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 课
土地改革
土地改革
辛亥革命之前
1905
十年内战时期
1927-1937
(工农武装割据时期)
解放战争时期
1947-1948
平均地权(民生主义)
孙中山
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
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农民。
农村
革命根据地
彻底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中国土地法大纲》
解放区
新中国时期
土地改革的原因
1.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新解放区的亿万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3.为社会主义工业化铺平道路,进一步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
土地改革
时间:
1950~1952年底
纲领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图6-2 向农民宣传土地改革法
范围及方式:
在新解放区分批分期进行
具体做法:
①放手发动群众,划分阶级;没收、征收和分配土地;经过复查,发给农民土地证,动员农民生产。
②分给地主一份土地,让他们自己耕种,自食其力。
没收地主一切土地→分给农民,地主同样一份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主要内容:
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土地改革经过
新解放区
为什么把地主家的土地分给农民?
农民分到土地
烧地契
旧的封建制度是农民遭受剥削的总根子,它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土地改革经过
土地改革-烧地契.
图6-3 农民丈量分配土地
获得土地的农民生产积极空前高涨。据统计,土地改革后的1952年与1949年相比,粮食产量增长44.8%,棉花增长193%,油料增长64%。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农民的购买力提高,生活有了比较明显的改善。
拔界碑
斗地主
烧地契
量土地
分土地
分工具
成果:
1952年底,除一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及台湾省外,广大新解放区约三亿无地少地农民分到了约七亿亩土地和大量农具、牲畜、房屋等;农民再也不用向地主交纳地租。
三、土地改革的意义
土地所有制:彻底摧毁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
国家政权: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
经济发展: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 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1、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被彻底废除的标志是( )
A.1947年,《中国土地法大纲》颁布
B.1949年1O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
D. 1952年底,全国基本完成土地改革
D
2、在土地改革中,党和政府把土地分给农民,其根本原因是( )
A.封建剥削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B. 农民在革命战争年代有功于革命,分土地事实上是“按功行赏”
C.地主土地太多,无法耕种
D. 农民无地少地,生活困苦
A
3、下列对新中国成立初期土地改革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 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农村确立
B. 建立了社会主义性质的集体所有制
C. 到1952年底,全国各民族土地改革完成
D.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生产关系
D
4、新中国实行土地改革的根本原因是 ( )
A.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B.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获得土地
C.地主、富农剥削和压迫农民
D.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