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景阳冈
北宋年间,武松回家探兄,途经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为民除害,传为千古佳话。景阳冈也因此名闻天下。让我们走进武松打虎那惊心动魄的场面,领略一下他的勇猛吧。
1. 会写“冈、饥”等15个生字,会认“倚、箸”等20个生字,正确、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把握并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清武松打虎的前因后果。(重点)
3. 抓住重点语句体会武松的性格特点及作者是如何塑造武松这一英雄形象
的。(重点)
4. 体会作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的语言美和古代劳动人民
豪放倔强、勇敢无畏的性格美,激发阅读名著的兴趣。(难点)
生平简介:施耐庵(1296—1370),元末明初的文学家,
本名彦端,汉族,江苏兴化人。他博古通今,才气横溢,举凡群
经诸子,词章诗歌,天文、地理、医卜、星象等,一切技术无不
精通,35岁曾中进士,后弃官归里,闭门著述。
文学成就:与门下弟子罗贯中一起研究《三国演义》《三遂平妖传》的创作,搜集整理关于梁山泊宋江等英雄人物的故事,最终写成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
主要作品:《水浒传》。
景阳冈 位于山东省聊城阳谷县城东的张秋镇境内,是大型龙山文化遗址,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史书记载,这一代沙丘起伏,莽草无涯,古木参天,野兽出没,有九岭十八堌堆之称。北宋末年,武松回家探兄,途经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为民除害,传为千古佳话。景阳冈因而名扬天下。
(“碟、斤、俺、杖、勿”见“我会写的字”)
会认字
拼音
音序
部首
笔画
结构
字义
组词
倚
yǐ
Y
亻
10画
左右
①靠着。②仗恃。③偏;歪。
倚重 倚靠
箸
zhù
Z
?
14画
上下
筷子。
一双箸
绰
chāo
C
纟
11画
左右
①抓起。②同“焯(chāo)”。
绰起 绰刀
擒
qín
Q
扌
15画
左右
抓;捉拿。
擒拿 擒获
肋
lèi
L
月
6画
左右
胸部的两旁。
肋骨 左肋
踉
liàng
L
足
14画
左右
[踉跄]走路不稳。
踉跄
跄
qiàng
Q
足
11画
左右
见[踉跄]
跄地
会认字
拼音
音序
部首
笔画
结构
字义
组词
呵
ā
A
口
8画
左右
同“啊”。
呵呀
胯
kuà
K
月
10画
左右
人体两侧腰和大腿之间的部分。
胯下 胯骨
霹
pī
P
雨
21画
上下
[霹雳]响声非常大的雷。可对人、畜、建筑物等造成危害。常用来比喻突然发生的事件。
霹雳
雳
lì
L
雨
12画
上下
见[霹雳]
霹雳
咆
páo
P
口
8画
左右
咆哮] ①猛兽怒吼。②形容人的暴怒喊叫。③形容水流的奔腾轰鸣。
大声咆哮
哮
xiào
X
口
10画
左右
①急促喘气的声音。②吼叫。
哮喘 咆哮
锤
chuí
C
钅
13画
左右
①敲打东西的工具。②用锤敲打。
锤子
千锤百炼
泊
pō
P
氵
8画
左右
湖;地名。
湖泊
罗布泊
读写易错提示
正音:景阳冈(gāng gǎng) 诡计(wēi guǐ)
喘气(chuǎn chuǎi)
