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地理差异
学习目标:
1、能在地图上确定“秦岭—淮河”的地理位置,并能从气温、降水、农业生产、人们生活、区域划分等方面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能说出四大地理单元的名称,并在地图上通过重要的自然地理界线,指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
课堂活动:
活动一:自然环境的差异
读图5.1
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年降水量和1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完成下列问题:
我国气温的分布规律是什么?主要受什么因素影响?
2、我国降水的分布规律是什么?主要受什么因素影响?
我国地势的分布规律是什么?
活动二:人类活动的差异
阅读图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我国农业分布具有怎样的特点?
我国人口、城市、交通、工业的分布规律是什么?
我国各地人类活动还有哪些差异?
各地人类活动的差异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活动三: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对比秦岭-淮河以南和以北地区,完成表格:
秦岭-淮河一线在干湿区的划分中,相当于哪两个区的分界线?在温度带的划分中,相当于哪两个带的分界线?
分析导致秦岭-淮河以北地区和以南地区自然差异的主导因素。
活动四:四大地理区域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界线A大致与那条等降水量线的分布最接近?它考虑的主导因素是什么?
2、界线B大致与哪条等温线和等降水量线的分布接近?它考虑的主导因素是什么?他与秦岭-淮河一线是否接近?
3、界线C与哪条地势阶梯的边界基本吻合?它考虑的主导因素是什么?
在下面的地图中填写四大区域的位置,并写出每条界线的重要地理意义。
课后巩固:
读下图,完成1—5题。
秦岭
甲
淮河
乙
1、下列几组数字,有可能为正常年份乙地1月平均气温的是()
—6℃
B.—3℃
C.—11℃
D.4℃
下列几组数字,有可能为正常年份甲地多年平均降水量的是()
A.970mm
B.210mm
C.690mm
D.1000mm
3、下列因素在甲、乙两地没有明显差异的是()
A、自然环境
B、地理景观
C、居民主食
D、人种宗教
4、甲地的河流()
A、泥沙含量比较少
B、流量季节变化小
C、冬季会结冰
D、冲积而成的平原为水田
5、关于乙地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植被以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
B、属于热带季风气候
C、属于湿润地区
D、河流有结冰期
6、确定秦岭—淮河线为我国地理分区界限的主导因素是()
A、纬度因素
B、地形
C、气候
D、距海远近
7、大致位于季风区的是()
①南方地区
②北方地区
③西北地区
④青藏地区
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②教学内容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在地图上确定“秦岭—淮河”的地理位置,并能从气温、降水、农业生产、人们生活、区域划分等方面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能说出四大地理单元的名称,并在地图上通过重要的自然地理界线,指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
过程与方法:通过一月气温分布图、年降水量分布图和地势三级阶梯分布图,分析我国自然环境的差异及其原因;利用农业、人口、城市、交通、工业分布图,归纳我国不同地区的人类活动差异;通过对秦岭-淮河南北两侧的对比,理解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利用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分布图,回顾相关知识,认识区域分界线及其主导因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我国地理差异的学习,理解世界的多样性与多元化;在丰富多彩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中,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
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差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教学难点
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四大区域划分的主导因素。
教学准备
课件制作、相关资料查阅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认识我国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差异。
教学过程
