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盖州市第二高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辽宁省盖州市第二高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4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2-23 16:50: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辽宁盖州市第二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历史(A)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范围:选择性必修一第1—2单元
一、单项选择题(本答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商朝晚期的殷墟甲骨卜辞表明,不论同一代兄弟有几人为王,只有其中有子继位为王的一位最受后世的尊敬。”由此可以推断出商朝晚期(  )
A.王位由嫡长子继承已成定制?????????
B.宗法世系观念已大大加强
C.王位世袭制度已经趋于衰落????
D.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尖锐
2.公元前8到前7世纪,绝大多数诸侯的称谓是“公”,如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等,只有楚国国君称“王”,如楚庄王。战国开始,大多数的诸侯以“王”相称,如魏惠王、秦惠文王、齐威王等。这表明战国时期( )
A.周天子“天下共主”地位受到冲击 B.诸侯国国君实现了专制集权
C.周王室对诸侯的分封力度增强 D.政治改革颠覆传统等级制度
3.一位西方学者认为,秦始皇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系和教育。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来看,这一制度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促使中国古代政治( ?)
A.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B.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
C.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 D.从井田制向小农经济转变
4.在唐朝的政治运行中,门下省(对)诏书之出,有不便者得以“封还”。这里的“封还”指的是门下省( )
A.将不合理的决策交付皇帝审议 B.重新拟定诏令以备皇帝的审核
C.将未通过的诏令发中书省重拟 D.与中书省重新拟定皇帝的诏令
“(明)太祖……不设丞相,而朝廷之事皆分布六部,阁下诸臣但以备顾问而已……然各衙门章奏皆送阁下票旨,事权所在,其势不得不重要。”这表明( )
内阁取代丞相 B.六部参与决策
C. 君主专制加强 D.内阁独揽大权
6.清末御史张瑞荫的一份奏折中说:“自设军机处,名臣贤相不胜指屈,类皆小心敬慎,奉公守法.其弊,不过有庸臣,断不至有权臣,军机处虽为政府,其权属于君;若内阁,则权属于臣.”这说明军机处(? )
A.树立了官场廉政之风 B.强化了君主专制
C.削弱了内阁的权力 D.扩大了统治基础
7.伯利克里声称: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任何人,只要他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绝对不会因为贫穷而在政治上默默无闻。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 )
A.政治生活与经济无关
B.形成了完善的民主政治模式
C.充分实践了主权在民
D.国家重视对公民权利的保护
8.古代雅典城邦主要机构包括执政官、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民众法庭,古代罗马共和国的主要机构包括执政官、公民大会、元老院、保民官。两者之间的本质区别在于(?)
执政官数量不同
B.民主政治与贵族政治的不同
C.古雅典更重视法律建设
D.古罗马更重视平民利益
9.1215年,因国王约翰随意征税,贵族起兵反抗,迫使约翰签署《大宪章》。《大宪章》规定,不经臣民同意,国王不得在规定的贡款之外征税;由25名贵族组成委员会,监督大宪章的执行;国王若违反规定,可对其进行制裁。这段材料主要说明《大宪章》(?)
A.确立了议会至上的原则?
B.保护了贵族和教会权益?
C.?体现了王权有限的原则
D.?体现了自由平等的精神??
10.在世界近代史上,有个国家曾被称为“各种政体的试验场”。从窗缝潜入的共和国”。这个国家(?)
A.最早进行并完成了工业革命?????????? B.明确了三权分立的体制
C.以“王朝战争”完成了统一?????????? D.最终确立了共和体制
11.??武昌起义后,各省代表通过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明确实行总统制;1912年2月14日,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之职,3月8日,参议院表决通过《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改总统制为内阁制。联系其目的思考,这一改变的缺陷是( )
A.仿效法国,不符合中国的国情
B.时间仓促,缺乏舆论上的准备
C.脱离群众,无法获得广泛支持
D.因人设法,损害了宪法的权威
12.从武昌起义至民国二年底,“集会结社犹如疯狂,而政党之名如春草怒生,为数几至近百。”据统计,当时全国公开成立的团体达682个,其中政治党团者312个。这种现象说明,该时期(?)
