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第一节
1.(2019·海南省文昌中学高一下学期等级考)中央电视台的三星智力快车节目介绍说,蜜蜂飞行与空气摩擦产生静电,因此蜜蜂在飞行中就可以吸引带正电的花粉。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B )
A.空气带负电
B.蜜蜂带负电
C.空气不带电
D.蜜蜂带正电
解析:电荷间作用规律是同种电荷相排斥,异种电荷相吸引,蜜蜂在飞行中可以吸引带正电的花粉,是因为蜜蜂带负电,与蜜蜂摩擦的空气带正电,故选项B正确,A、C、D错误。
2.(2020·山西省忻州市范亭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使带电的金属球靠近不带电的验电器,验电器的箔片张开。下列各图表示验电器上感应电荷的分布情况,正确的是( B )
解析:把带电金属球移近不带电的验电器,根据静电感应现象的规律,若金属球带正电荷,则将导体上的自由电子吸引上来,这样验电器的上部将带负电荷,箔片带正电荷;若金属球带负电荷,则将导体上的自由电子排斥到最远端,这样验电器的上部将带正电荷,箔片带负电荷。B项正确。
3.(2020·湖北武汉市江夏区高二上学期检测)某科技馆里,一位少女站在绝缘平台上,当她用手触摸一个金属球时,会看到她的头发慢慢竖起,像是孔雀开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头发竖起是因为她身上带了静电
B.她只有带正电荷时,头发才会竖起
C.她的头发慢慢竖起是因为电荷慢慢传到她的头发上
D.与电无关,这是她的特异功能
解析:A对,头发竖起是因为她身上带了同种电荷的静电,头发相互排斥而竖起;B错,只要带同种电荷,她的头发均可以竖起;C错,电荷分布在头发上是瞬间完成的,慢慢竖起是因为头发受力后需要一个运动过程;D错,这不是特异功能,而是一种静电现象。第九章 第一节
请同学们认真完成
[练案1]
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题6分,共48分)
1.(2020·山东省潍坊二中高一下学期期中)科学家在研究原子、原子核以及基本粒子时,为了方便,常常把元电荷作为电荷量的单位,关于元电荷,下列论述正确的是( C )
A.把质子或电子叫做元电荷
B.把1.6×10-19
C的电荷叫元电荷
C.电子带有最小的负电荷,其电荷量的绝对值叫元电荷
D.元电荷就是体积很小的带电体
解析:元电荷表示电荷量,其大小等于一个电子所带电荷量的绝对值,不是指某一带电体,故选项C正确,A、B、D错误。
2.如图所示,如果天气干燥,晚上脱毛衣时,会听到“噼啪”的响声,还会看到电火花,关于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人身体上产生电流
B.接触带电造成的
C.摩擦起电造成的
D.感应起电造成的
解析:脱毛衣时由于摩擦起电,衣服间产生异种电荷,当电荷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会产生电火花,并伴有“噼啪”声,选项C正确,A、B、D错误。
3.保护知识产权,抵制盗版是我们每个公民的责任与义务。盗版书籍影响我们学习效率甚至给我们的学习带来隐患。小华有一次不小心购买了盗版的物理参考书,做练习时,他发现有一个关键数字看不清,拿来问老师,如果你是老师,你认为可能是下列几个数字中的( B )
A.6.2×10-19
C
B.6.4×10-19
C
C.6.6×10-19
C
D.6.8×10-19
C
解析:任何带电体的电荷量是元电荷的整数倍,即是1.6×10-19
C的整数倍,由计算可知,只有B选项是1.6×10-19
C的整数倍,故B正确。
4.有甲、乙、丙三个小球,将它们两两靠近,它们都相互吸引,如图所示。那么,下列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A.三个小球都带电
B.只有一个小球带电
C.有两个小球带同号电荷
