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 浙江省2021届语文专项复习第十讲:阅读(一) 考点梳理+精讲(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小升初 浙江省2021届语文专项复习第十讲:阅读(一) 考点梳理+精讲(无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5.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2-23 10:53: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阅读第一讲
阅读第一讲
小学阅读考点
基础知识:包括拼音、词语、成语、标点符号。
分段分层:包括给文章分段落,给自然段分层次。
归纳概括:包括归纳段落大意,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归纳中心思想以及其他指定要求的概括。
信息查索:指从文章中查找出指定的内容,比如画出中心句过渡句呼应句,找出文中或某段中找出反义词或近义词。另外,通过关键信息将问题的答案在文章中定位(多见于说明文)也属于信息查索范围。
表达方法:包括句子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反问、对比、夸张等),表现手法(托物言志、先抑后扬、寓情于景、以小见大等),叙事方式(顺叙、插叙、倒叙、补叙),说明方法(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引用)
语境分析:结合文章,理解某一句话的意思以及在文章中的作用;分析某个词语在文章中的含义以及作用。
主观题:写自己的感想,想象和主张。
名校阅读分析
(一)文章类型
南海三校联考、省实南海分校以记叙文为主,偶尔选择中考原文原题为择校考题,如《小扇轻摇的时光》《你在伞里吗?》均为往年中考原题,所以以此为目标学校的考生应适量学习初中阶段的阅读知识;华英学校除记叙文,会涉及到寓言童话的体裁,需要学生能够准确地把握文章表达的主旨。
(二)常考题型
文章的整体感知能力,记叙顺序的考查,重点字词句段的分析,尤其是含有修辞手法句子分析,文章表现手法的考查,开放性题目。
(三)应考策略
小升初考试绝大多数为记事类记叙文,这类文章就是用语言文字将事情的发生、发展、结果全过程记下来,让更多的人去重新感受这些事情,从中领悟生活的道理。阅读记事类文章,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了解记叙的“六要素”
2、理清发展顺序,把握主要内容
3、抓住文章重点,理清事件所隐含的深刻道理
4、要理清文章的层次,概括中心思想
考点1:整体感知
考点1:整体感知
概括段意
概括段意
??归纳段意的要求
????归纳段意一般要做到如下三条:一是准确,即要恰如其分地概括出全段的重点内容,不能用部分代替整体或用次要的代替主要的;二是简练,言简意明,不能罗嗦;三是通顺明白,不能含糊其词。
???归纳段意的方法
????1、摘句法。
把能概括全段内容的句子摘下来,作为段落大意。这种方法,适用于有中心句的段落。
随堂练习:概括下列文段的意思。
这些狮子真有意思。它们有大有小。大的有几十厘米,小的只有几厘米,甚至连鼻子眼睛都看不清。它们的形状各不相同,有的蹲坐在石柱上,好像朝着远方长吼;有的低着头,好像专心听桥下的流水声;有的小狮子偎依在母狮子的怀里,好像正在熟睡;有的小狮子藏到大狮子的身后,好像在做游戏;还有的小狮子大概太淘气了,被大狮子用爪子按在地上……卢沟桥的狮子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真是很难数清楚。但是文物工作者早就数清了,总共485只。
答:
????2、归并法。
先找出每个自然段的大意,再将几个自然段的大意归并到一起,归纳出全段大意。
随堂练习:概括下列几个自然段的段落大意
