁:形容说话或行动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5.断断续续:时而中断,时而继续。
6.花言巧语:原指铺张修饰、内容空泛的言语或文辞,后多指用来骗人的虚假而动听的话。
7.莫名其妙:说不出其中的奥妙,表示事情很奇怪,说不出道理来。用以形容事情的稀奇古怪,难以理解。
8.颠扑不破:无论怎样摔打都不破,比喻道理正确,推翻不了。
9.装腔作势:故意装出一种腔调,做出一种姿势,用来比喻故意做作。
10.串通一气:相互勾结,一个鼻孔出气。
【课前自测】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诽谤(fěi
bànɡ) 抱歉(qiàn) 
 挣(zhēnɡ)扎
B.钥匙(yuè
chī)
埋(mán)怨
涌(yǒnɡ)现
C.饶(ráo)恕
怯懦(qiè
nuò)
撰(zhuàn)写
D.赌咒(zhòu)
拘束(shù)
侮(wǔ)辱
【解析】选B。B项,“钥匙”应读yào
shi。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谜人 
 兴致
  避开 
 灰复  静悄悄
B.披肩 
娇嫩
 
活泼 
慌唐 
香槟酒
C.安眠
名片
 
寂寞 
厮掉 
泥娃娃
D.疑惑 
挽救 
遮盖
好歹 
责任心
【解析】选D。A项,谜—迷,灰—恢;B项,慌—荒;C项,厮—撕。
3.选词填空或判断词语运用正误。
(1)闫丽的妈妈每天出门前,都要精心_____一番。
(化装·化妆)
(2)王老师辛辛苦苦工作,对学生一片真情,还受到家长埋怨,觉着很_____。
(委屈·委曲)
(3)任主任工作精益求精,即使偶有小失误,也不_____责任,但是她常以加班为
理由,_____掉无聊的生日聚会、同学聚会。
(推托·推脱)
化妆
委屈
推脱
推托
(4)他在这家医院当义工,断断续续也有十几年了。
(
)
(5)我们应该学会保护自己,不要被坏人的花言巧语所蒙蔽。
(
)
(6)康乃馨确实有四季开花的品种,可是很多花友从网上购买的康乃馨,没活过
半个月就莫名其妙地枯萎了,除花卉本身的问题外,养护不当也是个问题。
(
)
(7)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经济腾飞,科技、军事飞速发展,即使达赖、“东突”
分子百般叫嚣,也颠扑不破。
(
)



















×。“颠扑不破”比喻道理正确,推翻不了。用在此处用错了对象。可改用
“坚如磐石”。坚如磐石:形容非常坚固,不可动摇。
(8)他在海南岛居住了两年,又到青海居住了三年,回到山东老家拉家常,竟然
装腔作势,有时让老乡听不懂,有时引起老乡的一片笑声。
(
)




×。“装腔作势”指故意装出一种腔调,做出一种姿势,用来比喻故意做作。
用在此处属于褒贬色彩不当。可改用“南腔北调”。南腔北调:形容说话口音
不纯,掺杂着方言。
文本研读梳理
阅读课文“娜拉:照我现在这样子,我不能跟你做夫妻……剧终”,完成后面的问题。
1.下面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这部分让男女主人公讨论社会与人生的大问题,这是艺术上的失败,因为艺术不能说教。
B.易卜生之所以被称为“现代戏剧之父”,因为他是一个戏剧艺术的革新者。
他将戏剧当作表现当代社会生活的镜子,把舞台当作讨论当代政治问题的论坛。
C.这部分文字是娜拉对海尔茂提出的独立宣言,表现了娜拉的反叛精神,是对当时的拜金主义、不平等现实的深刻而具体的揭露。
D.舞台说明“穿外套”“戴帽子”“围披肩”“拿起手提包”来表现娜拉的动作,表示与海尔茂交谈过程中,一直在做出走的准备,说明出走决心坚定。
【解析】选A。“这是艺术上的失败”有误,剧中讨论社会与人生的大问题,是社会问题剧的特色,也是易卜生的独特之处。
2.剧中娜拉说“改变到咱们在一块儿过日子真正像夫妻”,娜拉所说的“真正像夫妻”指的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拨】指的是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具有独立的人格尊严。海尔茂太专制,太压抑娜拉,让她很郁闷,所以她渴望平等。
