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PPT)
统编版
二年级下册
《绝句》
《绝句》中“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杜甫(712-770):
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诗人,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主要作品:
《绝句》《
春望》《春夜喜雨》等
小组合作学习:
1.小组朗读课文。
2.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色?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检查词语
句
黄
叫
一
包
山
门
jué
mínɡ
lí
hánɡ
hán
lǐnɡ
bó
鸣
鹂
黄鹂
鸣叫
鸟鸣
lí
míng
美丽的小鸟
小鸟开口叫
行
含
两行
行业
háng
街头街尾且漫步
窗含
包含
hán
今天张开嘴
泊
岭
泊船
停泊
bó
日落江边一抹斜
西岭
山岭
lǐng
山的右面有命令
绝
jué
绝句
七绝
五光十色的丝绸
“行”的甲骨文字形就像一个四通八达的十字路口,所以其造字本义是纵横畅通的十字路口。金文的
“行”承续其甲骨文字形。篆书的“行”将十字路口形状的金文字形写成正反两个双人旁,失去路口的形象。到了楷书,“行”一定程度上又恢复了金文的字形。
读一读:
今天早晨,妈妈步行(xíng)到银行(háng)上班。
?
?
行
xíng
(步行)
háng
(银行)
关注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
注意加点字的读音!
绝
鹂
鸣
行
含
岭
泊
诵读诗歌,读出节奏,读准字音。
绝
句
【唐】杜
甫
两个
黄鹂||鸣
翠柳,
一行
白鹭||上
青天。
窗含
西岭||千秋雪
,
门泊
东吴||万里船
。
/
/
/
/
.
.
.
.
.
.
.
.
.
/
/
生字广场
结构:左右
组词:绝句
七绝
部首:纟
绝
jué
笔画:九
竖弯钩的底部低于“纟”底端。
第四笔起笔要比“纟”起笔高
结构:上下
组词:含义
包含
部首:口
含
hán
笔画:七
第三笔点的收笔在竖中线上
“人”的撇、捺要舒展
“口”略扁
结构:左右
组词:西岭
山岭
部首:山
岭
lǐng
笔画:八
“令”的起笔要高于山字旁。
“山”作偏旁时竖折要斜
撇从竖中线上起笔,伸到山字旁右下角。
点写在横中线上
易错提示:左边是“令”不是“今”。
结构:上下
组词:东吴
吴国
部首:口
吴
wú
笔画:七
“天”字第一横从横中线上起笔,第二横比第一横长。
“口”写在上半格,略扁
撇和捺要写得舒展
绝
色
纟
含
口
今
山
岭
令
口
吴
天
我的记忆方法:
自读课文,说说这首诗各描写了什么季节的景色?
《绝句》描写春天的景色。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绝
句
【唐】杜
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青天:蔚蓝的天空。
翠柳:翠绿的柳树。
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梢上欢乐地歌唱,一行白鹭在晴朗的天空中自由飞翔。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千秋雪:山上终年不化的积雪。“千秋”是虚指,指很多年。
窗含:指诗人在屋内远望西岭,西岭雪山被包含在窗框之中,像画框中镶嵌着一幅壮美雪山图。
透过窗户看见西岭终年不化的积雪。门外江面上停泊着即将驶往东吴的客船。
泊:停泊。
东吴:古时候吴国的领地,这里泛指长江下游一带。
万里船:指即将驶往东吴的客船。
用“——”画出《绝句》前两句诗中表示颜色的词语,用“
”画出表示动作的词语。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
—
—
—
这两句有声有色,构成一幅色彩鲜明、生机勃勃的春景图,表达了诗人闲适、喜悦的心情。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远景
近景
诗人心情愉悦
因为诗人在屋内远望西岭,眼前的一切画面都是从窗口看到的,西岭雪山仿佛固定在窗框之中,眼前的一切像存在于画框中的壮美的雪山图。
为什么西岭雪山看上去仿佛嵌在窗户里呢?