鲸的身子这么大,它们吃什么呢?须鲸主要吃虾和小鱼。它们在海洋里游的时候,张着大嘴,把许多小鱼小虾连同海水一齐吸进嘴里,然后闭上嘴,把海水从须板中间滤出来,把小鱼小虾吞进肚子里,一顿就可以吃两千多公斤。齿鲸主要吃大鱼和海兽。它们遇到大鱼和海兽,就凶猛地扑上去,用锋利的牙齿咬住,很快就吃掉。有一种号称“海中之虎”的虎鲸,常常好几十头结成一群,围住一头三十多吨重的长须鲸,几个小时就能把它吃光。
鲸跟牛羊一样用肺呼吸,这也说明它不属于鱼类。鲸的鼻孔长在脑袋顶上,呼气的时候浮出海面,从鼻孔喷出来的气形成一股水柱,就像花园里的喷泉一样;等肺里吸足了气,再潜入水中。鲸隔一定的时间必须呼吸一次。不同种类的鲸,喷出的气形成的水柱也不一样:须鲸的水柱是垂直的,又细又高;齿鲸的水柱是倾斜的,又粗又矮。有经验的人根据水柱的形状,就可以判断鲸的种类和大小。
鲸每天都要睡觉。睡觉的时候,总是几头聚在一起,它们通常会找一个比较安全的地方,头朝里,尾巴向外,围成一圈,静静地浮在海面上。如果听到什么声响,它们立即四散游开。
鲸是胎生的,幼鲸靠吃母鲸的奶长大。这些特征也说明鲸是哺乳动物。长须鲸刚生下来就有十多米长,七千公斤重,一天能长三十公斤到五十公斤,两三年就可以长成大鲸。鲸的寿命很长,一般可以活几十年到一百年。
答:
3、要素法。
记叙文的六要素是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把这几个要素写清楚就可以。
晚上,旅馆的侍者说,有个男孩要见我。小孩被带进来,我发现他不是卖火柴的那一个,但可以看出是那个男孩的弟弟。小男孩在破衣服里找了一会儿,然后对问:“先生,您是向珊迪买火柴的那位先生吗?”
“是的。”
“这是您那个先令找回来的4个便士。”小男孩说,“珊迪受伤了,不能来了。一辆马车把他撞倒了,从他身上轧了过去。他的帽子找不到了,火柴也丢了。还有7个便士也不知哪去了。说不定他会死的。”
提示:这段写谁?干什么?2.小珊迪为什么要弟弟来送钱呢?
答:
归纳中心思想
归纳中心思想
【考点要求】
准确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感情。
【考查内容】
(1)学会准确找中心句
(2)准确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感情。
一、中心句
【定义】
中心句是一段文章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句子。它在全文中起主导作用,是这段话中最重要的句子。
【重要性】
“找中心句”是概括段意的一种形式,文章的段落就是围绕中心句写的。我们在阅读时找准了中心句,也就把握了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概括了段意。
【方法点拨】
1、认真阅读全文。
2、仔细分析段内句子间的关系,明确全段的中心意思,判断本段是否有中心句。
3、了解中心句在段内位置的一般规律:
①起概括和总述作用的中心句一般在段的开头。
②起承上启下作用的中心句一般在段的中间。
③起归纳和总结作用的中心句一般在段的末尾。
④起强调和增强印象作用的中心句一般在段的开头和结尾。
【随堂练习】
(1)青蛙最喜欢吃昆虫。苍蝇、蚊子、白蛉、蚱蜢……它都爱吃。它鼓着一对大眼睛,蹲在池塘边上,只要有虫子飞过,它“噌”地跳起来,舌头一伸,就把虫子卷进嘴里去了。
【问题】这一段文章有没有中心句?是哪一句?这个中心句在这段话中起什么作用?
(2)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儿声音呢?不是的。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你用水中听音器一听,就能听见各种声音: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有的像小狗一样汪汪,有的还好像在打鼾……它们吃东西的时候发出一种声音,行进的时候发出另一种声音,遇到危险还会发出警报。
【问题】这一段文章有没有中心句?是哪一句?这个中心句在这段话中起什么作用?