辨形:申:“日”上宽下窄,竖居中伸直。截:长横笔直,左下部是“隹”,不要写成“住”。
多音字辨别
运用:
1. 西湖的风景总是比别的湖泊美丽。
2. 这个码头可以停泊五十艘货船。
近、反义词
近义词
吓唬——恐吓 诡诈——阴谋
耻笑——嘲笑 滑——平滑
反义词
耻笑——尊重 光滑——粗糙
敞开——关闭 疏软——僵硬
√
泊
pō(湖泊)
bó(停泊)
√
√
近义词辨析
耻笑 嘲笑
辨析:两词都有“用言语挖苦和取笑别人”的意思。“耻笑”有看不起与笑话别人的双重意思,语义比“嘲笑”重;“嘲笑”强调取笑和戏弄别人,是有意夸大对方的缺点,并引为笑谈。
运用:
1. 他的愚蠢行为遭到世人的耻笑。
2. 对于同学身上的缺点,我们要给予帮助,而不是嘲笑。
特殊词语
ABAC式:又饥又渴
ABAB式:商量商量
词语拓展
ABAC式:呆头呆脑 多才多艺 患得患失 将信将疑
ABAB式:打扫打扫 张罗张罗 乐呵乐呵 锻炼锻炼
词语搭配
大虫咆哮 黄河咆哮 狂风咆哮 大声咆哮 破烂的山神庙
清冷的山神 庙威严的山神 庙热闹的山神庙
景阳冈 饥饿 飞碟 斤两 俺们榜文 手杖 申请 兼程 勿动
拖住 获悉 坠落 胸膛 半截
重点方法
其他方法
写作方法
按事情发展顺序写
细节描写
修辞手法
比喻
阅读方法
掌握人物的心理活动
武松在路上行了几日,来到阳谷县地面。此去离县治还远。当日晌午①时分,走得肚中饥渴,望见前面有一个酒店,挑着一面招旗在门前,上头写着五个字道:“三碗不过冈。”【句解】“三碗不过冈”的名字既引起了读者阅读的兴趣,又为下文的故事作了铺垫,还是店家只给武松筛三碗酒的原因,彼此照应。武松入到里面坐下,把梢棒倚了,叫道:“主人家,快把酒来吃。”只见店主人把三只碗、一双箸、一碟热菜,放在武松面前,满满筛一碗酒来。武松拿起碗,一饮而尽②,叫道:“这酒好生有气力!主人家,有饱肚的买些吃酒。”酒家道:“只有熟牛肉。”武松道:“好的切二三斤来吃酒。”【句解】“一饮而尽”“切二三斤”把武松能喝酒能吃肉的壮汉形象写活了,也为后文写武松打虎有力气作铺垫。店家去里面切出二斤熟牛肉,做一大盘子将来, 放在武松面前,随即再筛一碗酒。 武松吃了道:“好
酒!”?又筛下一碗,恰好吃了三碗酒,再也不来筛。【句解】故事的发展出现了一个转折点,照应了开头
①晌午:即中午的意思,大概在十二点。
造句:晌午时分,我们出发了,稍迟些时候到达了村子里的学校。
②一饮而尽:饮:喝。一口气就喝完了。形容喝得非常爽快。
造句:他把这杯饮料一饮而尽,顿觉甘香爽嗓,妙不可言。
?思考:从武松喝酒这个片段,可以看出武松是怎样的人?
在武松喝酒时,他和店家的对话及动作描写,可以看出他是一个豪爽、固执的好汉。
“三碗不过冈”,引出下文的对话。武松敲着桌子叫道:“主人家,怎的不来筛酒?”酒家道:“客官要肉便添来。”武松道:“我也要酒,也再切些肉来。”酒家道:“肉便切来,添与客官吃,酒却不添了。”武松道:“却又作怪。”便问主人家道:“你如何不肯卖酒与我吃?”酒家道:“客官,你须见我门前招旗,上面明明写道 ‘三碗不过冈’。”武松道:“怎地唤做三碗不过冈?”酒家道:“俺家的酒,虽是村酒,却比老酒的滋味。但凡③客人来我店中吃了三碗的,便醉了,过不得前面的山冈去。因此唤做‘三碗不过冈’。?若是过往客人到此,只吃三碗,更不再问。”【句解】这是店家向武松解释“三碗不过冈”的来由。武松笑道:“原来恁地。我却吃了三碗,如何不醉?”酒家道:“我这酒叫做‘透瓶香’,又唤做‘出门倒’。初入口时,醇好吃,少刻时便倒。”武松道:“休要胡说。没地不还你钱,再筛三碗来我吃。”【句解】这是武松在酒店饮酒时及饮完酒后与店家说的一些话。表现其豪放、倔强的性格。酒家见武松全然不动,又筛三碗。武松吃道:“端的好酒!主人家,我吃一碗,还你一碗钱,只顾筛来。”酒家?