A.政党政治在中国的确立 B.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 民主政治成为时代潮流 D. 专制主义已被彻底根除
13.下表呈现了国民党实施“训政”到实施“宪政”的基本历程。由此可知( )
时间 历程
1928年8月 国民党二届五中全会上,蒋介石宣称:“开始去做训政的工作”
1932年12月 国民党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召开国民大会,议定宪法,准备“实施宪政”的决议
1936年5月 国民政府公布《中华民国宪法草案》,表示要结束训政,实施宪政
抗战期间 蒋介石提出:“一面抗战,一面建国”,抗战胜利之日,即为建国完成之时”
1948年3月 国民党召开“行宪国大”,蒋介石宣称“宪政开始”
“训政”更符合中国现实 B.“宪政”实施条件尚不成熟
C.国民党坚持一党专政 D.政治民主化取得阶段性成果
14.1941年5月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批准了《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施政纲领》规定,在边区的民意机关和政府中,共产党员、非党左派进步分子、中间派各占三分之一,在政权工作中,要不断健全民主制度,党员必须与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倾听他们的意见,遇事共同商量,不得一意孤行,把持包办。根据“三三制原则”成立的根据地政权属于( )
A.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对峙的全国性政权
B.国民政府直接领导下的民主联合政权
C.苏联领导下的工农民主联合政权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下的民主联合政权
15.它是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是中国共产党在国家政权中充分发扬民主、贯彻群众路线的最好实现形式,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重要制度载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材料中的“制度”是指 (?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6.在论述新中国的民主制度时.毛泽东认为,二者应该是按照核子和电子的动力学相互联系起来。核子虽小,却非常重。环绕核子的电子很轻,却是自由的。没有电子,就没有进步。据此可知,毛泽东旨在强调(?)
A.要求实现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
B.要实现海峡两岸的和平统一
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性
D.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
17.商鞅改革的政治路线图是“尊君”和“平民”。“尊君”,是以君主为至高无上的权威,构建一个不容挑战的政治秩序。“平民”,就是推行平民化的社会结构,王权之外的一切政治权力、经济利益、社会荣誉,对所有的民众开放。下列措施属于后者的是( )
A.相地而衰征 B.焚烧诗书
C.统一度量衡 D.按军功授爵
18.十六国时期,北方少数民族纷纷入主中原,采取各种措施解决统治难题,如前秦统治者整顿吏治、打击豪强、尊儒重教、移民十万户入关中地区等。北魏建立后,孝文帝推行俸禄制、均田制、迁都洛阳、移风易俗等改革。孝文帝的改革( )
A.顺应了北方民族交融的历史趋势
B.促使汉族门阀制度逐渐产生
C.削弱了少数民族政权的统治基础
D.强化了关中地区的战略地位
19.下面为明末刻本《新列国志》的插图,反映了秦孝公死后,商鞅被处以车裂,族人被诛的情景。商鞅变法成就巨大,但最终个人的结局却很悲惨,根本原因是(? )
A. 触犯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B. 违反了历史的发展潮流
C. 推行严刑峻法 D. 焚烧儒书,禁锢世人思想
20.《中华文明史》中写道:“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是指戊戌变法运动( )
A.阻止了民族危机继续加深 B.改革了君主专制体制
C.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21.“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这里拉开帷幕,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从这里开始形成……社会主义在遭受严重挫折之后开始在这里焕发生机。”材料中的“这里”是指( )
小岗村农民实行“大包干” B.农村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 D.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22.“所谓‘怀牒自列’,既不需地方长官察举,更不需中央九品中正评定,把进仕之门扩大打开……是由门第特殊阶级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这段文字描述的选官制度是( )
A.世官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23.明朝宣德、正统年间,科举取录分为南、北、中三卷,三卷录取情况如下表:
根据表中可知,明朝分卷制的实行反映了当时(?)
南方地区更重视文化发展 B.经济重心的南移过程完成
C. 全国经济发展状况影响文化发展? D. 政治与文化中心同步转移
24.我国古代历来都重视对县官政绩的考核。秦汉时期通过上计制度考察县官一年来的任职情况,并以此作为对县官奖惩的依据;唐代对县官的考绩制度日趋完善,包含德、勤、能、绩四个方面;明代制定更加严密的考绩制度,分为考满和考察,两者相辅进行。这一变化实质上反映了我国古代(?)