二、主要内容概括及文章中心思想归纳
(一)明确提问
常式提问:
1、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或主要事件;
2、概括某段段意;
变式提问:
1、概括主人公的性格;
2、理出文章的故事情节;
3、理出人物心情的变化等;
4、概括文章的主题(主要内容+思想感情)
(二)解题思路
1、看题目,看题目中有没有文章的核心事件或核心人物或核心情感,目的是找中心词;
2、看文章开头、结尾及过渡句,找中心句或中心词。
3、找准中心句或中心词以便概括时利用。
三、不同文体的内容概括和中心思想归纳
小学常见文体的有:写人、记事、写景、状物。
写人或物文章
(1)写人或物(指动或植物)文章的主要内容概括
a必须包含两个要素:人(物)+事件
b其他要素如:时间(季节、年代)、地点、环境等密切关系到文章中心思想的,也应概括在内。
(2)写人或物文章的中心思想把握
(1)肯定人或动物的一些个性特点,表达出作者的肯定、喜爱之情。
(2)赞颂人或物的一些崇高的品质(如爱、坚强、执著等)
(3)写动、植物托物言志或称(借物喻人)的文章,其中心思想通常是借物的什么积极的方面来比喻人也该怎样。
(4)要明确人或物的文章中心思想可从三方面综合考虑。
一、是找中心句(但中心句并不一定就是全文的中心思想,有时是全文的主要内容);
二、是找首段或尾段的议论(议论则是作者评析事例并表达自己的见解或观点,如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抒情句(抒情指作者或主人公直接倾吐内心感受或寄情于景,融情于物、托物言志,或于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的字里行间抒发感受的句子);
三、是找文章的题目(有时文题中的关键词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
范文点拨
孔子拜师
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在洛阳城外,孔子看见一驾马车,车旁站着一位七十多位的老人,穿着长袍,头发胡子全白了,看上去很有学问。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问道:“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你是——”老人见着位风尘仆仆的年轻人一眼就认出了自己,有些纳闷。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老子说:“你就是仲尼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孔子听了再次行礼,说:“多谢老师等候。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
  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主要内容概括为:
中心思想为:
赵州桥
河北省赵县的洨河上,有一座世界闻名的石拱桥,叫安济桥,又叫赵州桥。它是隋朝的石匠李春设计和参加建造的,到现在已经有一千三百多年了。?
赵州桥非常雄伟。桥长五十多米,有九米多宽,中间行车马,两旁走人。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礅,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横跨在三十七米多宽的河面上。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平时,河水从大桥洞流过,发大水的时候,河水还可以从四个小桥洞流过。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
赵州桥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
主要内容为:
中心思想为:
记事文章
1、记事文章的主要内容概括
(1)必须包含两个要素:人+事情(可借鉴采用文题中的关键词或文中高频出现的词语来概括。);
(2)其他要素如:时间、地点、环境等情境密切关系到文章中心思想,也应概括在内。