3.剧中“你的泥娃娃”指的是谁?“陌生人”指的是谁?对比二者为什么要这样称呼?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拨】“你的泥娃娃”指娜拉;“陌生人”指海尔茂。前者是因为娜拉在丈夫眼中没有独立人格,只是一个玩物;后者因为海尔茂与娜拉之间缺乏沟通,形同路人。
4.娜拉说的“奇迹中的奇迹”指的是什么?“我现在不信世界上有奇迹了”这句话向海尔茂表达的具体意思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拨】奇迹中的奇迹:两人都要改变自己,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娜拉通过这句话向他表达的具体意思是:自己已不相信与海尔茂之间的婚姻能有美好的结果;建立真正夫妻关系只是一种幻想,而现在幻想已经破灭。
5.《玩偶之家》的结尾是“楼下砰的一响传来关大门的声音”。对这个结尾,萧伯纳的评论是:“楼下砰的一响传来关大门的声音,比滑铁卢的炮声还要响。”请谈谈你的理解和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拨】暗示娜拉为追求人格独立、尊严而迈出了勇敢的一步。娜拉出走不是她个人的行为,而是代表了一个时代的妇女的抗争,标志着妇女解放运动的开始,其重大意义可与拿破仑用军事手段扫荡欧洲封建势力相比。(从剧情发展、艺术技巧两方面谈,言之成理即可)
课堂素养探究
【综合探究】
1.《玩偶之家》被称为“现代妇女的解放宣言”,它有着怎样的社会意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拨】同学们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来考虑。
①娜拉对于男权社会的叛逆。在《玩偶之家》以前,写妇女争取解放,大都局限于反对封建婚姻,争取同自己理想的男子结婚;《玩偶之家》突出了男女平等的问题,塑造了敢于反抗男权社会的独立自尊的女性形象。
②娜拉的出走引发了关于女性在当时社会如何获得自由解放的一系列问题,至今还能够引发人们的争论和思考。
2.《玩偶之家》的第三幕后半部分让男女主人公讨论社会与人生的大问题。有人认为,艺术不能说教,“讨论部分”是艺术上的失败。你认为呢?请与你的同学、老师一起讨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拨】①易卜生能把戏剧和讨论合二为一,关键在于他能把“讨论”戏剧化。作家首先为人物讨论问题的场面安排真实、尖锐的情境。萧伯纳认为“讨论部分”是全剧的“兴趣中心”,“楼下砰的一响传来关大门的声音,比滑铁卢的炮声还要响”;劳逊说:“这是一个历史性的碰门声,设想娜拉如果在讨论前出走,出走本身的意义就不会这样深刻。”
②“让观众进戏。”易卜生通过一系列戏剧情境的设置,让观众深切感受到:娜拉多年前借钱是为了救丈夫,现在拼命还钱也是为了丈夫,她准备自杀还是为了丈夫。但这一切换来的是丈夫的斥责。这对娜拉是一剂清醒剂,它使观众不可能做“旁听者”,步步迈进作者设置的艺术“圈套”,和娜拉的灵魂融为一体。
3.怎样理解娜拉这个人物形象?娜拉为什么出走?请读完《玩偶之家》,与你的同学、老师一起探究。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拨】①人物形象:娜拉是一个具有资产阶级个性解放思想的叛逆女性。她出身于小资产阶级家庭,热爱劳动,为人善良,较为容易满足个人小天地里的幸福生活,但同时又具有刚强勇敢、勇于追求人格平等的独立精神。
②娜拉出走的原因:
娜拉出走是因为资本主义法律制度不合理。娜拉出走的直接原因是她伪造的签名触犯了法律,影响了丈夫海尔茂的工作及前途。这是资本主义法律制度不合理的一面造成的。娜拉最终出走,也是对这种非人性化的资本主义法律制度的控诉。
娜拉出走是对自己爱情的再审视和再思考。娜拉与海尔茂之间的爱情是建立在男人绝对权威的基础上的。一旦女人超越了男人的地位,这段感情就会出现危机。虽然海尔茂在即将做银行经理时,他对妻子说,你的一双可爱的眼睛和两只嫩手不用吃苦了,看似是对娜拉的爱,但更多的是他对权利、地位、金钱的崇拜。