A. 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B.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C. 监察制度不断完善 D. 君主专制日益强化
25.18世纪末以来,“东学西进”使得西欧各国借鉴中国的科举制,逐步推行文官考试制度,促进社会发展。但是科举制在中国却严重阻碍社会的进步,并最终被废除。造成这种不同后果的根本原因是(? )
A.西欧的文官考试制度是新生事物,中国的科举已实行1000多年
B.西欧文官考试制度注重实用性知识,中国科举制八股取士很僵化
C.西欧的文官考试制度公平公开,而中国的科举制作弊现象严重
D.西欧处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而中国处于封建主义走向衰落时期
26.英国传统的文官制度以“恩赐官职制”为主,1855年和1870年英国政府两次颁布法令进行改革,规定由独立于党派之外的文官委员会来主持考选事宜,公开竞争、择优录取,文官不受选举与执政党更迭影响,不得参与政治活动和盈利性经济活动。这一改革( )
A.?有利于英国政治运行的稳定????? B.?推动了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C.?削弱并杜绝了英国政府的腐败????? D.?完善了英国的政党制度
27.1898年,梁启超等联合百余举人上书,请废八股取士之制。参加会试的近万名举人,“闻启超等此举,嫉之如不共戴天之仇,遍播谣言,几被殴击”。这一事件的发生表明( )
A.废八股断送读书人政治前途 B.改制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
C.知识分子在政治上极为保守 D.新旧学之间矛盾不可调和
28.下表是清政府所创办的主要新式学堂分类统计表。清政府此举( )
外国语学校 京师同文馆(1862年)、上海广方言馆(1863年)、
广州同文馆(1864年)、湖北自强学堂(1893年)
军事学校 福建船舶学堂(1866年)、江南水师学堂(1890年)、
天津水师学堂(1880年)、天津武备学堂(1885年)
技术实业学校 天津西医学堂(1894年)、上海电报学堂(1882年)、
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1896年)
适应了洋务运动开展的需要 B.违背了“向西方学习技术”的思想
C.使西学在中国得到普遍认同 D.导致封建统治日益陷入危机
29.1914年10月,文官高等委员会经甄别核准,给鲁迅办颁发了教育部佥事合格证书。对鲁迅进行甄别的原因是( )
鲁迅反对北洋政府统治 B.鲁迅属于已任在职文官
C.建立文官考试制度要求 D.鲁迅文官考试未通过
30.下表是1984年体制改革前后部分党政机关领导干部情况的统计。由表可看出,当时体制改革的方向是 ( )
项目 平均年龄 (岁) 大学教育比例(%) 人员(数量)
时间 前 后 前 后 前 后
部长和副部长 64 58 38 59 1000 300
国务院厅和副厅局长 59 54 35 52 5000 2500
?
A. 年轻化、知识化和精简机构??? B. 知识化、红色化和革命化
C. 年轻化、知识化和现代化??? D. 年轻化、专业化和精简机构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三道小题。其中31小题14分;32小题13分;33小题13分,满分40分)
31.(14分)战国时代是中国社会的重要转型期。在国家体制转型过程中,制度的变迁与创新成为时代的主旋律,同时也为体制转型设置了有利的制度环境。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今当世之用事者,皆欲为上圣,举法之谓也。背法而治,此任重道远而无马、牛,济大川而无舡、楫也。今夫人众兵强,此帝王之大资也,苟非明法以守之也,与危亡为邻。故明主察法,境内之民无辟淫之心,游处之士迫于战阵,万民疾于耕战。有以知其然也。?????????????????????
??————《商君书?弱民》
材料二 商鞅作为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代表,坚定不移地对现存制度进行变革与创新,从而促进了战国时代的历史进程,改变了国家制度,创新了新兴地主阶级国家体制中各项政治、经济制度,反映了时代的潮流。……商鞅变法的基本精神是摧毁秦国贵族领主这一利益集团的世袭制,建立便于地主阶级发展的新制度,进而确立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商鞅把“田里不鬻”的旧制改为“为田开阡陌封疆”的新制,目的是为了打开地界,重新丈量土地,按亩征税,均平赋税负担,进而达到“赋税平”。?