D.有两个小球带异号电荷
解析:若两个小球相互吸引,则两个小球带异号电荷,或者一个小球带电,一个小球不带电。只有一球带电,另外两球间不会吸引,两球带同种电荷,会出现排斥,只有两球带异种电荷才会出现题目中的情况。故选项D正确。
5.(2019·江苏南京师大附中高二段考)如图所示,A、B为带异种电荷的小球,将两根不带电的导体棒C、D放在两球之间,再用导线将C棒左端点x和D棒右端点y连接起来的瞬间,导线中自由电子移动的方向是( B )
A.x→y
B.y→x
C.没有电流
D.先是y→x,然后x→y
解析:由于同种电荷相斥,异种电荷相吸,C、D用导线连接后组成新导体,导线中自由电子由y向x运动,在C中聚集负电荷,在D中聚集正电荷,B正确。
6.绝缘细线上端固定,下端挂一轻质小球a,a的表面镀有铝膜;在a旁有一绝缘金属球b,开始时,a、b都不带电,如图所示,现使b带电,则( B )
A.b将吸引a,吸住后不放开
B.b先吸引a,接触后又把a排斥开
C.a、b之间不发生相互作用
D.b立即把a排斥开
解析:b球带电后,使a产生静电感应,感应的结果是a靠近b的一侧出现与b异种的感应电荷,远离b的一侧出现与b同种的感应电荷。虽然a上的感应电荷等量异号,但因为异种电荷离b更近,所以b对a的静电力表现为引力。当b吸引a使两者接触后,由于接触带电,b、a便带同种电荷,有斥力作用,因而又把a排斥开,所以B正确。
7.(多选)用棉布分别与丙烯塑料板和乙烯塑料板摩擦实验结果如图所示,由此对摩擦起电说法正确的是( CD )
A.两个物体摩擦时,表面粗糙的易失去电子
B.两个物体摩擦起电时,一定同时带上种类及数量不同的电荷
C.两个物体摩擦起电时,带上电荷的种类不同但数量相等
D.同一物体与不同种类物体摩擦,该物体的带电荷种类可能不同
解析:两物体摩擦时得失电子取决于原子对电子的束缚力大小,A错;由于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得失,所以两物体带电种类一定不同,数量相等,B错,C对;由题中例子不难看出同一物体与不同种类物体摩擦,带电种类可能不同,D对。
8.(多选)(2020·北京市朝阳区高二上学期期末)用绝缘支柱支撑着贴有小金属箔的导体A和B,使它们彼此接触。起初它们不带电,贴在它们下部的并列平行双金属箔是闭合的。现将带正电荷的物体C移近导体A,发现金属箔都张开了一定的角度。如图所示,则( AB )
A.导体A下部的金属箔感应出负电荷
B.导体B下部的金属箔感应出正电荷
C.导体A和B下部的金属箔都感应出负电荷
D.导体A感应出正电荷,导体B感应出等量的负电荷
解析:感应带电是使物体带电的一种方法,把带正电荷的物体C移近导体A,A会感应出异种电荷而带负电,导体B的右端要感应出等量的正电荷,故AB正确。
二、非选择题
9.(12分)(1)将一根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不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如图1),会观察到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2)保持橡胶棒的位置不动,用手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如图2),会观察到什么现象?这又是为什么?
(3)接着先把手移开,再把橡胶棒移开,又会观察到什么现象?
解析:(1)验电器金箔会张开,这是因为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靠近验电器的金属球时,由于电荷间的相互作用,使电子移向金箔,两金箔因带负电,相互排斥而张开一定角度。
(2)用手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会观察到金箔闭合,这是因为金箔上的电子通过手被导走了。
(3)橡胶棒移开后,金属球所带正电荷失去了橡胶棒所带负电荷的束缚,将重新分布,金箔又因带上正电荷张开一定角度。