娜拉出走是对正常婚姻生活的期待。娜拉出走时,海尔茂极力挽留,娜拉说了一句话,那就是:“要等奇迹中的奇迹发生了。”并解释说:“那就是说,咱们俩都得改变。”
娜拉对孩子的教育和抚养失去了信心。娜拉害怕自己撒谎的行为,对孩子的成长造成不利的影响。娜拉在自己撒谎这件事情上,最不能面对的就是孩子。对娜拉而言,只有出走,才能让孩子摆脱撒谎妈妈的阴影,娜拉自己的内心也才能获得解脱。
【技法借鉴】
妙用伏笔,结构严谨
《玩偶之家》结构严密完整,成功运用了“追溯法”,悬念和伏笔的运用上很有特色。
伏笔,是文学创作中叙事的一种手法,就是上文看似无关紧要的事或者物,对下文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做的某种提示或暗示,或者说是前文为后文情节埋伏的线索。它的好处是交代含蓄,使文章结构严密、紧凑,读者读到下文内容时,不至于产生突兀怀疑之感。有助于全文达到结构严谨、情节发展合理的效果。在戏剧创作中称有伏线。
【运用点拨】
  使用伏笔三注意
(1)有伏必应,如果你在开头提到了“窗”,那么在第二或第三段就要提到开窗,不伏不应是败笔,只伏不应同样也是败笔。
(2)伏笔要伏得巧妙,切忌刻意、显露。伏笔一般做到别人无法轻易觉察到,要做到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
(3)伏与应不宜前后紧贴。如果伏笔前后贴得过近,反而会使文章显得呆板,读起来反而显得枯燥。
【素养生成】
  从自己的成长经历中,选一个真实的情节,使用伏笔写一个记叙文片段。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示例:我的台灯坏了,我就到客厅一边看电视一边看书做作业。一天,父亲兴冲冲地跑回家,从包里拿出一些电线、电闸、灯泡之类的东西,像拿到宝贝似的轻轻地放进一个盒子里。我好纳闷:父亲又不是搞科研的,要这些东西干什么?要知道,他对家电可是一窍不通啊!不久,我就发现,父亲经常在夜深人静时偷偷摆弄这些东西。他时而紧张,时而微笑,时而又激动得满脸通红。我猜他可能是在安装小电机偷电。父母下岗后,家里经济困难,我不敢开口要买台灯,父亲也想出了节约的方法。
“怎么办呢?”这几天我忽然变得文静起来,常托着腮独自沉思。偷电,可不光彩。
几个通宵的工作之后,一台简陋的台灯安装起来了,父亲还郑重地把它摆放在我的书桌上。重重迷雾散去,浓浓父爱袭来……
课外阅读延伸
【核心素养】
人格独立 平等相处
《玩偶之家》探讨的是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和妇女的人格独立问题。打破不平等的夫妻关系,把妇女从奴役中解放出来,提高妇女的家庭地位和社会地位是这部剧作的基本主题。其中第三幕是全剧的高潮所在,集中体现了该剧的思想意义,其突出的特色是表现了娜拉思想上的觉醒,暴露了海尔茂丑恶自私的嘴脸。
★文化传承
1.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
  2.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是谓大同。
——康有为
  3.凡人要自立,要自强,要求己莫求人。
——胡文忠
  4.平等或许是一种权利,但却没有任何力量使它变为现实。
——[法]巴尔扎克
5.所有的人生来都是平等的。
——[美]林肯
  6.人生来就是平等的,自然在身体和精神各方面平等地创造了人。
——[英]霍布斯
  7.现在的社会,无论从哪一方面看,除了平等的信条外,再没有别的基础。
——[法]皮埃尔·勒鲁
★践行楷模
中央档案馆公布开国大典彩色影像
2019年9月21日,中央档案馆精选馆藏珍贵档案文献,推出“从‘五一口号’
到开国大典”大型档案文献专辑。专辑选取了从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布
“五一口号”到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这一时期的馆藏档案文献200余件,包括
