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2-23 20:52: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 1.?筛选主要信息,归纳课文要点。
2.?理清说明顺序,了解说明方法。
3.?品味说明语言,体会语言特色。
?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课前已经对《大自然的语言》进行了预习,那么大自然真的会说话吗?大自然说的话在这篇文章中叫什么?——物候。
【介绍作者】竺可桢,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教育家。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在台风、季风、气候变迁、农业气候、物候、自然区划等方面有开拓性的研究。主编了《中国自然区划》、《中国自然地理》等丛书,是我国地理学和气象学界的一代宗师。
二、整体感知,梳理思路
【提问】默读全文,你了解到哪些关于“物候”的知识?(要求:画出你认为重要的关键句,并进行概括。)
【明确】物候和物候学的概念;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意义;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研究物候学的意义。(注意引导学生明确例子为说明结论服务的特点)
【问题】画出课文对“物候”“物候学”概念的说明。课本上的说明是科学解释还是通俗说明?——通俗说明。(请大家尝试把通俗说明改为更准确的科学解释)
【明确】通俗表达:物候指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
科学表达:物候指动植物等随着气候变化而在生长、发育、迁徙、繁殖等生命活动方面做出的反应。
【提问】理解了概念,请梳理文章的内容。
【明确】1-3段:物候和物候学的概念。(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4-5段: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意义。(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①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
②也反映气候条件对生物的影响;
③可以广泛应用在农业生产上。
6-10段: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纬度、经度、高下的差异和古今的差异。
11-12段:研究物候学的意义。(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①预报农时,安排播种日期;
②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种子的日期;
③引种植物到气候条件相同的地区;
④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⑤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
【提问】全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
【明确】通常采用的说明顺序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逻辑顺序也就是事理顺序,如由一般到特殊,由主要到次要,由现象到本质、由简单到复杂。文章四部分内容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第一部分引出说明对象,第二部分对此作具体阐释,第三部分是第二部分的进一步深入,又是第四部分说明的基础。全文采用逻辑顺序,条理分明,介绍的物候学知识通俗易懂。
《大自然的语言》是一篇介绍物候科学知识的事理说明文。文章以物候为说明对象,这四部分是按照“是什么---重要性---取决因素---意义”的思路展开的,先提出说明现象,再说明内在的本质原因和意义,采用了由现象到本质的逻辑顺序。
【提问】第三部分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时,采用什么说明顺序?(提示表示这四个因素的关联词是什么?这些因素的关系是什么?)
【明确】“首先”“第二个”“第三个”“此外……还有”,从由主到次,由空间到时间的说明顺序。
三、重点赏析,分析说明方法。
?
1.第2段说明方法
举例子:“杏花开了,……桃花开了,……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具体形象地说明了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劳动人民可以据此安排农事这一事理。
2.第7段:举例子、作比较和列数字;第8段:举例子和作比较。
?
四、品味句子,总结语言特点
1.语言准确严谨。
①“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其中的“都”一词,指全部,表示范围之广,说明了这些物候现象全部在内,体现了说明文的准确性。
②“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其中的“许多”,说明不是全部,体现语言的准确严谨。
2.语言形象生动。
①“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一句中,“传语”一词,拟人,把大自然人格化了,使大自然有了人的情感和语言,将大自然的灵气写了出来。
在说明中恰当的运用生动的描写,可以更具体、清晰地突出事理,起到了辅助说明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