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庄子》二则 讲练课件(共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1《庄子》二则 讲练课件(共22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96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2-24 14:55: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1 《庄子》二则
第六单元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北冥(  ) 鲲鹏(  )  濠梁(  )  抟扶摇(  )
迁徙(  ) 齐谐(  ) 鲦鱼(  ) 正色邪(  )
2.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1)其翼若垂天之云
(2)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北冥有鱼(      )
(2)志怪者也(      )
(3)去以六月息者也(      )
(4)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
míng
kūn
háo
tuán

xié
tiáo 

同“溟”,海
记载
气息,文中指风
盘旋飞翔
(5)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
(6)请循其本(      )
(7)子固非鱼也(      )
(8)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
4.下列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怒而飞 B.亦若是则已矣
C.鲦鱼出游从容 D.安知鱼之乐
完全,肯定(是这样) 
追溯
本来
既然已经
C
5.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不知其几千里也 子之不知鱼之乐
B.亦若是则已矣 细若蚊足,钩画了了
C.是鱼之乐也 如鸣珮环,心乐之
D.安知鱼之乐 安能辨我是雄雌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C
鹏往南海迁徙的时候,翅膀拍打水面,能激起几千里的浪涛,它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
(2)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3)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4)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
你又不是我,你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
你说“你在哪里知道鱼快乐”的话,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问我。
7.根据提示填空。
(1)本课两篇文章分别选自《庄子》中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庄子,名周,______(填朝代)时期哲学家,______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子》一书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
(2)《北冥有鱼》综合运用夸张和比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北冥有鱼》中可以概括出“扶摇直上”“鹏程万里”两个成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一文中暗示出庄子愉悦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逍遥游 
秋水
战国
道 
其翼若垂天之云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一)
请阅读《北冥有鱼》,然后答题。
8.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鹏之徙于南冥也   子之不知鱼之乐
B.其翼若垂天之云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C.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D.化而为鸟      学而不思则罔
A
9.文章标题为“北冥有鱼”,后来怎么又写鸟了?
10.试赏析“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这一句话。
鸟是由鱼变化而来的。鲲的体积有几千里,变成鸟后,鸟的背部不知有几千里。说明庄子想象力丰富。 
此句运用丰富的想象,奇特的夸张,描写了大鹏振翼拍水,盘旋飞向九万里高空的形象,这一形象能激发人的豪情壮志,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11.结尾“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说明了什么?
大鹏从天空向下看,像人们在地面上看天空一样,说明人和大鹏对事物的认识都是有局限的。
(二)
请阅读《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然后答题。
1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鲦鱼出游从容(        )
(2)请循其本(        )
13.庄子和惠子辩论的焦点是什么?辩论的原因是什么?
安闲自由
本原
焦点:庄子是否知道鱼的快乐。原因:性格的差异导致了两人立场的不同。一个超然物外,但又返回事物本身来观赏其中的美;另一个认为一个人无论如何都不会知道第三者的心理状态。
14.两人辩论的结果且不论谁输谁赢,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庄子与惠子思想、性格、气质等方面的差异,试分析两人的性格。
15.这一场辩论中的庄子与惠子,你欣赏谁?为什么?
惠子好辩,重分析,对事物持认知心态。对于事物有一种寻根究底的科学认知态度,重在知识的探讨。庄子智辩,重观赏,对事物持艺术心态,将主观的情意发挥到外物上而产生移情同感的作用。
示例一:欣赏庄子,因为庄子能以愉快的心境,对待周围的事物,追求天人合一,推崇自然,机智善辩。示例二:欣赏惠子,因为惠子机智好辩,善于抓住对方的漏洞,对于事物有着寻根问底的科学认知态度。
(三)
【甲】《北冥有鱼》
【乙】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②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③无所容。非不呺然④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⑤之。”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为洴澼⑥纩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曰:‘我世世为澼,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⑦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⑧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免于澼纩,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⑨而浮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⑩也夫!”
(选自《庄子·逍遥游》)
【注释】①瓠(hù):葫芦。②实:结的葫芦。③瓠落:很大很大的样子。④呺(xiāo)然:庞大而又中空的样子。⑤掊(pǒu):砸破。⑥洴澼(píng pì):漂洗(丝绢)。⑦鬻(yù):卖,出售。⑧裂:划分出。⑨樽:本为酒器,这里指形似酒樽,可以拴在身上的一种凫水工具,俗称腰舟。⑩有蓬之心:喻指见识浅薄不能通晓大道理。
1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怒而飞(       )
(2)去以六月息者也(       )
(3)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      )
(4)吴王使之将(      )
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离开
擅长
做将军
17.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请与之      客得之
B.夫子固拙于用大矣 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C.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
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D.聚族而谋曰 人不知而不愠
18.给乙选文画线句子划分节奏。(划两处)
魏 王 贻 我 大 瓠 之 种 我 树 之 成 而 实 五 石
A
1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2)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
20.甲、乙这两篇文章分别给读者以什么启示?
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
(你)怎么不考虑把它制成腰舟,让(它)漂浮在江河湖海,却担忧葫芦太大无地方可放呢?
甲文以大鹏南飞作比喻,说明世上的万物无论大小,都受到不同的限制,处在不同的束缚之中,因此,大鹏状似逍遥,其实还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 乙文揭示出一个道理:同样的东西,由于眼光和见识不一样,它所发挥的作用也就不一样。
【乙参考译文】惠子对庄子说:“魏王送我大葫芦的种子,我把它培植成功,结出的葫芦有五石的容量。用来盛水,它的坚硬程度却不能胜任。把它锯开来做瓢,却又没有那么大的水缸可以容纳。它不是不够大,我认为它没有什么用处,就把它砸破了。”庄子说:“这是你不会使用大的东西啊。”宋国有一个人,善于制造不龟裂手的药物,(他家)世世代代以漂洗(丝绢)为业。有个客人听说了,愿意出百金收买他的药方。于是他集合全家人来商量说:‘我家世世代代以漂洗(丝绢)为业,所得不过数金;现今卖出这个药方,立刻可得百金,我看还是卖了吧。’这位客人得了这个药方,拿(它)去游说吴王。(这时)越国正巧发难,吴王就派他为将,在冬天,率兵跟越国水战,(因为有不龟裂手的药)从而大败越国;(吴王)就划分出土地封赏给他。同是一个不龟裂手的药方,有人因此得到封赏,有人用它换取自己不用再漂洗(丝绢),这就是使用方法的不同。现在你有五石容量的葫
芦,(你)怎么不考虑把它制成腰舟,让(它)漂浮在江河湖海,却担忧葫芦太大无地方可放呢?可见你还是见识浅薄不能通晓大道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