导入:播放“北方人对话南方人”的视频,提问:我们的差异只体现在南北方吗?全国各地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活动一:自然环境的差异展示我国1月等温线分布图、年降水量分布图和地势阶梯分布图,分组讨论下列问题:1、我国气温的分布规律是什么?主要受什么因素影响?2、我国降水的分布规律是什么?主要受什么因素影响?3、我国地势的分布规律是什么?小组代表回答后,教师总结:我国气温的分布规律:气温由南向北逐渐降低;主要影响因素:纬度位置。我国降水的分布规律:自东南向西北递减;主要影响因素:海陆位置。我国地势的分布规律: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活动二:人类活动的差异展示我国农业、人口、城市、交通、工业分布图,提出下列问题:我国农业分布具有怎样的特点?我国人口、城市、交通、工业的分布规律是什么?我国各地人类活动还有哪些差异?各地人类活动的差异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小组代表回答后,教师总结:我国农业具有西牧东耕、南稻北麦的特点。我国东部经济发展水平高、西部经济发展水平低,人口、城市、交通线、工业中心都呈现出东密西疏的特点。我国各地的民居、生活习俗、文化传统等都具有差异。我国地域广阔,各地自然环境不同,特别是地形、气候等都会对人类活动造成巨大影响。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理解秦岭-淮河的地理意义,认识四大地理分区。
教学过程
活动三: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1、展示我国1月等温线图和年等降水量图,完成表格:2、展示我国的温度带和干湿区的划分,知道秦岭-淮河一线在其划分中的位置。3、展示秦岭山脊两侧的植被景观图,认识南北两侧植被的差异,并分析导致秦岭-淮河以南和以北地区自然差异的主导因素是什么?活动四:四大地理区域展示我国四大地理分区图,分组讨论下列问题:1、界线A大致与那条等降水量线的分布最接近?它考虑的主导因素是什么?2、界线B大致与哪条等温线和等降水量线的分布接近?它考虑的主导因素是什么?他与秦岭-淮河一线是否接近?3、界线C与哪条地势阶梯的边界基本吻合?它考虑的主导因素是什么?小组代表回答后,教师总结:界线A大致与400mm等降水量线的分布最接近,主导因素是降水。界线B大致与1月0℃等温线的分布最接近;同时,与800mm等降水量线的分布最接近。主导因素是气温和降水。界线C与地势的第一级阶梯的边界线基本吻合,主导因素是地形。展示我国四大分区的空白分界线图,请学生填图,巩固所学知识。总结:我国地域辽阔,东西跨度和南北跨度都很大,于是自然环境东西差异、南北差异都很大,这进一步导致了我国的人类活动的差异。人们根据综合因素对我国进行划分,这学期我们将从这四个区域去认识我们的聚过。
安全提示
上下楼梯不打闹,放学路上要慢行!
练习设计
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板书设计(共19张PPT)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已7世纪就盲
wwu2icny.com
已7世纪盲
uuU.≥icny.com
p
sadc
tabia
m
d
e
三N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昇
好看视频
对活
方人
温全屏
学习目
1、能在地图上确定“秦岭—淮河″的地理位置,并能从
气温、降水、农业生产、人们生活、区域划分等方面说明
“秦岭一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2、能说出四大地理单元的名称,并在地图上通过重要的
自然地理界线,指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
活动一:自然环境的差异
1、我国气温的分布规律是什
么?主要受什么因素影响?
分布规律:气温由南向北逐
渐降低
气围/℃
16
线
主要影响因素:纬度位置
50千米」
活动一:自然环境的差异
2、我国降水的分布规律是什
么?主要受什么因素影响?
分布规律:自东南向西北递减
年降水量/毫米
主要影响因素:海陆位置
活动一:自然环境的差异
3、我国地势的分布规律
是什么?
第一级阶梯
分布规律:西高东低呈阶
海拔/米
梯状分布
活动二:人类活动的的差异
新疆牧区
黄
了青海牧区
长江
年降水量4毫
东海
以畜牧业为主的省区
以种植业为主的省区
活动二:人类活动的的差异
中国城市分布图
用的指类大款个支要
20-50万人口
乌鲁未齐
○1万人口以上,船大市
10-9
380千采
活动二:人类活动的的差异
0。哈尔滨
鲁木齐
0鸟鲁木齐
石寒害
兰别
四安
主要南北向干线铁路
主要工业中心
主要东严向干线铁路
主要工业基地
其他铁路
380千米
主要高速铁路
南宁
注: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资料暂缺
南海
海诸岛
活动三:秦岭准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哈尔
哈尔滨
乌鲁木齐
秦岭
海
温/℃
年降水量/毫米
东海
500千米
活动三: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秦岭-淮河以北区域秦岭-淮河以南区域
月平均气温
年降水量
主要地形
河流冬季结冰
农田类型
主要粮食作物
活动三:秦岭准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半
乌鲁木齐
带
借
北
旱
中
海
青高原1k
上海
式汉O
式汉
热带
润
亚热带
亚热
带
暖温带
昆明o
中温带
寒温带
肯藏高原区
0
500千米
市海
500千米
212h画
100°
Q南海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