一、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题6分,共24分)
1.如图所示,放在绝缘支架上带正电的导体球A,靠近放在绝缘支架上不带电的导体B,导体B用导线经开关S接地,现把S先合上再断开,再移走A,则导体B( C )
A.不带电
B.带正电
C.带负电
D.不能确定
解析:在感应起电的过程中,远端带同种电荷,近端带异种电荷。将B的左端接地后,B和地球组成了一个大导体,地球是导体的远端,故B成了近端,带负电。
2.用金属做成一个不带电的圆环,放在干燥的绝缘桌面上。小明同学用绝缘材料做的笔套与头发摩擦后,将笔套自上向下慢慢靠近圆环,当距离约为0.5
cm时圆环被吸引到笔套上,如图所示。对上述现象的判断与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摩擦使笔套带电
B.笔套靠近圆环时,圆环上、下感应出的电荷是异种的
C.圆环被吸引到笔套的过程中,圆环所受静电力的合力大于圆环的重力
D.笔套碰到圆环后,笔套所带的电荷立刻被全部中和
解析:笔套与头发摩擦后,能够吸引圆环,说明笔套上带了电荷,即摩擦使笔套带电,选项A正确;笔套靠近圆环时,由于静电感应,会使圆环上、下部感应出异种电荷,选项B正确;圆环被吸引到笔套上是由于圆环所受吸引力大于圆环所受的重力,故选项C正确;笔套碰到圆环后,笔套上的部分电荷转移到圆环上,使圆环带上相同性质的电荷,选项D错误。
3.(多选)(2019·北京四中高二上学期期中)如图所示,两个不带电的导体A和B,用一对绝缘柱支持使它们彼此接触。把一带正电荷的物体C置于A附近,贴在A、B下部的金属箔片都张开,则( BC )
A.此时A带正电,B带负电
B.移去C,贴在A、B下部的金属箔片将闭合
C.先把A和B分开,然后再移去C,贴在A、B下部的金属箔片仍然张开
D.先把A和B分开,然后再移去C,贴在A、B下部的金属箔片将闭合
解析:C靠近A,由于静电感应A带负电B带正电,故选项A错误;移去C,A、B上的感应电荷立即中和,贴在A、B下部的金属箔片将闭合,选项B正确;先把A、B分开再移走C,由于AB分开,使AB上感应电荷无法接触中和而使AB带电,金属箔片仍然张开,故选项C正确,D错误。
4.(多选)如图所示为科技馆里一个趣味体验项目的照片和简化图,核心装置为一个金属球,在干燥的空气里,体验者双脚站在绝缘凳上,手(图中为右手)按在金属球上,并远离周围其他物体。一条特殊传送带(图中未画出)给金属球不断地输送电荷,过一段时间后,体验者的头发便会四处散开,甚至倒立,十分有趣,在此状态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BD )
A.若用左手也去摸金属球,会被电击
B.若用左手与旁边的观众握手,会被电击
C.若右手离开金属球,则头发会立刻恢复常态
D.若右手离开金属球而且走下绝缘凳,头发会立刻恢复常态
解析:
若用左手也去摸金属球,不会被电击,选项A错误;若用左手与旁边的观众握手,会发生放电现象而被电击,选项B正确;若右手离开金属球,电荷不会转移,则头发仍然四处散开,选项C错误;若右手离开金属球而且走下绝缘凳,则电荷将进入大地,人体将不再带电,头发会立刻恢复常态,选项D正确。故选BD。
二、非选择题
5.(6分)干燥的天气一个人脱了鞋在地毯上走,身上聚集了-48.0
μC的净电荷。此人身上有多少个静剩余电子?他的质量增加了多少?(电子质量me=
9.1×10-31
kg,电子电荷量e=-1.6×10-19
C,1
μC=10-6
C)。
答案:3.0×1014个 2.73×10-16
kg
解析:人身上聚集的电子个数n==个=3.0×1014个。
由于人身上多了n个电子,他的质量增加m=nme=3.0×1014×9.1×10-31
kg=2.73×10-16
kg。
6.
(10分)(2020·云南省富宁一中高二年级下学期期中)如图所示,大球A原来的电荷量为Q,小球B原来不带电,现在让小球与大球接触,达到静电平衡时,小球获得的电荷量为q;现给A球补充电荷,使其电荷量为Q,再次让小球接触大球,每次都给大球补充到电荷量为Q,问:经过反复多次接触后,小球的带电荷量为多少?