文件、书信、手稿、照片、录音、影片等多种载体形式,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1949年9月21日,毛主席在全国政协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的开幕词以“中国人
民站起来了”为题。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回顾历史是为了服务现实、展望未来。中央档案馆推出“从‘五一口号’到开国大典”大型档案文献专辑,力图以原始档案文献重温新中国成立那段光辉历史,更加深刻展现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鼓舞广大人民群众爱党爱国的巨大热情,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素养内化
  以“独立自主”为话题写文字,表达你的观点与感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示例:
鸟儿长大了,就应该在蔚蓝的天空中展翅高飞;鱼儿长大了,就应该在广阔的海洋中自由穿梭;人长大了,就应该在坎坷的人生道路上独立面对困难。
  俗话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但我觉得最主要的还是应该靠自己。我们不能总是去依赖别人,一些事情我们应该自己去面对。只有养成这样的习惯,当你身临困境而又无人可依靠时,你才不会束手无策。像我上一次,放学回家后发现父母都不在家中,我饥饿万分。虽然我那时还从未做过饭,但我还是主动拿起锅勺做饭。我从冰箱中拿出了一些面条和蔬菜,便照着母亲往常煮面条时的做法,开炉烧水,煮起面条来。其实,这也不失为一种“独立自主”的表现。
在现在的社会中,许多孩子就缺乏这种“独立自主”的习惯。父母总是给予孩子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什么事都替他们包办。久而久之,就会使其儿女养成十分懒惰的习惯,并且还会只知享乐,而没有生存的本领。一味依赖父母的人是经不起生活考验的!
  在我的体验中,我觉得一个人只有学会了独立自主,才能如树木一样深深扎根,茁壮生长,才能经得起风吹雨打。
【类文欣赏】
追求幸福,争取独立
只有独立,才能追求真正的幸福。
前几日又看了一遍易卜生的《玩偶之家》,当看到
一直依附于丈夫的娜拉对海尔茂庄重宣称“首先我是一
个人,跟你一样的一个人——至少我要学做一个人”时,
心里激情澎湃之余,不禁感慨万千。
娜拉一直以为自己过的是“幸福”的生活,直到在家庭危机面前,丈夫海尔茂露出自私的嘴脸时她才认识到,由于过分依赖丈夫,她已经丧失了独立的人格,导致爱情变质,因而离家出走。她这种追求独立的行为,被誉为妇女解放运动的“独立宣言”,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娜拉作为一个人格觉醒的新女性的形象,鼓舞了许多妇女挣脱樊笼追求独立。其实我认为,娜拉的故事在21世纪的今天仍然有其现实意义,真正的幸福生活、美好爱情应该建立在独立的人格之上,依附于他人的“幸福”终是镜花水月,难以长久。
中国曾长期处于封建社会,封建道德对女性的精神压迫无疑是沉重而残忍的。从“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的三从四德,到理学家“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的论道,从《女戒》“行莫回首,语莫掀唇,笑莫露齿”的一整套女性行为规范,到兴起于宋朝的缠足之风,女性长期作为男性的附属品,人格不能独立,生活无法主导,只能顶着“贤妻良母”的尊号服侍丈夫,根本谈不上所谓的幸福爱情。
在五千年间悠长的岁月里,女子的生命似乎就特别轻贱。祝英台化蝶的叹息,刘兰芝投水的涟漪,绿珠坠楼的鲜血,黛玉葬花的悲吟,昭君出塞的风沙,西子轻舞的团扇,貂蝉“乱世桃花逐水流”的无奈泪水,窦娥“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的冲天怒火……说的都是追求独立人格,追求幸福爱情的女性被无情迫害致死的“红颜薄命”,女性追求人格独立的历程是何等艰难坎坷啊!
