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2021年第二轮中考复习专题四:古诗词复习 课件(幻灯片37张)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2021年第二轮中考复习专题四:古诗词复习 课件(幻灯片37张)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893.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2-25 08:20: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考语文复习专题
诗歌鉴赏

复习目标
明确中考考点
熟悉常考题型
掌握答题技巧
曲:即散曲,分为“小令”“套数”。组成:宫调(曲调)、曲牌、题目、曲内容(正文)
古诗词分类(按体裁分)
古体诗:古体诗一般又叫古风,包括近体诗出现以前的除“楚辞”以外的所有诗作,也包括近体诗出现以后的除近体诗以外的所有诗作。“歌”“行”“吟”都属于古体诗。
古体诗形式比较自由,不受格律的束缚。
近体诗:分为律诗、绝句。
绝句:4句。 一句五个字称“五绝”,七字称“七绝”。
律诗:8句,4联,分首联(1、2句)、颔联(3、4句)、颈联(5、6句)、尾联(7、8句)。颔联、颈联对仗。 2、4、6、8句最后一字押韵 ,一句五个字称“五律”,七字称“七律”。
词:别名: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正文)
组成:词牌名、题目、词内容
分类:小令(58字以下)、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
风格:婉约派、豪放派。
了解常识
古诗词分类(按题材分)
⑴怀古诗 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咏史怀古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如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表达对朝廷苟且偷生的不满,抨击社会现实。也有的咏史怀古诗只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与评价,或仅是客观的叙述,诗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诗人的感慨只是画外之音而已。如刘禹锡的《乌衣巷》,今昔对比,表达了诗人的历史沧桑之感。
⑵边塞战争诗 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代。由于战争仍频,统治者重武轻文,加之盛唐那种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于是奇情壮丽的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形成一个新的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使至塞上》等。
⑶山水田园诗 南朝谢灵运开山水诗先河,东晋陶渊明开田园诗先河,发展到唐代,有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是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如《滁州西涧》《望岳》等。
(4)送别诗。古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如《送友人》《渡荆门送别》等。
此外,还有思乡诗,如《春夜洛城闻笛》《黄鹤楼》;哲理诗,如
《观书有感》《过松源晨炊漆公店》等等。
了解常识
积累常用术语
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议论;
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衬托、象征、想象、对比、虚实结合、比兴、正侧(面)描写相结合,化用典故,动静结合等;
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反问、借代、对偶、夸张、用典、互文等;
意境:幽静、萧瑟、冷清、悲凉、苍茫、恬静、生机勃勃、静谧等;
意象:人、事、物、景等;
语言特色:清新淡雅、辞藻华丽、委婉含蓄、简洁洗练、沉郁顿挫等;
思想情感:欢快、喜悦、热爱、向往、恬淡、孤寂、无奈、失望、忧愁、憎恶、同情、惋惜、惆怅迷惘、孤独寂寞、恬淡闲适、欢快愉悦、激愤悲凉、安贫乐道、寄情山水、忧国忧民、思乡思亲、离愁别恨、怀古伤今、感时伤世等;
格调(风格):悲壮苍凉、豪放洒脱、淡泊宁静、雄浑开阔、委婉缠绵
了解常识
明确考点
《中考说明指导》明确诗词鉴赏主要考查:
1.根据作品相关背景,正确理解诗歌内容,领悟作者情感。
2.借助联想和想象揣摩诗歌意境,能用自己的语言再现其画面或意境内涵。
3.理解常用写法及作用,从遣词和修辞角度赏析经典词句。
中考古诗词鉴赏题常考题型(以山东济宁为例)
年份
作品名、分值
作 者
体 裁
作品年代
考点
2020
《铜仁江舟中杂诗六首》(其二)5
郑珍
五言律诗