答案:
解析:由于两个球的形状和大小不等,所以在接触过程中,两球的电荷量分配比例不是1∶1,但应该是一个确定的值。根据第一次接触达到静电平衡时两者的电荷关系可知,此比例为(Q-q)∶q,经过多次接触后,从大球上迁移到小球上的电荷量越来越少,最终将为零,设最终B球带电荷量为q′,则有=,解得q′=。(共39张PPT)
第九章
静电场及其应用
1.电 荷
目标体系构建
课前预习反馈
课内互动探究
核心素养提升
课堂达标检测
夯基提能作业
目标体系构建
【学习目标】
1.知道自然界的电荷只有两种,且电荷间存在着相互作用。
2.了解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两种使物体带电的方式,学会从物质微观结构的角度认识物体带电的原因。
3.理解电荷守恒定律,会解释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4.知道电荷量、元电荷、比荷的概念,知道电荷量是不能连续变化的物理量。
【思维脉络】
课前预习反馈
电荷
1.两种电荷
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即_______电荷和______电荷。
2.电荷量:电荷的________,用Q表示,有时也可用q来表示。在国际单位制中,单位是________,简称______,符号是______。
3.原子的组成
①原子是由带正电的________、不带电的中子以及带负电的________组成的。
②每个原子中质子的正电荷数量与电子的负电荷数量__________,整个原子对外界表现为________。
知识点
1
正
负
多少
库仑
库
C
质子
电子
一样多
中性
4.摩擦起电的原因:当两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相互摩擦时,一些受束缚较弱的________会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原来电中性的物体由于得到电子而带________,失去电子的物体则带________。
5.自由电子:金属中原子的外层电子脱离__________的束缚而在金属中____________,这种电子叫作自由电子。
6.离子:失去自由电子的________便成为带正电的离子。
电子
负电
正电
原子核
自由运动
原子
静电感应
1.静电感应:当一个带电体靠近导体时,由于电荷间相互吸引或排斥,导体中的自由电荷便会趋向或远离带电体,使导体靠近带电体的一端带________电荷,远离带电体的一端带________电荷,这种现象叫作静电感应。
2.感应起电:利用____________使金属导体带电的过程。
知识点
2
异种
同种
静电感应
电荷守恒定律
表述一:电荷既不会________,也不会________,它只能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____________,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______________。在转移的过程中,电荷的总量____________。
表述二: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电荷的代数和____________。
知识点
3
创生
消灭
另一部分
另一个物体
保持不变
保持不变
元电荷
1.定义:最小的__________,用e表示。
2.带电体的电荷量特征: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都是e的________倍,是________连续变化的物理量。
3.元电荷e的数值:最早是由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测得的,e=1.602
176
634×10-19C,计算中可取e=___________C。
4.电子的比荷
知识点
4
电荷量
整数
不能
质量
1.60×10-19
1.76×1011
『判一判』
(1)两个正电荷之间的作用力为斥力,两个负电荷之间的作用力为引力。(
)
(2)摩擦起电是创造电荷的过程。(
)
(3)玻璃棒和其他物体摩擦后不一定带正电。(
)
(4)当一个带电体靠近导体时,产生静电感应现象,导体靠近带电体的一端带异种电荷,远离带电体的一端带同种电荷。(
)
(5)电荷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一样,也是自然界中最基本的守恒定律。(
)
(6)元电荷就是最小的电荷。(
)
预习自测
×
×
√
√
√
×
『选一选』
(2020·北京人大附中朝阳学校高一下学期段考)在气候干燥的秋冬季节,人们常常会碰到这些现象:晚上脱衣时,常会听到噼啪的声响;早上起来梳头时,头发常会“飘”起来。这就是发生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有一次,小明的手指靠近金属门把手时,突然有一种被电击的感觉。这是因为运动摩擦使身体带电,当手指靠近门把手时,二者之间形成的放电现象。若放电前,小明的手指带负电。有关金属门把手的两端被感应带电的情况,下列图中标示正确的是(
)
A
解析:人的手指带负电,则由于静电感应,门把手中离手指较近的一端感应出正电,离手指较远的一端感应出负电,则图A正确。
『想一想』
在干燥的天气里,用梳子梳头发的时候,头发会不听指挥,顺着梳子飞起来(如图),这时如果将梳子浸入水中片刻再梳,头发就服帖了。试解释这一现象。
解析:梳头发时由于摩擦起电,梳子和头发上产生异种电荷,又由于异种电荷相互吸引,使得头发顺着梳子飞了起来。梳子浸入水中后再梳,潮湿的梳子能将头发上的静电导走,也就不再出现上面的现象。
课内互动探究
理想化模型与质点
探究
一
情境导入
如图所示,在干燥的环境中,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慢慢靠近细碎的锡箔屑,会观察到什么现象?请解释所看到的现象。
提示:观察到的现象是锡箔屑被吸引到玻璃棒上后又迅速向空中散开。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带电物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锡箔屑与玻璃棒接触后带上与玻璃棒相同性质的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锡箔屑散开。
1.物体带电
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它带了电,或有了电荷。
2.三种起电方式的比较
要点提炼
(1)感应起电成功的关键在于先分开两物体(或先断开接地线)然后再移去带电体。
(2)摩擦起电中对原子核外电子束缚能力差的物体失去电子而带正电,对原子核外电子束缚能力强的物体得到电子而带负电。
特别提醒
C
如图所示,均不带电的橡胶棒与毛皮摩擦后,橡胶棒带负电,毛皮带正电,这是因为(
)
A.空气中的正电荷转移到了毛皮上
B.空气中的负电荷转移到了橡胶棒上
C.毛皮上的电子转移到了橡胶棒上
D.橡胶棒上的电子转移到了毛皮上
典例剖析
典例
1
解析:摩擦起电是因为电子由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失去电子的物体因缺少电子而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毛皮与橡胶棒摩擦,毛皮上的电子转移到了橡胶棒上,毛皮带正电,橡胶棒带负电,故选项C正确。
对点训练
1.如图是伏打起电盘示意图,其起电原理是(
)
A.摩擦起电
B.感应起电
C.接触起电
D.以上三种方式都不是
解析:导电平板靠近带电绝缘板并接地时,发生静电感应,使导电平板带上负电荷,故选项B正确。
B
电荷守恒定律 元电荷
探究
二
情境导入
某同学两手各拿一带电小球做实验时不小心两小球接触了一下,结果两小球都没电了!电荷到哪里去了呢?是否违背了电荷守恒定律?