2、记事文章的中心思想把握:
(1)、如是叙事说理的文章,说理部分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可借助文题的关键词或中心句来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2)、如是《难忘的一件事》这类文章,文题中的关键词“难忘”就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范文点拨
中彩那天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我们家六口人全靠父亲一人工作维持生计,生活很拮据。母亲常安慰家里人:“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守信用,就等于拥有了一大笔财富。”
  父亲是汽车修理厂的技工,技术精湛,工作卖力,深得老板的器重。他梦寐以求的是能有一辆属于自己的汽车。
一天放学回家,我看见城里最大的那家百货商店门前挤满了人。原来,一辆崭新的奔驰牌汽车将以抽奖的方式馈赠给中奖者。
  当商店的扩音器高声叫着我父亲的名字,表明这辆车已属于我家时,我简直不敢相信那是真的。不一会儿,我看见父亲开着车从拥挤的人群中缓缓驶过。只是,他的神情严肃,丝毫看不出中彩带给他的喜悦。
  我几次兴奋地想上车与父亲共享这幸福的时刻,都被他赶了下来。
  我不明白父亲为什么中了彩还不高兴,闷闷不乐地回到家里,向母亲诉说刚才的情形。母亲安慰我说:“不要烦恼,你父亲正面临着一个道德难题。”“难道我们中彩得到汽车是不道德吗?”我迷惑不解地问。
  “过来,孩子。”母亲温柔地把我叫到桌前。只见桌子上放着两张彩票存根,号码分别是05102和05103。中奖的那张号码是05102。
  母亲让我仔细辨别两张彩票有什么不同。我看了又看,终于看到中彩的那张右上角有铅笔写的淡淡的K字。母亲告诉我:“K字代表库伯,你父亲的同事。”原来,父亲买彩票时,帮库伯先生捎了一张,并作了记号。过后,俩人都把这件事忘了。可以看出,那K字用橡皮擦过,留有淡淡的痕迹。“可是,库伯是有钱人,我们家穷啊!”我激动地说。话音刚落,我听到父亲进门的脚步声,接着听到他在拨电话号码,是打给库伯的。
  第二天,库伯先生派人来,把奔驰汽车开走了。那天吃晚饭时,我们全家围坐在一起。父亲显得特别高兴,给我们讲了许多有趣的事情。
成年以后,回忆往事,我对母亲的教诲有了深刻的体会。是呀,中彩那天父亲打电话的时候,是我家最富有的时刻。
主要内容:
中心思想:
状物(介绍某物品或事物)文章
1、状物文章的主要内容概括:
一般概括为:介绍了事物外貌怎样且具有怎样的内在价值。
2、状物文章的中心思想把握:
通常为肯定或赞美其独特的外貌美观或新颖及内在价值,表达出自己的喜爱之情。
范文点拨
我的小闹钟
在我的床头,有一个特别漂亮的小闹钟。
小闹钟的外形是一座房子。这座房子有一个朱红色的人字形斜面的屋顶,屋顶的一面有一个绿色的烟囱。房身是黄色的,下面是一排绿油油的草地,草地上点缀着几朵美丽的小花。房子边还放一个朱红色的小酒桶,插上几支笔,它就是一个别致的笔筒了。
   在这座房子的中央有一个圆形的玻璃罩,玻璃罩里面就是钟盘了。钟盘四周依次排列着12个阿拉伯数字,正中间有一个凸出来的黄色表轴,表轴上住着四个好“兄弟”:老大时针是个大胖子,腰上别着两个“小腰包”,就像一个大富翁;老二分针长得还算苗条,特别匀称漂亮;老三秒针是最瘦的,身子细细长长的,好似一条细线,所以看起来,头就显得特别大;老四闹针最小,只是一条细细短短的红指针。这四兄弟好像时时刻刻都在赛跑一样,老三跑得最快,它跑了一圈,老二才跳一小格,老大最慢,几乎是一动不动,老二跑一圈,它才慢慢挪动一大格,它跑得这么慢,也许是怕“小腰包”里的钱弄丢了;只有老四最清闲了,因为它是小弟弟,大家可能怕它累着了,就让它在一旁休息,像个裁判一样。
每天晚上,我就给小闹钟定好时间。第二天,时间一到,小闹钟就大声地喊:“懒猪,起床啦!懒猪,起床啦!猪、猪、猪、猪……”越喊越起劲。等我起来了,就按一下房顶上的烟囱,小闹钟会温柔地说:“早上好!”就这样,我开始了新的一天。
小闹钟总是默默地走着,无论是酷暑,还是严寒,它从不停止它的脚步。在它面前,人人都是平等的,勤奋的人就会收获累累硕果,懒惰的人将会一事无成。小闹钟似乎常常对我说:“小主人哪!你一定要抓紧时间,好好学习啊!”
