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 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课件(3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 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课件(3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02-24 20:06: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 四 单 元
生物圈中的人
铁热木镇初级中学

同学们,自从人类第一次冲出地球、飞向太空、登上月球,接连向火星、木星、土星发出探测器以来,至今仍未发现生命。这说明了什么呢?
只有地球是惟一适合人类生存的家园。
下面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郭沫若老先生在《女神》中对地球的赞美,从中去思考人与地球上生物圈的关系。
地球,我的母亲,
我过去,现在,未来,
食的是你,衣的是你,住的是你,
我要怎样才能报答你的深恩?
我们人类的各项生命活动都依赖于生物圈,同时人类的活动还影响和改变着生物圈。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要学习人体的结构和生理,并进一步探究人与生物圈的关系。
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人类是从哪里来的呢?
一、人类的起源学说
小资料:
达尔文的进化论:提出了人类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一类古猿
达尔文(1809-1882)英国博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以博物学家的身份乘海军勘探船“贝格尔号”作历时5年的环球旅行,观察和搜集了动物、植物和地质等方面的大量材料,经过归纳整理和综合分析,形成了生物进行的概念。1859年出版《物种起源》一书,全面提出以自然选择为基础的进化学说。
讨论:1、类人猿今天分布在哪里?生活方式如何?
2、类人猿在哪些方面和人有根本的区别?
3、为什么人类数量增加的同时类人猿的数量却日益减少呢?
二、类人猿与现代人类的比较
大猩猩生活在:非洲西部和东部赤道地区一带
黑猩猩生活在:非洲中部和西部的热带森林中
长臂猿生活在:南亚、东南亚地区以及我国的云南省
猩猩生活在:亚洲的加里曼丹和苏门答腊的热带森林中
前肢粗长,后肢细短
髋骨较窄
这些现代类人猿的体形有什么共同点?
森林古猿生活场景想像图
1.都依靠从森林中获取果实、嫩芽、昆虫等食物生存;
2.没有制造工具和改善生存环境的能力;
3.不能进行人类那样的语言和文字交流。
现代类人猿的生活方式有哪些共同点?
类人猿在形态结构上确实与人有许多相似,但究竟在哪些方面和人有根本的区别呢?
思考?
类人猿
现代人
运动方式
制造工具的能力
脑的发育
程度
人与类人猿的比较
臂行
直立行走
可以使用工具
但不能制造
能制造和使用简单或复杂的工具
脑容量小(400mL)
没有语言文字能力
脑容量大(1200mL)
有很强的思维能力、
语言文字能力
*人类的数量在急剧增加的原因?
*类人猿的数量日益减少的原因?
人类具有发明和创造各种科学技术的本领,使得人类适应自然环境、改造自然环境、改善生存条件以及利用医药卫生加强自身保健的能力不断加强,这些都促使人类的数量急剧增加。
1.类人猿不具备发明和创造科技的能力;
2.人类开发森林,破坏、污染环境。
思考?
森林古猿及其生活的想象图
为什么森林古猿的一支会演化成为人类呢?
议一议
地质学家告诉我们,1000万~2000万年前,地壳运动剧烈,相继出现了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等山脉,在东非则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裂谷,南起莫桑比克,北达西亚的约旦河谷,全长6000多千米。当时地球上气候也发生剧烈变化。在地形和气候巨大变化的影响下,东非大裂谷地区原先的热带丛林,有一部分变成了稀树草原。
1、想一想,大量的森林变成了稀树草原,对那里的森林古猿会产生什么影响?
森林古猿
现代
类人猿
人类
森林大面积消失,下地生活
在森林中树栖生活
思考:下地生活对人类适应环境有什么影响?
下地生活,直立行走使前肢解放出来,
制造工具,捕捉和御敌能力大大增强,
使得人类越来越强大。
讨论
就“露西”少女的骨骼来看,她的上肢和下肢是否有区别?根据四肢和骨盆的形态,想像一下她的运动方式是怎样的?