然而黑暗里永远有星星之火,封建礼教的压迫没有抹去武则天、李清照、梁红玉等女子的光辉事迹。到了近代,更有无数的女子走出家门,追求解放,经过了不懈的抗争,流下了无数的鲜血,我们终于迎来了“妇女能顶半边天”的时代。
现在的女孩子们是幸福的。时代给了她们应有的尊重,给了她们广阔的平台和公正的待遇。她们生下来就有人格独立、自由发展的权利。然而我伤心地看见,在今天的社会,许多女孩把这种权利毫不珍惜地挥洒在歌厅舞厅、游乐场所,屈服在鲜艳的玫瑰和精巧的礼物之下。她们毫不犹豫地抛弃了人格尊严去依附旁人,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她们打扮自己是为了讨好雇主,她们认为一沓钞票,一栋豪宅,一辆名车,就构成了幸福的全部含义,她们做着嫁入豪门的梦。甚至于在文化市场上,王子与灰姑娘,总裁与小秘书之类的小说层出不穷。似乎化成一条藤紧紧地缠在“高富帅”这棵大树上就是爱情。然而这种爱情并不长久,婚外恋与离婚的日益频繁,正是对主动抛弃人格的女孩们的无情嘲笑。
依附于他人的爱情会使人丧失独立的人格,不能独立,人便没有自我发展的机会,最终沦落为卑贱的奴婢,自然生活无法幸福,爱情不能美满。中国的女性曾受过那么沉重的压迫,经历那么惨烈的斗争,才挣脱沉重的枷锁,摆脱“某某氏”的称号,又怎么能在物欲的诱惑下重新去依附别人呢?幸福要靠自己的双手去创造,企图不劳而获最后往往就会失去一切,抛弃人格的人,最终也只会以被生活抛弃收场。为了一件贵重的貂皮大衣瑟缩在寒风里,是多么得不偿失的事情。
如果你追求真正的幸福,不要学攀附的凌霄花,就做一棵木棉,与你橡树一样的爱人并肩而立。只有独立,才会有真正的幸福。
(有删改)
【鉴赏体验】
1.思维发展
三言两语述观点:
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找出来。
只有独立,才能追求真正的幸福。
2.审美鉴赏
反复斟酌学技法:
画线句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①引用论证:引用《礼记》《二程全书》《女戒》中的原句,论证中国古代轻视妇女。
②举例论证:举祝英台、刘兰芝、绿珠、黛玉等例子,论证中国古代妇女追求人格独立的艰难。
③举例论证:联系社会现实,举出许多女孩抛弃了人格尊严去依附旁人的例子,增强说服力,具有现实意义。
3.语言建构
警句妙语随手记:
①真正的幸福生活、美好爱情应该建立在独立的人格之上,依附于他人的
“幸福”终是镜花水月,难以长久。
②不能独立,人便没有自我发展的机会。
③只有独立,才会有真正的幸福。十二 玩偶之家(节选)
(40分钟,40分)
一、基础达标(26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①许多走红的网络文章文辞并不精美,甚至不通文墨,言不达意,却因其观点与网友的心理相契合而被追捧。
②每年的旅游旺季,均有多艘邮轮途经香港却过门不入,是因为香港没有一个可容纳巨大邮轮的码头。
③刘国梁从来不花言巧语,而是以诚待人,2019年9月21日,他率领的队伍在国际乒联亚洲乒乓球锦标赛中拿下5个冠军,其中男双、女单、混双更是包揽了冠、亚军。
④物理学家杨振宁回国后,断断续续地在清华大学讲学,今年获得2019年度“求是终身成就奖”,奖金三百万元人民币。
⑤2019年10月20日,为修建圣淘沙南北海岸的大道,新加坡把本是国家的象征和岛屿的守护者、有纪念意义的地标——鱼尾狮拆除了,真是莫名其妙。