———— 叶行昆《论商鞅变法与制度创新》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商鞅为制度创新设置了怎样的“制度环境”?并分析其原因。(4分)?
(2)据材料二列出商鞅创新“国家体制中各项政治、经济制度”的表现及目的。?(8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商鞅变法的影响,指出制度创新成功应注意的时代和社会因素。(2分)
32.(13 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共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孙中山《同盟会宣言》
材料二 中国人民经过长期浴血奋斗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新中国
——胡锦涛在美国耶鲁大学的演讲
材料三:新中国成立60周年,政治建设方面取得的主要成就如果用一句话概括,那就是经过60年,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的实践探索,我们已经初步地找到了一条适应中国现代化需要的中国政治发展道路。
——陈红太谈我国60年民主政治建设成就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述孙中山政治主张的核心内容。为实现上述主张,孙中山进行了什么重大实践活动?(4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史实简要说明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方面取得了怎样的成就。(3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我国政治建设的主要成就是什么?(2分)
(4)试从政治方面分析中国近代、现代民主政治进程出现不同结果的原因。(4分)
33.(13分)文官制度是古今中外重要的用人制度。近代英国文官制度奠定西方文官制度的基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纵观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的发展趋势,其选拔范围在不断的走向扩大和开放,逐渐由统治阶级内部选拔发展到向全社会开放。隋唐时期,中国再度实现了大一统,创立科举制,把平等竞争机制引入选官制度,向社会各阶层人士敞开了入仕的大门,使封建政府可以从社会各阶层吸纳大量优秀人才进入各个管理部门。
? ? ? ?——摘编自张国安《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及其现代借鉴》
材料二? 光荣革命后,旧制度带来贪污腐败、卖官鬻爵、政治丑闻屡见不鲜。这些严重影响到工业资产阶级要求加速发展经济和实现自由竞争的愿望。19世纪50年代,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加大了政府工作量,也使得政府工作变得更加复杂化、更加专业化,需要更多的专业人员管理这些新老产业。
? ? ? ? ——摘编自徐愿《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建立及其影响》
材料三(英国)文官职责是执行政府的政策。他们是“非政治份子”,不参加党派斗争,不参加政党政治活动,不得竞选议员,保持政治中立。在内阁时常更迭的情况下,他们不与内阁共进,无过错不被免职。还经常受大臣们的咨询,向其提供情报、知识、经验。这些职能的行使,使文官成为统治阶级“从不更迭”的幕后政府。
? ? ? ? ——摘编自鲍红信《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建立》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文官选拔的特点和作用。(8分)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近代文官制度建立的原因。(3分)
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近代文官制度建立的影响。(2分)
辽宁盖州市第二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答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5 BAACC 6——10BDBCD 11——15 DCCDA
16——20CDAAC 21——25 CDCBD 26——30ABABA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三道小题。其中31小题14分;32小题13分;33小题13分,满分40分)
31.(14分)答案?
(1)制度环境:厉行法治.?(2分)
原因:实行法治可以统一民众思想,实现富国强兵.?(2分)
(2)政治表现:废除世卿世禄制,建立军功爵制;目的是建立君主专制.? 经济表现: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目的是缓和社会矛盾.(8分)
(3)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符合民众的利益.(2分)
32.(13分) 答案:
(1)政治主张: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2分)
实践活动:发动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制定《临时约法》。(2分)
(2)成就: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3分,答出三点即可)
(3)成就:找到了一条适应中国现代化需要的中国政治发展道路。(2分)
(4)原因: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镇压中国人民革命;现代,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4分)
33.(13分)答案:
(1)特点:具有面向社会的开放性;具有公开竞争的平等性;具有择优录取的 选拔性。(3分,言之有理即可)
作用:促进了官员素质的提高;推动了社会不同阶层的流动;扩大了封建统 治基础;选拔了大量人才;有利于社会的公正公平。(5分)
(2)原因:旧的选官制度导致了政治腐败;工业发展要求文官队伍更加专业化; 资产阶级平等自由思想的推动(3分,言之有理即可)
(3)影响:有利于提高政府政策的持续性和稳定性;促进了西方文官制度建立 与完善。(2分,言之有理即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