③但凡:凡是。
造句:见到这种惨状,但凡有良知的人,都会伸出援助之手。
?思考:你是如何理解“三碗不过冈”这个店家的招牌的?
“三碗不过冈”有几层意思—一是店的名称;二是体现店家的酒香味浓,力道足;三是通过与一般人对比,体现武松酒量大,具有英雄气概。
道:“客官休只管要饮,这酒端的要醉倒人,没药医。”?武松道:“休得胡说!便是你使蒙汗药在里面,我也有鼻子。”店家被他发话不过,一连又筛了三碗。武松道:“肉便再把二斤来吃。”酒家又切了二斤熟牛肉,再筛了三碗酒。武松吃得口滑,只顾要吃,去身边取出些碎银子,叫道:“主人家,你且来看我银子,还你酒肉钱勾么?”酒家看了道:“有余,还有些贴钱与你。”武松道:“不要你贴钱,只将酒来筛。”酒家道:“客官,你要吃酒时,还有五六碗酒哩,只怕你吃不的了。”武松道:“就有五六碗多时,你尽数筛将来。”酒家道:“你这条长汉,倘或醉倒了时,怎扶的你住?”武松答道:“要你扶的不算好汉。”酒家再筛了六碗酒与武松吃了。绰了梢棒,立起身来道:“我却又不曾醉。”走出门前来,笑道:“却不说‘三碗不过冈’!”手提梢棒便走。【句解】说明武松的酒量惊人。“手提梢棒便走”体现了武松的豪放不羁。?
酒家赶出来叫道:“客官那里去?”武松立住了,问道:“叫我做甚么?我又不少你酒钱,唤我怎地?”酒家叫道:“我是好意。你且回来我家看官司榜文。”武松
?“客官休只管要饮,这酒端的要醉倒人,没药医。”店家为什么不愿意卖酒给武松呢?写这部分内容有什么作用?
店家怕武松喝醉了,好心劝诫。这部分内容为后面写武松打虎作铺垫,表现出武松倔强的性格,也让武松这一人物形象更加真实。
?思考:武松将酒“一饮而尽”,吃“二三斤”肉,喝完酒后“手提梢棒便走”,表现武松怎样的性格?
表现了武松豪放不羁的性格。
道:“甚么榜文?”酒家道:“如今前面景阳冈上,有只吊睛白额大虫,晚了出来伤人,坏了三二十条大汉性命。官司如今杖限打猎捕户,擒捉发落。冈子路口两边人民,都有榜文。可教往来客人,结伙成队,于巳、午、未三个时辰过冈,其余寅、卯、申、酉、戌、亥六个时辰,不许过冈。更兼单身客人,不许白日过冈,务要等伴结伙而过。这早晚正是未末申初时分,我见你走都不问人,枉送了自家性命。不如就我此间歇了,等明日慢慢凑的三二十人,一齐好过冈子。”?武松听了,笑道:“我是清河县人氏,这条景阳冈上少也走过了一二十遭,几时见说有大虫!你休说这话来吓我!便有大虫,我也不怕。”【句解】这句话体现了武松的勇敢。酒家道:“我是好意救你。你不信时,进来看官司榜文。”武松道:“便真个有虎,老爷也不怕。【句解】当店家好心劝阻他不要独自晚上过冈、以防猛虎伤害时,武松更是出语豪壮,一连两个“不怕”把武松浑身是胆的英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这种性格为下文他勇猛打虎的行为作了铺垫。你留我在家里歇,莫不半夜三更要谋我财,害我性命,却把大虫吓我?”酒家道:“你看么!我是一片好心,反做恶意,倒落得你恁地说。你不信我时,请尊便自行。” (语言描写)?