提示:电荷“中和”了,不违背电荷守恒定律。
1.物体带电的实质
使物体带电不是创造了电荷,使物体不带电也不是消灭了电荷。物体带电的实质是电荷发生了转移,也就是物体间电荷的重新分配。
2.守恒的广泛性
电荷守恒定律同能量守恒定律一样,是自然界中最基本的规律,任何电现象都不违背电荷守恒定律。
物体的起电过程,其本质都是电子发生了转移,也就是说物体所带电荷的重新分配。不论哪一种起电过程都没有创造电荷,也没有消灭电荷。
要点提炼
3.“中性”与“中和”的理解
(1)中性:物体内有电荷存在,但正、负电荷的绝对值相等,对外不显电性。
(2)中和:两个带有等量异种电荷的带电体相遇达到电中性的过程。
4.元电荷
(1)元电荷是最小的电荷量,而不是实物粒子,元电荷无正、负之分。
(2)虽然质子、电子的电荷量等于元电荷,但不能说质子、电子是元电荷。
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带电绝缘金属小球A、B,分别带有电荷量Q1=6.4×10-9
C,Q2=-3.2×10-9
C,让两绝缘金属小球接触。在接触后,A、B带电量各是多少?此接触过程中,电子如何转移,转移了多少个电子?
思路引导:(1)金属球中发生定向转移的是自由电子,两球接触时,自由电子由B向A转移。
(2)由于两金属完全相同,两球接触后带电量相等、电性相同,电荷再分配时符合电荷均分原理。
典例剖析
典例
2
答案:均为1.6×10-9
C;电子由B球转移到A球,转移了3.0×1010个
对点训练
CD
解析:带负电的验电器在潮湿的空气中,经过一段时间后,小球上的负电荷(电子)被潮湿的空气导走了,但电荷在转移的过程中仍然守恒,故C、D正确。
核心素养提升
验电器的两种应用方式及原理
1.带电体接触验电器:当带电的物体与验电器上面的金属球接触时,有一部分电荷转移到验电器上,与金属球相连的两个金属箔片带上同种电荷,因相互排斥而张开。如图甲。
2.带电体靠近验电器:当带电体靠近验电器的金属球时,带电体会使验电器的金属球感应出异种电荷,而金属箔片上会感应出同种电荷(感应起电),两箔片在斥力作用下张开,如图乙。
(多选)如图所示,有一带正电的验电器,当一个金属球A靠近验电器上的金属小球B时,验电器中金属箔片的张角减小,则
(
)
A.金属球A可能不带电
B.金属球A一定带正电
C.金属球A可能带负电
D.金属球A一定带负电
案
例
AC
解析:验电器的金属箔片之所以张开,是因为它们都带有正电荷,而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张开角度的大小决定于两金属箔片带电荷量的多少。如果A球带负电,靠近验电器的B球时,异种电荷相互吸引,使金属箔片上的正电荷逐渐“上移”,从而使两金属箔片张角减小,选项C正确,B错误;如果A球不带电,在靠近B球时,发生静电感应现象使A球靠近B球的一面出现负的感应电荷;而背向B球的一面出现正的感应电荷;A球上的感应电荷与验电器上的正电荷发生相互作用,由于负电荷离验电器较近而表现为吸引作用,从而使金属箔片张角减小,选项A正确,D错误。
课堂达标检测
夯基提能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