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基本信息
课题
认识秒
教科书
书名: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
年6月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在经历数学活动中,体验时间的长短,初步建立“秒”、“分”的时间观念。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养成反思、修正改进的科学态度。
学习重点:
1.知道“秒”与“分”之间的关系。
2.初步建立“秒”、“分”的时间观念。
学习难点:
初步建立“秒”、“分”的时间观念。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
8分
30秒
一、
经历活动,初步建立1秒的时间观念。
(一)认识生活中的秒
在生活中,你在哪儿见到过“秒”这个时间单位?
图1:交通信号灯
图2:秒表
图3: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
(二)认识1秒
认识秒针
钟面上有3根指针,哪根针是秒针?秒针是怎样计时的?
预设:最细最长的这根针是秒针,秒针走1小格表示1秒。
观察钟面,秒针是怎样计时的?
秒针走1小格的时间1秒。
体验1秒
出示预设问题:1秒有多长?
听一听
要求:不出声音,一共听3次。
听完后,你有什么感受?
预设:1秒太短了。
1秒这么短,我们可以做什么?
过渡:有的同学不仅感到1秒很短,还产生好奇。
(2)做一做
出示学习任务
1秒你做了什么?
预设:1秒眨眼1次。
预设:1秒拍手1次。
预设:1秒数了2个数。
预设:1秒握拳1次。
(三)体验15秒
有了对1秒的体验,15秒我们可以做什么?
1.看着钟面数15秒
要求:从眨眼睛、轻拍手、握拳、心里数数这四项活动中任选一项,看着钟面,边做边数。
15秒你做了什么?
预设:1秒拍手1次,15秒拍了15次。
预设:1秒握拳1次,15秒握拳15次。
预设:15秒可以数24个数。
2.
估测15秒
(1)第一次体验
如果没有秒针走动的声音,你还能数准15秒吗?
你想挑战一下吗?
挑战成功了吗?分享挑战体验。
预设:我睁开眼睛时,正好秒针走到6,我数准了15秒。
你是怎么数的?
预设:跟着秒针的节奏数15秒时,1秒我握拳1次,试着按照这样的节奏握拳15次,正好是15秒。
借助在活动中的经验帮助估计时间,真是个好办法。
预设:我睁开眼看到秒针刚走到5。因为我只是记住了15秒我拍手15次,但是没有按照1秒的节奏做。
虽然挑战没有成功,但是你能找到出现问题的原因,是一个善于思考的孩子。
(2)第二次体验
想不想重新挑战一次?
这一次你有没有数的准一些?
预设:这一次我按照1秒拍手1次的节奏,稍微慢一点,睁开眼时秒针非常接近6了。
看来,你们对1秒的节奏找得越来越准了。
5分30秒
二、
建立时、分、秒之间的关系,初步体验1分的长短。
(一)认识“秒”与“分”的关系
1.自主探究
出示预设问题:秒与小时、分有什么关系?
预设:1分等于60秒吧?
你们是怎么想的呢?
请借助钟表、钟面图或者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出你的想法。
2.
学生交流
预设:二年级时,我们学习过分针走1圈,时针走1大格,1时=60分。由此我想到秒针走1圈,有12个5秒,是60秒,分针会走1小格,1分=60秒。
预设:在小钟表上观察,发现秒针走一圈,分针正好走了1小格。秒针走一圈是60个小格,就是60秒。所以1分=60秒。
观察秒针、分针关系
观察秒针走1圈,分针会怎样变化?
秒针走一圈
分针走1小格
1分=60秒
预设:1分钟可以做什么呢?
(二)初步体验1分钟
闭眼听数
可以借助前面的活动,跟着秒针的节奏边做边数。
1分钟你做了什么?
预设:1分钟拍手60下。
预设:1分钟握拳57次。
课后可以再试一试“1分钟”自己还可以做什么?
40秒
三、
回顾反思
师:这节课我们认识了时间单位“秒”。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0秒
四、
课后练习
数学书第6页第1题和第2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