⑥为倡导清廉风气,使干部职工都能洁身自好,该银行组织全体员工到反腐倡廉教育基地,接受预防职务犯罪警示教育。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⑤⑥ 
D.③④⑥
【解析】选D。①不通文墨:指人文化水平不高或识字不多。本句中用来指文章,使用对象错误。②过门不入:路过家门却不进去。形容恪尽职守,公而忘私。本句用于邮轮途经香港,用在此处望文生义,使用错误。③花言巧语:多指用来骗人的虚假而动听的话。本句使用正确。④断断续续:时而中断,时而继续。本句使用正确。⑤莫名其妙:说不出其中的奥妙,表示事情很奇怪,说不出道理来。用以形容事情的稀奇古怪,难以理解。本句使用正确。⑥洁身自好:指保持自身纯洁,不同流合污;也指怕招惹是非,只关心自己,不关心公众事情。本句使用正确。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
A.亨利克·易卜生早期的作品,以古代英雄传奇、民谣、神话等为素材,题材多样,富有幻想和浪漫色彩,如《埃斯特罗的英格夫人》《爱的喜剧》等。
B.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活动中,滨州市容不仅变得更加整洁,更加美丽,而且市民也变得更守规范,更讲文明。
C.据最新消息显示,浙江大学出版社近期对“思想家和思想导读”丛书正式立项,今年将出版其中10本。
D.《中国喜剧星》不同于《欢乐喜剧人》属于“零门槛”选秀节目,能让任何一个拥有才华和梦想的人都可以展现天赋和潜能,从而实现梦想。
【解析】选A。B项,关联词位置不当,“不仅”放到“市容”前面;C项,“据……显示”句式杂糅;D项,表意不明,改为“不同于《欢乐喜剧人》,《中国喜剧星》属于‘零门槛’选秀节目”。
3.下面有关戏剧常识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中国现代戏剧主要指20世纪以来从西方传入的话剧、歌剧、舞剧等,话剧是其中的主体。我们常说的戏剧鉴赏主要指中国现代、当代戏剧和外国戏剧的鉴赏。
B.戏剧必须有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根据矛盾冲突的性质,戏剧又可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哈姆莱特》属于悲剧。
C.戏剧语言是戏剧的灵魂,它包括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人物语言也叫台词,包括对话、独白、旁白等。好的台词总是以最少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内容。
D.亨利克·易卜生晚期的创作着重于人物内心活动的分析,象征主义因素加重,悲观气氛较浓,如《海达·高布乐》《玩偶之家》和《建筑大师》等。
【解析】选D。《玩偶之家》是亨利克·易卜生中期的作品。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玩偶之家》上演后,①__________________,这固然因为其鲜明的思想倾向性和娜拉这个反叛的女性形象,但同时,②__________________。易卜生革新了欧洲近代戏剧,对现实主义的戏剧文学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他把社会问题与舞蹈艺术结合起来,③__________________,使当时的观众耳目一新,人们再也不是被作者牵着鼻子走,而是按照生活的逻辑去关心剧中人物的命运,去思索社会现实问题,这在欧洲戏剧史上是个创新。?