?品析:店家的话说明了景阳冈上发生的事情,有虎伤人是事实,为后文写武松打虎作铺垫。
?思考:武松不听劝告上景阳冈的原因是什么?
他认为店家在吓唬自己,是为了让自己留宿,谋财害命。这表现了武松的固执、倔强,也说明了武松的勇敢、豪迈。
【段解】武松不听劝阻,要酒后上冈。
? 那酒店里主人摇着头,自进店里去了。这武松提了梢棒,大着步自过景阳冈来。约行了四五里路,来到冈子下,见一大树,刮去了皮,一片白,上写两行字。武松也颇识几字,抬头看时,上面写道:“近因景阳冈大虫伤人,但有过往客商,可于巳、午、未三个时辰,结伙成队过冈。请勿自误④。”武松看了,笑道:“这是酒家诡诈,惊吓那等客人,便去那厮家里宿歇。我却怕甚么!”横拖着梢棒,便上冈子来。?那时已有申牌时分。这轮红日,厌厌地相傍下山。武松乘着酒兴,只管走上冈子来。走不到半里多路,见一个败落的山神庙。行到庙前,见这庙门上贴着一张印信⑤榜文。 武松住了脚读时,上面写道:?
“阳谷县示:为这景阳冈上新有一只大虫,近来伤害人命。见今杖限各乡里正并猎户人等,打捕未获。如有过往客商人等,可于巳、午、未三个时辰,结伴过冈。其余时分及单身客人,白日不许过冈。恐被伤害性命不便。各宜知悉。”
④请勿自误:请不要使自己受伤害。
造句:请爱惜自己的身体,请勿自误。
?品析:到了这里,武松还是不相信真的有虎,真是固执到了极点。而“笑、我却怕甚么”也再次让我们感受到他英勇无畏的豪气。
⑤印信:政府机关的图章(总称)。
造句:通知上盖着红色的印信。
?思考:读第3自然段,武松开始是“提”着梢棒,后来是“拖”着梢棒,从“提”到“拖”的变化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我体会到了武松的酒劲儿开始发作了,因为经过一段时间的奔走,武松的力气有些松懈了,而“拖”着梢棒显然更省力气。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武松在酒店喝完酒后,不听店家劝告,执意过冈。
武松读了印信榜文,方知端的有虎。欲待发步再回酒店里来,寻思道:“我回去时,须吃他耻笑⑥,不是好汉,难以转去。”【句解】这句话对武松的心理描写非常贴切、真实。这时的武松已经知道冈上有虎,心里也有一点怕。但武松毕竟是英雄好汉,也出于自尊心和面子,他不愿下冈。“不是好汉,难以转去”,这里虽有犹豫,但更多的仍然是勇往直前的豪气,充分体现了武松的好强、固执和无畏的英雄气概。存想了一回,说道:“怕甚么!且只顾上去,看怎地!”【句解】看到榜文后知道真有老虎,仍坚持上冈,表现了武松的胆量过人。?武松正走,看看酒涌上来,便把毡笠儿背在脊梁上,将梢棒绾在肋下,一步步上那冈子来。回头看这日色时,渐渐地坠下去了。此时正是十月间天气,日短夜长,容易得晚。武松自言自说道:“那得甚么大虫!人自怕了,不敢上山。”武松走了一直,酒力发作,焦热起来,一只手提着梢棒,一只手把胸膛前袒开,踉踉跄跄⑦,直奔过乱树林来。见一块光挞挞大青石,把那梢棒倚在一边,放翻身体,却待要睡,只见发起一阵狂风来。【句解】“发起一阵狂风”衬托出老虎出来时的气势之大,让人不自觉地紧张起来。?
