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
郦道元
学习目标:
1、学习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的方法。
2、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并在此基上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 创新能力。
3、注重对学生的情感熏陶,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学习重点:
1、学习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的方法。
2、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并在此基上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
创新能力。
学习难点:
1、注重对学生的情感熏陶,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教学。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设备:多媒体室
教学过程:
1. 导入:
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美,无数名山大川像熠熠生辉的瑰宝,妆扮着中华大地,引得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文人墨客为之倾倒,为这歌唱。我国北魏时著名的地理学家,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为我们写下了一篇篇脍炙人口的游记散文《三峡》,我们一起学习这篇散文。
(现示学习目标)
2. 作者简介:
郦道元(446或472-527) 北魏地理学家。字善长。范阳(今河北涿县)人。出身于官宦世家,好学博览, 留心勘察水流地势,撰《水经注》这一地理巨著。郦道元以饱满的热情,深厚的文笔,形象、生动地描述了祖国的壮丽山川。
3. 长江简介:
长江三峡,是中国第一大河流——长江上最神奇、最壮观的一段峡谷。它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三段峡谷组成,西起重庆市奉节县,东至湖北省宜昌市,全长193公里,其中峡谷段90公里。
四.整体感知
(一).听朗读,读准下列画线字词。
1略无阙处( quē ) 2重岩叠嶂( zhàng )
3不见曦月( xī ) 4夏水襄陵( xiāng )
5沿溯阻绝( sù ) 6素湍绿潭( tuān )
7绝巘 ( yǎn ) 8飞漱其间( sù )
9属引凄异( zhǔ ) 10林寒涧肃( jiàn )
(二).自读课文
要求:1读准节奏。
2理解字词。
(三).理解下列字词。
1.略无阙处( )
2.不见曦月( )
3.夏水襄陵( )
4.沿溯阻绝( )
5.不以疾也( )
6.绝巘多生怪柏( )
7.飞漱其间( )
8.良多趣味( )
9.属引凄异( )
10.哀转久绝( )
(四)试译下列句子。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3.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4.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五).欣赏动画,结合课文,讨论下列问题.
1.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
2.写三峡的山、水又是怎样写?
正面
总写:三峡的整体风貌———雄奇险拔 清幽秀丽
侧面
山:连绵不断 隐天蔽日
夏:盛 急 (多 高)
分写: 春冬:素 绿 清 影 (奔放美)
晴初霜旦:寒 肃 凄 哀 (凄婉美)
(秋)
总结:
1.本文在材料安排上按_____顺序,先大后小,先总后分,先写___,后写___.写水又按_____来写.突出三峡夏日里的______,春冬里的______,晴初霜旦(秋)的______.
2.本文在写景方面采用大写意手法,大笔点染,将三峡不同季节的美景全部展现出来.
3.本文在用词精练,表现力强,充满生机,且整句匀称,音节和谐,让读者读罢恍如身临其境,获得美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