答案:①易卜生也登上了世界文坛 ②他艺术上的成就也是令人瞩目的 ③创造了“社会问题剧”
5.根据下面的内容,以单句的形式给“悲剧”下定义。(4分)
①悲剧是主要的戏剧种类之一,为各国戏剧家广泛采用。
②悲剧的基本特点是表现主人公与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冲突及其悲剧的结局。
③古代的悲剧起源于古希腊祭祀酒神的仪式。
④当时悲剧的内容大都取材于神话、传说和史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悲剧是起源于古希腊祭祀酒神的仪式,大都取材于神话、传说和史诗,以表现主人公与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冲突及其悲剧的结局为基本特点的,后为各国戏剧家广泛采用的一种主要戏剧种类。
6.2019年是亨利克·易卜生逝世113周年,为纪念这位戏剧大师,某剧院策划了一系列演出活动。请为该活动拟写一条宣传语。(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一:二十五部经典传世,社会问题剧演绎人生悲喜 示例二:一百余年岁月淘洗,戏剧奠基人不减当年风采
7.下面是易卜生《玩偶之家》的中文翻译:
(1)仰赖借贷与债务过活的家庭生活,毫无自由或美满。
(2)一借钱,一欠债,家庭生活马上就会不自由,不美满。
你认为哪句翻译更好?请列出两条理由。要求:①理由充分、合理;②语言表达准确、简明。(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一:
(1)翻译得好。理由:①直译为主,语言朴实富含哲理。②使用长句,突出强调“借贷与债务”。
示例二:
(2)翻译得好。理由:①采取意译,使用散句,强调整体意义。②语言畅达华美,富有诗意,突出强调“自由”与“美满”。
二、阅读拓展(14分)
阅读剧本节选,完成8—10题。(14分)
罗密欧与朱丽叶(节选)
[英]莎士比亚
罗密欧 把那锄头和铁钳给我。且慢,拿着这封信;等天一亮,你就把它送给我的父亲。把火把给我。听好我的吩咐,无论你听见什么瞧见什么,都远远地站着不许动,免得妨碍我的事情;要是动一动,我就要你的命。我所以要刨下这个坟墓里去,一部分的原因是要探望探望我的爱人,可是主要的理由却是要从她的手指上取下一个宝贵的指环,因为我有一个很重要的用途。所以你赶快给我走开吧;要是你不相信我的话,胆敢回来窥伺我的行动,那么,我可以对天发誓,我要把你的骨骼一节一节扯下来,让这饥饿的墓地上散满了你的肢体。我现在的心境非常狂野,比饿虎或是咆哮的怒海都要凶猛无情,你可不要惹我生气。
鲍尔萨泽 少爷,我走就是了,决不来打扰您。
罗密欧 这才像个朋友。这些钱你拿去,愿你一生幸福。再会,好朋友。
鲍尔萨泽
(旁白) 虽然这么说,我还是要躲在附近的地方看着他。他的脸色使我害怕,我不知道他究竟打算做出什么事来。(退后)
罗密欧 你无情的泥土,吞噬了世上最可爱的人儿,我要掰开你的馋吻,(将墓门掘开)索性让你再吃一个饱!
帕里斯 这就是那个已经放逐出去的骄横的蒙太古,他杀死了我爱人的表兄,据说她就是因为伤心他的惨死而夭亡的。现在这家伙又要来盗尸掘墓了,待我去抓住他。(上前)万恶的蒙太古!停止你的罪恶的工作,难道你杀了他们还不够,还要在死人身上发泄你的仇恨吗?该死的凶徒,赶快束手就擒,跟我见官去!