“露西”少女化石
答:她的骨盆较宽阔,上肢细短,下肢粗壮,可能采取直立行走的运动方式。
   讨论
“东非人”用图中所示石块做什么?从石块的形状来推测,“东非人”已经具有什么能力?
答:石块明显加工过,呈斧状和凿状。可作工具,因此可推断“东非人”在逐渐适应直立行走的过程中,手的解放使他们已初步具有制造和使用工具的能力。
观察“东非人”的头骨化石和复原像,你们能想到些什么?
答:“东非人”既有现代人的特征,又有人类的特征。说明“东非人”正在进化中。
人类的进化历程
森林消失
森林古猿下地生活
直立行走
能够使用树枝、石块等来获取食物、防御敌害,臂和手逐渐灵巧
使用工具,并能制造简单的工具
能够用火,大脑发达,产生语言……
人类是在同自然环境的斗争中逐步进
化来的。即劳动创造了人。
人类起源和发展过程中,在哪些方面逐渐发生了变化?
运动方式:半直立行走 直立行走
劳动方面:不会使用工具 使用天然工具 制造和 使用简单工具 制造和使用复杂工具
(在劳动中产生语言)
穿衣方面:赤身裸体 懂得御寒、遮羞
人类起源的标志:
1、直立行走
2、使用工具、
制造工具
3、能够产生火
4、语言的产生
5、脑的发达
根据阅读第6页的短文,你能判断下列陈述中,哪些是事实,哪些是观点吗?
1、古人类化石“露西”是在非洲发现的。
2、“露西”生活在300万年前。
3、其他地区没有发现200万—300万年前的古人类化石。
4、其他地区没有200万—300万年前的古人类化石。
5、亚洲的直立人是从非洲迁徙过来的。
事实
观点
事实
观点
观点
技能训练:区分事实和观点:(P6)
事实:是已经发现或证明确实存在的一种客观现象。
观点:是科学家或某人表达的个人看法,判断价值观等推论预测等主观看法。
小结
一、现代类人猿与人的共同祖先是:
森林古猿
二、从猿到人的进化
2、进化中的主要证据?
3、从猿到人进化的过程?
化石
森林
古猿
现代
类人猿
人类
森林大面积消失,下地生活
在森林中树栖生活
1、进化原因:
直立行走 使用和制造工具 火的使用
大脑的发达 语言的产生
类人猿
现代人
运动
方式
制造工具能力
脑发育的程度
运动
方式
臂行
直立行走
使用自然工具
不会制造工具
制造、使用各种简单和复杂的工具
脑容量小
没有语言能力
脑容量大
很强的思维
语言文字能力
我可能变成人吗?
1、在同大自然严酷的斗争中,森林古猿进化成了人类。同样的森林古猿也进化成了类人猿。请问现代类人猿还能进化成人吗?
答: 不能。现代类人猿已经适应了现在的环境,不能再进化成人类了。
思考?
猩猩 黑猩猩 大猩猩 人
南方古猿复原像
北京人的头骨化石和复原像
马坝人的头骨化石和复原像
猿人的脚印化石
人类的起源:
1、进化论的建立者__________
2、人类起源于__________
森林古猿
3、原因_____________
环境变化
4、证据_______
化石
课堂回顾:
达尔文
1、下列不是人类直立行走的特征是(  )
A、后肢增长   B、骨盆变短变宽
C、产生语言   D、脊柱呈S形
2、下列不属于“东非人”的特征是(  )
A、人工取火   
B、直立姿态接近现代人
C、上下肢明显分工 
D、能制造各种石器
C
A
思考
3、在同大自然严酷的斗争中,森林古猿进化成了人类。同样的森林古猿也进化成了类人猿。请问现代类人猿还能进化成人吗?

答:不能。现代类人猿已经适应了现在的环境,不能再进化成人类了。
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