语言、内容
2019
《点绛唇 兰花》5
姚述尧


写法、情感
2018
《窘况为许衡州赋》4
郑燮
七言律诗

意象、情感
2017
《送别》4
范澄
五言绝句

内容、写法、情感
2016
《塞上忆汶水》4
曹元用
七言绝句

内容、语言、情感
2015
《湘南即事》4
戴叔伦
七言绝句

体裁、内容、情感
2014
《晴江秋望》2
崔季卿
七言绝句

内容、情感
2013
《城东早春》3
杨巨源
七言绝句

内容、语言
回顾历史 明确考点
济宁市中考常考考点主要有:
描绘画面
形象感知
语言炼字
赏析技巧
情感主旨
通晓考点 掌握技巧
考点一、描绘画面类
一、常考题目形式
1用形象的语言描绘诗歌优美的意境。
2诗歌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用简洁优美的语言描绘。
3展开合理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歌某两句展示的画面。
4诗中某句描写的景物有 ,展现了一种 的景象。
通晓考点 掌握技巧
考点一、描绘画面类
二、应对策略
这种题型主要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所描述画面的想象。解答这类题目要在读懂诗歌、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抓住景物,扣住画面,用流畅、生动的语言加以描述,不能偏离诗歌的意境、主题和诗人的情感。
通晓考点 掌握技巧
考点一、描绘画面类
三、解题方法步骤
1找出诗歌里面出现的意象(一般是名词),列出来并尽量找全。
2准确找出这些事物的修饰语,一般以形容词为主,也要注意数词和表颜色的词等。
3加上修饰语和其他句子成分,连词成句,描述景物。
4展开联想想象,丰富句子内容,用流畅、生动的语言加以描述,最后总结总体特点。
四、答题格式:具体描绘+总体特点概括
01
找出描写的事物
找名词
要找全
02
找出事物的修饰语
形容词为主
修饰语要找准
03
连词成句
描述景物
加上修饰语和其他句子成分
04
展开联想
丰富句子
用生动、富有艺术感的语言
解题方法——四步走
通晓考点 掌握技巧
游山西村? 陆游?
(2020年贵州省铜仁市中考题)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
(1)描绘“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画面。(3分))
真题示例
一座座山,一道道水,怀疑会无路可行的时候,忽然看见柳色浓绿,花色明丽,又一个村庄出现在眼前。诗人穿行于山峦、溪流之间,山径依稀难辨,迷惘之中,眼前忽然柳暗花明,豁然开朗.【画面想像合理,语言优美生动(只是围绕诗句字面意思简单扩展给1分)】
通晓考点 掌握技巧
通晓考点 掌握技巧
考点二、形象感知类
一、常见问题类型
1、分析诗中某意象的作用。
2、诗中写了哪些意象?各有何特点?
3、结合诗句简析……的形象特点。
4、作者是如何描写某形象的?请加以分析。
……
通晓考点 掌握技巧
考点二、形象感知类
二、应对策略
1提炼所写物象描写特征的词语,明确物象的特征。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
2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抓物与志的“契合点”(物与人一体)。
3分析诗人写这一“物”的原因 (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4体会诗人手法的高妙。
(1) 从整体构思看,托物言志,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
(2)从具体描写的方法看,除了正面描写之外,还常用侧面烘托的手法。
(3)从结构层次来看,是否有铺垫、衬托、对比、照应等。
通晓考点 掌握技巧
考点二、形象感知类
三、答题步骤
第一步:指出形象(物象)并概括物象的基本特征;
第二步: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形象(结合表现手法);
第三步:形象的意义:作者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第四步:在结构上是否有作用。
通晓考点 掌握技巧
考点二、形象感知类
四 、答题格式
形象特征+具体内容+手法分析+情感/结构
通晓考点 掌握技巧
考点二、形象感知类
题型示例 阅读下边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窘况为许衡州①赋? 郑燮?(2018济宁中考)
半缺柴门叩不开,石棱砖縫好苍苔。?地偏竹径清于水,雨冷诗情瘦似梅。?
山茗未赊将菊代,学钱无措唤儿回。?塾师②亦复多情思,破点经书手送来。
问:分析诗中“竹”“梅”“菊”等意象的作用。
一方面用来表现许衡州生活的困窘,另一方面喻指困境中保持高洁情操的追求。
通晓考点 掌握技巧
考点三、语言炼字类
一、常见问题类型
1.诗中某个字用得好(历来为人们所称道),简要分析它好在哪里。
2.某一联中哪一个字用得最好?说出你的理由。
3.本诗中的某字,在其他的版本中作某字,你认为哪一个好,为什么?
4.赏析本诗中某字的妙处或者分析某字的表达效果。
……
通晓考点 掌握技巧
考点三、语言炼字类
二、应对策略
在进行炼字题的解答中,我们首先要弄清楚让我们赏析的这个字是哪一类型。在中考题目中,常见的炼字的类型有动词、形容词和虚词(副词、连词等),此外,数词、叠词、拟声词等也常有涉及。