⑥耻笑:鄙视和嘲笑。
造句:别人做错了事,我们不应耻笑他。
?思考:武松知道真的有虎以后,他有什么表现?为什么会这样?
稍微犹豫后,继续上冈。一是怕店家耻笑;二是对自己战胜老虎有很大的信心。表现了武松的倔强和勇敢无畏。
⑦踉踉跄跄:走路不稳,跌跌撞撞的样子。
造句:小猫咪踉踉跄跄地走到猫妈妈身边。
?品析:文中写武松手中唯一的武器就是梢棒。每一处写到梢棒,用到的动词均不一样,如“倚、提、拖、绾、拿、轮、劈、丢”,这些动词突出了武松豪放、倔强、无畏的性格特点。
【段解】武松看到了榜文,但碍于面子不愿回酒店,继续上冈。
那一阵风过处,只听得乱树背后扑地一声响, 跳出一只吊睛白额大虫来。武松见了,叫声:“呵呀!”从青石上翻将下来,便拿那条梢棒在手里,闪在青石边。 【句解】武松虽然喝了酒,但面对危险,动作却一点儿也不含糊。一个“闪”字写出了他的机智敏捷。那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爪在地下略按一按,和身望上一扑,从半空里撺将下来。武松被那一惊,酒都做冷汗出了。说时迟,那时快⑧。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掀将起来。武松只一躲,躲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⑨,振得那山冈也动。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句解】“撺、扑、搭、掀、吼、竖、剪”等动词,淋漓尽致地刻画出了老虎的凶猛残暴和让人生畏的气势。这里写老虎也是为了写人,老虎如此有气势,更加衬托出武松的勇敢无畏。武松却又闪在一边。【句解】这是写大虫进
⑧说时迟,那时快:表示当时的时间非常短。旧时说书人的习惯用语。
造句:说时迟,那时快,小王像箭一样冲过了终点。
⑨霹雳:云和地面之间发生的一种强烈雷电现象。响声很大,能对人畜、植物、建筑物等造成很大的危害。
造句:天空乌云密布,霹雳声响个不停。
第二部分(第3—5自然段):写武松知道真的有虎后,仍继续上冈。
攻的“三招”及武松沉着应战的“三闪”。大虫抓人有“三招”:一扑、一掀、一剪。“闪”既是本能的反应,又是防御的手段,准确刻画了武松在遭到大虫的突然袭击,毫无防备的情况下的动作。这“三闪”,消耗了猛虎的体力,挫伤了它的锐气。用在这里很能表现人物的机警敏捷,且突显了武松的有勇有谋、智勇双全。
原来那大虫拿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提不着时,气性先自没了一半。【句解】般,指种、样。从这里可以体现出武松的以退为进、机智灵敏、有勇有谋。那大虫又剪不着,再吼了一声,一兜兜将回来。武松见那大虫复翻身回来,双手轮起梢棒,尽平生气力⑩,只一棒,从半空劈将下来。只听得一声响,簌簌地将那树连枝带叶劈脸打将下来。定睛看时,一棒劈不着大虫。原来慌了,正打在枯树上,把那条梢棒折做两截,只拿得一半在手里。 【句解】“轮、劈”两个表示动作的词语,用得准确生动,体现了武松急于求胜的心理。武松没想到却把梢棒打折了,这梢棒可是他唯一的武器,真是让人着急。那大虫咆哮?,性发起来,翻身又只一扑,扑将来。武松又只一跳,却退了十步远。那大虫却好把两
思考:文中一个接一个的“闪”字,是不是重复雷同?为什么?