我喜欢我的小闹钟,是它帮我养成了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主要内容
中心思想:
写景文章
1、写景文章的主要内容概括
一般概括为:(什么)地方具有怎样独特的风景美或人情美。
2、写景文章的中心思想把握
表达作者对(什么)地方的赞美、热爱或向往之情。
范文点拨
桂林山水
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我们乘着木船荡漾在漓江上,来观赏桂林的山水。
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
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主要内容:

中心思想:


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
一、把中心句用横线画下来。
1、地球上的光明和温暖,都是太阳送来的。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将到处是黑暗,到处是寒冷,没有风、雪、雨、露,没有草、木、鸟、兽,自然也不会有人。一句话,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2、站在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单看这些数不尽的条石,每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汽车、火车,没有起重机,单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二、阅读完成题目。
(一)剥豆
(1)一天,我和儿子面对面坐着剥豆。当翠绿的豆快将白瓷盆的底铺满时,儿子忽然站起身,新拿一个瓷碗放在自己面前,将瓷盆朝我面前推了推。
(2)我问 想比赛
(3)对 儿子眼动手剥 利索地回答
(4)这不公平 我的盆里已有不少了 可你只有几粒 我说着 顺手抓一把豆想放到他碗里
(4)不 他按住我的手 就这样 才能试出我的速度
(5)一丝喜悦悄悄地涌上心头,我欣赏儿子这种自信和大气。
一时,原本很随意的家务劳动有了节奏,只见手起豆落,母子都敛声息语。
(6)“让儿子赢吧,以后他会对自己多一些自信。”这样想着,我的手不知不觉地慢了下来。
(7)“在外面竞争靠的是实力,谁会让你?要让他知道,失败、成功皆是常事。”剥豆的速度又快了起来。
(8)儿子手不停歇,目光却时不时地落在两个容器里。见他如此投入,我心生怜爱,剥豆的动作不觉又缓了下来。
(9)“不要给孩子虚假的胜利。”想到这些,我的节奏又紧了许多。
(10)一大袋豌豆很快剥完了。一盆一碗,一大一小,不同的容器难以比较,但凭常识,我知道儿子输定了。我正想淡化结果,他却极认真地拿来一个碗,先将他的豆倒进去,正好一碗,然后又用同样的碗来量我的豆,也是一碗,只是凸起来了,像一个隆起的土丘。
(11)“你赢了。”他朝我笑笑,很轻松,全然没有剥豆时的认真和执著。
(12)“是平局,我本来有底子。”我纠正他。
(13)“我少,是我输了。”没有赌气,没有沮丧,儿子的脸上仍是那如山泉般的清澈笑容。
(14)想到自己的瞻前顾后,小心翼翼,实在是大可不必。对孩子来说,该承受的,该经历的,都应该让他体验。失望、失误、失败,伤痛、伤感、伤痕,自有它的价值。生活是实在的,真实的生活有快乐,也一定有磨难。
1、文中母亲剥豆的速度时快时慢,请用自己的话分别说明母亲剥豆速度快与慢的原因。
①慢下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快起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最大的麦穗
(1)古希腊有一位大学者,名叫苏格拉底。一天,他带领几个弟子来到一块麦地边。那正是大熟的季节。地里满是沉甸甸的麦穗。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我在麦地的尽头等你们。”
(2)弟子们听懂了老师的要求后,就走进了麦地。
(3)地里到处都是大麦穗,哪一个才是最大的呢?弟子们埋头向前走。看看这一株,摇了摇头;看看那一株,又摇了摇头。他们总认为最大的那一穗还在前面呢。虽然,弟子们也试着摘了几穗,但并不满意,便随手扔掉了。他们总以为机会还很多,完全没有必要过早地定夺。
(4)弟子们一边低着头往前走,一边用心地挑挑拣拣,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
(5)突然,大家听到了苏格拉底苍老的如同洪钟一般的声音:“你们已经到头了。”这时,两手空空的弟子们才如梦初醒,他们回头望了望麦垄,无数株小麦摇晃着脑袋,似乎在嘲笑他们。
(6)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这块麦地里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
(7)苏格拉底的弟子们听了老师的话,悟出了这样一个道理:人的一生仿佛也在麦地中行走,也在寻找那最大的一穗。有的人见到了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地摘下它;有的人则东张西望,一再地错失良机。当然,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从文章中的到了什么启示?(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