通晓考点 掌握技巧
考点三、语言炼字类
三、答题步骤
第一步:解释该字或者该词在诗句中的含义。
第二步:指出该字运用的手法(比喻、拟人、对比……)
第三步:结合古诗的背景,分析这个字所传达出的情感、主题等。
第四步:想想该词在结构上是否有作用。
通晓考点 掌握技巧
考点三、语言炼字类
四 、答题格式
1、翻译词句含义 2、指出手法或特点 3、结合内容特点 4、谈作者情感。
或:
释含义/明手法 +描景象/摹情态 +点情境/表感情/谈作用
通晓考点 掌握技巧
考点三、语言炼字类
题型示例 【2020年宁夏中考题】
《绝句二首》(其二)①杜甫
江碧鸟逾②白,山青花欲③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④。
注释:①此诗为杜甫入蜀后所作;②逾:更加的意思;③欲:好像;④归年:回去的时候。
“燃”燃烧的意思,“燃”字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山花的鲜红如火,突显了诗句中的浓重色彩,与山的”青”形成强烈对比。描绘出满山青翠欲滴,遍布的朵朵鲜花红艳无比,简直就像燃烧着一团旺火,十分绮靡,十分灿烂的景象。
通晓考点 掌握技巧
考点三、语言炼字类
五、题型示例 2.阅读下边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赠别 赵嘏(2019年江苏扬州中考题)
水边秋草暮萋萋,欲驻残阳恨马蹄。曾是管弦同醉伴,一声歌尽各东西。
问:请赏析首句中的“萋萋”。(3分)
“萋萋”是指草茂盛的样子;首句运用叠词,增强了音韵美,写出了水边草木的繁茂,渲染了离别时悲伤的气氛;这蓬乱的草就像是诗人心中面对离别时的不舍一样蓬勃,烘托出诗人悲戚的心情。
通晓考点 掌握技巧
考点四、赏析技巧类
一、常见问题类型
1、诗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 有什么作用?
2、诗歌的某联流传成了千古名句,请分析原因。
3、诗的某句生动传神。试从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
4、这首诗在表达技巧上有何特点?请结合诗句内容简要分析。
5、“……”是这首诗的一大特色,请就此作简要赏析。
通晓考点 掌握技巧
考点四、赏析技巧类
二、应对策略
这种题型主要考查我们对诗歌表现手法的赏析和领悟。首先要了解常见的表达技巧,它包括:修辞方法, 有比喻、拟人、对偶、夸张、对比等; 表现手法(写作手法或艺术手法), 有托物言志、动静结合、虚实相间、小中见大、以乐写哀、烘托渲染、对比映衬、多角度描写等; 表达方式,主要有描写,议论,抒情,抒情方式主要是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而间接抒情又包括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等。
通晓考点 掌握技巧
考点四、赏析技巧类
三、答题步骤:
手法 + 效果 + 内容 + 情感
四、答题格式 :这首诗通过……手法,……地写出了……的情境或内容,表达了……的思想感情。
五、题型示例 1.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点绛唇?兰花? 姚述尧?(2019济宁中考)
潇洒寒林,玉丛遥映松篁底。凤簪斜倚。笑傲东风里。
一种幽芳,自有先春意。香风细。国人争媚。不数桃和李。
问:赏析词中画线的句子。(3分)?
诗句用拟人手法描绘了兰花于松竹底下悄然开放,虽然在不显眼处,但依然故我灿烂绽放,虽无人在意,却笑迎春风。形象表现其美好姿态和凌寒无畏的特点,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兰花的高贵品质。
通晓考点 掌握技巧
考点四、赏析技巧类
真题示例 (2020年山东济南中考试题)
摊破浣溪沙①
明?陈继儒
梓树花香月半明,棹②歌归去草虫鸣。曲曲柳湾茅屋矮,挂鱼罾③。
笑指吾庐何处是?一池荷叶小桥横。修竹纸窗灯火里,读书声。
【注释】①词牌名,为“浣溪沙”的别体。②棹:用桨划船。③鱼罾:渔网。
12.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梓树花香月半明,棹歌归去草虫鸣”一句的妙处。(4 分)
示例1:运用多感官写景的手法,花香是嗅觉,明月是视觉,渔歌、虫鸣是听觉,描绘了夏夜渔村宁静、清幽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诗人闲适愉悦、热爱田园之情。
?? 示例2: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梓花、明月是静景,渔歌归航是动景,描绘了夏夜渔村宁静、清幽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诗人闲适愉悦、热爱田园之情。
示例3:运用以声衬静的手法,用草虫鸣叫衬托渔船归航后的宁静,写出了夏夜渔村的宁静、清幽,表达了诗人闲适愉悦、热爱田园之情。
通晓考点 掌握技巧
考点五、情感主旨类
一、常见问题类型
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2、请分析某句所表达的情感。
3、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4、诗的某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