罗密欧 我果然该死,所以才到这儿来。年轻人,不要激怒一个不顾死活的人,快快离开我走吧;想想这些死了的人,你也该胆寒了。年轻人,请你不要激起我的怒气,使我再犯一次罪。啊,走吧!我可以对天发誓,我爱你远过于爱我自己。因为我来此的目的,就是要跟自己作对。别留在这儿,走吧;好好留着你的性命,以后也可以对人家说,是一个疯子发了慈悲,叫你逃走的。
帕里斯 我不听你这种鬼话;你是一个罪犯,我要逮捕你。
罗密欧 你一定要激怒我吗?那么好,来,朋友!(二人格斗)
侍童 哎哟,主啊!他们打起来了,我叫巡逻的人来!(下)
帕里斯 (倒下)啊,我死了!——你倘有几分仁慈,打开墓门来,把我放在朱丽叶的身旁吧!(死)
罗密欧 好,我愿意成全你的志愿。……啊!把你的手给我,你我都是记录在厄运的黑册上的人,我要把你葬在一个胜利的坟墓里。一个坟墓吗?啊,不!被杀害的少年,这是一个灯塔,因为朱丽叶睡在这里,她的美貌使这一个墓窟变成一座充满光明的欢宴的华堂。死了的人,躺在那儿吧,一个死了的人把你安葬了。(将帕里斯放入墓中)人们临死的时候,往往反会觉得心中愉快,旁观的人便说这是死前的一阵回光返照。啊!这也就是我的回光返照吗?啊,我的爱人!我的妻子!死虽然已经吸去了你呼吸中的芳蜜,却还没有力量摧残你的美貌。你还没有被它征服,你的嘴唇上、面庞上,依然显着红润的美艳,不曾让灰白的死亡进占。提伯尔特,你也裹着你的血淋淋的殓衾躺在那儿吗?啊!你的青春葬送在你仇人的手里,现在我来替你报仇了,我要亲手杀死那杀害你的人。原谅我吧,兄弟!啊!亲爱的朱丽叶,你为什么依然这样美丽?难道那虚无的死亡,那枯瘦可憎的妖魔,也是个多情的种子,所以把你藏匿在这幽暗的洞府里做它的情妇吗?为了防止这样的事情,我要永远陪伴着你,再不离开这漫漫长夜的幽宫。我要留在这儿,跟你的侍婢,那些蛆虫们在一起。啊!我要在这儿永久安息下来,从我这厌倦人世的凡躯上挣脱厄运的束缚。眼睛,瞧你的最后一眼吧!手臂,做你最后一次的拥抱吧!嘴唇,啊!你呼吸的门户,用一个合法的吻,跟网罗一切的死亡订立一个永久的契约吧!
(有删改)
8.下面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把那锄头和铁钳给我”“把火把给我”“要是动一动,我就要你的命”,这些语言突出地表现了爱人的死亡给罗密欧带来巨大悲痛和由此而引起的无法控制的激动、狂野、暴怒心境。
B.文段开头罗密欧的话所表现出来的语气,表面是命令中夹有恐吓,实际是安抚侍从,避免他起疑心,好完成自己殉情的壮举。
C.“这是一个灯塔”中的“这”具体指代与朱丽叶的爱情,表明朱丽叶在罗密欧心中的地位,她是光明,引导着自己追随而去。
D.文段结尾的排比句,铿锵有力,气势非凡,表明了罗密欧既眷恋与朱丽叶生前的爱情,又有立志死亡、追随朱丽叶而去的决心。
【解析】选C。“具体指代与朱丽叶的爱情”有误,应该是具体指代朱丽叶的坟墓。
9.作者安排帕里斯与罗密欧决斗并死去的用意是什么?(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作者安排帕里斯与罗密欧决斗并死去,目的在于表明家族世仇不仅伤害双方,也祸及无辜,“大家都受到惩罚”,确实应早些和解,从而增强了作品对封建伦理观念的批判。
10.剧中罗密欧对坟墓、死亡的看法,为什么是前后矛盾的?(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罗密欧无理地咒骂坟墓(“你无情的泥土,吞噬了世上最可爱的人儿”),但一想到朱丽叶已经安卧在坟墓中,他又感到那是一座“充满光明的欢宴的华堂”。他诅咒死亡,但朱丽叶死了,他又感到死可以使他“挣脱厄运的束缚”,愿意“跟网罗一切的死亡订立一个永久的契约”(4分)。
这种对同一事物的矛盾看法,表明朱丽叶的死亡给罗密欧带来的巨大痛苦,以及罗密欧对生活的绝望(2分)。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