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数学压轴题备考

文档属性

名称 2012数学压轴题备考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6.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1-12-24 11:47: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2011年中考压轴题23题满分仍然是11分,共两大问,三小问。共统计了150份试卷,总分是1650分,而总得分仅为320分,得分率为19.4%,平均得分为2.13分,0分的有33人,1分的13人,2分的39人,只得了第一问的3分的最多,有49人,4分的有9人,5分的2人, 6分的2人,最高得分8分的只有3人,没有一个得满分的。
一、答题情况统计:
3 3 2 3 3 3 2 2 0 1 2 2 2 3 8 0 2 3 2 1 0 3
3 1 1 3 3 3 0 3 2 2 3 2 3 3 1 2 0 0 1 3 0 2
3 2 1 0 0 3 3 1 2 2 4 2 0 4 4 0 0 5 2 3 0 3
3 0 0 3 0 0 1 3 4 2 3 0 2 6 2 3 2 2 4 0 1
2 3 4 4 2 3 2 0 2 3 0 2 0 3 0 2 5 0 0 3 0
0 8 3 3 3 2 0 3 3 3 6 3 2 3 1 3 0 3 2 2 2
4 3 4 1 0 8 0 2 3 2 3 0 2 3 0 1 3 3 3 2 2
加上兄弟学校统计的,共抽查600份试卷,总得分为1265分,平均得分2.1分,得分率为19.2%,没有一个满分的。
23. (11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 与抛物线
交于A、B 两点,点A在x轴上,点B 的横坐标为-8.
(1)求该抛物线的解析式;
(2)点P是直线AB上方的抛物线上一动点(不与点A、B重合),过点P作x轴的垂线,垂足为C,交直线AB于点D,作PE⊥AB于点E.
二、解法分析:
(2)点P是直线AB上方的抛物线上一动点(不与点A、B重合),过点P作x轴的垂线,垂足为C,交直线AB于点D,作PE⊥AB于点E.
①设△PDE的周长为L,点P 的横坐标为x,求L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L的最大值;
②连接PA,以PA为边作图示一侧的正方形APFG.随着点P 的运动,正方形的大小、位置也随之改变.当顶点F 或G 恰好落在Y 轴上时,直接写出对应的点P 的坐标.
(2)点P是直线AB上方的抛物线上一动点(不与点A、B重合),过点P作x轴的垂线,垂足为C,交直线AB于点D,作PE⊥AB于点E.
①设△PDE的周长为L,点P 的横坐标为x,求L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L的最大值;
②连接PA,以PA为边作图示一侧的正方形APFG.随着点P 的运动,正方形的大小、位置也随之改变.当顶点F 或G 恰好落在Y 轴上时,直接写出对应的点P 的坐标.
错例展示一:
三、典型错例分析:
错例展示二:
错例展示三:
错例展示四:
错例展示五:
错例展示六
四、错因分析:
3、基础知识不牢固,方法运用不熟练;
4、计算能力有欠缺,计算错误多;
2、审题不认真、不全面或不会审题,不能正确领会
命题人意图;
1、首先心理上有畏惧感,害怕做压轴题。
“我以为我不会”。
5、表达不规范、不完整或有跨步,导致“会而不对,
对而不全”,到处丢小分;
6、缺乏综合运用能力,不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数学思想和方法,没能掌握动态几何的方法和规律。
近几年河南压轴题显现出稳定的态势,通常有以下内容:
1、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
2、三角形(等腰、等边或直角,全等或相似);
3、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梯形)
4、运动变化(点动、线动或形动)
5、数学思想和方法:
分类(分段)讨论、数形结合、函数思想、方程思想等
待定系数法;
五、对本试题的评价:
压轴题是中考数学试题的精华部分,具有知识容量大、解题方法活、能力要求高、综合性强、突显数学思想方法的运用,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等特点。
本题以一次函数、二次函数为背景,与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特殊平行四边形(正方形)、相似形、运动变化相结合,运用方程组、一元二次方程、勾股定理及锐角三角函数等知识,借助待定系数法达到求值解决问题的目的。具有较高的区分度和选拔功能,学生得分率很低。
六 、应对策略:
1、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夯实基础,为优秀生圆满解决压轴题做好知识上的准备。
2、加强对综合题目的审题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为优秀生做好能力上的准备。
3、加强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以平常的心态面对压轴题,会的尽量多写,能多得分尽量多得分,实在不会的就大胆放弃,不要因为一道题影响自己的情绪。“放弃是为了真正的得到”,“舍得舍得,有舍才会有得” ,“把会的题做全对就是超常发挥”
六 、应对策略:
4、帮助学生总结应试经验和技巧,让学生在他自身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多得分。比如:过程规范严谨、注重按步骤得分,不会的暂时绕一绕、自己设探究时间上限等。
5、交给学生解压轴题的策略和方法;
(1)学会审题:逐字逐句的细读题,找准关键词、关键量和等量关系,理清量与量之间的关系,把图形和题目融为一体,。
(2)选合适的量设未知数,将其他有关量用含此
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
(3)找出题中、图中含有的相等关系,代入、转化
成方程或函数表达式。
(4)用合理严密的数学语言表述出一个规范完整的解
题过程。
(5)根据“动”的过程,周密思考,尽力达到不遗漏,
全面分析出所有可能,分类、分段讨论。
找到某个静止的“瞬间图”,“以静制动”。
(6)因解题过程繁杂且计算量大,所以一定要准确
运算,否则会前功尽弃。细节决定成败!
(7)平常评讲完压轴题后,要给学生留一些时间让他
们自己反思、回味是如何找到解题思路的,既丰富
解题经验又增强攻克压轴题的信心。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