5、结合全诗,说说某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通晓考点 掌握技巧
考点五、情感主旨类
二、应对策略
分析主旨往往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涉及的文化常识、生活常识、历史典故、神话传说和自然现象;2某一诗句的大意或内涵;3诗人的思想倾向、政治主张、志向追求、生活经历;4时代背景、社会现实; 5诗词不同的题材,比如山水田园诗经常是淡泊宁静,送别类诗往往是留恋不舍……
通晓考点 掌握技巧
考点五、情感主旨类
三、答题步骤:1分析具体诗句写了什么;2运用何种表达技巧;3抒发了什么情感,暗寓了什么。
四、解题技巧:把握情感,做到五必看。
1.看标题 借助诗歌的标题可以来推断诗歌的思想情感
《春夜喜雨》 ——表达欢愉喜爱之情。 (喜)
《悯农》 ——表达对农民艰辛的同情。 (怜)
通晓考点 掌握技巧
考点五、情感主旨类
2.看诗人:李白想象奇特,雄健奔放。王维诗情画意。范仲淹苍凉悲壮。苏轼豪放旷达。文天祥慷慨悲壮
3.看序注 序注一般交代创作的年代、缘由、背景,多为整个作品奠定情感基调,有助于把握诗歌思想情感。如: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水调歌头》
4.看诗眼。 诗歌丰富的思想情感往往要借助于精炼的语言来体现,我们抓住这些关键字,也就抓住了诗歌的思想感情。如:
(1)王之涣《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2)《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3)柳宗元《江雪》: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通晓考点 掌握技巧
考点五、情感主旨类
5.看意象。古诗词中常见意象及其特定含义
(1)动物类,例:“鸿雁”,常用来抒写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之思,“杜鹃(子规)”,与哀怨思归有关。
(2)植物类,柳:“留”的谐音,有伤感离别的意味。如: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梅:“性耐寒”,诗人常借以表达孤高、不屑流俗的品格。如: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菊:“傲霜之花”,品格高洁、坚贞,有隐逸之意。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如: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野草:顽强的生命力。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3)自然现象类,例:“明月”,思乡之愁:“流水”,对时光流逝的感叹,或愁绪绵长:“黃昏”“落日”,思乡怀人,感伤、孤寂;“浮云”,游子等。
通晓考点 掌握技巧
考点五、情感主旨类
真题示例 峨眉山①月歌 李白(2020年山东枣庄中考试题)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②江水流。夜发清溪③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④。
注释:①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县西南。? ②平羌:即青衣江,在峨眉山东北。? ③清溪:指清溪驿,属四川犍为,在峨眉山附近。 ④渝州:今重庆一带。
问:诗中峨眉山、平羌、清溪、三峡、渝州五个家乡地名连用,空间急剧转换,这一妙笔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诗人对故乡的恋恋不舍(或对友人的思念)之情;(2)诗人外出闯荡的急切、喜悦与憧憬之情。 (能答出其中一条,意思对即可得2分)




解题指津 注意事项
1.填空型:看清题目要求,注意题目空格前后相互照应的语言及能给我们启发、暗示的文字,所需信息尽量在诗句中提取。
2.问答型:认真审题,明了要求。读全、读准、读懂题目。
明确答案来源于何处(如全诗、上阕、首联等),答题时要有得分点意识。
3.做到“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一般可采用“总—分—总”式。①概括特色(一个判断以表明观点,回答题中所问);②扣住要求,结合诗句进行分析阐述以证明观点;③揭示这样写的好处,即诗歌写了什么、如何写的、这样写的妙处。
解题指津 注意事项
做诗歌鉴赏题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紧扣要求,围绕题旨展开阐述;
2.不能用读后感、诗句解释代替诗歌鉴赏;
3.对作品理解、评价,力求准确、合理、有根据,不能无中生有、任意发挥、随意拔高;
4.术语表述要正确。切忌不着边际乱套名词术语,费时而不显功。
5.所讲答题技巧并不是各自割裂开的,彼此有交叉之处。具体问题还需具体分析,答题时要真正立足诗歌本身,不能唯技巧是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