“闪”这个动作,具有突发性,这一个连一个的“闪”字,绝不是重复、雷同,它显示了作者在捕捉人物动作、表现人物形象方面的独到之处。一是表现了动作的准确。武松在遭突然袭击、毫无防备的情况下,“闪”既是本能的反应,又是防御的手段。二是体现形象的鲜明,能表现人物的机警敏捷。三是“闪”指主动地躲过,如果换用“躲”字,则会显得很被动。
⑩平生气力:全身的力气。
造句:为了挪动柜子,他使出了平生气力。
?咆哮:(猛兽)怒吼。
造句:寂静的山林中突然传来一阵可怕的咆哮。
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武松将半截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一按按将下来。那只大虫急要挣扎,早没了气力。被武松尽气力纳定,那里肯放半点儿松宽。武松把只脚望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那大虫咆哮起来,把身底下扒起两堆黄泥,做了一个土坑。武松把那大虫嘴直按下黄泥坑里去。 那大虫吃武松奈何得没了些气力。武松把左手紧紧地揪住顶花皮,偷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打。【句解】这一部分将武松赤手空拳对付老虎的经过写得很详细,着力反映武松靠的是拳脚功夫,所以抓住了“揪、按、踢、打”几个动作,进行细节描写,字字千钧,生动地突显了他打虎的英雄气势,淋漓尽致地刻画了武松勇武过人的高大形象。打得五七十拳,那大虫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迸出鲜血来。那武松尽平昔神威,仗胸中武艺,半歇儿把大虫打做一堆,却似躺着一个锦布袋。
【段解】武松赤手空拳对付老虎,老虎被打得奄奄一息。
武松放了手,来松树边寻那打折的棒橛,拿在手里,只怕大虫不死,把棒橛又打了一回。那大虫气都没了。【句解】“把棒橛又打了一回、那大虫气都没了”,表现了武松的小心谨慎、思虑周全。武松再寻思道:“我
思考:阅读武松打虎的片段,说说这一连串的动作的好处?
武松赤手空拳勇斗老虎时一连串的动作是这个片段的重点,这样一来便把打虎场面描写得有声有色,让人如临其境,表现出了武松的英勇无畏、武艺高强。
思考:武松能赤手空拳打死老虎的原因是什么?
英勇无畏,武艺超群。
就地拖得这死大虫下冈子去。”就血泊里双手来提时,那里提得动?原来使尽了气力,手脚都疏软了。【句解】“手脚都疏软了”让人感到真实可信。人虎相斗,本来人就不占优势,武松能打死老虎,已是在他勇猛和武艺高超的前提下的奇迹。
【段解】武松打死了老虎。
武松再来青石坐了半歇,寻思道:“天色看看黑了,倘或又跳出一只大虫来时,我却怎地斗得他过?且挣扎下冈子去,明早却来理会。”就石头边寻了毡笠儿,转过乱树林边,一步步挨下冈子来。【句解】一个“挨”字很准确地表现了武松手脚疏软的样子。如果再写他斗志旺盛,就不真实,不能让人信服了。
【段解】天色已黑,武松挨下冈来。
思考:本文详写了什么?略写了什么?
本文详写了武松喝酒、打虎两个部分;略写了武松上冈、下冈两个部分。
思考:最后一段武松下冈前的描写很短,作者为什么要加上这一小段呢?