诗的前两句:这两句用“黄、翠、白、青”四个字勾勒了春天的色彩美。这里有动有静,有声有色,色彩鲜明,组成了一幅绚丽的春景图,表达了诗人的喜悦之情。
诗的后两句:
“千秋雪”与“万里船”对应,用夸张的方法突出了雪堆积的时间长,船行驶的距离远,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怀。一个“含”字,表明了诗人凭窗远眺西岭雪山,观赏到如此绚丽的美景,其心情的舒畅不言而喻。
○读下面的诗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翠绿的柳树上,两只黄鹂在欢快地鸣叫着,远处一行白鹭在天空中飞翔。
《绝句》通过对大自然明媚春光的描绘,折射出诗人愉快的心情。四种独立的景色,描绘出一幅生机勃勃的图画,诗人陶醉其中,心情十分愉悦。
采莲曲(其二)
【唐】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译文:茂盛的莲池当中,有一群美丽可爱的采莲少女,她们的罗裙同荷叶一样鲜绿,她们的脸庞如荷花一般红润。人与荷花相互掩映,一会儿就不见了;听到歌声才知道她们还在其中。
(1)补充诗句。
(2)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代诗人_______。
(3)诗中表示颜色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黄鹂鸣翠柳,______白鹭________。
_______________,门泊________万里船。
两个
一行
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东吴
唐
杜甫
黄
翠
白
青
《绝句》——草堂之明丽。
(4)这首诗对仗工整,如“黄鹂”对“白鹭”、“_________”对“________”、“_______”对“_______”、“________”对“_________”等。
(5)诗中属于动态描写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翠柳
青天
西岭
东吴
千秋雪
万里船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
白鹭上青天(共24张PPT)
统编版
二年级下册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描写西湖的古诗。
杨万里(1127—1206)
:
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南宋杰出诗人。主要作品:
《宿新市徐公店》《
小池》《新柳》等。
小组合作学习:
1.小组朗读课文。
2.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色?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出
净
寺
日
yìnɡ
xiǎo
cí
bì
jìnɡ
检查词语
晓
慈
拂晓
春晓
慈爱
慈善
xiǎo
cí
一日花儿不浇水(尧)
兹心仁慈
毕
竟
毕竟
毕业
未竟
毕竟
bì
jìng
“十”次“比”赛
无土之境
映
yìng
映日
映射
日头在中央
晓
慈
毕
竟
映
诵读诗歌,读出节奏,读准字音。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唐】杜
甫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
.
.
.
生字广场
湖
胡
氵
莲
连
艹
穴
穷
力
艹
荷
可
我的记忆方法:
自读课文,说说这两首诗各描写了什么季节的景色?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描写了夏天的美景。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六月中:六月的时候。
晓出:太阳刚刚升起。
毕竟:到底。
林子方:作者的朋友,官居直阁秘书。
到底是六月的西湖,风光不与其他季节相同。
四时: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在这里指六月以外的其他时节。
同:相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那密密层层的荷叶铺展开去,与蓝天相连接,一片无边无际的青翠碧绿,荷花在朝阳的映衬下显得更加红艳。
无穷碧:无边无际的碧绿色。
接天:像与天空相接。
映日:映照着日光。
别样:特别,不一样。
这首诗描绘的是什么时候的荷花?有什么特点?
描绘的是夏天的荷花,特点是红。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天
日
莲叶范围之广
莲花之美
颜色绿
红的光彩照人
衬托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描写了哪两种景物?读了这两句诗,你想象到了什么样的画面?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我想象到西湖满湖翠绿的莲叶一直铺到天边,使人仿佛置身于无穷的碧绿之中;娇美的荷花,在朝阳的映照下,显得格外鲜艳。
诗的前两句:写六月的西湖给诗人的总的感受,读者能从诗人赞叹的语气中感受到西湖之美。
诗的后两句:诗人用一“碧”一“红”突出了莲叶和荷花给人的视觉带来的强烈的冲击力。莲叶无边无际,极目远眺,仿佛与蓝天相接,气象宏大,既写出了莲叶之无边无际,又渲染了天地之壮阔,具有极其丰富的空间感。“映日”与“荷花”相衬,又使整幅画面绚烂生动。“无穷”和“别样”更强调了绿的阔远和红的明丽。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全诗通过描写作者送别友人时在净慈寺所看到的西湖美景,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的赞美和对友人深深的眷恋之情。
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译文:江南大地鸟鸣声声,绿草红花相映,水边村寨山麓城郭,处处酒旗飘动。南朝遗留下的四百八十多座古寺,无数的楼台全笼罩在风烟云雨中。
(1)补充诗句。
(2)这首诗是________朝的__________写的,诗中描写的是________(地点)________(时间)的景色。
1.《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西湖之秀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接天______无穷碧,映日______别样红。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莲叶
荷花
宋
杨万里
西湖
六月
(3)读完古诗的后两句,你想到了什么画面?写一写。
满湖的________清新碧绿,一望无际,一直铺到水天相接的地方,________在________的映衬下显得更加红艳。
莲叶
荷花
红日