结尾对武松的心理和动作描写得很真实。武松能赤手空拳打死老虎已经是个奇迹了,所以这时候他必然是筋疲力尽了。最后一段更真实地对武松这个英雄人物做了补充,使这个人物更真实、立体,让读者更喜欢他。
第三部分(第6—7自然段):写武松和老虎搏斗,终于打死了老虎。
第四部分(第8自然段):写武松打死老虎后,疲惫下冈。
《景阳冈》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小说《水浒传》第二十三回选编的。课文记叙了武松在阳谷县的一家酒店内开怀畅饮后,趁着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表现了武松豪放、勇武而又机敏的英雄形象。
主题归纳
感悟心语
这个故事为我们展现了一个豪放、英勇而又机敏的打虎英雄形象。武松“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迎难而上,真不愧为英雄!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要学习武松敢于斗争、勇往直前的精神。
写作特点:运用不同的描写方法刻画人物。(1)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和心理等进行细致描写,是为了更好地表达主题,是共同为主题服务的。(2)描写时,注意人物的语言要符合人物的身份、性格,人物的动作要用词准确、生动,人物的心理要表现人物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感情等等。
仿写思路:本文中,作者运用了多种描写方法来刻画人物。其中“武松在酒店喝酒”这一部分侧重于语言描写,表现了武松豪爽、倔强的性格特点;“上冈”和“下冈”侧重于心理描写,表现了武松固执、无畏的英雄气概。“打虎”这一重点情节,则运用了出色的动作描写,特别是在动词的运用上很有特色,突出表现了武松打虎时惊心动魄的场面,使文章大大增色。
我的练笔:写一个自己熟悉的人物,运用不同的描写方法来刻画这个人物。
“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读的时候要特别
注意文章中写“我们”投入地做玩具、玩玩具的部分……
◎默读课文,遇到不懂的词语,如“梢棒、筛酒”,可以猜一猜意思。
参考答案:筛酒:筛,斟的意思。筛酒,即斟酒、倒酒。
梢棒:行路防身用的棍棒。
类似的词语还有:
如何:本文是“为什么”的意思。
榜文:官府的告示。榜,古代指文告,像现在的布告。
请勿自误:请不要使自己受伤害。误,受伤害。
◎按照故事的发展顺序,把下面的内容补充完整,再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喝酒→( )→( )→( )
参考答案:喝酒——(上冈)——(打虎)——(下冈)
武松进店喝酒,不听店家劝告,执意要过景阳冈。武松上冈,见到官府的榜文,才知真有虎,但怕被店家耻笑,决定继续上冈。 武松赤手空拳与老虎搏斗,终于打死了猛虎。武松打死老虎以后,一步步挨下冈来。
◎用自己的话详细讲述武松打虎的部分,可以加上适当的语气、表情和动作。
参考答案:武松叫声“呵呀”,从青石上翻下身来,赶紧将梢棒抓到手里。那老虎好容易等到这一餐,恶狠狠地从半空中扑过来。武松一惊,喝下的酒全
“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读的时候要特别
注意文章中写“我们”投入地做玩具、玩玩具的部分……
变成冷汗冒了出来。他急忙一闪,闪到老虎的背后。老虎再往后一掀,又被武松闪过。接着那铁棒一般的老虎尾巴扫过来,还是没碰到武松。原来这一扑、一掀、一剪是老虎的看家本事,三样落了空,气势也就去了一半了。轮到武松发威了,他举起梢棒用全力劈过去,啪!谁知打在树枝上,梢棒断成两截。老虎又扑过来,武松往后一跳,老虎正好落在武松面前。武松两只手就势用力按住虎头,一只脚往老虎的脸上、眼睛里乱踢。老虎痛得咆哮起来,爪子刨出一个土坑。武松死死不肯放松,按得老虎渐渐地使尽了力气。这时武松腾出右手,铁锤一般的拳头在老虎头上打了五六十拳,只见老虎的眼里、嘴里、鼻子里、耳朵里全都流出血来,再也动弹不得,只剩喘气了。武松怕老虎没死,捡起半截梢棒再打,直打得老虎气也没了。
◎对课文中的武松,人们有不同的评价。你有什么看法?说说你的理由。
◇武松真勇敢,“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武松很要面子,有些鲁莽,不听别人善意的劝告。
参考答案:武松很勇敢,在他知道冈上有虎时,心里也有一点怕。但他毕竟是英雄好汉,也出于自尊心和面子,他不愿下冈。“不是好汉,难以转去”,这里虽有犹豫,但更多的仍然是勇往直前的豪气,“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充分体现了武松的好强、固执和无畏的英雄气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